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共识。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在中国政府的引导和鼓励下,企业势必将承担更多的“低碳”责任,也将面临更大的“责任商机”。
6月5日下午,在“低碳经济中的责任商机”分论坛上,被称为“超豪华阵容”的国家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中国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志华,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周涛,杜邦建筑创新大中华区总监、杜邦应用面材(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田强,中国华电集团办公厅主任袁明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战略策划部副主任杨兴旺就如何面对低碳挑战,如何在低碳中抓住责任商机进行了探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海滨主持论坛。
十二五环保规划指导思想:努力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保道路
近期,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面对低碳经济的要求,中国政府的政策指引将有哪些变化?首先,国家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透露了有关十二五环保规划的最新进展,总体来讲,十二五环保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要努力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保道路。具体而言,就是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抓手,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在继续注重节能减排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以人为本的立点上。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这也是十二五发展规划里的亮点和新特点。对于低碳经济,主要是在能源领域里面,怎样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化石能源使用。环保规划里面主要解决绿色发展问题。十二五规划里将突出提出一些要求:对工业污染要进行全防全控,突破污染减排的瓶颈,实现区域重大项目的联合审批,加强产业转移监管,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建设,提出重污染企业退出产业的补偿机制,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重大行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将清洁生产作为环保验收核算总量的重要因素,推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改造,实行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等。
低碳经济——刚性约束下的挑战
“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大浪淘沙,有的企业抓住机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些企业就会被淘汰。” 中国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此次低碳革命跟之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石油革命及后来的IT革命有很大的区别,前面的产业革命是一种技术引导的革命,对市场产生的是一种自觉的淘汰。而低碳革命是刚性约束条件下的革命,碳排放量规定了一个数量,企业只能在这样一个刚性约束下争取机会,能够抓住机遇,便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抓不住就会被淘汰。
面对这样的刚性挑战,来自南方电网的杨兴旺认为,虽然电网企业自身节能潜力较小,约8%左右,但电力产业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达到39%。电网企业应当自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考虑将上游发电企业、下游客户及自身三端结合起来,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能最大化。据杨兴旺介绍,从2002年开始,在上游推动开发西部水电资源,西电东送。在下游与用电客户共同推动节能减排,专门成立了节能公司扎扎实实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而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志华则认为,企业应当从两个角度应对低碳挑战。首先,要从意识上明确,低碳是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个人共同的责任。将考虑生态平衡的方式融入自身的生活方式。第二,要在产品上考虑生命周期的问题,不能单看这个产品是否低碳,还应考虑这个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以及使用过程整个周期是否低碳。
对于提升低碳意识,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周涛也十分赞同,他认为,企业要树立一个核心的价值观以应对低碳及更广阔的社会责任,并且要将这种价值观贯彻到每一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去。
低碳商机已现 大企业积极应对
低碳经济的来临,毫无疑问会让我们面对挑战。然而,挑战中必然会出现商机。抓住商机就能应对挑战。
作为发电企业,高能耗、排放是无法回避的挑战,“责任大、压力也很大”, 中国华电集团办公厅主任袁明刚对此毫不避讳。据袁明刚介绍,我国发电的电源结构中,传统的火电占整个装机和发电量的比例分别是75%和81%,每年耗用的煤占到煤炭产量的一半,相应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5%和40%。从数字可以看出,发电企业的确“压力很大”。
“但是基于这样的数字,我们也认识到低碳经济下,我们的责任在哪儿。”面对挑战,袁明刚还是显得比较乐观,因为虽然任务艰巨,但“责任”中的商机已经显现。“我们可以趁着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春风,大力开发水电、风电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优化我们的电源比例。比如我们通过国家相关的扶助政策,通过企业内生的动力,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我们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这个对于我们形成相应的竞争力有好处。再比如,借助于清洁发展机制,减排下来的碳排放可以到世界其他国家去进行交易,这个在各家发电集团已经有现实的案例。”
谈到低碳责任下的商机,杜邦建筑创新大中华区总监、杜邦应用面材(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田强显得颇为轻松,因为底气十足,用他的话讲:“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杜邦公司已是一家拥有208年历史的跨国企业,经历了工业革命、石油革命、IT革命,还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然而面对每次挑战,杜邦都凭借其“走在前面”的战略,成功应对了各种变化。
黄田强说,在当今2010年,大家谈论对环保的承诺。然而杜邦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2015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了四个减排目标。并且提出到2010年,整个销售收入产品有25%来自可持续、可再生资源,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较1990年水平减少65%,能源消耗到2010年底要维持在1990年的消耗水平上。杜邦在十多年前提出这个目标,在2006年已经超额完成了这样的一个承诺。
但是杜邦为什么这么早会提出这样的承诺?很重要的一点,企业是需要有灵魂的。杜邦有一个已经存世一个世纪的核心价值,包括四个方面:安全、环保、最高的职业操守以及关注人和尊重人。良好的核心价值会引导企业始终走在最前面,站在泰山顶上来看前面发展的方向。
升级与转型 小企业的低碳优势
面对低碳挑战,大企业寻找到了机遇,而中国还存在着大量缺乏资金与技术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会?
潘家华认为,节能减排实际就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一个技术规模效益,中小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方面相对欠缺,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讲,在低碳发展的过程中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也有很多途径是他们可以抓住的机遇。首先,要多利用能效比较高的新技术。
第二,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碳排放提供了信用额度,可以盘活碳资产。中小企业可以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调整方向,在新的革命中间,虽然大浪淘沙,可是中小企业也有优势,因为船小好掉头,可以寻找新的机遇,脱胎换骨。
夏光认为,大中型企业,国企、央企、跨国公司能够应对环保的要求,中小企业同样在这个方面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升级和转型。
据夏光介绍,在升级方面,21世纪头几年,德国政府跟中国政府开展了一项叫作“可产生效益的环境管理”的环保合作,着眼点在中小企业的生产过程。德国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数量众多,并没有因为德国中小企业多,就不能满足环保的要求。德方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有极大的改进空间,所以选择了天津、浙江等地的几十个中小企业作为试点,把德国在中小企业环境管理方面的做法引进到中国来。比如,过去中小企业截断钢材只有一种截断方法,剩下十几厘米的钢材就浪费掉了。德国工程师告诉帮助他们改变一种截法,马上节省了余料。通过这种管理,很多中小企业发现,其实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可供改进的地方,可以让中小企业通过环境管理更加节约资源并且提升效益。
在转型方面,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是扶持和推动发展的。在企业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的情况下面,中国政府采取的总体政策是扶持它们联合重组,进行改造,有的企业退出一个行业,但是政府给予一定经济政策的支持,帮助它转型。例如炼焦工业,将由更大型的企业完成,被淘汰下来的企业由政府提供资金,去从事更加清洁的,如生态建设方面的工程,这样也能获得发展。总之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是要把它消灭,而是要积极扶持,而且一样可以走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道路。
精彩语录:
“低碳革命是刚性约束条件下的革命,企业只能在这样一个刚性约束下争取机会,能够抓住机遇,便能得到生存和发展。”
——中国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潘家华
“低碳是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人共同的责任。要将生态平衡的方式融入自身的生活方式。”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志华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杜邦建筑创新大中华区总监、杜邦应用面材(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田强
“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是要把它消灭,而是要积极扶持,而且一样可以走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道路。”
——国家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
“虽然任务艰巨,但“责任”中的商机已经显现。”
——中国华电集团办公厅主任袁明刚
“电网企业应当自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考虑将上游发电企业、下游客户及自身三端结合起来,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能最大化。”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战略策划部副主任杨兴旺
“企业要树立一个核心的价值观以应对低碳及更广阔的社会责任。”
——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周涛
6月5日下午,在“低碳经济中的责任商机”分论坛上,被称为“超豪华阵容”的国家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中国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潘家华,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志华,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周涛,杜邦建筑创新大中华区总监、杜邦应用面材(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田强,中国华电集团办公厅主任袁明刚,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战略策划部副主任杨兴旺就如何面对低碳挑战,如何在低碳中抓住责任商机进行了探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海滨主持论坛。
十二五环保规划指导思想:努力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保道路
近期,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面对低碳经济的要求,中国政府的政策指引将有哪些变化?首先,国家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透露了有关十二五环保规划的最新进展,总体来讲,十二五环保规划的指导思想是要努力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环保道路。具体而言,就是以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抓手,以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在继续注重节能减排的同时,把重点放在以人为本的立点上。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这也是十二五发展规划里的亮点和新特点。对于低碳经济,主要是在能源领域里面,怎样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化石能源使用。环保规划里面主要解决绿色发展问题。十二五规划里将突出提出一些要求:对工业污染要进行全防全控,突破污染减排的瓶颈,实现区域重大项目的联合审批,加强产业转移监管,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建设,提出重污染企业退出产业的补偿机制,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对重大行业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将清洁生产作为环保验收核算总量的重要因素,推动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改造,实行绿色制造,发展循环经济等。
低碳经济——刚性约束下的挑战
“每一次产业革命都是大浪淘沙,有的企业抓住机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有些企业就会被淘汰。” 中国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此次低碳革命跟之前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石油革命及后来的IT革命有很大的区别,前面的产业革命是一种技术引导的革命,对市场产生的是一种自觉的淘汰。而低碳革命是刚性约束条件下的革命,碳排放量规定了一个数量,企业只能在这样一个刚性约束下争取机会,能够抓住机遇,便能得到生存和发展,抓不住就会被淘汰。
面对这样的刚性挑战,来自南方电网的杨兴旺认为,虽然电网企业自身节能潜力较小,约8%左右,但电力产业节能减排的潜力巨大,达到39%。电网企业应当自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考虑将上游发电企业、下游客户及自身三端结合起来,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能最大化。据杨兴旺介绍,从2002年开始,在上游推动开发西部水电资源,西电东送。在下游与用电客户共同推动节能减排,专门成立了节能公司扎扎实实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而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志华则认为,企业应当从两个角度应对低碳挑战。首先,要从意识上明确,低碳是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个人共同的责任。将考虑生态平衡的方式融入自身的生活方式。第二,要在产品上考虑生命周期的问题,不能单看这个产品是否低碳,还应考虑这个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以及使用过程整个周期是否低碳。
对于提升低碳意识,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周涛也十分赞同,他认为,企业要树立一个核心的价值观以应对低碳及更广阔的社会责任,并且要将这种价值观贯彻到每一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去。
低碳商机已现 大企业积极应对
低碳经济的来临,毫无疑问会让我们面对挑战。然而,挑战中必然会出现商机。抓住商机就能应对挑战。
作为发电企业,高能耗、排放是无法回避的挑战,“责任大、压力也很大”, 中国华电集团办公厅主任袁明刚对此毫不避讳。据袁明刚介绍,我国发电的电源结构中,传统的火电占整个装机和发电量的比例分别是75%和81%,每年耗用的煤占到煤炭产量的一半,相应排放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5%和40%。从数字可以看出,发电企业的确“压力很大”。
“但是基于这样的数字,我们也认识到低碳经济下,我们的责任在哪儿。”面对挑战,袁明刚还是显得比较乐观,因为虽然任务艰巨,但“责任”中的商机已经显现。“我们可以趁着国家鼓励发展新能源的春风,大力开发水电、风电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大力优化我们的电源比例。比如我们通过国家相关的扶助政策,通过企业内生的动力,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我们的技术和装备水平,这个对于我们形成相应的竞争力有好处。再比如,借助于清洁发展机制,减排下来的碳排放可以到世界其他国家去进行交易,这个在各家发电集团已经有现实的案例。”
谈到低碳责任下的商机,杜邦建筑创新大中华区总监、杜邦应用面材(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田强显得颇为轻松,因为底气十足,用他的话讲:“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杜邦公司已是一家拥有208年历史的跨国企业,经历了工业革命、石油革命、IT革命,还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然而面对每次挑战,杜邦都凭借其“走在前面”的战略,成功应对了各种变化。
黄田强说,在当今2010年,大家谈论对环保的承诺。然而杜邦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2015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规划,提出了四个减排目标。并且提出到2010年,整个销售收入产品有25%来自可持续、可再生资源,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较1990年水平减少65%,能源消耗到2010年底要维持在1990年的消耗水平上。杜邦在十多年前提出这个目标,在2006年已经超额完成了这样的一个承诺。
但是杜邦为什么这么早会提出这样的承诺?很重要的一点,企业是需要有灵魂的。杜邦有一个已经存世一个世纪的核心价值,包括四个方面:安全、环保、最高的职业操守以及关注人和尊重人。良好的核心价值会引导企业始终走在最前面,站在泰山顶上来看前面发展的方向。
升级与转型 小企业的低碳优势
面对低碳挑战,大企业寻找到了机遇,而中国还存在着大量缺乏资金与技术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如何在挑战中寻找机会?
潘家华认为,节能减排实际就是一个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一个技术规模效益,中小企业在资本、技术、管理方面相对欠缺,所以对中小企业来讲,在低碳发展的过程中间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也有很多途径是他们可以抓住的机遇。首先,要多利用能效比较高的新技术。
第二,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碳排放提供了信用额度,可以盘活碳资产。中小企业可以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调整方向,在新的革命中间,虽然大浪淘沙,可是中小企业也有优势,因为船小好掉头,可以寻找新的机遇,脱胎换骨。
夏光认为,大中型企业,国企、央企、跨国公司能够应对环保的要求,中小企业同样在这个方面具有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升级和转型。
据夏光介绍,在升级方面,21世纪头几年,德国政府跟中国政府开展了一项叫作“可产生效益的环境管理”的环保合作,着眼点在中小企业的生产过程。德国也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数量众多,并没有因为德国中小企业多,就不能满足环保的要求。德方认为中国的中小企业有极大的改进空间,所以选择了天津、浙江等地的几十个中小企业作为试点,把德国在中小企业环境管理方面的做法引进到中国来。比如,过去中小企业截断钢材只有一种截断方法,剩下十几厘米的钢材就浪费掉了。德国工程师告诉帮助他们改变一种截法,马上节省了余料。通过这种管理,很多中小企业发现,其实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多可供改进的地方,可以让中小企业通过环境管理更加节约资源并且提升效益。
在转型方面,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是扶持和推动发展的。在企业不能满足环保要求的情况下面,中国政府采取的总体政策是扶持它们联合重组,进行改造,有的企业退出一个行业,但是政府给予一定经济政策的支持,帮助它转型。例如炼焦工业,将由更大型的企业完成,被淘汰下来的企业由政府提供资金,去从事更加清洁的,如生态建设方面的工程,这样也能获得发展。总之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是要把它消灭,而是要积极扶持,而且一样可以走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道路。
精彩语录:
“低碳革命是刚性约束条件下的革命,企业只能在这样一个刚性约束下争取机会,能够抓住机遇,便能得到生存和发展。”
——中国社科院城市研究所所长潘家华
“低碳是我们每个企业、每个人共同的责任。要将生态平衡的方式融入自身的生活方式。”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关志华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杜邦建筑创新大中华区总监、杜邦应用面材(广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田强
“在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不是要把它消灭,而是要积极扶持,而且一样可以走出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的道路。”
——国家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夏光
“虽然任务艰巨,但“责任”中的商机已经显现。”
——中国华电集团办公厅主任袁明刚
“电网企业应当自觉提高节能减排意识,考虑将上游发电企业、下游客户及自身三端结合起来,以实现节能减排的效能最大化。”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战略策划部副主任杨兴旺
“企业要树立一个核心的价值观以应对低碳及更广阔的社会责任。”
——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