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进行合理应答的现象并不少见,这不仅伤害了师幼之间的感情,降低师幼言语互动的质量,而且有可能抹杀幼儿的智慧,限制幼儿的思维发展。本文探讨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帮助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更好地与幼儿对话,让幼儿有一个发展智慧与思维的健康环境。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的问题
(一)教师的独人舞台
有的教师很容易把教学活动当成自己的独人舞台,教师按照自己预设的思路开展活动,不能与幼儿问答互动,只是一味要求幼儿照着自己的预设思路进行。
案例1:小班的体育活动“小鸟学本领”。活动一开始,老师扮成“鸟妈妈”带着“小鸟们”来到了“大树林”。老师说:“今天鸟妈妈要带小鸟一起来学本领。孩子们,你们饿吗?”由于这时幼儿午睡起床后刚吃过点心,有不少孩子回答“不饿”。老师看了看这些孩子,自顾自地说:“哦,我们肚子饿了是不是呀?那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本领就是捉小虫……”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首先是对自己组织的活动没有考虑周全,没能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及时应答,而是沿着自己设计的活动思路自顾自地开展活动,几乎把教学活动变成了自己的“独人舞台”。长此以往,幼儿在潜意识里容易形成一种“有我无我都一样”的思想,养成“顺着教师的思路走”的习惯,缺少自己的主见和看法,难以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简单的重复
这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容易犯的毛病,也是最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案例2:中班科学活动“筷子”。活动中,老师请孩子们观察自己带来的筷子与其他小朋友的筷子有什么不同。轩轩说:“我的筷子是白色的,其他小朋友的筷子是咖啡色的。”老师说:“很好,轩轩发现了自己的筷子与其他小朋友的筷子是不一样的,他的筷子是白色的,其他小朋友的筷子是咖啡色的。”
简单重复孩子回答的现象在幼儿园中非常多见,使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变得冗长乏味,教学节奏缓慢,效率低下。而且,教师经常简单重复孩子的回答,会使其他的孩子认为“反正他的回答老师会说第二遍,我不听也没关系”,久而久之养成不好良倾听习惯和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一旦进入活动安排紧凑、注重教学效益的小学,容易使孩子觉得上课听讲非常吃力。
(三)过早肯定幼儿的回答
案例3:潘老师工作还不到三个月,这天园领导要来听她的科学活动课“隐形水果”。她事先作了充分准备,可总觉得自己班的孩子入园还不到三个月,常规也不是很好,所以心里还是挺紧张的,总怕孩子们的回答跟自己预设的不一样,不知道怎样引导。活动开始了,她拿出一盘果珍粉对幼儿说:“老师这里有一盘神奇的粉,请你们来尝一尝,说说里面藏着什么水果。”孩子们反应非常积极。她选择了一个发展相对比较好的孩子,孩子一尝马上就兴奋地回答:“橘子。”小潘老师一听,马上笑着说:“嗯,你的小嘴巴真灵,马上就尝出是橘子了,真不错!”
有的教师在处理幼儿的回答时,如果听到幼儿说出了正确答案,便早早肯定这一个答案,让其他的幼儿失去了继续思考的机会,没有让所有的幼儿参与到这个集体教学活动中,也不能通过教师与幼儿的问答互动来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
(四)教师的语气暗示
还有的教师,在听到幼儿的回答后,做出的反馈充满了语气暗示。
案例4:在中班开展的科学活动“棉花”中,孩子们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对棉花的基本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子彦问:“棉花是种在地上的吗?”老师说:“你们想一想,是不是?”奔奔说:“棉花是有根的,根是在地上的。”老师肯定地点点头。子彦又问:“棉花的花是从哪儿来的?”笑笑说:“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老师用很疑惑的语气问:“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吗?”笑笑听出了老师语气中否定的意思,愣了一下,说:“不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老师又用很疑惑的语气问:“那是哪儿来的呀?”孩子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在这个案例中,刚开始,幼儿抛给教师一个“球”之后,教师接“球”的技术处理得比较好。但随后当幼儿接过同伴抛给的“球”进行自主思考并得出结论之后,教师显然成了幼儿回答的评判者。当她用疑惑的语气暗示孩子的时候,幼儿的思路就完全围绕着教师来进行了。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问题原因探析
上述几个案例中的集体教学活动场面在许多幼儿园中频繁出现,笔者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缺乏活动反思能力
很少有教师去思考上述案例中的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注意纠正自己类似的教育行为,影响集体教学活动的教育效益,不能使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也不能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二)教师缺乏教学机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应变能力不强,如案例1中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预设来开展活动,并且在幼儿提出自己不饿的情况下,假装没有听到幼儿的回答,自顾自地表演起来。虽然多数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养的,在实践中却不能把理论运用起来,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三)教育观念的落后
教师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的落后,使教师无视幼儿的主体性,不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不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实际、兴趣和需要开展活动,造成师幼交往中一切都是教师主动、幼儿被动。
三、促进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良好师幼言语互动的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幼儿教师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幼儿教师在每一次集体活动结束以后,都应该反思一下,想想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上述案例中提到的问题,其实都是很普遍的问题,却很少有教师去剖析这些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有多大,也不注意纠正自己类似的教育行为。其实要改善这些问题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教师对这些现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幼儿教师要提高教学机智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很多都是教师预设的,但是,谁也不能准确预设到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预设的条件下,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引导幼儿学习。在案例1中,如果教师有好的言语互动能力和思维转变能力,她就会首先肯定孩子们的说法,然后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说:“是啊,我们已经吃得饱饱的了,吃饱了以后,该做些什么呢?”请孩子们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再引出“吃饱了有精神学本领了,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本领就是捉小虫。”虽然这样的应答仍是围绕着预设目标进行的,但尊重了孩子的反应,效果会好得多。
(三)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言语互动,教师要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性发展,重视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给幼儿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幼儿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机体,而是一个对外部刺激能做出分辨与取舍、处于不断发展中的积极个体。
在案例2中,教师可以抓住孩子回答的要点作进一步提升:“很好,轩轩发现他的筷子和其他筷子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你们还有别的发现吗?”
在案例4中,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对幼儿的回答处理得很好,如果教师能始终以平等的态度试着通过师幼间的合作来寻求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能给孩子一个自主思考的空间,形成一种自由表达的氛围,改善教育中存在的幼儿围着教师转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边军,李俊杰.教师提问研究及其对幼儿教师的启示[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4(7)
[2]范丽恒.教师不良的课堂提问观及其改善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8)
[3]黄小苹.课堂话语微观分析:理论,方法与实践[J].外语研究,2006(5)
[4]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5]刘万海.师生对话的本质、意义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4(10)
[6]穆凤良.课堂对话和提问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
(11)
[7]邱家军.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技巧[J].山东教育科研,2002(6)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的问题
(一)教师的独人舞台
有的教师很容易把教学活动当成自己的独人舞台,教师按照自己预设的思路开展活动,不能与幼儿问答互动,只是一味要求幼儿照着自己的预设思路进行。
案例1:小班的体育活动“小鸟学本领”。活动一开始,老师扮成“鸟妈妈”带着“小鸟们”来到了“大树林”。老师说:“今天鸟妈妈要带小鸟一起来学本领。孩子们,你们饿吗?”由于这时幼儿午睡起床后刚吃过点心,有不少孩子回答“不饿”。老师看了看这些孩子,自顾自地说:“哦,我们肚子饿了是不是呀?那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本领就是捉小虫……”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首先是对自己组织的活动没有考虑周全,没能对幼儿的表现进行及时应答,而是沿着自己设计的活动思路自顾自地开展活动,几乎把教学活动变成了自己的“独人舞台”。长此以往,幼儿在潜意识里容易形成一种“有我无我都一样”的思想,养成“顺着教师的思路走”的习惯,缺少自己的主见和看法,难以富有个性地发展。
(二)简单的重复
这是在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最容易犯的毛病,也是最不容易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
案例2:中班科学活动“筷子”。活动中,老师请孩子们观察自己带来的筷子与其他小朋友的筷子有什么不同。轩轩说:“我的筷子是白色的,其他小朋友的筷子是咖啡色的。”老师说:“很好,轩轩发现了自己的筷子与其他小朋友的筷子是不一样的,他的筷子是白色的,其他小朋友的筷子是咖啡色的。”
简单重复孩子回答的现象在幼儿园中非常多见,使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变得冗长乏味,教学节奏缓慢,效率低下。而且,教师经常简单重复孩子的回答,会使其他的孩子认为“反正他的回答老师会说第二遍,我不听也没关系”,久而久之养成不好良倾听习惯和对教师的依赖心理,一旦进入活动安排紧凑、注重教学效益的小学,容易使孩子觉得上课听讲非常吃力。
(三)过早肯定幼儿的回答
案例3:潘老师工作还不到三个月,这天园领导要来听她的科学活动课“隐形水果”。她事先作了充分准备,可总觉得自己班的孩子入园还不到三个月,常规也不是很好,所以心里还是挺紧张的,总怕孩子们的回答跟自己预设的不一样,不知道怎样引导。活动开始了,她拿出一盘果珍粉对幼儿说:“老师这里有一盘神奇的粉,请你们来尝一尝,说说里面藏着什么水果。”孩子们反应非常积极。她选择了一个发展相对比较好的孩子,孩子一尝马上就兴奋地回答:“橘子。”小潘老师一听,马上笑着说:“嗯,你的小嘴巴真灵,马上就尝出是橘子了,真不错!”
有的教师在处理幼儿的回答时,如果听到幼儿说出了正确答案,便早早肯定这一个答案,让其他的幼儿失去了继续思考的机会,没有让所有的幼儿参与到这个集体教学活动中,也不能通过教师与幼儿的问答互动来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
(四)教师的语气暗示
还有的教师,在听到幼儿的回答后,做出的反馈充满了语气暗示。
案例4:在中班开展的科学活动“棉花”中,孩子们通过一系列探索活动对棉花的基本形态有了一定的了解。子彦问:“棉花是种在地上的吗?”老师说:“你们想一想,是不是?”奔奔说:“棉花是有根的,根是在地上的。”老师肯定地点点头。子彦又问:“棉花的花是从哪儿来的?”笑笑说:“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老师用很疑惑的语气问:“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吗?”笑笑听出了老师语气中否定的意思,愣了一下,说:“不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老师又用很疑惑的语气问:“那是哪儿来的呀?”孩子们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
在这个案例中,刚开始,幼儿抛给教师一个“球”之后,教师接“球”的技术处理得比较好。但随后当幼儿接过同伴抛给的“球”进行自主思考并得出结论之后,教师显然成了幼儿回答的评判者。当她用疑惑的语气暗示孩子的时候,幼儿的思路就完全围绕着教师来进行了。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言语互动问题原因探析
上述几个案例中的集体教学活动场面在许多幼儿园中频繁出现,笔者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教师缺乏活动反思能力
很少有教师去思考上述案例中的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注意纠正自己类似的教育行为,影响集体教学活动的教育效益,不能使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也不能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
(二)教师缺乏教学机智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应变能力不强,如案例1中教师仅仅依靠自己的预设来开展活动,并且在幼儿提出自己不饿的情况下,假装没有听到幼儿的回答,自顾自地表演起来。虽然多数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养的,在实践中却不能把理论运用起来,这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三)教育观念的落后
教师儿童观、教育观和发展观的落后,使教师无视幼儿的主体性,不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不能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实际、兴趣和需要开展活动,造成师幼交往中一切都是教师主动、幼儿被动。
三、促进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良好师幼言语互动的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幼儿教师要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幼儿教师在每一次集体活动结束以后,都应该反思一下,想想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上述案例中提到的问题,其实都是很普遍的问题,却很少有教师去剖析这些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会有多大,也不注意纠正自己类似的教育行为。其实要改善这些问题并不是很难的事,只要教师对这些现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幼儿教师要提高教学机智
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很多都是教师预设的,但是,谁也不能准确预设到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在预设的条件下,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引导幼儿学习。在案例1中,如果教师有好的言语互动能力和思维转变能力,她就会首先肯定孩子们的说法,然后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说:“是啊,我们已经吃得饱饱的了,吃饱了以后,该做些什么呢?”请孩子们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再引出“吃饱了有精神学本领了,今天要学的第一个本领就是捉小虫。”虽然这样的应答仍是围绕着预设目标进行的,但尊重了孩子的反应,效果会好得多。
(三)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言语互动,教师要充分重视幼儿的主体性发展,重视幼儿的个体发展差异,给幼儿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幼儿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机体,而是一个对外部刺激能做出分辨与取舍、处于不断发展中的积极个体。
在案例2中,教师可以抓住孩子回答的要点作进一步提升:“很好,轩轩发现他的筷子和其他筷子的颜色是不一样的。你们还有别的发现吗?”
在案例4中,教师在开始的时候对幼儿的回答处理得很好,如果教师能始终以平等的态度试着通过师幼间的合作来寻求问题的答案,那么应该能给孩子一个自主思考的空间,形成一种自由表达的氛围,改善教育中存在的幼儿围着教师转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边军,李俊杰.教师提问研究及其对幼儿教师的启示[J].学前教育(幼教版),2004(7)
[2]范丽恒.教师不良的课堂提问观及其改善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8)
[3]黄小苹.课堂话语微观分析:理论,方法与实践[J].外语研究,2006(5)
[4]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J].外国教育研究,1998(2)
[5]刘万海.师生对话的本质、意义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4(10)
[6]穆凤良.课堂对话和提问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
(11)
[7]邱家军.课堂提问的类型和技巧[J].山东教育科研,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