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捎了55年的口信

来源 :解放军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ang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艾超奇,青岛市北区政协离休干部;丁柱辰,青岛市二轻局离休干部。俩人均是国民党海军“重庆号”巡洋舰上的水兵。1949年2月随舰起义,在护舰战斗中因承诺了战友史德基牺牲前给家人捎一个口信的嘱托,55年来,寒来暑往.春去秋来,两位老人逢人就打听,有线索就去查询,”把口信捎到”的信念一直也没有动摇过。
  
  史德基的家人,你们到底在哪里
  
  艾超奇老人与史德基相识,是在1947年的台湾。当时,他们两人同是国民党海军左营军士学校一大队的学兵。1948年11月,他们一起被分配到上海吴淞口的“重庆号”巡洋舰上服役。1949年2月25日,舰上574名官兵在舰长邓兆祥的率领下,举行了震惊中外的起义。于26日清晨安全抵达山东解放区烟台港,受到了解放区军民的热烈欢迎。
  1949年3月5日,邓兆祥舰长率领“重庆号”巡洋舰的全体官兵,在辽宁葫芦岛向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出了致敬电。3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任命邓兆祥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号”巡洋舰舰长。随后,全舰官兵大部分登岸休整,仅留下了100余人守卫军舰,艾老与战友史德基,就是留下来守卫军舰的。
  自3月17日起,连续3天,美蒋从青岛的美军基地派出了大批重型轰炸机,对停泊在葫芦岛码头的“重庆号”巡洋舰进行狂轰滥炸。我护舰官兵立即奋起还击,打退了敌人的一次次进攻。但是,就在19日敌机轰炸最猛烈的那天,战友史德基身负重伤。史德基咬紧牙关,坚强地对艾超奇说:“等你回青岛的时候,请一定转告我的家人,我没给他们丢脸……”说到这儿,艾老的眼睛湿润了。
  “史德基身高约1.68米,不算胖,满口的青岛话,性格也很开朗。”据说他住在青岛市金口路一带,他父亲解放前曾在福禄寿电影院(今红星电影院)工作。艾老称:“最让我难受的是,虽然史德基烈士后来被安葬在了锦州烈士陵园,可是2002年我们去瞻仰史德基烈士墓时,发现其墓碑署名竟然少写了一个字,变成了‘史德’。战友的口信没捎到不说,现在又发现墓碑刻错了,而且没有可靠的档案依据,墓碑上的名字还不好改。”
  两位老人现在都已年过古稀,外出寻找多有不便,他们求助于《青岛早报》希望媒体能帮他们寻找烈士的家人。《青岛早报》刊发了这则消息后,史德基的战友们和知道线索的人纷纷打来电话……
  
  我和史德基一起当兵
  
  同史德基一起当兵的战友李传祥说,他也曾找过史德基的家人。他说:“史德基个子不高,喜欢练双杠,字也写得不错,为人诚实、善良、非常稳重。我和史德基当年之所以当了国民党兵,是因为家里穷,才不得不走这条路的。因当时的国民党兵源缺乏,于是便通过街道保甲长进行摊派。有钱人家的孩子只要出钱就可以不当兵,而我和史德基这样的穷人家,就不得不去了。”
  他继续说道:“我认识史德基是从青岛驶往上海的一艘军舰上。后来到了台湾,我俩又被分在同一个班。因为都是青岛人,所以彼此就多了一分关心,我告诉他,我家住在莘县路50号甲,他说他家住在金口路。”上个世纪70年代,李老还与丁柱辰先后几次到金口路派出所、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去查找,但始终没能找到他的家人和认识他的人。而且在青岛市民政局的烈士记录当中,也没有查到史德基的名字。李老焦急地说:“关键是锦州市革命烈士陵园里的墓碑刻错了,史德基家人可能还不知道。”他听扫过墓的战友们讲,他家人从未上过坟。
  
  保卫“重庆号”他是功臣
  
  周正,当年“重庆号”巡洋舰上的老兵,原青岛市政协常委、青岛市体委办公室副主任,得知消息后,也主动找到笔者补充一些关于史德基的情况。
  周老说;“史德基牺牲的那天是1949年3月19门,那一天,战事最激烈;敌人从青岛来的飞机,一连几天轰炸不止。每组飞机编队少则3架,多则5架。他们接二连三地飞临葫芦岛水域‘重庆号’停泊的上空,炸弹一组一组像冰雹一样从空中顷泻下来,在舰船的周围炸起子巨大的水仆,码头上的房屋、铁轨和绳索都被炸得到处乱飞……”
  周老说,那天的战-斗异常激烈,码头都炸烂了,但舰上的战斗士们却越战越勇,我们的军舰也无大碍。这是因为我军舰上的炮火很猛烈,敌机为避开我们的火力网,总是飞得很高,所以他们始终没有占到多少便宜,只是最后一天,敌人的一架飞机突然俯冲下来,一颗炸弹落到舰上,史德基就址在这时受的重伤。
  
  一个电话,“冰山”渐浮水面
  
  《青岛早报》记者王铎根据老同志们提供的线索,亲自驾车去有关地址寻找。金口路居委会主任告诉他说:“我们这里只有5名烈士,可惜里面没有史德基。”莱阳路居委会的两位副主任,一口气将管辖区域的400多户居民查了个遍,同样还是没打找到烈士的家人。
  关于史德基父亲当年在福禄寿心影院工作一事,市电影公司的负责人告诉笔者:“我们发动了所有的职工回忆,查阅档案。只要烈士父亲在我们电影行业工作过,就一定能找到线索。我们已和当年福禄寿心影院的老职工取得联系,他从上世纪40年代起—直在这家电影院工作,但不记得有一位姓史的。”
  正在这最难的时候,一个电话使沉寂55年的“冰山”浮出水面。一位曲姓男子打来电话说:“今天上午,一些老邻居告诉我的母亲,说报上的事情好像是我家的事。我母亲找来报纸一行,怔住了,原来‘重庆号’老战士找2004年的人是我二舅。”
  7月11日,在团青岛八大峡新村,记者见到了史德基烈士的妹妹、71岁的史建华人妈。一见面,上大妈红着眼圈儿激动地说:“一听说报社、老战士和许多市民都在帮忙寻找我的家人,心里非常感动。其实,我哥哥牺牲的详细情况,我们家里人并不知道。我大哥曾去葫芦岛查找厂很多年,所有的墓碑邢看遍了,就是没有哥哥的。”史大妈拿出了珍藏多年的有关哥哥的重要档案:“家属证”和“牺牲通知书”。
  在由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革命军人家属证》中,我们还看到了以下的信息,在“何时何地入伍”一栏内是这样记述的:“1947年参加国民党海军,任“‘重庆号,军舰士兵,该舰于1949年宣告起义。”而在“现在何部任何职责”栏内,有‘重庆号’起义后匪帮派机轰炸,因奋力反击而致阵亡”的字样。
  上而的信息,让史大妈一家认为:史德纂是烈士无疑,但由于没有在葫芦岛找到墓碑,他们就推算可能与“重庆号”—起巳沉人海底了。这次通过许多老战友回忆哥哥的英雄小迹,史大妈脑海里就像过电影一样,又重新见到了55年前的哥哥。
  史大妈说,她家兄弟姐妹一共是;是:大哥史君亭、二哥史德基、姐姐史建萍和自己。父亲就是当时青岛有名的“刀马旦”。老家是山东蓬莱。
  
  55年的心愿,了结了
  
  20047月13门上午,当年“重庆忠”巡洋舰上四位老战士周正、艾超奇、丁柱辰和李传祥,带着救百名战友的嘱托,手捧鲜花来到了史建华家。
  当四位老战士看到史德基的一些遗物和档案之后,睹物思人、思绪万千,大家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
  李传祥说:“战友情,我一辈子山不会忘。这次见面虽然很不容易,但《青岛早报》还是给了我们这次机会。”
  史大妈说:“我们全家人还打个愿望,就是一定要到锦州烈士陵园给我哥哥扫墓,并将错了的墓碑改正过来,以告以哥哥的在天之灵。”临别时,史大妈与老战士们难合难分,依依话别。艾老说:“战友情比亲情还深,以后我们会经常来看您的。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其他文献
2003年12月8日,意大利卡塔尼亚的游泳馆内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砰”,发令枪一响,跳台上蓄势已久的选手们如离弦之箭跃入水中,划开双臂疾速前进。霎时,不同语言的喝彩声如雷般响起,不同国家的国旗满场挥舞,这里正在进行第三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水上救生比赛。只剩下最后50米了!第三道的水面上一顶印有五星红旗的泳帽忽上忽下,如同水上飞鱼,撕开水波,一直领先其他选手向前冲刺。20米,10米,赢了!第三道选手兴
期刊
赣南,一块红色的土地。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在这里诞生:震撼世界的万里长征从这里起步:英雄的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多少年过去了,尽管于都河畔支援红军捆绑浮桥的呐喊声,运输队的匆匆脚步声早已远去,但驻守在这里的武警官兵却依然忘不了那叱咤风云的艰难岁月,他们继承红军传统,怀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发扬红军长征精神,投身于一场新的长征……    伟大的长征精神,已流淌在赣南儿女的血脉里,它书写着中央苏区革命战争年
期刊
2005年8月20日下午5点,雨如瓢泼,河北省固安县某山脚下一个废旧的水塔上,总参某野战通信团九连新战士朱洪东和他的班长李小超在30多米处架设通信天线。朱洪东忍不住地阵阵发抖,不仅仅是因为雨淋,更多的是来自心里的惶恐。  讲述这段经历的时候,小朱的脸上带着一缕从容,没有看得出后怕的迹象。他说,这次野外驻训,在情感、精神都是一次磨练和洗礼,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增强了。和平时期,野外驻训场就是我们的战场,
期刊
天很冷,昨晚夜很凉。我在帐篷里辗转反侧,没有睡好。黑暗中,我摸摸索索拿到了最喜欢看的《解放军生活》,爬到了帐篷外边,抚摩着心爱的杂志,借助月光又把它翻了翻。再过几天我就得走了,离开绿色的军营,离开熟悉的部队生活,摘掉上等兵的军衔,去下军装上的领花……我真不愿意想这些,不知不觉,我泪流满面。我又钻进了帐篷,战友小张问我,王大彪,怎么哭了。我笑了笑,抱着沾满泪痕的《解放军生活》进入了梦乡。  这是20
期刊
北京,二炮机关大院操场上,红旗招展,口号阵阵,一个个威武整齐的方阵步履铿锵。这是二炮驻京公勤分队正在会操,像参加盛大军事活动一样,每一位官兵清澈的眼睛里都闪烁着青春的火花。  这支公勤分队人数虽不算多,任务却相当繁重:既要担负机关班车、首长专车、业务部门用车等任务,还要经常天南地北执行机动保障任务、参与首都军民共建活动。车队外出执行任务,往往要穿梭于闹市乡村、崇山峻岭、戈壁荒漠、草原林海之间,情况
期刊
大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川滇结合部,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当年,红军从这里经过,将艰苦卓绝的革命足迹镌刻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  如今,在大凉山上,驻守着这样一群军人。他们演绎着新的红色经典故事,像燃烧的火把一样,满腔热情地为这片热土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是四川省凉山军分区及所属人武部的官兵。    不等不靠搞建设    说起大凉山,人们自然把它与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在记者印象中,大凉山
期刊
2004年8月17日是一个很特别的日子。某边防连风和日丽、彩旗飘扬,鼓乐喧天。守防官兵用特殊的方式夹道欢迎与他们鸿雁传书300余封的“爱兵之父”——杨进群的到来。  杨进群老师刚跳下车,便被久候的官兵所包围,大家争相与杨老师握手、交谈。抚摸着战士们一双双粗糙的双手,看着被长年的山风和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而呈现出的一张张黝黑的面庞,杨进群的眼窝噙满了泪水。这感人一幕,浓缩着一位老父亲对国防建设的挚爱和深
期刊
这是一支举世瞩目的艇队,组建35年来,在大海深处骑鲸蹈海10余万海里,并以90昼夜长航的辉煌壮举,打破了美国核潜艇“海神”号保持多年的世界记录。  这是一支开拓创新的艇队,在茫茫大海出色地完成了试验,试航。全训等一系列具有开创性的重大任务,创造出中国核潜艇史上多个“首次”和”第一”,编写出该型潜艇一整套训练大纲。  这就是10年前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水下先锋艇”!    和平盾牌:使命与忠诚
期刊
人说从事弹药导弹技术保障的沈阳军区某弹药修理试验站站长宋杰,坐在“火山口”上抓安全管理。就是在这样的危险环境中,他带领官兵累计完成弹药作业近万吨,没有发生一起责任事故,被誉为“安全阀”。日前,他被沈阳军区评为管理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并介绍了经验。    “严格制度落实,不能打:擦边球    叭!——雷管爆炸声好像又在宋杰的耳边回响。  2001年秋天,新毕业学员高峰在模拟老主任的作业程序后,独自测试
期刊
12年来,一名普通的军人从未舍得下过一次饭馆,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给女儿买,却把全部的积蓄和爱心献给了10个至今未曾谋面的失学儿童,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军人之家”  在10个被资助的孩子心里,在大庆他们有一个“富有”的“兵爸爸”。可谁能相信,当记者走进沈阳军区某师副营职技术员宛宏利的家,看到的却是几件破旧的家具,墙上除了女儿的同学送的几片卡通画外,连一张全家福也没有。可在宛宏利夫妇的脸上,记者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