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课程的设置关系到其所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国“服务学习”课程的界定、要素及其作用,接着阐述了其对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的启示。希望本文能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分析以及问题解决有所贡献。
“服务学习”一词是在1967年由美国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al Board)首先提出来的。美国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认为,服务学习是对学生大有裨益的社会服务,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素质,率先把传统的社会服务转向服务学习,期望它能把服务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原先设定的学习目标。从1984年起“社区服务学习”已经作为一门课程广泛进入公立大中学校。许多“社区服务学习”课程的支持者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服务学习教育改革协会”的组织,并制定了“社区服务学习”的课程质量标准。美国前总统如老布什、克林顿也都对此出台过文件并拨款支持。长期以来,“社区服务学习”课程的开设,对提高美国公民的服务能力和公民意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服务学习”课程的界定
“服务学习”,也称“社区服务学习”。服务学习教育改革协会在《学校服务学习质量标准》中,对“服务学习”作了如下定义:所谓服务学习,是指青年人通过积极参与经过周密组织的服务实践活动,得以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协调社区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并与学生的学术课程相结合,为学生思考和写作在服务学习活动中的见闻与感受提供课程时间。此外,服务学习课程通过把学生在教室里所学的技能、知识延伸到教室之外,增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
“服务学习”课程实施的六要素
作为一门课程,“服务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六个要素:1、准备。它包括所有参与课程资源开发者的精心
计划:对课程实施时间的安排、对服务学习结果责任的明细和详细的任务分配等。2、协作。在服务学习中,协作包括学校范围内的员工、学生和社区成员共同开发能够使所有参与者都获益的恰当而方便的课程项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成人的指导、监督、管理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3、服务。服务是服务学习的关键。服务活动的种类是不可胜数的。4、课程整合。当服务与学科课程整合到一起时,学生的服务活动不仅可以满足社区需要,而且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使学生有机会巩固在学科课程中所学的内容。5、反思。为了使学生从服务经验中学习,课程领导者必须给学生提供机会对其服务经验作批判性反思。6、庆贺。在服务学习中学生的责任目标实现后,学校或社区对学生表示庆贺以资鼓励是十分重要的。
“服务学习”课程设立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数据分析,专家们认为“服务学习”课程的开设,其积极作用涉及到学生、学校和社区三个方面:对学生来说,主要表现在:1、学业成就和智力发展;2、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3、政治效能和参与意识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开设服务学习课程之后呈现出更高的问题解决能力;社区服务学习课程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学业成绩;尽管接受服务学习课程的学生在教室的时间比过去少,但他们的平均成绩却有所上升。通过社会性和个人责任量表的检测,发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能力感有了显著的发展。学生在这种课程影响下,自尊心、自信心和个人价值意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更加珍视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在地方政府参与实习的学生志愿者比传统课堂上接受有关地方政府知识的学生对有关地方政府的知识知之更多,前者在参与政治的效能上更有收益。
对于学校而言,服务学习课程的开设,改变了师生关系和教师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学校的气氛。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他们是学习的真正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事实性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当认识到同伴之间的角色关系时,学生才能进一步增强对与他们工作在一起的成人的尊重。当教师们合作于服务学习之时,同事之间会走到一起,加入有意义的工作,分享服务学习的感受,经常相互交流在指导和参与服务学习时的感受。当许多教师都参与了服务学习课程之时,学校的教学气氛将会变得更开放,更积极,教学中也更能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
服务学习还能形成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社区可以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当社区服务学习课程作为连接社区和学校的纽带被建立起来之时,社区成员可能更愿意来到学校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
服务学习课程的开设对于社区也大有益处。比如,年长独居老人的草坪被帮助修剪;大雪覆盖的路面被义务铲除;高年级学生主动帮助低年级同学补习功课;移民子女在语言考试方面也得到了辅导;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如停车场被打扫干净、河水水质常常得到测量等。总之,社区在学生服务学习中变得更加美好。
美国服务学习课程对我国大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综观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状况,我们已经意识到加强实践课程注重能力培养是其中的一个大趋势,而且根据对我国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都与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从各种分析来看我国大学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在课程的研究层面,对理论的重视掩盖了实践层面;重宏观架构,轻微观深入;重视起点,忽略过程;割裂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通识教育的课程上。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层面,现行课程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存在错位,表现最为明显的是课程内容新颖性不够,课程内容实践性不足。
由诸多不合理因素造成的大学毕业生自身拥有的知识系统陈旧,实践能力差,性格不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差等问题,使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用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样就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更大的困境。从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我们认为我国大学课程的改革应该更加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加快课程内容的更新。从认识发展的历史长河与认识提高的历史过程来看,课程内容必然是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文化、人自身需要变化而逐渐推陈出新的。在今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我国各方面快速转型的时期,这种更新换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行着,大学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就显得更为必要。 其实,我们现在的大学课程更新所能做到的只是用“已知”来引导和启迪学生追求“未知”,从而超越“最新”,实现课程的“常新”。因此,我们或许应该思考是否可以谋求一种课程机制,使得大学课程通过已知的知识既能让学生夯实基础,又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求新。
其次,应在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上加强实践性。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应该做到产学结合。因为一切真理都来源于实践的相对真理,必须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得到检验和提高,逐步接近事物本真面目。而且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且这样做也可以弥补理论知识陈旧所带来的不足。很多教育评论者已经意识到“产学合作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孩子将来就业如何,也会关系到一个大学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实用型的,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大学;可能更加关系到这个国家经济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国家的创新性到底如何”。
再次,应增加挫折教育课程的分量。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而且不愿意承担艰苦的工作,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进入21世纪,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作为高学历人才的大学生不仅应具有适应时代需要的智力品质,更应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受挫品质。因为挫折教育大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会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比如灰心、羞愧、酸涩、自信、自豪等。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增强学生应对现实挫折的能力。
总之,大学课程的设置应该和社会的需要紧密地结合,大学课程除了知识之外应该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价值精神和方法等内涵的课程的设置。大学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明白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本身还能激励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和自主发展,而大学课程自身也可以因此而内在地更新。
“服务学习”一词是在1967年由美国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Southern Regional Educational Board)首先提出来的。美国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认为,服务学习是对学生大有裨益的社会服务,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素质,率先把传统的社会服务转向服务学习,期望它能把服务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原先设定的学习目标。从1984年起“社区服务学习”已经作为一门课程广泛进入公立大中学校。许多“社区服务学习”课程的支持者专门成立了一个名为“服务学习教育改革协会”的组织,并制定了“社区服务学习”的课程质量标准。美国前总统如老布什、克林顿也都对此出台过文件并拨款支持。长期以来,“社区服务学习”课程的开设,对提高美国公民的服务能力和公民意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服务学习”课程的界定
“服务学习”,也称“社区服务学习”。服务学习教育改革协会在《学校服务学习质量标准》中,对“服务学习”作了如下定义:所谓服务学习,是指青年人通过积极参与经过周密组织的服务实践活动,得以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方式。它可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要;协调社区与学校的合作关系;并与学生的学术课程相结合,为学生思考和写作在服务学习活动中的见闻与感受提供课程时间。此外,服务学习课程通过把学生在教室里所学的技能、知识延伸到教室之外,增进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意识。
“服务学习”课程实施的六要素
作为一门课程,“服务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六个要素:1、准备。它包括所有参与课程资源开发者的精心
计划:对课程实施时间的安排、对服务学习结果责任的明细和详细的任务分配等。2、协作。在服务学习中,协作包括学校范围内的员工、学生和社区成员共同开发能够使所有参与者都获益的恰当而方便的课程项目。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成人的指导、监督、管理和支持也是非常重要的。3、服务。服务是服务学习的关键。服务活动的种类是不可胜数的。4、课程整合。当服务与学科课程整合到一起时,学生的服务活动不仅可以满足社区需要,而且在提供服务的同时使学生有机会巩固在学科课程中所学的内容。5、反思。为了使学生从服务经验中学习,课程领导者必须给学生提供机会对其服务经验作批判性反思。6、庆贺。在服务学习中学生的责任目标实现后,学校或社区对学生表示庆贺以资鼓励是十分重要的。
“服务学习”课程设立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数据分析,专家们认为“服务学习”课程的开设,其积极作用涉及到学生、学校和社区三个方面:对学生来说,主要表现在:1、学业成就和智力发展;2、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3、政治效能和参与意识的发展。
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开设服务学习课程之后呈现出更高的问题解决能力;社区服务学习课程还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和学业成绩;尽管接受服务学习课程的学生在教室的时间比过去少,但他们的平均成绩却有所上升。通过社会性和个人责任量表的检测,发现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能力感有了显著的发展。学生在这种课程影响下,自尊心、自信心和个人价值意识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他们更加珍视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在地方政府参与实习的学生志愿者比传统课堂上接受有关地方政府知识的学生对有关地方政府的知识知之更多,前者在参与政治的效能上更有收益。
对于学校而言,服务学习课程的开设,改变了师生关系和教师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整个学校的气氛。学生们充分认识到他们是学习的真正参与者,而不仅仅是事实性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当认识到同伴之间的角色关系时,学生才能进一步增强对与他们工作在一起的成人的尊重。当教师们合作于服务学习之时,同事之间会走到一起,加入有意义的工作,分享服务学习的感受,经常相互交流在指导和参与服务学习时的感受。当许多教师都参与了服务学习课程之时,学校的教学气氛将会变得更开放,更积极,教学中也更能认识到学生的主体作用。
服务学习还能形成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伙伴关系。社区可以为学校和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当社区服务学习课程作为连接社区和学校的纽带被建立起来之时,社区成员可能更愿意来到学校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学生。
服务学习课程的开设对于社区也大有益处。比如,年长独居老人的草坪被帮助修剪;大雪覆盖的路面被义务铲除;高年级学生主动帮助低年级同学补习功课;移民子女在语言考试方面也得到了辅导;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如停车场被打扫干净、河水水质常常得到测量等。总之,社区在学生服务学习中变得更加美好。
美国服务学习课程对我国大学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综观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状况,我们已经意识到加强实践课程注重能力培养是其中的一个大趋势,而且根据对我国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的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都与大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很大的关系。从各种分析来看我国大学课程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在课程的研究层面,对理论的重视掩盖了实践层面;重宏观架构,轻微观深入;重视起点,忽略过程;割裂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通识教育的课程上。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层面,现行课程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存在错位,表现最为明显的是课程内容新颖性不够,课程内容实践性不足。
由诸多不合理因素造成的大学毕业生自身拥有的知识系统陈旧,实践能力差,性格不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差等问题,使很多用人单位不愿意用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这样就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更大的困境。从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我们认为我国大学课程的改革应该更加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应加快课程内容的更新。从认识发展的历史长河与认识提高的历史过程来看,课程内容必然是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文化、人自身需要变化而逐渐推陈出新的。在今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我国各方面快速转型的时期,这种更新换代在以更快的速度进行着,大学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就显得更为必要。 其实,我们现在的大学课程更新所能做到的只是用“已知”来引导和启迪学生追求“未知”,从而超越“最新”,实现课程的“常新”。因此,我们或许应该思考是否可以谋求一种课程机制,使得大学课程通过已知的知识既能让学生夯实基础,又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求新。
其次,应在课程内容与课程实施上加强实践性。尤其是理工科专业,应该做到产学结合。因为一切真理都来源于实践的相对真理,必须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得到检验和提高,逐步接近事物本真面目。而且实践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加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为人处世的能力。而且这样做也可以弥补理论知识陈旧所带来的不足。很多教育评论者已经意识到“产学合作不仅关系到一个家庭孩子将来就业如何,也会关系到一个大学到底能不能成为一个实用型的,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大学;可能更加关系到这个国家经济到底能发展到什么程度,这个国家的创新性到底如何”。
再次,应增加挫折教育课程的分量。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而且不愿意承担艰苦的工作,遇到困难容易退缩,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等。进入21世纪,非智力因素在人才成功过程中的作用日趋明显,作为高学历人才的大学生不仅应具有适应时代需要的智力品质,更应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优良的受挫品质。因为挫折教育大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会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比如灰心、羞愧、酸涩、自信、自豪等。这样就十分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增强学生应对现实挫折的能力。
总之,大学课程的设置应该和社会的需要紧密地结合,大学课程除了知识之外应该更加重视激发学生的价值精神和方法等内涵的课程的设置。大学课程不仅能让学生明白应该掌握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本身还能激励学生的探究欲、引导学生的探究过程,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和自主发展,而大学课程自身也可以因此而内在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