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2年来,一名普通的军人从未舍得下过一次饭馆,甚至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给女儿买,却把全部的积蓄和爱心献给了10个至今未曾谋面的失学儿童,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军人之家”
在10个被资助的孩子心里,在大庆他们有一个“富有”的“兵爸爸”。可谁能相信,当记者走进沈阳军区某师副营职技术员宛宏利的家,看到的却是几件破旧的家具,墙上除了女儿的同学送的几片卡通画外,连一张全家福也没有。可在宛宏利夫妇的脸上,记者却看不到半点寒酸的感觉。他们一面热情地招待记者,一面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珍藏已久的包裹,这就是他们12年来积攒下来的全部“家珍’——10本“希望工程志愿者证书”、半尺高的汇款存根、上百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厚厚一叠照片和3枚耀眼的军功章。
减少一个文盲 就增添一分希望
“再也不能让这些孩子成为睁眼瞎!”1992年8月,宛宏利得知团中央发起的“希望工程”活动后,连夜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写信,表达了自己愿意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愿望。
时隔不久,宛宏利回到辽宁锦州老家休假。一天,妻子刘冬梅的自行车丢了,岳父拿出200元钱,让他进城给刘冬梅买辆自行车。没想到,当他在路上从一张废报纸上看到由辽宁省助学基金会倡导的“希望工程”活动后,一进城便径直走进邮电局,毫不犹豫地把200元钱寄给了辽宁省岫岩县的失学儿童孙振华。
刘冬梅看到宛宏利两手空空回到家中,便急着追问他自行车呢。他憨厚地一笑:“哪里还有自行车,200元钱全都捐给‘希望工程’了!”
“你没钱给我买车,我不怪你。可你怎能连声招呼也不打,便把我娘家的钱给捐出去了!”从未发过脾气的刘冬梅难以按捺心头之火。
“看到上不起学的孩子们趴在教室外面的窗户上听课时,你不也非常难过吗?”宛宏利耐心地开导刘冬梅。
刘冬梅毕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发完火,生完气,她还是理解了丈夫的决定。
回到部队后,宛宏利又收到团中央邮来的湖南省何清亮、何学锋、龙秀才、杨雅坤四名贫困儿童的资料。当时正值开学之际,宛宏利二话没说,便把报销的路费和一个月的津贴当即邮走了。
1993年,宛宏利又与河北省曲阳县杨静、刘鲜花、董小荣、刘建亮、杨树忙五个孩子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他们重新走进了课堂。至此,宛宏利共与十个孩子结成了对子,他自己成为十个孩子的“爹”。
千难万难自己担不让孩子苦一点
在刘冬梅的记忆中,直到1998年她到大庆前,在分居的9年里,宛宏利从未往家中寄过一分钱,他把所有的工资和津贴全都捐给了这十个孩子,而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刘冬梅的肩上。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宛宏利的爷爷、奶奶相继因病去世,父亲又患了脑血栓。他真的有点儿动摇了,但一想到那些刚刚返回校园的孩子可能会再次跌人更加痛苦和失望的深渊,他便咬咬牙,把身上仅有的一点儿钱又寄给了远方的孩子。 ’
1998年7月,家中的光景刚刚有所好转,刘冬梅又患了乳房肿瘤。他们东挪西借,好不容易才凑了4000多元钱,可到医院里一打听,医疗费需要7000多元,宛宏利一下子被吓呆了。还未等回过神来,刘冬梅已拽着他离开了医院:“孩子们马上就要开学了,咱回部队卫生队治吧,省点钱赶快给他们寄去!”
因为刘冬梅病情随时面临复发的危险,部队特许她在附近租个房子住下来。可随之而来的房租费、女儿借读费等,又增加了家里的经济负担。为了省点钱,他们就与别人合租一套房子。在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宛宏利和刘冬梅就睡在两张行军床拼起来的“双人床”上,孩子就只好睡在从房东那里捡来的破沙发上。刘冬梅还每天早出晚归,干点摆地摊,卖冰棍的小生意,以贴补家用,直到2001年正式随军,成为驻地一家钻井公司的清洁工,才结束了“游击战”的历史。至今,一家三口花10元钱吃碗面都从未有过,而宛宏利还一直在坚守着自己定下的每月5元零花钱的“死规矩”,但资助孩子们的学费却从来也未间断过。
人人都是亲生子个个都是心头肉
“爸爸、妈妈,我到底是不是伯;们亲生的!”每当面对女儿超男不满的质问,宛宏利、刘冬梅的心都碎了,他们欠孩子的实在太多了!
孩子出生后,刘冬梅身体不好,奶水少,又买不起奶粉,只好就给孩子喂6毛钱一袋的饼干。由于营养不足,小超男总是因个头最矮而站队站在最前面。直到现在,已经14岁的超男满口牙还未长齐。14岁,正是女孩爱打扮的花季,可超男却只有一套外衣,每周五洗干净,晾干了周一再穿上。一年冬季,宛宏利得知河北省的五个孩子有四个因没有棉衣过冬,患了重感冒而不能—上学。他心急如焚,跑到财务预支了下个月的工资,而后匆忙带上超男走进陌生的百货大楼,比量超男的身材买了四件羽绒服。超男高兴得合不拢嘴,但没想到,走出百货大楼,爸爸又带着她向邮局走去,将四件新衣服全部寄了出去。小超男气得直撅嘴,回来后连晚饭也不肯吃。对门的邻居看着实在心疼,第二天买了一件送了过来。
一个周末,刘冬梅带小超男去医院看病,路过一家肯德基店。超男透过玻璃看到几个同学坐在里面吃得正香,便问妈妈:“肯德基好吃吗?”刘冬梅看着孩子因几天来吃饭没胃口,而变得蜡黄的小脸,鼻子一酸,泪水差点流下来。她想拉着孩子进去尝一尝,没想到孩子却已经走开了。当她看到妈妈愧疚的脸,超男勉强地对妈妈笑了笑说:“那咋是咱吃的东西啊,还是省点钱给哥哥、姐姐上学用吧!”
我圆了孩子的梦 孩子也圆了我的梦
“没有机会考大学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你们一定要争取迈进大学的门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宛宏利常在信巾跟孩子们唠叨的一句话。同时,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功也都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幸福和欣慰。
1998年3月,宛宏利和刘冬梅发现,辽宁省岫岩县的孙振华春节过后,一直未给他们来信。便急忙写信与他联系,但半个月过后,仍然杏无音信。于是,他们又写信与孙振华的老师联系,这才知道孙振华已经辍学,准备到南方去打工。原来,孙振华通过在大庆当兵的表哥了解到,他心目中的大庆的富爸爸、富妈妈几乎也是应该受资助的人。他想,自己再也不能拖累“兵爸爸”了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挣钱,资助其他的兄弟姐妹,减轻“兵爸爸”的一分负担。
宛宏利和刘冬梅既为孩子懂事感到欣慰,也为孩子的前途感到担忧,他们连夜写了一封五页长信,苦口婆心地劝孩子早日回到课堂。一个月后,宛宏利收到了孩子的川信,悬在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一年后孙振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师范中专学校。
2000年7月,河北曲阳县杨静以总分第五的优异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但她却因学费太高而望而止步。宛宏利了解情况后,一方面筹集资金,一方面积极与校了方联系,争取减免部分学业。校领导被他热情帮助一个与他无缘无故的孩子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做出了为杨静减免全部学费的决定。在宛宏利全力帮助下,杨静顺利地读完高中,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引师范大学。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到大庆去看看自己的“兵爸爸”。
12年了,十个孩子里已有三个考上了大学,有五个还在读中学。
在10个被资助的孩子心里,在大庆他们有一个“富有”的“兵爸爸”。可谁能相信,当记者走进沈阳军区某师副营职技术员宛宏利的家,看到的却是几件破旧的家具,墙上除了女儿的同学送的几片卡通画外,连一张全家福也没有。可在宛宏利夫妇的脸上,记者却看不到半点寒酸的感觉。他们一面热情地招待记者,一面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珍藏已久的包裹,这就是他们12年来积攒下来的全部“家珍’——10本“希望工程志愿者证书”、半尺高的汇款存根、上百封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厚厚一叠照片和3枚耀眼的军功章。
减少一个文盲 就增添一分希望
“再也不能让这些孩子成为睁眼瞎!”1992年8月,宛宏利得知团中央发起的“希望工程”活动后,连夜给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写信,表达了自己愿意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愿望。
时隔不久,宛宏利回到辽宁锦州老家休假。一天,妻子刘冬梅的自行车丢了,岳父拿出200元钱,让他进城给刘冬梅买辆自行车。没想到,当他在路上从一张废报纸上看到由辽宁省助学基金会倡导的“希望工程”活动后,一进城便径直走进邮电局,毫不犹豫地把200元钱寄给了辽宁省岫岩县的失学儿童孙振华。
刘冬梅看到宛宏利两手空空回到家中,便急着追问他自行车呢。他憨厚地一笑:“哪里还有自行车,200元钱全都捐给‘希望工程’了!”
“你没钱给我买车,我不怪你。可你怎能连声招呼也不打,便把我娘家的钱给捐出去了!”从未发过脾气的刘冬梅难以按捺心头之火。
“看到上不起学的孩子们趴在教室外面的窗户上听课时,你不也非常难过吗?”宛宏利耐心地开导刘冬梅。
刘冬梅毕竟是个知书达理的人,发完火,生完气,她还是理解了丈夫的决定。
回到部队后,宛宏利又收到团中央邮来的湖南省何清亮、何学锋、龙秀才、杨雅坤四名贫困儿童的资料。当时正值开学之际,宛宏利二话没说,便把报销的路费和一个月的津贴当即邮走了。
1993年,宛宏利又与河北省曲阳县杨静、刘鲜花、董小荣、刘建亮、杨树忙五个孩子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他们重新走进了课堂。至此,宛宏利共与十个孩子结成了对子,他自己成为十个孩子的“爹”。
千难万难自己担不让孩子苦一点
在刘冬梅的记忆中,直到1998年她到大庆前,在分居的9年里,宛宏利从未往家中寄过一分钱,他把所有的工资和津贴全都捐给了这十个孩子,而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了刘冬梅的肩上。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宛宏利的爷爷、奶奶相继因病去世,父亲又患了脑血栓。他真的有点儿动摇了,但一想到那些刚刚返回校园的孩子可能会再次跌人更加痛苦和失望的深渊,他便咬咬牙,把身上仅有的一点儿钱又寄给了远方的孩子。 ’
1998年7月,家中的光景刚刚有所好转,刘冬梅又患了乳房肿瘤。他们东挪西借,好不容易才凑了4000多元钱,可到医院里一打听,医疗费需要7000多元,宛宏利一下子被吓呆了。还未等回过神来,刘冬梅已拽着他离开了医院:“孩子们马上就要开学了,咱回部队卫生队治吧,省点钱赶快给他们寄去!”
因为刘冬梅病情随时面临复发的危险,部队特许她在附近租个房子住下来。可随之而来的房租费、女儿借读费等,又增加了家里的经济负担。为了省点钱,他们就与别人合租一套房子。在不到10平方米的房间里,宛宏利和刘冬梅就睡在两张行军床拼起来的“双人床”上,孩子就只好睡在从房东那里捡来的破沙发上。刘冬梅还每天早出晚归,干点摆地摊,卖冰棍的小生意,以贴补家用,直到2001年正式随军,成为驻地一家钻井公司的清洁工,才结束了“游击战”的历史。至今,一家三口花10元钱吃碗面都从未有过,而宛宏利还一直在坚守着自己定下的每月5元零花钱的“死规矩”,但资助孩子们的学费却从来也未间断过。
人人都是亲生子个个都是心头肉
“爸爸、妈妈,我到底是不是伯;们亲生的!”每当面对女儿超男不满的质问,宛宏利、刘冬梅的心都碎了,他们欠孩子的实在太多了!
孩子出生后,刘冬梅身体不好,奶水少,又买不起奶粉,只好就给孩子喂6毛钱一袋的饼干。由于营养不足,小超男总是因个头最矮而站队站在最前面。直到现在,已经14岁的超男满口牙还未长齐。14岁,正是女孩爱打扮的花季,可超男却只有一套外衣,每周五洗干净,晾干了周一再穿上。一年冬季,宛宏利得知河北省的五个孩子有四个因没有棉衣过冬,患了重感冒而不能—上学。他心急如焚,跑到财务预支了下个月的工资,而后匆忙带上超男走进陌生的百货大楼,比量超男的身材买了四件羽绒服。超男高兴得合不拢嘴,但没想到,走出百货大楼,爸爸又带着她向邮局走去,将四件新衣服全部寄了出去。小超男气得直撅嘴,回来后连晚饭也不肯吃。对门的邻居看着实在心疼,第二天买了一件送了过来。
一个周末,刘冬梅带小超男去医院看病,路过一家肯德基店。超男透过玻璃看到几个同学坐在里面吃得正香,便问妈妈:“肯德基好吃吗?”刘冬梅看着孩子因几天来吃饭没胃口,而变得蜡黄的小脸,鼻子一酸,泪水差点流下来。她想拉着孩子进去尝一尝,没想到孩子却已经走开了。当她看到妈妈愧疚的脸,超男勉强地对妈妈笑了笑说:“那咋是咱吃的东西啊,还是省点钱给哥哥、姐姐上学用吧!”
我圆了孩子的梦 孩子也圆了我的梦
“没有机会考大学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你们一定要争取迈进大学的门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宛宏利常在信巾跟孩子们唠叨的一句话。同时,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次成功也都给他们带来无限的幸福和欣慰。
1998年3月,宛宏利和刘冬梅发现,辽宁省岫岩县的孙振华春节过后,一直未给他们来信。便急忙写信与他联系,但半个月过后,仍然杏无音信。于是,他们又写信与孙振华的老师联系,这才知道孙振华已经辍学,准备到南方去打工。原来,孙振华通过在大庆当兵的表哥了解到,他心目中的大庆的富爸爸、富妈妈几乎也是应该受资助的人。他想,自己再也不能拖累“兵爸爸”了他要用自己的双手去挣钱,资助其他的兄弟姐妹,减轻“兵爸爸”的一分负担。
宛宏利和刘冬梅既为孩子懂事感到欣慰,也为孩子的前途感到担忧,他们连夜写了一封五页长信,苦口婆心地劝孩子早日回到课堂。一个月后,宛宏利收到了孩子的川信,悬在心头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一年后孙振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师范中专学校。
2000年7月,河北曲阳县杨静以总分第五的优异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但她却因学费太高而望而止步。宛宏利了解情况后,一方面筹集资金,一方面积极与校了方联系,争取减免部分学业。校领导被他热情帮助一个与他无缘无故的孩子的事迹深深感动了,做出了为杨静减免全部学费的决定。在宛宏利全力帮助下,杨静顺利地读完高中,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引师范大学。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早日到大庆去看看自己的“兵爸爸”。
12年了,十个孩子里已有三个考上了大学,有五个还在读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