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直接影响着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质量。本文结合英语教学实践,对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为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刘美莹,辽宁省灯塔市烟台街道兆麟小学。
一、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更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注重激发和调动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英语教材在编排和设计上突出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用心设计英语阅读教学的环节,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进行故事情节性突出的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范读一遍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出示课前准备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把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了,同时也可以标出自己没有读懂或者有疑惑的地方。读完之后,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可以静心来听读,边听边感悟体会。接下来,让学生跟着范读朗读课文内容,纠正错误读音。跟读几遍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有所感悟,理解了一些初读时没有理解的内容。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互相合作解答有疑惑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适当的进行引导和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问,同时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再把这些共性的问题提出来,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讲解,从而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最后,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创作,通过不同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环节的安排,激发了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巩固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使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多种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重视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学习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创设适宜的氛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之中来,获得全方位的体验,从而加深阅读学习的印象,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和能力。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导入环节时,就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创设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就带入到将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上,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再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本节阅读课所要涉及到的社会背景、历史原因以及相关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通过相关知识的了解,便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也会让学生很快进入到需要的阅读环境之中,有利于后续阅读教学环节的开展。
三、课内外相结合增加阅读量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英语阅读的信心,教师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增加阅读的数量,丰富阅读的内容。教师应在学生完成课内阅读的基础上,适当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外阅读内容,报纸、刊物、书籍都可以,帮助学生加大阅读量。布置课外阅读内容后,教师要继续跟进,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和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例如,班级的板报定期展示学生英语阅读的体会、阅读过的英文故事;在班级中开展讲英语故事比赛等。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将课内外英语阅读的内容相结合,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四、加强语感能力培养
语感能力在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语感能力强,就可以正确而快速的进行阅读和理解;语感能力弱,就会极大的影响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甚至影响到学生阅读的兴趣。而语感的培养是需要时间和阅读量的积累。教师要通过大量的词语搭配、句子衔接、段篇连贯等多方面训练,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要引导学生正确感悟词语搭配、句子含义以及文章内涵,让学生养成语感悟义的阅读习惯。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洞察深层含义的能力。学生具有了良好的语感能力,就能通过阅读,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内在含义,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继续进行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能够自我进行阅读,增大阅读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五、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人受益终身。英语阅读教学也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学生学会不同的“读”:首先,学会默读。学生进行阅读时,既不要指读也不要朗读。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要让学生进行默读。因为指读和朗读都会影响阅读的速度,也不利于边读边思考。只有默读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才能邊读边思、边读边发现问题,甚至自我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其次,阅读要有整体性,不要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读,而应以句子、段落为单位来读,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最后,养成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的习惯。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单词的含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而不会因为查字典而耽误阅读的速度、影响阅读的兴趣。
总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也要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认真钻研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刘美莹,辽宁省灯塔市烟台街道兆麟小学。
一、注重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更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阅读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注重激发和调动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英语教材在编排和设计上突出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用心设计英语阅读教学的环节,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比如,进行故事情节性突出的英语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范读一遍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出示课前准备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把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了,同时也可以标出自己没有读懂或者有疑惑的地方。读完之后,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可以静心来听读,边听边感悟体会。接下来,让学生跟着范读朗读课文内容,纠正错误读音。跟读几遍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有所感悟,理解了一些初读时没有理解的内容。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互相合作解答有疑惑的问题。此时,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适当的进行引导和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问,同时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再把这些共性的问题提出来,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讲解,从而完成阅读教学任务。最后,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创作,通过不同的形式将课文内容表演出来。通过这样的阅读教学环节的安排,激发了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巩固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使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和多种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二、重视创设教学情境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阅读学习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创设适宜的氛围,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之中来,获得全方位的体验,从而加深阅读学习的印象,提高阅读学习的效果和能力。教师在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导入环节时,就可以根据阅读教学的内容创设情境,把学生一下子就带入到将要进行教学的内容上,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再如,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之前,可以先向学生介绍本节阅读课所要涉及到的社会背景、历史原因以及相关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等。通过相关知识的了解,便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也会让学生很快进入到需要的阅读环境之中,有利于后续阅读教学环节的开展。
三、课内外相结合增加阅读量
为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英语阅读的信心,教师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增加阅读的数量,丰富阅读的内容。教师应在学生完成课内阅读的基础上,适当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课外阅读内容,报纸、刊物、书籍都可以,帮助学生加大阅读量。布置课外阅读内容后,教师要继续跟进,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来促进和展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例如,班级的板报定期展示学生英语阅读的体会、阅读过的英文故事;在班级中开展讲英语故事比赛等。通过多种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将课内外英语阅读的内容相结合,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四、加强语感能力培养
语感能力在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语感能力强,就可以正确而快速的进行阅读和理解;语感能力弱,就会极大的影响学生阅读的速度和对文章的理解程度,甚至影响到学生阅读的兴趣。而语感的培养是需要时间和阅读量的积累。教师要通过大量的词语搭配、句子衔接、段篇连贯等多方面训练,才能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语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要引导学生正确感悟词语搭配、句子含义以及文章内涵,让学生养成语感悟义的阅读习惯。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洞察深层含义的能力。学生具有了良好的语感能力,就能通过阅读,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内在含义,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继续进行阅读的兴趣,在此基础上能够自我进行阅读,增大阅读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促进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五、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个良好的习惯会使人受益终身。英语阅读教学也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提高阅读的能力。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让学生学会不同的“读”:首先,学会默读。学生进行阅读时,既不要指读也不要朗读。当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后,要让学生进行默读。因为指读和朗读都会影响阅读的速度,也不利于边读边思考。只有默读才能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才能邊读边思、边读边发现问题,甚至自我解决问题,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其次,阅读要有整体性,不要一个单词一个单词的读,而应以句子、段落为单位来读,有助于从整体上理解文章。最后,养成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的习惯。在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单词的含义,这样才能保持阅读的兴趣,而不会因为查字典而耽误阅读的速度、影响阅读的兴趣。
总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培养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也要重视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认真钻研实践,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