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调查目的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出台相关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步伐。当前,社会环境、职业发展前景与幼师生的培养模式,对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为此,笔者对幼师生群体进行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供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参考相关资料,自编《幼师生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问卷共涉及专业学习态度与兴趣、职业成长环境、职业发展期望、职业价值取向等四个方面共20个选项。本次调查对象为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调查时随机进班发放问卷共897份,回收有效问卷852份,问卷有效率为94.98%。其中2010级三年制298人,两年制162人;2009级三年制236人;2008级五年制156人。从调查对象看,既有不同学制的层次,又有不同级别的层次,还包含是否参与本年度顶岗实习的层次。调查总体层次分布多样化,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专业学习态度与兴趣。
幼师生专业学习态度与兴趣的表现主要从亲近幼儿、学习信心、课程偏好、学习专长、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考虑。具体表现如下:
在“是否愿意和幼儿一起玩”的问题上,选择非常或较乐意的占98.24%,不乐意的占1.76%。针对“专业学习有无自信”的问题,选择有较高和一般信心的分别占36.15%和54.23%;选择信心不足、没有信心和弃选的占9.63%。对于“重新选择专业或学校”,选择幼师的占76.67%;选择卫校、中专、高中的分别占3.05%、5.16%和14.2%;弃选的占0.94%。关于“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选择基本技能的占73.59%;选择文化、理论基础的占12.44%和13.62%;弃选的占0.35%。在“对教师专业发展价值较大的课程”的回答,专业技能、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与个性拓展的分别占39.44%、6.34%、5.63%和48.59%。
结果显示:把幼儿教师作为将来的职业是绝大多数幼师生的主观意愿和兴趣;幼师生对其所学专业有较大信心,同时对个性拓展认识增强,追求职业个性化。
在比较幼师生在专业学习兴趣与偏好、专业发展价值与教师专业成长素质等问题时,均涉及到专业技能(音舞美)认知。具体见下表:
结果显示:幼师生感兴趣于专业技能的学习,缺乏对文化基础与专业理念的正确认识。幼师生受年龄阶段、学习环境和思想认识的限制,影响其职业知识体系的完整建构。
2.职业成长环境。
幼师生职业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具体见下表:
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影响多数来自于同伴交往、家庭环境、社会习俗与媒体导向等。幼师生同伴间的交流很少关注职业生活;社交关系对幼师生有影响,但多数人可以正确对待;新闻媒体提供的信息较少被关注,导致幼师生信息封闭。但同时,幼师生能主动学习和寻求帮助以解决职业困惑;幼师生未来发展仍受到父母较大的影响和限制。就面临顶岗实习的幼师生而言,父母对其未来工作的干预也有不同的表现。见下表:
由此得知,父母希望子女在家附近工作占三成以上;愿意让子女去外地创业占四成左右;已为子女安排好低于一成;采取放任态度的约为二成。就其表现看,两年制幼师生父母更加理性和民主。当然,对子女工作去向干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子女生活能力的担忧,对工作中安全问题的考虑,子女离家之后的情感需要以及对工作待遇的考虑等等。
3.职业价值取向。
职业价值取向主要是指幼师生对未来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价值定位和自我价值判断。如:幼儿教师的职业定位、专业素质、社会影响力、优秀教师标准与职业成长自信等。
调查结果显示:对“幼儿教师职业定位”问题的思考,5.87%的人认为是孩子王或小保姆;10.45%的人认为工作很一般却辛苦;83.69%的人认为更为专业化。在“好老师判断标准”上,对应于敬业、诚实、才华与合作精神,所占比重分别为70.31%、13.26%、4.58%和11.85%。关于“优秀教师成长的首要因素”问题中,选择敬业精神、专业技能、文化基础和专业理念的比例分别为77.82%、10.21%、3.75%和8.22%。对“成为优秀教师有无信心”的回答,20.54%的人非常有信心;61.85%的人信心一般;17.61%的人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对于“周围人对幼儿教师的关注度”,分别是羡慕21.48%;轻视11.85%;同情65.26%;敬佩1.41%。
结果表明,在职业价值取向问题上,幼师生的教师职业理想化倾向普遍存在,对教师职业现实的认识缺乏客观性和系统性。而在教师成长自信问题上,则表现出其相应的自信度,如表四所示:
可以看出,在校学习时间越长,专业学习的认识越深入,顶岗实习越接近,专业实践机会越大,对优秀教师成长自信程度就越低。幼师生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相对稳定和内敛的自信度。
4.职业发展期望。
幼师学生职业发展期望涉及从业时限、待遇期望、创业设想、入编期望等方面。调查显示,幼师生在职业发展期望这一维度,体现出幼师生的不同期望结果。具体如下表:
从表五可以看出:幼师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的持久稳定性不容乐观;对工资待遇表现出一般的期望值;对待工作表现出踏实认真的态度;对创业设想存在较明显的不自信,不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和心理准备;在入编期望中态度积极,但存在认识上的空白。
从级别、学制与是否顶岗实习等因素看,各层次间幼师生的职业发展期望尤其是工资待遇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因即将顶岗实习,心理预期较现实,表现出较实际的工资需求;因其社会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与适应能力较成熟,与总体工资待遇期望均值较接近。部分学生不需顶岗实习,在认识上产生脱离现实的“专业自信”,待遇期望较理想化。如下表:
四、几点建议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从总体上看,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较低,幼师学校也一样。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要正视这一现实,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消除学生学习的自卑感,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2.营造成长环境,改变就业观念。
幼师生在接受学校专业发展与成长过程中,出现较多的干预因素。主要是传统的教育、成才与就业观念等存在于家长、社会人员甚至是部分教师的意识形态中。在职业取向问题上,应加强相关部门的政策导向,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搭建幼师生成长的就业平台。
3.增强专业素质,提升职业自信。
对幼师生专业成长的关注,必须考量师范学校教师专业素质和榜样示范等影响因素。幼师生的职业定位、价值取向、职业自信度,仍然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要引起社会对幼儿教师群体的积极关注,共同提升幼师生的职业自信。
4.提高就业待遇,增加幸福指数。
从社会现实看,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工资待遇的高低在某一程度上表达出幼儿教师的劳动价值诉求。事实上,提高顶岗实习就业的待遇,增加幼儿教师幸福指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部门纷纷出台相关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幼儿园教育发展的步伐。当前,社会环境、职业发展前景与幼师生的培养模式,对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较深的影响。为此,笔者对幼师生群体进行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期从中发现问题并提供一些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参考相关资料,自编《幼师生职业价值观调查问卷》。问卷共涉及专业学习态度与兴趣、职业成长环境、职业发展期望、职业价值取向等四个方面共20个选项。本次调查对象为该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调查时随机进班发放问卷共897份,回收有效问卷852份,问卷有效率为94.98%。其中2010级三年制298人,两年制162人;2009级三年制236人;2008级五年制156人。从调查对象看,既有不同学制的层次,又有不同级别的层次,还包含是否参与本年度顶岗实习的层次。调查总体层次分布多样化,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专业学习态度与兴趣。
幼师生专业学习态度与兴趣的表现主要从亲近幼儿、学习信心、课程偏好、学习专长、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考虑。具体表现如下:
在“是否愿意和幼儿一起玩”的问题上,选择非常或较乐意的占98.24%,不乐意的占1.76%。针对“专业学习有无自信”的问题,选择有较高和一般信心的分别占36.15%和54.23%;选择信心不足、没有信心和弃选的占9.63%。对于“重新选择专业或学校”,选择幼师的占76.67%;选择卫校、中专、高中的分别占3.05%、5.16%和14.2%;弃选的占0.94%。关于“对课程的学习兴趣”,选择基本技能的占73.59%;选择文化、理论基础的占12.44%和13.62%;弃选的占0.35%。在“对教师专业发展价值较大的课程”的回答,专业技能、文化基础、专业理论与个性拓展的分别占39.44%、6.34%、5.63%和48.59%。
结果显示:把幼儿教师作为将来的职业是绝大多数幼师生的主观意愿和兴趣;幼师生对其所学专业有较大信心,同时对个性拓展认识增强,追求职业个性化。
在比较幼师生在专业学习兴趣与偏好、专业发展价值与教师专业成长素质等问题时,均涉及到专业技能(音舞美)认知。具体见下表:
结果显示:幼师生感兴趣于专业技能的学习,缺乏对文化基础与专业理念的正确认识。幼师生受年龄阶段、学习环境和思想认识的限制,影响其职业知识体系的完整建构。
2.职业成长环境。
幼师生职业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具体见下表:
调查结果表明,这些影响多数来自于同伴交往、家庭环境、社会习俗与媒体导向等。幼师生同伴间的交流很少关注职业生活;社交关系对幼师生有影响,但多数人可以正确对待;新闻媒体提供的信息较少被关注,导致幼师生信息封闭。但同时,幼师生能主动学习和寻求帮助以解决职业困惑;幼师生未来发展仍受到父母较大的影响和限制。就面临顶岗实习的幼师生而言,父母对其未来工作的干预也有不同的表现。见下表:
由此得知,父母希望子女在家附近工作占三成以上;愿意让子女去外地创业占四成左右;已为子女安排好低于一成;采取放任态度的约为二成。就其表现看,两年制幼师生父母更加理性和民主。当然,对子女工作去向干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子女生活能力的担忧,对工作中安全问题的考虑,子女离家之后的情感需要以及对工作待遇的考虑等等。
3.职业价值取向。
职业价值取向主要是指幼师生对未来从事幼儿教师职业的价值定位和自我价值判断。如:幼儿教师的职业定位、专业素质、社会影响力、优秀教师标准与职业成长自信等。
调查结果显示:对“幼儿教师职业定位”问题的思考,5.87%的人认为是孩子王或小保姆;10.45%的人认为工作很一般却辛苦;83.69%的人认为更为专业化。在“好老师判断标准”上,对应于敬业、诚实、才华与合作精神,所占比重分别为70.31%、13.26%、4.58%和11.85%。关于“优秀教师成长的首要因素”问题中,选择敬业精神、专业技能、文化基础和专业理念的比例分别为77.82%、10.21%、3.75%和8.22%。对“成为优秀教师有无信心”的回答,20.54%的人非常有信心;61.85%的人信心一般;17.61%的人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对于“周围人对幼儿教师的关注度”,分别是羡慕21.48%;轻视11.85%;同情65.26%;敬佩1.41%。
结果表明,在职业价值取向问题上,幼师生的教师职业理想化倾向普遍存在,对教师职业现实的认识缺乏客观性和系统性。而在教师成长自信问题上,则表现出其相应的自信度,如表四所示:
可以看出,在校学习时间越长,专业学习的认识越深入,顶岗实习越接近,专业实践机会越大,对优秀教师成长自信程度就越低。幼师生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表现出相对稳定和内敛的自信度。
4.职业发展期望。
幼师学生职业发展期望涉及从业时限、待遇期望、创业设想、入编期望等方面。调查显示,幼师生在职业发展期望这一维度,体现出幼师生的不同期望结果。具体如下表:
从表五可以看出:幼师生未来从事教师工作的持久稳定性不容乐观;对工资待遇表现出一般的期望值;对待工作表现出踏实认真的态度;对创业设想存在较明显的不自信,不具备一定的创业条件和心理准备;在入编期望中态度积极,但存在认识上的空白。
从级别、学制与是否顶岗实习等因素看,各层次间幼师生的职业发展期望尤其是工资待遇方面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因即将顶岗实习,心理预期较现实,表现出较实际的工资需求;因其社会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与适应能力较成熟,与总体工资待遇期望均值较接近。部分学生不需顶岗实习,在认识上产生脱离现实的“专业自信”,待遇期望较理想化。如下表:
四、几点建议
1.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从总体上看,目前中职学校的生源素质普遍较低,幼师学校也一样。所以,教师在工作中要正视这一现实,从学生实际出发,积极改进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着眼点,消除学生学习的自卑感,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2.营造成长环境,改变就业观念。
幼师生在接受学校专业发展与成长过程中,出现较多的干预因素。主要是传统的教育、成才与就业观念等存在于家长、社会人员甚至是部分教师的意识形态中。在职业取向问题上,应加强相关部门的政策导向,重视发展学前教育,搭建幼师生成长的就业平台。
3.增强专业素质,提升职业自信。
对幼师生专业成长的关注,必须考量师范学校教师专业素质和榜样示范等影响因素。幼师生的职业定位、价值取向、职业自信度,仍然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要引起社会对幼儿教师群体的积极关注,共同提升幼师生的职业自信。
4.提高就业待遇,增加幸福指数。
从社会现实看,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工资待遇的高低在某一程度上表达出幼儿教师的劳动价值诉求。事实上,提高顶岗实习就业的待遇,增加幼儿教师幸福指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