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评价对核心概念的考察主要体现在核心概念的例证、核心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核心概念间的关系等三个方面。教师在开展核心概念试题的备考指导时应注重“紧扣核心概念内涵,避免随意答题”、“注重对比与整合,促进关系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形成核心概念系统”和“关注时事与热点,强化训练与突破”等四种策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后,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已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可回避的核心内容。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应用都寓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对情境的准确把握是应用道德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基础。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培育学生道德践行的必备品格,其教学实践应注重培育学生“辩证思维”的关键能力;培育学生法治行动的必备品格,其教学实践应注重培育学生“准确分析”的关键能力。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历来就重视对人的品质与道德修养的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目的在于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发自素养品格养成的重要學科,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学科教师都有责任抓住学科教育的核心目标,从而不断地创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初中生的道德教育品质,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独立健康的人格,树立起初中生正确的三观。从考试评价看,无论是考察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还是考察学生的准确分析能力,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审慎的关注课程中的核心概念,以帮助学生适应更名后课程评价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是事关民族兴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培养方向。培养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生态课堂上,应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全方位的政治教育,这一点既是新教材和新课程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本质。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结合《道德与法治》初中课程的学习,在研究前人授课模式与授课技巧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尝试,尽可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核心概念评价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概念反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对一类德性知识或法律知识的概括。每一堂课顺利开展的前提,就是要明确核心概念,有一个明确的核心概念是使课堂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同时在核心概念的指定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际情况,在此同时,兼顾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同时也要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进一步的将核心概念进行完善落实,尽可能的优化教学,规避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正常来讲,初中生是一群充满创造力的学生群体,教室应该充分地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不断地通过知识来完善自己,有了明确的核心概念,就能够让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掌握,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会突出重点的学习,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理解,进而树立起正确的情感价值观。通过对大量考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概念试题的分析,课程评价对核心概念的考察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核心概念的例证
所谓“核心概念的例证”,主要是指核心概念的相关证据,其在试题中主要表现为正向例证和反向例证。例如,“实事求是的说话”就是“诚信”这一核心概念的正向例证,“说谎话”则是“诚信”这一核心概念的反向例证。
(二)核心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
核心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核心概念所反映的德性知识或法律知识的本质特征和本质属性,核心概念的外延可以理解为核心概念的适用范围。
例如,“为人诚实,讲信用、守信誉”即是“诚信”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企业经营需要讲诚信”、“社会发展需要讲诚信”即可以理解为“诚信”这一核心概念的外延。
(三)核心概念间的关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综合性的课程性质,不断拓展的生活主题编排的课程内容不仅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多,而且彼此的关系也较为复杂。从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概念的关系主要有零和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和对立关系四种。
例如,学习和挫折这两个核心概念即可以看成是零和关系,人格尊严权和隐私权这两个核心概念即是从属关系,法律和道德这两个核心概念是交叉关系,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这两个核心概念即可以看成是对立关系。
二、核心概念评价备考指导例析
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看,无论在中考还是模拟考试中,关于核心概念评价的试题随处可见。更为重要的是,部分学生在该类试题上容易出现失分现象,该类试题已经成为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题型。为帮助学生清除核心概念试题的解题困惑,我们将核心概念试题的指导策略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紧扣核心概念内涵,避免随意答题
核心概念内涵对核心概念具有清晰的描述,抓住概念内涵就抓住了此核心概念区别于彼核心概念的关键,因此其对解题意义重大。学生在解答此类试题过程中,首先应当注重定位试题重点考察的核心概念,其次应当注重在思维中调取该核心概念内涵的“关键节点”,最后再依据该“关键节点”实现有效答题。
例题1:大学即将毕业的小艳想报考研究生,其父陈某以家庭经济条件差为由要求她放弃报考,选择就业挣钱。对此事正确的认识是( )。
A.陈某没有尽到对女儿家庭保护的责任,应受谴责
B.小艳的义务教育权被侵犯,其父行为是违宪行为
C.小艳享有受教育权,这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权
D.陈某侵犯了女儿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应受法律制裁
如上的例题是一个典型的考察课程核心概念的试题,“未成年人”“家庭保护”“义务教育”“违宪行为”“受教育权利”和“生命健康权”等核心概念在这一试题中均有涉及。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该试题的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未成年人”这一核心概念上有一个关键节点:未满18周岁,从学段上主要表现为大学之前;“家庭保护”这一核心概念上有两个关键节点:一是未成年人,二是来自于家庭的保护;“义务教育”这一核心概念上有一个关键节点: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的九年;“违宪行为”这一核心概念中有一个关键节点:是否违反了宪法的相关规定;“受教育权利”这一核心概念中有一个关键节点:公民接受教育的相关权益,且公民与是否成年没有关系;“生命健康权”这一核心概念中有一个关键节点:公民生命和健康的权益,这一权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学生在把握这些关键节点的过程中,自然能够紧扣核心概念内涵,进而避免随意答题的现象。 (二)注重对比与整合,促进关系的理解
无论是在道德版块还是在法律版块,学生学习核心概念都应经历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过程。另外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对于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形成与发展,也是需要经过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实践体验。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思想疏导,根据自身的力量来注重对比与整合,促进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逐渐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在课程知识的复习期间,课程核心概念的考察呈现集中涌现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核心概念开展集中学习活动。
例題2:关于我国法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违反宪法是最大的违法,应受到最重的法律制裁
B.宪法与普通法律都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C.犯罪违反刑法,一般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普通法律
D.有强制性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重要特征
该试题就是一道典型的考察“法律”这一核心概念的试题。在“法律”这一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注重指导学生辨析法律与道德、违宪行为和违法行为、宪法与普通法律、犯罪与一般违法等这些课程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具体来说,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规则,法律这一社会规则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这一社会规则靠人们的信念、习惯和风俗来约束人们,二者是交叉关系,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社会的文明有序。违宪行为是指违反宪法的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的行为,二者是从属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又称“母法”),普通法律依据宪法而具体制定(被称为“子法”),二者属于零和关系。犯罪是指违反刑法的违法行为,一般违法是指违反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的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二者属于零和关系。
(三)关注时事与热点,强化训练与突破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引导学生“面对逐步拓展的社会生活圈”,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初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国家大政方针等都会有一些与时俱进的更新与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概念有关联。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核心概念的复习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与时俱进的更新与变化,一方面可以在新情境中激活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课程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课程知识,直面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题3: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是( )。
A.英雄烈士保护法强调维护英雄烈士的尊严
B.张某为了制服入室抢劫的歹徒,将其打伤
C.某杂志社以小黄是未成年人为由拒付稿酬
D.小林经常当众拿好朋友的生理缺陷开玩笑
对核心概念的学习离不开训练,对核心概念学习的有效训练离不开恰当的试题情境。从当前的课程评价看,时政与热点是考试试题情境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基于核心概念学习的训练过程中应始终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和国家生活的大事。在如上的试题情境中,例题3系2018年南京市的中考题,当前南京发生“中国人装扮外国人辱没英雄”的新闻,时值英雄烈士保护法修订和颁布。该试题在这一情境下考察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设贴合实际的教学情境是重要的。“学以致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也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去,所以在前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在实际的情境中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思考观察,进而引领学生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将做学的内容,灵活的应用在实际的情境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提升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建设。
例如,经常成为社会热点的“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从中发现每个人的兼职观念是不同的,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开展课堂的道德品质和法制教育,并且分析时间的具体社会影响,进而从中得到启示。让学生在生活中的一系列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塑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思想道德意识,进而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全面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总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当审慎的对待作为课程知识核心内容的课程核心概念。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核心概念的复习和应对核心概念的试题的过程中,在注重如上的相关指导策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回归教材,教材中对核心概念的描述相对科学,依据教材对核心知识进行梳理也不会遗漏,这样产生的核心概念的知识盲点就相对少一些。
(责任编辑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历来就重视对人的品质与道德修养的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一门目的在于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和发自素养品格养成的重要學科,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学科教师都有责任抓住学科教育的核心目标,从而不断地创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初中生的道德教育品质,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独立健康的人格,树立起初中生正确的三观。从考试评价看,无论是考察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还是考察学生的准确分析能力,都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审慎的关注课程中的核心概念,以帮助学生适应更名后课程评价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是事关民族兴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培养方向。培养学生对于核心概念的理解更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生态课堂上,应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全方位的政治教育,这一点既是新教材和新课程的要求,也是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本质。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结合《道德与法治》初中课程的学习,在研究前人授课模式与授课技巧的基础上,做了以下尝试,尽可能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核心概念评价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概念反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对一类德性知识或法律知识的概括。每一堂课顺利开展的前提,就是要明确核心概念,有一个明确的核心概念是使课堂能够顺利开展的关键。同时在核心概念的指定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际情况,在此同时,兼顾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教学方法的设计,同时也要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进一步的将核心概念进行完善落实,尽可能的优化教学,规避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正常来讲,初中生是一群充满创造力的学生群体,教室应该充分地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鼓励学生不断地通过知识来完善自己,有了明确的核心概念,就能够让学生对本节的内容有了大体的了解掌握,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会突出重点的学习,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理解,进而树立起正确的情感价值观。通过对大量考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概念试题的分析,课程评价对核心概念的考察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核心概念的例证
所谓“核心概念的例证”,主要是指核心概念的相关证据,其在试题中主要表现为正向例证和反向例证。例如,“实事求是的说话”就是“诚信”这一核心概念的正向例证,“说谎话”则是“诚信”这一核心概念的反向例证。
(二)核心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
核心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核心概念所反映的德性知识或法律知识的本质特征和本质属性,核心概念的外延可以理解为核心概念的适用范围。
例如,“为人诚实,讲信用、守信誉”即是“诚信”这一核心概念的内涵,“企业经营需要讲诚信”、“社会发展需要讲诚信”即可以理解为“诚信”这一核心概念的外延。
(三)核心概念间的关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综合性的课程性质,不断拓展的生活主题编排的课程内容不仅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多,而且彼此的关系也较为复杂。从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概念的关系主要有零和关系、从属关系、交叉关系和对立关系四种。
例如,学习和挫折这两个核心概念即可以看成是零和关系,人格尊严权和隐私权这两个核心概念即是从属关系,法律和道德这两个核心概念是交叉关系,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这两个核心概念即可以看成是对立关系。
二、核心概念评价备考指导例析
从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看,无论在中考还是模拟考试中,关于核心概念评价的试题随处可见。更为重要的是,部分学生在该类试题上容易出现失分现象,该类试题已经成为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题型。为帮助学生清除核心概念试题的解题困惑,我们将核心概念试题的指导策略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一)紧扣核心概念内涵,避免随意答题
核心概念内涵对核心概念具有清晰的描述,抓住概念内涵就抓住了此核心概念区别于彼核心概念的关键,因此其对解题意义重大。学生在解答此类试题过程中,首先应当注重定位试题重点考察的核心概念,其次应当注重在思维中调取该核心概念内涵的“关键节点”,最后再依据该“关键节点”实现有效答题。
例题1:大学即将毕业的小艳想报考研究生,其父陈某以家庭经济条件差为由要求她放弃报考,选择就业挣钱。对此事正确的认识是( )。
A.陈某没有尽到对女儿家庭保护的责任,应受谴责
B.小艳的义务教育权被侵犯,其父行为是违宪行为
C.小艳享有受教育权,这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人权
D.陈某侵犯了女儿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应受法律制裁
如上的例题是一个典型的考察课程核心概念的试题,“未成年人”“家庭保护”“义务教育”“违宪行为”“受教育权利”和“生命健康权”等核心概念在这一试题中均有涉及。教师在指导学生解答该试题的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指导学生把握“未成年人”这一核心概念上有一个关键节点:未满18周岁,从学段上主要表现为大学之前;“家庭保护”这一核心概念上有两个关键节点:一是未成年人,二是来自于家庭的保护;“义务教育”这一核心概念上有一个关键节点:小学学段和初中学段的九年;“违宪行为”这一核心概念中有一个关键节点:是否违反了宪法的相关规定;“受教育权利”这一核心概念中有一个关键节点:公民接受教育的相关权益,且公民与是否成年没有关系;“生命健康权”这一核心概念中有一个关键节点:公民生命和健康的权益,这一权益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学生在把握这些关键节点的过程中,自然能够紧扣核心概念内涵,进而避免随意答题的现象。 (二)注重对比与整合,促进关系的理解
无论是在道德版块还是在法律版块,学生学习核心概念都应经历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过程。另外教师要正确的认识到对于道德与法治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的形成与发展,也是需要经过复杂的心理过程和实践体验。
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进行思想疏导,根据自身的力量来注重对比与整合,促进关系的理解,引导学生逐渐加深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在课程知识的复习期间,课程核心概念的考察呈现集中涌现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核心概念开展集中学习活动。
例題2:关于我国法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违反宪法是最大的违法,应受到最重的法律制裁
B.宪法与普通法律都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C.犯罪违反刑法,一般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普通法律
D.有强制性是法律区别于其他行为规范的重要特征
该试题就是一道典型的考察“法律”这一核心概念的试题。在“法律”这一核心概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注重指导学生辨析法律与道德、违宪行为和违法行为、宪法与普通法律、犯罪与一般违法等这些课程核心概念之间的联系。具体来说,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规则,法律这一社会规则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这一社会规则靠人们的信念、习惯和风俗来约束人们,二者是交叉关系,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社会的文明有序。违宪行为是指违反宪法的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的行为,二者是从属关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又称“母法”),普通法律依据宪法而具体制定(被称为“子法”),二者属于零和关系。犯罪是指违反刑法的违法行为,一般违法是指违反民事法律和行政法律的情节较轻的违法行为,二者属于零和关系。
(三)关注时事与热点,强化训练与突破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引导学生“面对逐步拓展的社会生活圈”,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初中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国家大政方针等都会有一些与时俱进的更新与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概念有关联。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核心概念的复习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与时俱进的更新与变化,一方面可以在新情境中激活学生兴趣,拓展学生的课程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应用课程知识,直面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题3:下列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是( )。
A.英雄烈士保护法强调维护英雄烈士的尊严
B.张某为了制服入室抢劫的歹徒,将其打伤
C.某杂志社以小黄是未成年人为由拒付稿酬
D.小林经常当众拿好朋友的生理缺陷开玩笑
对核心概念的学习离不开训练,对核心概念学习的有效训练离不开恰当的试题情境。从当前的课程评价看,时政与热点是考试试题情境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基于核心概念学习的训练过程中应始终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和国家生活的大事。在如上的试题情境中,例题3系2018年南京市的中考题,当前南京发生“中国人装扮外国人辱没英雄”的新闻,时值英雄烈士保护法修订和颁布。该试题在这一情境下考察学生对“人格尊严权”的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创设贴合实际的教学情境是重要的。“学以致用”,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也是为了更好的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中去,所以在前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注重在实际的情境中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思考观察,进而引领学生来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将做学的内容,灵活的应用在实际的情境中,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提升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建设。
例如,经常成为社会热点的“老人摔倒扶不扶”这一问题,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可以从中发现每个人的兼职观念是不同的,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问题,开展课堂的道德品质和法制教育,并且分析时间的具体社会影响,进而从中得到启示。让学生在生活中的一系列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塑造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观念以及思想道德意识,进而增强自身的法制观念,全面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三、结语
总之,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当审慎的对待作为课程知识核心内容的课程核心概念。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核心概念的复习和应对核心概念的试题的过程中,在注重如上的相关指导策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回归教材,教材中对核心概念的描述相对科学,依据教材对核心知识进行梳理也不会遗漏,这样产生的核心概念的知识盲点就相对少一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