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C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0例肺结核的CT检查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例肺结核CT全部检出肺部结核灶,在左、右肺上叶尖后段及左、右肺下叶背段的结节影、浸润影、壁较薄的空洞、球形病灶等多种形态影像。结论:对临床症状不明显,痰菌阴性、PPD一般反映,胸片影像不典型,为了鉴别诊断行胸部CT检查。
关键词:肺结核;诊断;CT检查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202-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CT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方法,CT检查对纵隔疾病的诊断,肺内微小病灶的发现以及胸内淋巴结增大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1]。选取临床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行CT诊断的肺结核患者50例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50例肺结核患者,其中26例,女24例,年龄8~67岁,平均年龄38岁,肺结核患者中主要表现为消瘦、低热、胸痛、乏力、发热、盗汗、咳痰、咳血,直接痰涂片检查、痰培养检查阳性率均较高。原发性肺结核2例、粟粒性肺结核5例、继发性肺结核43例;其中空洞肺结核30例,结核球5例,干酪性肺结核4例,其他肺结核11例。
1.2方法:CT为横断扫描,所断层面没有解剖结构的重叠,根据CT所示影像,结合正位和侧位片的影像构成三维的立体影像,确定病变的部位、形状和大小。注意病变的密度(CT值)、病变的边缘情况。对结节或肿块影像应放大处理,观察病灶内的微细形态结构。注意异常影像与周围的关系,注意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有无肿大。造影增强CT片与平扫CT片对比。有时需动态观察。
2CT表现
2.1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征包括原发病灶及病灶周围炎、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原发病灶CT表现为两上肺的下部或下肺的上部近胸膜下的渗出灶,呈结节状或斑片状阴影,直径为1~2 cm,淋巴管炎,CT表现为自原发病灶至肺门的一条或数条较模糊的条索状致密阴影,淋巴结炎表现为原发病灶同侧或对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同时可发现原发病灶附近胸膜改变。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表现为炎症型和结节型两种类型,结节型CT表现为肺门阴影扩大,密度增高,呈结节状,边缘模糊,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清;结节型CT表现为肺门区或气管旁、隆突下淋巴结肿大。
2.2浸润型肺结核:CT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渗出病灶、增殖性病灶、干酪性病灶、空洞、纤维灶或钙化灶,病变部位早期大多局限于两上肺叶后段或下叶背段。
2.3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分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双肺间质内广泛的粟粒灶,大小一致,分布均匀,边缘清晰;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CT表现为双肺内大小不一的粟粒灶,密度不一,分布不均,轮廓模糊,粟粒灶可相互融合,形成空洞或支气管扩散。
2.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CT表现为两上肺有多发的慢性纤维空洞,周围伴有较广泛的条索状纤维灶。
3讨论
CT对胸部疾病的诊断具有独到的重要价值,它具有显示清晰的胸部解剖层次能力,避免了结构上的重叠,加之其密度分辨率较高,易于发现病灶和分析判断其性质特点,从而在胸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了解病变的侵及范围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对病变混杂在肺门区、纵膈内、心影后或贴近胸膜时其鉴别能力更为突出[2]。CT对肺结核的诊断,越来越被临床所肯定,不但对各型肺结核表现出一些原来平片见不到的病灶和征像,由于病灶与解剖结构相互间没有重叠,所以观察锁骨下区、心缘后及椎旁沟病灶是平片所不能比拟的,而且通过调节窗宽窗位可以显示病灶内的不同密度差异,薄层扫描尤其螺旋CT对微小病灶和1cm以下空洞发现率极高,并能清晰地显示肺间质状况和纵膈淋巴结,这些对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以及发现合并症有较高的价值。
渗出性病变,为肺小叶或腺泡实变。病灶常为多发结节灶,可融合成片状,边缘模糊。病灶多见于肺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背段。结核增殖性肉芽肿形成时,周围渗出逐渐吸收,病灶密度增高,边缘清楚[3]。干酪性肺炎为大片状或全肺叶受累,密度不均,中央有液化、坏死的低密度区。结核球直径大于20mm,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内可见空洞或钙化,周边密度较高,边缘清楚。结核空洞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空洞形态多样,空洞壁一般较薄,内壁可不规则,可伴液平。结核钙化多见于病灶的中央或边缘,呈条状、结节状或片状。肺结核,尤其是原发性肺结核,可引起肺门或纵隔淋巴结。
CT检查可发现X线胸片不能显示或不能确定的隐匿性病灶,一般是病灶较小,密度偏低,特别是位于肺尖部或靠近纵隔、肺门、心缘、横膈或胸膜下的小病灶。粟粒型结核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可清楚显示弥漫性小结节灶,并能明确分布的解剖部位,病灶主要位于间质内[4]。当胸腔有大量胸水或胸膜肥厚或肺部有广泛性病变如纤维硬变时,肺部活动性结核灶如渗出、增殖灶或空洞在胸片上常被掩盖,CT检查则能发现其病灶。CT检查尤其是薄层CT或高分辨率CT能提供更多的有关病灶边缘或内部结构方面的细节,从而能提高病灶定性的可靠性,有助于鉴别诊断,如对于肺部孤立性结节或空洞,CT能发现胸片不能显示的病灶内细小钙化、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与小空洞等。能显示空洞壁内和壁外的形态和邻近肺内情况,从而能提供肺结核与肺癌及其他病变鉴别诊断的更多资料。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肺结核诊断和诊疗指南[J].中华呼吸与结核病学杂志,2001,24(2):70-74.
[2]李铁一.肺结核的影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9):581-582.
[3]潘纪戍.成人胸部结核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9):583-587.
[4]潘纪戍.重视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5-6.
关键词:肺结核;诊断;CT检查
【中图分类号】R44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202-01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CT检查一般不作为首选方法,CT检查对纵隔疾病的诊断,肺内微小病灶的发现以及胸内淋巴结增大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1]。选取临床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行CT诊断的肺结核患者50例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50例肺结核患者,其中26例,女24例,年龄8~67岁,平均年龄38岁,肺结核患者中主要表现为消瘦、低热、胸痛、乏力、发热、盗汗、咳痰、咳血,直接痰涂片检查、痰培养检查阳性率均较高。原发性肺结核2例、粟粒性肺结核5例、继发性肺结核43例;其中空洞肺结核30例,结核球5例,干酪性肺结核4例,其他肺结核11例。
1.2方法:CT为横断扫描,所断层面没有解剖结构的重叠,根据CT所示影像,结合正位和侧位片的影像构成三维的立体影像,确定病变的部位、形状和大小。注意病变的密度(CT值)、病变的边缘情况。对结节或肿块影像应放大处理,观察病灶内的微细形态结构。注意异常影像与周围的关系,注意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有无肿大。造影增强CT片与平扫CT片对比。有时需动态观察。
2CT表现
2.1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征包括原发病灶及病灶周围炎、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原发病灶CT表现为两上肺的下部或下肺的上部近胸膜下的渗出灶,呈结节状或斑片状阴影,直径为1~2 cm,淋巴管炎,CT表现为自原发病灶至肺门的一条或数条较模糊的条索状致密阴影,淋巴结炎表现为原发病灶同侧或对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同时可发现原发病灶附近胸膜改变。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表现为炎症型和结节型两种类型,结节型CT表现为肺门阴影扩大,密度增高,呈结节状,边缘模糊,与正常肺组织分界不清;结节型CT表现为肺门区或气管旁、隆突下淋巴结肿大。
2.2浸润型肺结核:CT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渗出病灶、增殖性病灶、干酪性病灶、空洞、纤维灶或钙化灶,病变部位早期大多局限于两上肺叶后段或下叶背段。
2.3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分为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和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双肺间质内广泛的粟粒灶,大小一致,分布均匀,边缘清晰;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CT表现为双肺内大小不一的粟粒灶,密度不一,分布不均,轮廓模糊,粟粒灶可相互融合,形成空洞或支气管扩散。
2.4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CT表现为两上肺有多发的慢性纤维空洞,周围伴有较广泛的条索状纤维灶。
3讨论
CT对胸部疾病的诊断具有独到的重要价值,它具有显示清晰的胸部解剖层次能力,避免了结构上的重叠,加之其密度分辨率较高,易于发现病灶和分析判断其性质特点,从而在胸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了解病变的侵及范围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对病变混杂在肺门区、纵膈内、心影后或贴近胸膜时其鉴别能力更为突出[2]。CT对肺结核的诊断,越来越被临床所肯定,不但对各型肺结核表现出一些原来平片见不到的病灶和征像,由于病灶与解剖结构相互间没有重叠,所以观察锁骨下区、心缘后及椎旁沟病灶是平片所不能比拟的,而且通过调节窗宽窗位可以显示病灶内的不同密度差异,薄层扫描尤其螺旋CT对微小病灶和1cm以下空洞发现率极高,并能清晰地显示肺间质状况和纵膈淋巴结,这些对定位、定量和定性诊断以及发现合并症有较高的价值。
渗出性病变,为肺小叶或腺泡实变。病灶常为多发结节灶,可融合成片状,边缘模糊。病灶多见于肺上叶的尖、后段和下叶背段。结核增殖性肉芽肿形成时,周围渗出逐渐吸收,病灶密度增高,边缘清楚[3]。干酪性肺炎为大片状或全肺叶受累,密度不均,中央有液化、坏死的低密度区。结核球直径大于20mm,呈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内可见空洞或钙化,周边密度较高,边缘清楚。结核空洞可为单发性或多发性,空洞形态多样,空洞壁一般较薄,内壁可不规则,可伴液平。结核钙化多见于病灶的中央或边缘,呈条状、结节状或片状。肺结核,尤其是原发性肺结核,可引起肺门或纵隔淋巴结。
CT检查可发现X线胸片不能显示或不能确定的隐匿性病灶,一般是病灶较小,密度偏低,特别是位于肺尖部或靠近纵隔、肺门、心缘、横膈或胸膜下的小病灶。粟粒型结核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可清楚显示弥漫性小结节灶,并能明确分布的解剖部位,病灶主要位于间质内[4]。当胸腔有大量胸水或胸膜肥厚或肺部有广泛性病变如纤维硬变时,肺部活动性结核灶如渗出、增殖灶或空洞在胸片上常被掩盖,CT检查则能发现其病灶。CT检查尤其是薄层CT或高分辨率CT能提供更多的有关病灶边缘或内部结构方面的细节,从而能提高病灶定性的可靠性,有助于鉴别诊断,如对于肺部孤立性结节或空洞,CT能发现胸片不能显示的病灶内细小钙化、空泡征、支气管充气征与小空洞等。能显示空洞壁内和壁外的形态和邻近肺内情况,从而能提供肺结核与肺癌及其他病变鉴别诊断的更多资料。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肺结核诊断和诊疗指南[J].中华呼吸与结核病学杂志,2001,24(2):70-74.
[2]李铁一.肺结核的影像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9):581-582.
[3]潘纪戍.成人胸部结核的CT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9):583-587.
[4]潘纪戍.重视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