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gang987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性学习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如何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去捕捉身边的科学,树立起自主科学探究的意识,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这正是值得我们每个科学教师思考的问题。下面结合我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浓厚兴趣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智力开发的钥匙,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孩子探究性学习起了促进和激发的作用。只有孩子们对科学课感兴趣了,才会沉迷于其中,付之于其中。好奇、好动、好幻想、好探究是孩子的天性,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正好释放了他们的这一本性。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孩子的好奇心、动手能力都能够发挥到极限,他们的奇思妙想就会喷涌而出,学生对于未知事物的探索,对于科学知识的渴求,就会达到刨根问底、学而不厌的程度。比方说在教《磁铁的性质》一课时,我通过“巧取铁屑”的实验游戏,启发孩子思考磁铁的性质。在米中混入近二成细铁屑,让孩子们把大米和铁屑分出来,在没有给磁铁的前提下,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难题,通过讨论思考孩子的想法非常的多。我又在前面加了一个附加条件(10秒钟),对多数孩子来说真的是难上加难。但是出示磁铁以后就变得轻而易举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解决了难题,再加上孩子的动手操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在教《溶解》一课时,老师提出:“我现在很口渴,想泡一杯咖啡来解解渴。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一个好办法,让我快一点喝到这杯饮料啊?”泡咖啡对学生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一听到能够为老师献计献策更是来劲了,学生马上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献上了计策来:“用筷子不停搅拌能够使咖啡快一点溶解在水里。”“用热水来泡溶解起来也很快的。”“把咖啡放进水里,然后再用两个杯子倒来倒去。”……在小学科学课的教材中,这类有趣味性的实验很多,通过实验,孩子始终处于主动学习、思索的状态下,孩子的学习兴趣就被有效地调动起来,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来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用自己的双手来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引领他们孜孜不倦地去探索,让学生自主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二、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的探究活动源于问题的出现,进行深入性探究的动力也是来自对自己所提问题的浓厚兴趣,因此,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逐渐提高提问题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如教《反冲》一课开始,我拿出一个长而多节的气球,问:“有没有简便的办法使它动起来?”学生说:吹足气再松手,于是我照办但没松手,又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你们有什么发现或者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提出来,供大家一起研究。为什么一喷气它就运动?为什么气球朝黑板喷气却往后运动?为什么边运动边有响声?……”学生们提出了许多问题,我当时非常惊奇,这些问题提得太好了。只要教师积极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思维驰骋的时空,相信学生自己能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在课堂上有时提出的问题是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这些问题有些贴近教学内容,当然也会出现一些偏离教学的奇思怪想,但这些问题都是科学的思维火花,是因为个体差异而产生的不同求知需要,所以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首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不能从中选择出和自己教学设计相符的问题,而对其他的问题全盘否定,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筛选,从而确定那些有科学价值、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同时又具有现实性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将受益终身。
  三、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来探究和验证
  问题提出来以后,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和发现、进行设想与验证,学生要探究问题必须通过亲身的实践和行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所做的是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的实践机会,做好引路人。例如在研究水时,我给学生提供的材料是:能装水的各种形狀、颜色不同的容器、泡沫、木块、尺子、沙子、各种颜色图案的塑料板,等等。学生通过研究思考,发现了许多与水有关的知识:(1)水是透明的没有颜色的,依据是无论什么颜色的塑料板放到水中都能看得很清楚,并且颜色不变。(2)水会流动。依据是水倒在地上会流动,而沙子倒下就不会流动。(3)水有压力。依据是往捏瘪的塑料罐中倒入水后就鼓起来了。(4)水的形状会变。依据是把水放到什么容器中,就是什么形状。(5)水有浮力。依据是把木块放入水中,它是浮在上面的。在科学教学活动中,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只要实验目的明确恰当合理,就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而不应千篇一律,教师不要进行多余的干预,更不能让学生照图索骥。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索、发现与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亲身感受、内心体验,建构起属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亲历探究过程的学习是知识和情感交融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自主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四、联系生活,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不仅课内要进行,而且要延伸到课外。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课外后继性研究,将课内课外结合起来,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如根据同学们兴趣爱好,组建“环境小组”“科技小组”等,结合教学内容指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把观察到的现象,新的发现及时记录下来,定期开展小组汇报交流活动和创新小制作进行展评,这对学生的激励是不言而喻的,不但能促使学生将研究活动内化为乐于从事的日常生活内容,而且自主探究能力也将在自觉活动中得以培养和提高。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灵魂,愿我们的学生能在科学课中逐步养成探究意识,不断增强自主探究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
其他文献
2002年,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把陶艺逐步地加入中小学课堂。陶艺教育在教育部门的关注下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各地教育热点,很多学校都将陶艺课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载体。对霍邱而言,陶艺课程仍是新生事物。2018年,霍邱县城关中心小学开展陶艺课,并将陶艺纳入了校本课程。机缘巧合,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中心小学陶艺课程的发展历程,对在我县中小学开展这项课程的可行性做了比较细致的研究。  一、开设陶艺课程,感受民族艺
新的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如何达成这一重要目标呢?一、添加蒙层效果,让猜测也兴奋。二、开启课堂活动,让分类更形象。三、下载希沃助手,让互动最便捷。  接下来,我将以科学组开设的三节公开课为例,具体阐述如何应用希沃白板打造有趣的科学课堂。  一、添加蒙层效果,让猜测也兴奋  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可以很好地开启孩子的发散思维,
通过列举某些中外建筑的特点,并追溯建筑特点与其所处的传统文化习俗环境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小见大,进而探讨中国建筑的传统文化精髓,寻求创造具有本土建筑艺术特色之路.
通过对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试验分析,找出影响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以便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减少检测误差,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小学体育课堂以提高学生自主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是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学生对生活的看法和体验,让体育课成为学习和运动的主题活动,这样,
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主旨的课程,小学科学的综合性比较明显,其内容包含自然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方面的认知。除此之外,它强调的也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两点与STEAM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入STEAM教育理念。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STEAM教育下的小学科学创新教学进行了探究。  在STEAM教育中,五个字母分别对应的是S
在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成为愈发受关注的重点,小学教育的改革计划更是被提上了日程。我们要解决小学教育枯燥乏味的问题,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就要采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将科学融入教育,使二者完美结合,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科学与教育的双重重要性和适用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尊重科学,反对迷信,要从小抓起,确立科学的地位,拥护科学,相信科学。基于此,我们重点研究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一、学生课堂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