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肥沃土地。首先,营造民主、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想象,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其次,丰富课外生活,积累想象素材,达到我们常说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外生活,培养,想象力
贝鲁泰斯说:“想象是人生的肉,若没有想象,人生不过是一堆骸骨。”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可见,想象是多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重要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强调:“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明確规定了语文教学的要求。要达到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从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从广阔的课外天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在此本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树立正确语文观,做一个创新型教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教育必须创新,则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让学生有创造性思维,要把培养想象力放在首要地位。中外许多教育专家已经用实验证明,林崇德认为思维加想象加构思,才能解别人未解的问题。美心理学家赫奇森认为创造性思维应包括解决和想象两过程。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作,也就没有发明创造。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破除陈旧模式,改变以往“我讲你听”的观念,要与新课标,新教材同行,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多帮助,多引导,多激励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
2.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2.1 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激发学生思维,唤起想象。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联想和想象,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观点。要营造好这些气氛,首先语文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关系融洽,把引导激励当作信任的手段,引入竞争意识,激发创新因子,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其次发扬民主,互相尊重,许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民主是创造思维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实行民主化教学,教师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使学生能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发言错误,允许学生挑老师的毛病,让学生敢问敢想,敢展示,“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消除了隔阂,互相沟通,互相切磋,才能点燃想象的火花,才能绽放出创造的花朵。
2.2 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英国诗人涅尔顿说过:“好的朗读体现了对作品的真正理解,是对作品的绝好解释。”朗读是多姿多彩的,是极有趣味的艺术,学生可从中受到感染、熏陶,从而唤起对作品的想象,精读课文要重朗读。想象是一个对语言进行加工再造的过程,通过想象来体会语言形象,可把枯燥的文字化为优美的形象,把优美的语言升华,再现。美文教学贵在读,在诵读中品味诗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特别是诗歌朗读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要素,读出诗意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边读边让学生想象:一幅悲秋图的景象,一种游子思乡之绪油然而生。因此吟咏诗歌是开启理解诗的大门金钥匙,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3.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刘勰的《文心雕龙》里这样描写构思时的想象:“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帮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写作时,用上想象和联想,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笼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和感人的艺术形象。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3.1 以教材为例,进行扩写、续写、改写等方法,发展学生想象力。教师重视教材,要求学生对所学文章进行扩写、续写、改写,要求学生要有描绘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想象力。读过的故事,学生会被主人公的命运所牵动,写出他们的故事。
3.2 精心设计一些想象性题型进行训练。
(1)创设想象情境,要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使其具有吸引力,能引起习作冲动的情境。如:你外出打工的父亲已三年不回家了,现已临近春节,许多打工人已回来了,这时,你想到什么,请表述出来。
(2)根据词语编故事,可以写成童话、寓言故事,如猪八戒、考试、不高兴,让学生编一则故事。
(3)预测未来,让学生推测故事人物的发展变化,如写《XX二十年后》,《假如我会飞》,《假如我是XX》。
(4)借助图画、音乐,想象作文,不仅要再观实在的事物,还尽可能想象蕴含的意境,奏出“弦外之音”,如看维纳斯的塑像,听《义勇军进行曲》,你想到了什么?想象犹如船上的风帆,教师责任就是鼓起学生想象的风帆,培养和发展他们这种能力,让他们在知识海洋里乘风破浪地进行。
4.丰富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是最开放的学科,应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想象是以生活为源泉,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学生需要关注生活,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的大课堂,增强对社会生活的感受,积累想象素材。当学生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就不断生成,合理的想象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的,如“100周年的国庆大典”,这一想象它是在对“中国60华诞”的了解,对在北京举行的国庆大典的了解的基础上产生合理想象,表达对美好景象的憧憬。因此,丰富课外生活,可更好地培养学生想象力。
知识经验的多少,决定着表象的多寡,表象贪乏,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想象开阔、深刻,因此从生活中积累表象,为想象打下坚实基础,为创新积蓄强大力量。想象是清泉,滋养我们的心灵。
在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抛弃束缚学生思维的“合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空翱翔,让神话传说在今复活,教师成为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灯。
参考文献
[1] 苏培成.《语文教学要关注社会语文生活》,《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1期.
[2] 李大海.《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3] 程一凡.《张开自由作文的翅膀·让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11期.
[4] 朱华华.《利用教材进行仿句训练》,《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外生活,培养,想象力
贝鲁泰斯说:“想象是人生的肉,若没有想象,人生不过是一堆骸骨。”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可见,想象是多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是重要任务。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强调:“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明確规定了语文教学的要求。要达到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从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从广阔的课外天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在此本人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树立正确语文观,做一个创新型教师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教育必须创新,则必须有创新型的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让学生有创造性思维,要把培养想象力放在首要地位。中外许多教育专家已经用实验证明,林崇德认为思维加想象加构思,才能解别人未解的问题。美心理学家赫奇森认为创造性思维应包括解决和想象两过程。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作,也就没有发明创造。
我们要树立大语文观,破除陈旧模式,改变以往“我讲你听”的观念,要与新课标,新教材同行,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多帮助,多引导,多激励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力,做一个创新型的教师。
2.语文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想象力的方法
2.1 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气氛,激发学生思维,唤起想象。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师生情感的交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联想和想象,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观点。要营造好这些气氛,首先语文教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关系融洽,把引导激励当作信任的手段,引入竞争意识,激发创新因子,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其次发扬民主,互相尊重,许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民主是创造思维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实行民主化教学,教师要创造条件,想方设法使学生能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发言错误,允许学生挑老师的毛病,让学生敢问敢想,敢展示,“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消除了隔阂,互相沟通,互相切磋,才能点燃想象的火花,才能绽放出创造的花朵。
2.2 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英国诗人涅尔顿说过:“好的朗读体现了对作品的真正理解,是对作品的绝好解释。”朗读是多姿多彩的,是极有趣味的艺术,学生可从中受到感染、熏陶,从而唤起对作品的想象,精读课文要重朗读。想象是一个对语言进行加工再造的过程,通过想象来体会语言形象,可把枯燥的文字化为优美的形象,把优美的语言升华,再现。美文教学贵在读,在诵读中品味诗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特别是诗歌朗读要抓准韵脚、节奏、语调等要素,读出诗意境。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边读边让学生想象:一幅悲秋图的景象,一种游子思乡之绪油然而生。因此吟咏诗歌是开启理解诗的大门金钥匙,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意境,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3.在作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创新的基础。刘勰的《文心雕龙》里这样描写构思时的想象:“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帮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写作时,用上想象和联想,方能“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笼端”,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和感人的艺术形象。那么怎样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
3.1 以教材为例,进行扩写、续写、改写等方法,发展学生想象力。教师重视教材,要求学生对所学文章进行扩写、续写、改写,要求学生要有描绘的基本功和丰富的想象力。读过的故事,学生会被主人公的命运所牵动,写出他们的故事。
3.2 精心设计一些想象性题型进行训练。
(1)创设想象情境,要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使其具有吸引力,能引起习作冲动的情境。如:你外出打工的父亲已三年不回家了,现已临近春节,许多打工人已回来了,这时,你想到什么,请表述出来。
(2)根据词语编故事,可以写成童话、寓言故事,如猪八戒、考试、不高兴,让学生编一则故事。
(3)预测未来,让学生推测故事人物的发展变化,如写《XX二十年后》,《假如我会飞》,《假如我是XX》。
(4)借助图画、音乐,想象作文,不仅要再观实在的事物,还尽可能想象蕴含的意境,奏出“弦外之音”,如看维纳斯的塑像,听《义勇军进行曲》,你想到了什么?想象犹如船上的风帆,教师责任就是鼓起学生想象的风帆,培养和发展他们这种能力,让他们在知识海洋里乘风破浪地进行。
4.丰富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是最开放的学科,应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想象是以生活为源泉,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学生需要关注生活,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进社会的大课堂,增强对社会生活的感受,积累想象素材。当学生展开想象时,记忆中的表象由模糊变为清晰,由单薄变为厚重,新形象就不断生成,合理的想象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基础上的,如“100周年的国庆大典”,这一想象它是在对“中国60华诞”的了解,对在北京举行的国庆大典的了解的基础上产生合理想象,表达对美好景象的憧憬。因此,丰富课外生活,可更好地培养学生想象力。
知识经验的多少,决定着表象的多寡,表象贪乏,想象狭窄、肤浅;表象丰富,想象开阔、深刻,因此从生活中积累表象,为想象打下坚实基础,为创新积蓄强大力量。想象是清泉,滋养我们的心灵。
在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抛弃束缚学生思维的“合理”,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空翱翔,让神话传说在今复活,教师成为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灯。
参考文献
[1] 苏培成.《语文教学要关注社会语文生活》,《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3年第1期.
[2] 李大海.《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张扬》,《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第2期.
[3] 程一凡.《张开自由作文的翅膀·让学生的心灵飞翔起来》,《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11期.
[4] 朱华华.《利用教材进行仿句训练》,《语文教学通讯》,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