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办于清末民初的云南陆军讲武堂,虽然是一所培养中下层军官的地方性军事学堂,但在当时的军事院校中却因为系统正规,而逐渐发展为规模较大、成绩显著、声名远播的一所军事学堂。云南陆军讲武堂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视作滇军军官和云南民主革命的摇篮,在中国近代军事史和革命史上影响深远。
关键字:云南陆军讲武堂;近代军事教育
一、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
在清末编练新军的热潮中,1902年,云南也开始了编练新军的活动。到1909年,云南新军勉强凑成一镇。云南新军编练的同时,创办了一些军事学堂,但这些军事学堂规模不大,质量不高,不能为云南新军培养提供大批合格的军官。1909年前后,一批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云南籍学生回到云南,这批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和训练,掌握了近代军事理论知识的留日士官生归来,为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提供了合格的师资,创造了条件。
随着二十世纪初的留学日本热潮,1902年,云南也开始选派留日学生。1904年是高峰,仅这一年到日本留学的云南籍学生即有100余人。其中到日本后进入东京振武学校的就有30余人,入其他学校的有88人。他们当中有官费生,也有自费生。学习各种学科的都有,以学军事的为最多。1909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办前夕,中国留日学生纷纷回国。许多云南籍留日学生回到云南,一些外省籍留日学生也来到云南。这些留日学生中大多数人在日本都是学习军事的,讲武堂开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延聘为教职员。这样就解决了讲堂武开办后急需的师资问题。
二、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办学特点
第一,师资力量雄厚,素质较高。清末民初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大多数教职员是受过正规军事教育与训练、掌握了近代军事理论知识的留日士官生。比如:辛亥革命前,在讲武堂担任军事学教学的23名教官中,就有21名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其余2名毕业于日本陆军测量学校;担任普通学科的教员,也大多是在国内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样整齐的师资队伍,在清末同类军事学堂中是不多见的。辛亥革命后,讲武学校的师资也主要由留日士官生以及讲武堂、讲武学校先期毕业生和国内其他高等军事学堂毕业生担任。由于讲武堂师资整齐、素质较好,讲武堂的军事教育比同类学堂也高出一筹。
第二,重视体育活动,加强体格锻炼。讲武堂制定的校训为“坚忍刻苦”四字。为了锻炼坚强体格,培养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讲武堂规定,学员、学生每天早上必须跑步和体操。每天除了上课外,还必须完成两小时操练,晚上不时有紧急集合训练,每学期还要进行野外拉练训练。学校设置的铁杠、木马、平台、大小双杠、天桥、浪桥、吊绳以及跳高、跳远、撑杆跳等体育器械,既是为术科学习所用,也是学员、学生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器械。讲武堂要求学员、学生加强体格锻炼,目的是为了他们将来到部队后能适应带兵野外作战的需要。
第三,从严治校,军纪严明。云南陆军讲武堂从严管理、刻苦训练的治校精神,一是体现在“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信条成为每一个人的座右铭,要求他们从学校到部队,一如既往,随时随地表现出军人视死如归的威严气概。二是体现在纪律方面,讲武堂非常重视守纪律、爱百姓的教育。所以,在“重九起义”的战斗中,对居民秋毫无犯,老百姓都说:“这是军队夜间演习。”对于老百姓和善礼待,公买公卖,严禁惊扰,显示了这所军校师生的素质比之中国当时其他军事院校的教官、学员,确实高出一筹。在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支持下,师生们驰骋沙场,屡建奇功。
三、云南陸军讲武堂对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影响
第一,革命领袖的摇篮。云南陆军讲武堂以其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辉煌的军事业绩,成为一座“革命熔炉”和“将帅摇篮”,在民国时期与保定军校、黄埔军校被统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所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帅星闪烁,名将辈出。其中元帅就有2人,上将有10多人。在教官和学员中有李根源、唐继尧、罗佩金、李烈钧、顾品珍以及贵州省主席兼黔军总司令卢焘;曾任北伐军总参谋长、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国民党驻苏联大使陆军大学校长杨杰;云南省主席金汉鼎、胡若愚、龙云、卢汉;热河省主席孙渡等名将,还有在东北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周保中将军,在云南起义和剿匪战斗中作出贡献的朱家壁将军等一批共产党人。更值得赞誉的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为新中国培养了两位功勋卓著的元帅,即朱德与叶剑英。
第二,近代革命的熔炉。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活跃着的同盟会会员,经常利用上课之余在学员当中广泛宣传反清革命。对资产阶级民主理论颇有研究的方声涛教员经常秘密宣讲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唐继尧则经常向学生讲述岳飞抗金故事,激励学生精忠报国。革命党人也在对讲武堂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同盟会会员,建立同盟会组织,有的学生入学前就已经是同盟会会员。一些具有革命思想基础的学生也很快被发展加入同盟会。朱德在其回忆录也提到:“云南讲武堂就成为云南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三个月后,也就是10月30日(农历重九),李根源、蔡锷发动了重九起义,讲武堂的学员一马当先,占领了昆明城,彻底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掀开了云南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的序幕。
四、结语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我们应当永远记住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以及从这里走出来的那些叱咤风云的军人们。1991 年,在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前夕,朱德的夫人康克清为讲武堂题写了“革命熔炉”的题词,以此缅怀讲武堂的丰功伟绩。如今,云南陆军讲武堂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历时百余年沧桑,云南陆军讲武堂几经修复,愈发展露出威严肃穆的风貌,成了人们观光旅游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其辉煌历史必将为世人铭记。
参考文献:
[1]谢本书.民国劲旅,滇军风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2]马继孔著.云南陆军讲武堂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12
[3]黄燕玲.讲武精神[J].云南档案.2003
[4]吴达德.留日士官生与云南陆军讲武堂[J].自贡师专学报.1996
关键字:云南陆军讲武堂;近代军事教育
一、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的历史背景
在清末编练新军的热潮中,1902年,云南也开始了编练新军的活动。到1909年,云南新军勉强凑成一镇。云南新军编练的同时,创办了一些军事学堂,但这些军事学堂规模不大,质量不高,不能为云南新军培养提供大批合格的军官。1909年前后,一批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云南籍学生回到云南,这批受过正规军事教育和训练,掌握了近代军事理论知识的留日士官生归来,为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创办提供了合格的师资,创造了条件。
随着二十世纪初的留学日本热潮,1902年,云南也开始选派留日学生。1904年是高峰,仅这一年到日本留学的云南籍学生即有100余人。其中到日本后进入东京振武学校的就有30余人,入其他学校的有88人。他们当中有官费生,也有自费生。学习各种学科的都有,以学军事的为最多。1909年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办前夕,中国留日学生纷纷回国。许多云南籍留日学生回到云南,一些外省籍留日学生也来到云南。这些留日学生中大多数人在日本都是学习军事的,讲武堂开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被延聘为教职员。这样就解决了讲堂武开办后急需的师资问题。
二、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办学特点
第一,师资力量雄厚,素质较高。清末民初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大多数教职员是受过正规军事教育与训练、掌握了近代军事理论知识的留日士官生。比如:辛亥革命前,在讲武堂担任军事学教学的23名教官中,就有21名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其余2名毕业于日本陆军测量学校;担任普通学科的教员,也大多是在国内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样整齐的师资队伍,在清末同类军事学堂中是不多见的。辛亥革命后,讲武学校的师资也主要由留日士官生以及讲武堂、讲武学校先期毕业生和国内其他高等军事学堂毕业生担任。由于讲武堂师资整齐、素质较好,讲武堂的军事教育比同类学堂也高出一筹。
第二,重视体育活动,加强体格锻炼。讲武堂制定的校训为“坚忍刻苦”四字。为了锻炼坚强体格,培养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讲武堂规定,学员、学生每天早上必须跑步和体操。每天除了上课外,还必须完成两小时操练,晚上不时有紧急集合训练,每学期还要进行野外拉练训练。学校设置的铁杠、木马、平台、大小双杠、天桥、浪桥、吊绳以及跳高、跳远、撑杆跳等体育器械,既是为术科学习所用,也是学员、学生平时进行体育锻炼的器械。讲武堂要求学员、学生加强体格锻炼,目的是为了他们将来到部队后能适应带兵野外作战的需要。
第三,从严治校,军纪严明。云南陆军讲武堂从严管理、刻苦训练的治校精神,一是体现在“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信条成为每一个人的座右铭,要求他们从学校到部队,一如既往,随时随地表现出军人视死如归的威严气概。二是体现在纪律方面,讲武堂非常重视守纪律、爱百姓的教育。所以,在“重九起义”的战斗中,对居民秋毫无犯,老百姓都说:“这是军队夜间演习。”对于老百姓和善礼待,公买公卖,严禁惊扰,显示了这所军校师生的素质比之中国当时其他军事院校的教官、学员,确实高出一筹。在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支持下,师生们驰骋沙场,屡建奇功。
三、云南陸军讲武堂对近现代中国革命的影响
第一,革命领袖的摇篮。云南陆军讲武堂以其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辉煌的军事业绩,成为一座“革命熔炉”和“将帅摇篮”,在民国时期与保定军校、黄埔军校被统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所军校。云南陆军讲武堂帅星闪烁,名将辈出。其中元帅就有2人,上将有10多人。在教官和学员中有李根源、唐继尧、罗佩金、李烈钧、顾品珍以及贵州省主席兼黔军总司令卢焘;曾任北伐军总参谋长、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国民党驻苏联大使陆军大学校长杨杰;云南省主席金汉鼎、胡若愚、龙云、卢汉;热河省主席孙渡等名将,还有在东北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周保中将军,在云南起义和剿匪战斗中作出贡献的朱家壁将军等一批共产党人。更值得赞誉的是,云南陆军讲武堂为新中国培养了两位功勋卓著的元帅,即朱德与叶剑英。
第二,近代革命的熔炉。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活跃着的同盟会会员,经常利用上课之余在学员当中广泛宣传反清革命。对资产阶级民主理论颇有研究的方声涛教员经常秘密宣讲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唐继尧则经常向学生讲述岳飞抗金故事,激励学生精忠报国。革命党人也在对讲武堂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积极发展同盟会会员,建立同盟会组织,有的学生入学前就已经是同盟会会员。一些具有革命思想基础的学生也很快被发展加入同盟会。朱德在其回忆录也提到:“云南讲武堂就成为云南革命力量的重要据点。”三个月后,也就是10月30日(农历重九),李根源、蔡锷发动了重九起义,讲武堂的学员一马当先,占领了昆明城,彻底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掀开了云南近代民主革命进程的序幕。
四、结语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历史的硝烟早已散尽,但我们应当永远记住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以及从这里走出来的那些叱咤风云的军人们。1991 年,在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前夕,朱德的夫人康克清为讲武堂题写了“革命熔炉”的题词,以此缅怀讲武堂的丰功伟绩。如今,云南陆军讲武堂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历时百余年沧桑,云南陆军讲武堂几经修复,愈发展露出威严肃穆的风貌,成了人们观光旅游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其辉煌历史必将为世人铭记。
参考文献:
[1]谢本书.民国劲旅,滇军风云[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2]马继孔著.云南陆军讲武堂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3,12
[3]黄燕玲.讲武精神[J].云南档案.2003
[4]吴达德.留日士官生与云南陆军讲武堂[J].自贡师专学报.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