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7-000-01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并根据本人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出了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与本校器材、场地、与学生、教师的基本情况相结合、对体育技能的要求要视学生的基础而定,做到因人而异等,希望可以对基层体育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目标 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学校体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改革阶段,怎样的教学目标就决定了需要一个怎样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关系着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能否顺利实施。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
(一)波动性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较之其他学科有着更多的波动性。如:语、数、外等学科,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其教学内容与目的也不会有大的变动,仔细研究体育教学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如19世纪,各国体育课程多以兵士体操为主,20世纪中至末期则受应试教育影响多是以技术技能的传授为主,如今,我国体育教学则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增强学生体质主为,而将来,体育教学目标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多元性
因体育教学本身具有多种功能与价值,如可以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等,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也相应是多元化的,如可以将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为目标。
(三)具体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时,不能盲目根据教材来定,还要结合学生的所处阶段、身心特点、基本活动能力等方面。如小学阶段,应更加注重学生基本锻炼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中学阶段就要在此基础上融入部分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为其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通过对学生现状的细致分析,如此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层次性
运动技能的掌握应是逐步递增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层次分明,如:小学一二年级,教师应着重于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在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可逐渐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简单的运动技能,逐渐从兴趣的培养一步步过渡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把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设置清楚,层次分明,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慢慢实现长远的目标。
二、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一)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主体
教师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重视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现阶段的身心状况,在教学目标制定时要把这些因素融入进去,制定出最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目标。如: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律能力还较差,如果给他们制定较为程式化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几乎是很难达成的,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把小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考虑进去,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小学生兴趣的培养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以社会需要为向导
我国学校体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过于重视体育考核成绩,因此,之前传统的体育教学多以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传授为主。但枯燥单一的教学训练模式,很快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致使很多学生一走出校门就再也不会参与体育活动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眼光放长远,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上,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也与之前有了了很大的改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体育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不断提醒自己以此为标准。
(二)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与本校器材、场地、与学生、教师的基本情况相结合。如:学校本来就没有篮球场地,而在教学目标中列出如何进行篮球课的实践,就显得有些不切实际。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符合本校的一系列实际情况,这样才有可能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三)对体育技能的要求要视学生的基础而定,做到因人而异。学生之间肯定会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身体素质方面、接受能力方面也可能是学习态度方面,如果对待所有的学生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就有失教育的公平性,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可以达到预期目标,而不致于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强其自信心与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一定要突出重点。如某节篮球课上,重点是投篮,那么教师本堂课就可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无论是分组练习还是进行投篮比赛,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只有突出重点,才能更好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或训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01).
[2] 孙艳丽,唐立慧.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0(03).
[3] 邵伟德.从运动技能的学习角度探讨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4] 李建军.现代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与构建[J].体育学刊.2002(05)
[5] 王保成.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与选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6] 舒盛芳.从教育改革的历程看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01).
摘 要 本文简要分析了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并根据本人多年的教育实践总结出了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以及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与本校器材、场地、与学生、教师的基本情况相结合、对体育技能的要求要视学生的基础而定,做到因人而异等,希望可以对基层体育教师教学目标的制定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教学目标 教学实践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学校体育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改革阶段,怎样的教学目标就决定了需要一个怎样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学目标关系着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能否顺利实施。
一、体育教学目标的特征
(一)波动性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较之其他学科有着更多的波动性。如:语、数、外等学科,无论社会怎样发展其教学内容与目的也不会有大的变动,仔细研究体育教学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体育教学的目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化的,如19世纪,各国体育课程多以兵士体操为主,20世纪中至末期则受应试教育影响多是以技术技能的传授为主,如今,我国体育教学则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增强学生体质主为,而将来,体育教学目标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多元性
因体育教学本身具有多种功能与价值,如可以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等,因此体育教学的目标也相应是多元化的,如可以将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为目标。
(三)具体性
体育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时,不能盲目根据教材来定,还要结合学生的所处阶段、身心特点、基本活动能力等方面。如小学阶段,应更加注重学生基本锻炼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中学阶段就要在此基础上融入部分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适当增加运动强度,为其健康成长打好基础,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应通过对学生现状的细致分析,如此才能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层次性
运动技能的掌握应是逐步递增的,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也要层次分明,如:小学一二年级,教师应着重于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在兴趣培养起来之后,可逐渐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一些简单的运动技能,逐渐从兴趣的培养一步步过渡到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有把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设置清楚,层次分明,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慢慢实现长远的目标。
二、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一)以学生身心发展为主体
教师应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重视学生在教学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现阶段的身心状况,在教学目标制定时要把这些因素融入进去,制定出最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目标。如:小学阶段的学生,自律能力还较差,如果给他们制定较为程式化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几乎是很难达成的,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把小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考虑进去,把教学重点放在对小学生兴趣的培养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以社会需要为向导
我国学校体育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过于重视体育考核成绩,因此,之前传统的体育教学多以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的传授为主。但枯燥单一的教学训练模式,很快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致使很多学生一走出校门就再也不会参与体育活动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眼光放长远,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上,使学生终生受益。
三、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随着素质教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不断深入,教学目标也与之前有了了很大的改变,新课程标准要求学校体育要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标,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不断提醒自己以此为标准。
(二)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与本校器材、场地、与学生、教师的基本情况相结合。如:学校本来就没有篮球场地,而在教学目标中列出如何进行篮球课的实践,就显得有些不切实际。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符合本校的一系列实际情况,这样才有可能较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三)对体育技能的要求要视学生的基础而定,做到因人而异。学生之间肯定会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身体素质方面、接受能力方面也可能是学习态度方面,如果对待所有的学生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就有失教育的公平性,因此,教师可根据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使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可以达到预期目标,而不致于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增强其自信心与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一定要突出重点。如某节篮球课上,重点是投篮,那么教师本堂课就可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无论是分组练习还是进行投篮比赛,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学生的投篮命中率,只有突出重点,才能更好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或训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姚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科学.2004(01).
[2] 孙艳丽,唐立慧.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2000(03).
[3] 邵伟德.从运动技能的学习角度探讨体育教学、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0).
[4] 李建军.现代体育教学目标的特点与构建[J].体育学刊.2002(05)
[5] 王保成.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与选择[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3).
[6] 舒盛芳.从教育改革的历程看体育教学目标的发展[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