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1年国家教育部发行新版课程标准以来,我们通过学课标,感受到它所展现出来的时代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为将课标所展现出来的新理念落实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潜心研究,纵深探索,将目标、教学、评价三者有机整合、融会贯通,最终形成序列的“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研究。下面我以《将相和》这篇文章作为教学案例进行分析阐述,旨在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优质。
一、谱写目标细解之序曲
《将相和》是山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积累,大体掌握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并且教师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读过《史记》改编版。所以,在进行这节课的设计时,教师“以学定教”,遵循学生会的不讲,学生可以自己学会的,让他们自学,学生需要会的但又不会的,教师来引导。
了解学情是基础,研读教材是根本。我们在教学一篇课文时,不仅要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要了解单元目标,年段目标。细读教参发现,本单元倡导的学习目标是: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初步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
基于以上几点,教师最终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几个关键词:“懂内容、品语言、悟表达”。 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品语言”,即引导学生充分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悟表达”,即体会课文着重用什么样的语言描写去刻画人物的形象。
二、唱响课堂教学主题曲
为将目标落实,在教学中,教師紧扣一个主线“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来设计教学思路。为解决这一问题,最终达成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 “以读为主”“自学感悟”“合作交流”等语文学习方法,努力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性。下面具体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1.课前探究,走进“史记”
课前,我通过带领学生走进《史记》,通过阅读课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交流,了解到《史记》在文学表达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分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神情和性格特点。此时,再来学习《将相和》,就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2.合作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顺利达成目标设计中的“懂内容”,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通过检查预习,让学生用小标题概括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用关联词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不仅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整篇文章的构思也是环环相扣,有始有终的。
3.探究解疑,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为了帮助学生弄明白:“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这两个人物性格”这一问题,教师又将课堂充分放手交给学生,具体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描写蔺相如、廉颇的语言,放手让学生去抓文中关键的语句,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描写蔺相如、廉颇的语言特色,顺利达成“品语言,知品质”的教学目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我们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了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中深入起来,在“感悟写法”这一目标达成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课文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写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的”,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文章在写蔺相如的语言时,运用了:反问、因果、假设等一些方法。而描写廉颇的语言时,只是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而使他们感悟到,同样是语言描写,因为人物的个性不同,语言的表达也是不一样。
4.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以文本为依托,调动学生学语文、读经典的兴趣,在对文本升华到一定的认知高度的时候,鼓励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为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延伸融为一体。我又推荐给学生《史记》的十大名篇,鼓励学生课下选读其中的故事,体会司马迁为了表现这些人的性格特点,又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来表现的。
三、弹好有效评价协奏曲
1. 设计评价检测题
在课堂的结束环节,教师出示一组填空练习:
因为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知错能改),更因为他们都有(爱国)的精神,所以他们能化干戈为玉帛,(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他们文武双全,真是赵国的(无价之宝)。
这样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多角度延伸,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加深了对人物及课文的理解。尤其是当学生谈到对“无价之宝”的多元认识时,让人很兴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引导,但能看出不少学生不仅把握住课文的深层内涵,同时还有了对课文充满个性的解读。这种知识的链接,既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使学生获得了思想的飞翔和个性舒张!
2. 推进课堂观察
在开展“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发现课堂观察作为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方式,在提升课堂教学过程与目标达成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利用观察量表,对上课教师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观察点涉及“教师提问、学生活动、目标落实、小组活动、有效导学、巩固检测、教学流程、师生互动、资源运用”等多个方面。这样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就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总而言之,无论教师在设计哪一课的时候,都遵循着:
1、做《语文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严格落实三维目标。使之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形成立体式的目标体系,达到在“立言”的基础上“立人”的目的。
2、将语文教学当作一门艺术来追求!艺术是讲究层次的,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抓“一条主线”设计教学过程。这样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通过文本的细读,使学生对文本能够深入理象,当升华到一定的认知高度时,学生自然就能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3、课堂学习“以读促悟”。“读”永远是最好的语文实践,语文课堂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读词,读语言,读情感、读文化!
打造的高效、自主、简约的课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奏好有效教学三部曲。
一、谱写目标细解之序曲
《将相和》是山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积累,大体掌握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他们来说不是难事。并且教师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读过《史记》改编版。所以,在进行这节课的设计时,教师“以学定教”,遵循学生会的不讲,学生可以自己学会的,让他们自学,学生需要会的但又不会的,教师来引导。
了解学情是基础,研读教材是根本。我们在教学一篇课文时,不仅要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也要了解单元目标,年段目标。细读教参发现,本单元倡导的学习目标是:能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初步感悟作者的写作手法。
基于以上几点,教师最终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几个关键词:“懂内容、品语言、悟表达”。 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品语言”,即引导学生充分揣摩课文中的语言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悟表达”,即体会课文着重用什么样的语言描写去刻画人物的形象。
二、唱响课堂教学主题曲
为将目标落实,在教学中,教師紧扣一个主线“作者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来设计教学思路。为解决这一问题,最终达成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 “以读为主”“自学感悟”“合作交流”等语文学习方法,努力突出学生自主探究的主体性。下面具体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1.课前探究,走进“史记”
课前,我通过带领学生走进《史记》,通过阅读课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交流,了解到《史记》在文学表达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善于用符合人物身分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神情和性格特点。此时,再来学习《将相和》,就能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2.合作交流,理清文章脉络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顺利达成目标设计中的“懂内容”,课堂上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通过检查预习,让学生用小标题概括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并用关联词理清文章的前因后果的方式,使学生明白不仅三个小故事之间有着紧密的因果关系,整篇文章的构思也是环环相扣,有始有终的。
3.探究解疑,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为了帮助学生弄明白:“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这两个人物性格”这一问题,教师又将课堂充分放手交给学生,具体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描写蔺相如、廉颇的语言,放手让学生去抓文中关键的语句,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描写蔺相如、廉颇的语言特色,顺利达成“品语言,知品质”的教学目标。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我们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了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中深入起来,在“感悟写法”这一目标达成中,教师抛出一个问题:“课文是用怎样的语言来写出他们不同的性格的”,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文章在写蔺相如的语言时,运用了:反问、因果、假设等一些方法。而描写廉颇的语言时,只是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从而使他们感悟到,同样是语言描写,因为人物的个性不同,语言的表达也是不一样。
4.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以文本为依托,调动学生学语文、读经典的兴趣,在对文本升华到一定的认知高度的时候,鼓励学生走出文本,走进生活。为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延伸融为一体。我又推荐给学生《史记》的十大名篇,鼓励学生课下选读其中的故事,体会司马迁为了表现这些人的性格特点,又是运用了什么样的语言来表现的。
三、弹好有效评价协奏曲
1. 设计评价检测题
在课堂的结束环节,教师出示一组填空练习:
因为蔺相如(顾全大局)、廉颇(知错能改),更因为他们都有(爱国)的精神,所以他们能化干戈为玉帛,(同心协力)保卫赵国,他们文武双全,真是赵国的(无价之宝)。
这样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多角度延伸,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说话训练。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加深了对人物及课文的理解。尤其是当学生谈到对“无价之宝”的多元认识时,让人很兴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尝试引导,但能看出不少学生不仅把握住课文的深层内涵,同时还有了对课文充满个性的解读。这种知识的链接,既源于课本又超越了课本,使学生获得了思想的飞翔和个性舒张!
2. 推进课堂观察
在开展“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我们发现课堂观察作为实施形成性评价的基本方式,在提升课堂教学过程与目标达成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利用观察量表,对上课教师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观察点涉及“教师提问、学生活动、目标落实、小组活动、有效导学、巩固检测、教学流程、师生互动、资源运用”等多个方面。这样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就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
总而言之,无论教师在设计哪一课的时候,都遵循着:
1、做《语文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严格落实三维目标。使之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形成立体式的目标体系,达到在“立言”的基础上“立人”的目的。
2、将语文教学当作一门艺术来追求!艺术是讲究层次的,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紧抓“一条主线”设计教学过程。这样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通过文本的细读,使学生对文本能够深入理象,当升华到一定的认知高度时,学生自然就能走出文本,走进生活。
3、课堂学习“以读促悟”。“读”永远是最好的语文实践,语文课堂上不仅要引导学生读词,读语言,读情感、读文化!
打造的高效、自主、简约的课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继续奏好有效教学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