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修改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指导学生”这四个字取代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上的“让学生”三个字,给语文教师提出了明确的工作任务。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固然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失了教师具体指导的作文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悟”作文写作,对学生来讲,过于高难,会走弯路。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写记叙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围绕这几方面,在“指导上”多下功夫,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有长足进步。
一、写作前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我们倡导学生每天要有二、三千字阅读量,从阅读中积累写作所需的语言、题材、构思、结构等技能,以及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是学生作文的间接和直接的源泉。不断地广泛阅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是写文章的前提。 写日记,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自身境界的好方法。阅读后的摘记,分门别类的整理,有利于写作前在浏览过程中取材、构思、立意。
写作前的指导并不是随意的盲目的,应有知识性、技巧性、启发性和针对性。备课中,教师要对每次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认真研究,要在开启学生心灵的火花上动脑筋,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走出作文难的困境,展开思路,拓宽视野,激发热情,产生动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前人的一些写作经验、方法和教师的“下水作文”及心得体会,对学生作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弄清楚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等一系列问题。要让学生明确题干对字数、用词、使用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要求。学生在审清题意后,心中有了明确的写作意图和紧扣中心大意的题材,在此基础上拟出的写作提纲,才能更加切合文章要求。
二、写作中的指导
写作是需要激情的创造过程。学生要把心底里的呼唤,一股脑儿倾泻出来,需要安静的环境,教师不应打扰。学生写作上的疑难需要求助时,老师应及时帮助个别解决,使其他学生写作思路不被打断。初中一、二年级时,要求学生打草稿并交阅,教师要看他们的草稿上是否拟写提纲,是否围绕着中心来写,文章是否作了修改,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指导的内容。待学生形成习惯后,可放宽这类要求。如果学生实在写不下去,教师应指导学生迅速调整思路求得合理表达,不必采用逼迫式写作。
三、批改中的指导
教师的作文批改应该是审读和欣赏。传统批改中的眉批、总批和面批,对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劣一语破的,学生大多非常欢迎。只是因为这种方式费时颇多,有些教师不太愿意采用。如果批改中采用“判等法”,通过教师的“扫描”判出几方面的等级,学生拿到作文本后依据“评分等级表”自行计分,比较正确,也可以节省一些时间,解放教师的部分劳动(参见孙月星:《作文评分:分项判等结分好》,《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7年7-8期)。吕叔湘曾谈及自己的老师张宗海先生的面批法:
他给我们改作文,总是要把我们叫到他跟前去,五六个同学一起,我们班人数不多,四起五起就改完了。他一边改一边讲,常常先指出毛病,让我们自己改。这样批改,我们很得益,进步很快。
张老师批改作文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批改重点。有人错别字多,就着重批他的错别字;有人说话罗嗦,就着重批他的罗嗦;有人说话不照顾前后,就着重批他的失于照应。因此往往同一种错误,在这个同学的本子上随手改掉,不讲什么,在那个同学的本子上就先批一通再动笔改。当然,着重点不是一成不变,一个缺点克服了,另一件事又提到日程上来了。现在回想起来,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不至于闹到浑身是病,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种面对面的批改,既指出了作文写作的优劣,便于保持和改进,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在今天来看,可以说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四、评讲中的指导
教师通过学生作文,采集、整理出优劣事例,为作文评讲奠定了基础。作文评讲的目的是总结推广学生习作中的经验,解决存在问题,提高学生写作此篇或此类文章的能力。因此不能简单综述,而是要从实例出发,从写作理论出发,直到学生提高领悟能力,体会写作的奥妙。讲评要实事求是,针对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例如命题时确定“以动作和表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的作文要求,那么就要围绕这个要求来评讲,通过那些写得好的实例,使学生知道该怎么写,使全体学生都能更上一层楼,体现“再指导”的价值。
评讲要忌一刀切。就是不拿同一把尺子去度量所有的学生。重在表扬鼓励,批评不能伤害学生,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其作文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用得精当了,也要给他一个表扬鼓励,鼓励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效。教师的任务是扶他们走路、上马,这样的教学心态,能使教学双方获得双赢。
要发扬教学民主,评讲绝不搞一言堂。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让学生朗读某些写得好的段落,介绍自己构思写作的过程,其他同学就其内容进行赏析,教师最后点评。也可以在集体评价某一作品的优劣后,给出自己的评价。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一定能提高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五、作文后的指导
讲评既是这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后的再一次作文指导。为了强化训练,教师应要求全班或部分学生进行作文升格,或改写部分内容,订正病句错别字等。也可以勉励学生写出对老师批改的看法,这样的互动,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也是对教师批改的一种鞭策激励,这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如果说作文前、作文中的指导是提出问题,批改中的指导是在发现问题,讲评中的指导是在解决问题,那么作文后的指导则是在提出新的问题。这种螺旋形上升式的循环往复,由于紧抓“指导”不放松,经由“扶”——“半扶半放”——“放手”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还愁写不出好文章吗?
细细体味“指导学生”这四个字,我感到教师肩上的任务很重,在新课标背景下,有很多事情需要语文教师去做。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中学(226001)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固然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但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缺失了教师具体指导的作文教学,让学生自己去“悟”作文写作,对学生来讲,过于高难,会走弯路。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写记叙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初中语文教师只有围绕这几方面,在“指导上”多下功夫,学生的作文水平才能有长足进步。
一、写作前的指导
阅读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我们倡导学生每天要有二、三千字阅读量,从阅读中积累写作所需的语言、题材、构思、结构等技能,以及在生活中积累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是学生作文的间接和直接的源泉。不断地广泛阅读,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是写文章的前提。 写日记,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自身境界的好方法。阅读后的摘记,分门别类的整理,有利于写作前在浏览过程中取材、构思、立意。
写作前的指导并不是随意的盲目的,应有知识性、技巧性、启发性和针对性。备课中,教师要对每次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认真研究,要在开启学生心灵的火花上动脑筋,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走出作文难的困境,展开思路,拓宽视野,激发热情,产生动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前人的一些写作经验、方法和教师的“下水作文”及心得体会,对学生作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这个环节中,学生要弄清楚为什么写、写什么、怎样写等一系列问题。要让学生明确题干对字数、用词、使用的修辞手法等方面的要求。学生在审清题意后,心中有了明确的写作意图和紧扣中心大意的题材,在此基础上拟出的写作提纲,才能更加切合文章要求。
二、写作中的指导
写作是需要激情的创造过程。学生要把心底里的呼唤,一股脑儿倾泻出来,需要安静的环境,教师不应打扰。学生写作上的疑难需要求助时,老师应及时帮助个别解决,使其他学生写作思路不被打断。初中一、二年级时,要求学生打草稿并交阅,教师要看他们的草稿上是否拟写提纲,是否围绕着中心来写,文章是否作了修改,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指导的内容。待学生形成习惯后,可放宽这类要求。如果学生实在写不下去,教师应指导学生迅速调整思路求得合理表达,不必采用逼迫式写作。
三、批改中的指导
教师的作文批改应该是审读和欣赏。传统批改中的眉批、总批和面批,对指出学生作文中的优劣一语破的,学生大多非常欢迎。只是因为这种方式费时颇多,有些教师不太愿意采用。如果批改中采用“判等法”,通过教师的“扫描”判出几方面的等级,学生拿到作文本后依据“评分等级表”自行计分,比较正确,也可以节省一些时间,解放教师的部分劳动(参见孙月星:《作文评分:分项判等结分好》,《新作文 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07年7-8期)。吕叔湘曾谈及自己的老师张宗海先生的面批法:
他给我们改作文,总是要把我们叫到他跟前去,五六个同学一起,我们班人数不多,四起五起就改完了。他一边改一边讲,常常先指出毛病,让我们自己改。这样批改,我们很得益,进步很快。
张老师批改作文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批改重点。有人错别字多,就着重批他的错别字;有人说话罗嗦,就着重批他的罗嗦;有人说话不照顾前后,就着重批他的失于照应。因此往往同一种错误,在这个同学的本子上随手改掉,不讲什么,在那个同学的本子上就先批一通再动笔改。当然,着重点不是一成不变,一个缺点克服了,另一件事又提到日程上来了。现在回想起来,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集中,不至于闹到浑身是病,不知道从何下手。
这种面对面的批改,既指出了作文写作的优劣,便于保持和改进,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谊,在今天来看,可以说是最好的教学方法。
四、评讲中的指导
教师通过学生作文,采集、整理出优劣事例,为作文评讲奠定了基础。作文评讲的目的是总结推广学生习作中的经验,解决存在问题,提高学生写作此篇或此类文章的能力。因此不能简单综述,而是要从实例出发,从写作理论出发,直到学生提高领悟能力,体会写作的奥妙。讲评要实事求是,针对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提出解决办法。例如命题时确定“以动作和表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的作文要求,那么就要围绕这个要求来评讲,通过那些写得好的实例,使学生知道该怎么写,使全体学生都能更上一层楼,体现“再指导”的价值。
评讲要忌一刀切。就是不拿同一把尺子去度量所有的学生。重在表扬鼓励,批评不能伤害学生,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其作文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词用得精当了,也要给他一个表扬鼓励,鼓励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效。教师的任务是扶他们走路、上马,这样的教学心态,能使教学双方获得双赢。
要发扬教学民主,评讲绝不搞一言堂。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让学生朗读某些写得好的段落,介绍自己构思写作的过程,其他同学就其内容进行赏析,教师最后点评。也可以在集体评价某一作品的优劣后,给出自己的评价。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一定能提高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五、作文后的指导
讲评既是这次作文的总结,又是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后的再一次作文指导。为了强化训练,教师应要求全班或部分学生进行作文升格,或改写部分内容,订正病句错别字等。也可以勉励学生写出对老师批改的看法,这样的互动,能促进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也是对教师批改的一种鞭策激励,这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和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如果说作文前、作文中的指导是提出问题,批改中的指导是在发现问题,讲评中的指导是在解决问题,那么作文后的指导则是在提出新的问题。这种螺旋形上升式的循环往复,由于紧抓“指导”不放松,经由“扶”——“半扶半放”——“放手”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还愁写不出好文章吗?
细细体味“指导学生”这四个字,我感到教师肩上的任务很重,在新课标背景下,有很多事情需要语文教师去做。
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中学(22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