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bu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新型的教师和充满科学与创造艺术的课堂教学。这就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提出了挑战。而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由于学科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
  一、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师生互动气氛
  1、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
  2、引导学生能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竞争又合作愉快的氛围。
  3、课堂上要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
  (二)教学主体凸现
  1、要始终把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核心。
  2、要特别注重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兴趣。
  3、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作出不同的决定。
  4、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勇气。
  5、教师要允许和接纳学生的学习错误,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坦然面对错误;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法学法创新
  1、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尤其是必须反对“满堂灌”、“传送带”式的教法,尽量多给学生自由的时间空间去激发与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2、课堂提问形式要多样化,内容呈开放性。
  3、课堂教学中,构建探索性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允许和鼓励学生利用绘画、音乐、手工、肢体运动等多种渠道,以喜闻乐见的或闻所未闻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思维。
  5、改进作业设计、评价方法,反对单一、机械的抄写式、推演式作业。
  二、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氛围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2、改革备课方法,把传统教学的单一知识结构改变为认识和培养主体性人格双层面的教学结构。
  3、引导学生自主探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调适,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教学环境。
  (二)构建多向互动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凸现课堂教学主体
  1、启发激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创造才能的催化剂。我们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前提,教材中学生感兴趣的语言因素,电教媒体等手段,都能提供特定的情景,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2、质疑交流
  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3、提倡“合作”
  以“小组合作”“多边合作”“全班合作”等形式创设学生之间互学互补互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实现个性差异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在交流中发展。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全方位、多途径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在优化教学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创新思维。
  1、在知识传授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参与语文实践性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火花。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思想活跃,自由地、有选择地吸收知识,能促进他们对新知识的追求、探索,以及对多种思维方式的借鉴。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只有努力探索创新性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有意识地把创新思维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进行落实,才能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造就一代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不知从何时起,成长机会从身边溜走。教师真的成了“老师?”是啊,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认识到这一点。何年何月,我们当教师的只注重为人师表,而忘了与学生一起成长。总是认为当老师的高高在上,久处于师之高位。忽略了向学生学习,向年青人学习。久而久之成了迂腐的老学究,毫无生机,学生见了我们敬而远之,有时“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想法悄然生长。一些青年教师,开始教书时雄心勃勃,同学生关系融洽,与学生同学习同进步,没
期刊
【背景】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和谐发展的新课程理念。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平等的,适合自身发展机会。在教学改革方面,《纲要》强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评价方面,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立自信。因此,教师
期刊
在中学生物课的教学中,课堂练习已被普遍使用。通过课堂练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培养思维能力,并使教师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一、课堂练习的内容  1、基本概念。这类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它的内涵和外延,根据内涵能将一个概念区别于另一个概念,并能根据外延相连相关的概念而形成系统。  2、基本结构。例如细胞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这一类知识的学习主要靠记忆。  3
期刊
《大学》中有言“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平天下。”也许古人“格物致知”的目的是別意于“平天下”。但这里我想把这里的“格物致知”引用到我们的课堂中来,我倒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就还欠缺这样的东西,或许在正是老师烦教,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之所在吧。我想,如果把生活实践与教授知识组合这一起,我们的课堂会是怎么样的呢?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有其特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远的工程,是语文教学综合能力的体现 。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识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即说的能力)、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凸显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文字是语言的基础工具,掌握文字是作文能力的基础条件。  新课程理念对识字的新精神
期刊
“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才能达到“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要求。每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学习汉字的过程就是学习文化、培养情感的过程与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教学中务必领略到汉字和汉语言的精美,因为一个汉字就是一幅图画,因此,我们在教学汉字时必须解读汉字到底有什么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一、汉字浓缩着字前
期刊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校本教研”这样一个概念,时任校长两年,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探索,我对校本教研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下面就如何有效地开展校本教研谈谈我的看法。  1、业务学习是校本教研源头活水  学习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的源头活水。学校一定要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确定集体学习的时间,一周定一个主题,由校领导、教研员或教学骨干等主持学习。此外学校还要为教师订购了教学杂志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核心部分。阅读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天地广阔无垠。当今我们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努力挖掘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的灵性,使创新教育之锤敲得准,敲得巧,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下面浅谈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引导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多角度思考  主动性是产生灵性的温床,是产生灵性的基础。如果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灵性也就没有了。所以,教师不能以自己的想法
期刊
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重要渠道来完成。想要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组织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那么,教师怎样才能组织好课堂教学呢?下面,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见解。  首先,我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怎样才算备好课呢?  其一,取决于老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一般地说,学历高,经验丰富的老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就强;反之,就弱。但是也不尽然。尽管有的老师学历并不高,
期刊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又是考试的重头戏。而学生的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更是衡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个高级阶段。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重视素材积累指导,找到作文教学创新的切入点  “真情”,乃文章之生命;“矫饰”,是文章的大敌。只有感情真挚的文章,才能打动人心。而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却是空话连篇、矫情做作,主要原因是传统的作文教学给学生建造了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