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结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人文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随着人类历史发展而逐渐丰富。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含有大量人文内涵。通过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内化,学生能够拥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本文通过分析人文精神与古诗词的共性,来讨论人文精神教育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践。
关键词:古诗词;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一、人文精神内涵
西方文学通常把“人文精神”译作“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它以人的价值为重,以人为本。“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1]我认为人文精神让我们关注生活,关注人的意义,追求真善美。人文精神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诗词与人文精神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从中可以看出,古诗词的创作是有感而发,蕴含着作者最真实的情感。我国古代诗词,无论是何种题材,都表达出对人的关注。如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关注了百姓生活的疾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体现出对人的重视。可见,诗词与人文精神都关注到了人。古诗词的学习为学生探究人文精神奠定了基础。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探索
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对古诗词的传承,使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多地自主领悟。
(一)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古诗词教学往往对字词,解释关注很多,讲究知人论世,面面俱到。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对古诗词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真正产生兴趣,反而望而生畏。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不能紧抠字眼,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诗词的兴趣,进而体会到其中的人文精神。
1.用名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古典诗词相较于现代文难理解,学生也不易懂,但有很多诗句是脍炙人口的 ,并且意味隽永。像“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等。以此为切入点,鼓励将诗句代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深他们对诗句的理解,提升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通过反复体会、品味,学生能够领会诗句中的启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2.用名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如果让学生说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他们肯定会说李白、杜甫等。但学生对他们的作品和背景都知之甚少。“在他们心中早已形成的这个盲区,已经潜伏了对古代诗人的好奇,只是限于种种原因,学生们并没有去深入了解。”[3]作为教师,应当对诗人做一个整体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会诗人的内心,体会他的精神世界。通过老师的情境创设,学生能看到李白的潇洒不羁,自由飘逸;杜甫的宽广胸怀,心系天下;苏轼的乐观从容,豁达坦然。
3.用流行文化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对流行歌曲,网络小说感兴趣。而这些小说中引用、化用了许多古典诗词,一些歌曲直接就是古典诗词或是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成。例如,现在的网红歌曲《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把李清照的《如梦令》加入歌曲中。比如歌曲《水调歌头》就完全把苏轼的词变成曲。在上课时,可以先将这些歌曲作为引入,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更好地领悟人文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自主地感悟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
古诗词言简意赅,为后人的解读想象提供了很大空间。朗读是领悟诗词最传统而有效的方法。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它。”[4]读有朗读和默读。朗读需要语言与语气的配合,所以相较于默读,朗读可以更好地锻炼表达能力,提升逻辑思维。
结语: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文精神的淡化,小学是打好人格基础的主阵地。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古诗文蕴含着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教师要重视精神的传播而不是知识的传授,通过引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运涛,《儒学人文精神在经典文学中的传承及其当代意义》[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05期
[2]毛亨,《诗经·大序》
[3]陳钟梁,《语文教育观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97
[4]朱自清,《论朗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古诗词;人文精神;人文教育
一、人文精神内涵
西方文学通常把“人文精神”译作“人道主义”“人文主义”,它以人的价值为重,以人为本。“所谓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1]我认为人文精神让我们关注生活,关注人的意义,追求真善美。人文精神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诗词与人文精神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2]从中可以看出,古诗词的创作是有感而发,蕴含着作者最真实的情感。我国古代诗词,无论是何种题材,都表达出对人的关注。如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关注了百姓生活的疾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体现出对人的重视。可见,诗词与人文精神都关注到了人。古诗词的学习为学生探究人文精神奠定了基础。
三、在古诗词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探索
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对古诗词的传承,使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起的是引导作用,让学生更多地自主领悟。
(一)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古诗词教学往往对字词,解释关注很多,讲究知人论世,面面俱到。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对古诗词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真正产生兴趣,反而望而生畏。所以,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不能紧抠字眼,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产生对诗词的兴趣,进而体会到其中的人文精神。
1.用名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古典诗词相较于现代文难理解,学生也不易懂,但有很多诗句是脍炙人口的 ,并且意味隽永。像“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等。以此为切入点,鼓励将诗句代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加深他们对诗句的理解,提升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通过反复体会、品味,学生能够领会诗句中的启示,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
2.用名家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如果让学生说自己最喜欢的诗人,他们肯定会说李白、杜甫等。但学生对他们的作品和背景都知之甚少。“在他们心中早已形成的这个盲区,已经潜伏了对古代诗人的好奇,只是限于种种原因,学生们并没有去深入了解。”[3]作为教师,应当对诗人做一个整体的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领会诗人的内心,体会他的精神世界。通过老师的情境创设,学生能看到李白的潇洒不羁,自由飘逸;杜甫的宽广胸怀,心系天下;苏轼的乐观从容,豁达坦然。
3.用流行文化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现在有很多青少年对流行歌曲,网络小说感兴趣。而这些小说中引用、化用了许多古典诗词,一些歌曲直接就是古典诗词或是由古典诗词改编而成。例如,现在的网红歌曲《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就把李清照的《如梦令》加入歌曲中。比如歌曲《水调歌头》就完全把苏轼的词变成曲。在上课时,可以先将这些歌曲作为引入,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更好地领悟人文精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自主地感悟古诗词中的人文精神
古诗词言简意赅,为后人的解读想象提供了很大空间。朗读是领悟诗词最传统而有效的方法。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中强调:“读的用处最广大,语文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它。”[4]读有朗读和默读。朗读需要语言与语气的配合,所以相较于默读,朗读可以更好地锻炼表达能力,提升逻辑思维。
结语: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文精神的淡化,小学是打好人格基础的主阵地。小学语文教材选入的古诗文蕴含着千百年来文化的积淀,教师要重视精神的传播而不是知识的传授,通过引导,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人生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运涛,《儒学人文精神在经典文学中的传承及其当代意义》[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05期
[2]毛亨,《诗经·大序》
[3]陳钟梁,《语文教育观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97
[4]朱自清,《论朗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