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注重名生效应,优生优培工作已成为学校办学的重要内容。大部分老师特别是中学段的老师,两眼只盯在这些学优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上,采取多种方法、措施激励学生冒尖,而忽视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人格的培养。
学优生在心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受光环效应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由于学优生的学习成绩优秀,学科老师都高眼相看,较少受到批评,同学也羡慕不已,久而久之形成了高傲的性格,自尊心强,这部分学生因此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而对其他同学不屑一顾,认为其他同学智商较低、太笨,完全不能同自己相比,一个人独自欣赏,傲视一切,对任课教师、家长也不尊重,完全无视他人的存在,忽视了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平等意识和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人为地隔断了自己与他人的正常沟通渠道,使自己的长处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变成了劣势,从而失去了别人对他的尊重与理解,成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可怜孤独者。这类学生尤其不能正确对待老师与家长的批评,不理解其他同学之间的友情关系,从而导致个人偏见的心理特征,一旦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没有面子,内心就会十分痛苦,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满情绪溢于言表,对待别人的忠告、批评往往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查问题,而是采取一些偏激和对立的方法来处理,如:顶撞教师、家长,无故逃学、旷课,不学习某门功课等等。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甚至出现报复或自残的现象。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运用现实中的实例,教育这些学生客观地对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自我,要学会交往,学会沟通,走出光环笼罩的小天地,走出封闭的,在给与别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爱,在尊重他人的同时接受他人的尊重,这样才能成为文明和谐生活中的一分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二、心理挫折承受能力较弱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学优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的是一种“暖箱式”的教育和爱护,教师宠,学生让,家长更是百倍呵护,久而久之,养成了娇气、懒惰等坏习惯,教师和家长关心的只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生活的锻炼,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对于人的良好品格的养成造成很大困难。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在不断地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更加尖锐。因此对“学优生”的挫折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增强学生的挫折耐力,利用和创设挫折情境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其认识到挫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列举大量的实例,讲明任何一个伟人的成功都是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都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打击、磨难后才取得成功的,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教育学生辩证地认识挫折产生的后果,有的人在挫折中奋起,而有的人在挫折中消沉,也就是说挫折既有它不利的一面使人丧失斗志,同时也有它积极的一面,可以使人产生自我张力,越挫越勇,形成坚忍不拔冷静处事的心理品格,在挫折中接受教训,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因此,在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挫折情境,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挫折的积极效应,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应特别注重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合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给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减少心理挫折负面影响的方法,使其掌握应付挫折及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
三、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差
心理压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仅造成学生心理和情绪困扰,而且还会造成一些生理的反映。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不能及时调控,使“学优生”转化为差生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有的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被光环所笼罩着,自我感觉良好,但在改变了环境或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由于不能及时适应新环境,正确对待新教师、新同学、新知识、学习成绩竟会一路下滑,在学习上成为差生,从而导致情绪沮丧,感到无脸见人,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内心非常地痛苦,有的甚至会产生轻重的念头,这样的例子经常地见诸报端。
因此,在平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在心理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不良行为的抵御能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人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人,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教给学生一些化解个人内心冲突、缓解渲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学会冷静分析、审时度势处理问题的方法,树立信心,激起锐意进取的勇气,挖掘自身的潜力,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成为生活的强者。
四、不关心集体,冷漠自私
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学优生”由于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只关心自己,只看重自己的学习进步,过分地强调以我为中心,只知接受别人的帮助,别人为他服务,不知道或不愿意帮助别人,对其他同学提出的学习上的帮助,不予理采,或应付,甚至是挖苦打击。对学校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漠不关心,不愿参加,借故推脱,完全忽视别人和集体的利益,忽视个人对社会的义务,社会的责任感淡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组织和启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联谊、竞赛活动。体现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特别是“学优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养成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体会到在帮助别人后受到的尊重的快感。
总之,“学优生”脑袋聪明,学习成绩优异,长时间处在特殊的学习生活氛围中,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特别关爱与关注,而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往往被忽视,因此,就更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学优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塑造健康的人格,要采取多种方法与途径,鼓励促进这些“学优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一个人只有具备健康的人格,才能快乐而充实地生活,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作者联通:261306山东省昌邑市双台初中)
学优生在心理上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受光环效应影响不能正确认识自我
由于学优生的学习成绩优秀,学科老师都高眼相看,较少受到批评,同学也羡慕不已,久而久之形成了高傲的性格,自尊心强,这部分学生因此往往自我感觉良好而对其他同学不屑一顾,认为其他同学智商较低、太笨,完全不能同自己相比,一个人独自欣赏,傲视一切,对任课教师、家长也不尊重,完全无视他人的存在,忽视了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平等意识和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人为地隔断了自己与他人的正常沟通渠道,使自己的长处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变成了劣势,从而失去了别人对他的尊重与理解,成为一个心理不健康的可怜孤独者。这类学生尤其不能正确对待老师与家长的批评,不理解其他同学之间的友情关系,从而导致个人偏见的心理特征,一旦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就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没有面子,内心就会十分痛苦,不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满情绪溢于言表,对待别人的忠告、批评往往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查问题,而是采取一些偏激和对立的方法来处理,如:顶撞教师、家长,无故逃学、旷课,不学习某门功课等等。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甚至出现报复或自残的现象。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应特别注意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培养,运用现实中的实例,教育这些学生客观地对待自己,正确地认识自我,要学会交往,学会沟通,走出光环笼罩的小天地,走出封闭的,在给与别人的同时也接受他人的爱,在尊重他人的同时接受他人的尊重,这样才能成为文明和谐生活中的一分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二、心理挫折承受能力较弱
现在的青少年学生特别是“学优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到的是一种“暖箱式”的教育和爱护,教师宠,学生让,家长更是百倍呵护,久而久之,养成了娇气、懒惰等坏习惯,教师和家长关心的只是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生活的锻炼,心理的承受能力较弱,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不知所措,甚至一蹶不振,对于人的良好品格的养成造成很大困难。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在不断地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也更加尖锐。因此对“学优生”的挫折教育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增强学生的挫折耐力,利用和创设挫折情境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其认识到挫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列举大量的实例,讲明任何一个伟人的成功都是在挫折中成长起来的,都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打击、磨难后才取得成功的,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教育学生辩证地认识挫折产生的后果,有的人在挫折中奋起,而有的人在挫折中消沉,也就是说挫折既有它不利的一面使人丧失斗志,同时也有它积极的一面,可以使人产生自我张力,越挫越勇,形成坚忍不拔冷静处事的心理品格,在挫折中接受教训,总结经验,完善自我。
因此,在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创设挫折情境,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挫折承受能力,用身边的事,身边的人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挫折的积极效应,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应特别注重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合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教给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减少心理挫折负面影响的方法,使其掌握应付挫折及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
三、对压力的适应能力差
心理压力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仅造成学生心理和情绪困扰,而且还会造成一些生理的反映。由于心理压力过大,不能及时调控,使“学优生”转化为差生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有的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一直名列前茅,被光环所笼罩着,自我感觉良好,但在改变了环境或升入高一级学校以后,由于不能及时适应新环境,正确对待新教师、新同学、新知识、学习成绩竟会一路下滑,在学习上成为差生,从而导致情绪沮丧,感到无脸见人,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内心非常地痛苦,有的甚至会产生轻重的念头,这样的例子经常地见诸报端。
因此,在平日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方法创设多种情境,提高学生在心理上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不良行为的抵御能力,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人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适应人,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教给学生一些化解个人内心冲突、缓解渲泻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学会冷静分析、审时度势处理问题的方法,树立信心,激起锐意进取的勇气,挖掘自身的潜力,变压力为动力,使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成为生活的强者。
四、不关心集体,冷漠自私
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学优生”由于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只关心自己,只看重自己的学习进步,过分地强调以我为中心,只知接受别人的帮助,别人为他服务,不知道或不愿意帮助别人,对其他同学提出的学习上的帮助,不予理采,或应付,甚至是挖苦打击。对学校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漠不关心,不愿参加,借故推脱,完全忽视别人和集体的利益,忽视个人对社会的义务,社会的责任感淡化。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创造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组织和启发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联谊、竞赛活动。体现集体的力量,培养学生特别是“学优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养成热爱集体、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的良好心理品质,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在集体活动中的乐趣。体会到在帮助别人后受到的尊重的快感。
总之,“学优生”脑袋聪明,学习成绩优异,长时间处在特殊的学习生活氛围中,受到教师、家长、同学的特别关爱与关注,而优良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往往被忽视,因此,就更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学优生”进行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塑造健康的人格,要采取多种方法与途径,鼓励促进这些“学优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格。一个人只有具备健康的人格,才能快乐而充实地生活,将来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真正有用的人。
(作者联通:261306山东省昌邑市双台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