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组织小学体育教学是提高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小学体育教师要着重从搞好体育教学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科学组织体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突出儿童身心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等方面着手,不断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 体育 教学 组织与实施 对策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牢身体素质基础,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抓好小学体育教育,对促进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理念、提高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主要在室外或操场上进行,学生需要通过参加各种身体练习活动来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由于体育课大都处于室外,外界环境干扰比较大,学生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身体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而且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活动时必须根据学习情况来不断调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近几年,新课标的推广实施,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学体育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一步加大小学体育教学组织与实施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搞好体育教学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充分的准备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小学体育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进行备课,认真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不同情况,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对体育课进行综合设计,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体育活动。小学体育教师要自觉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小学体育教学指明了教学目标,为教师组织体育教学提供了指南和前进方向。小学体育教师要自觉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真正做到吃透精神实质,贴近本地小学生实际,科学规划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为高效小学体育课堂的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小学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区分室内课与室外课认真进行准备。室外实践课要以新体育课程的总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为基础。室内课是丰富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打牢体育基础的重要途径。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各种类型小学体育课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设备,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小学体育教师要科学进行场地器材的准备。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精心搞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力求场地安排图形化,器材布置卡通化,突出儿童特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比如:在“小青蛙找家”游戏时,可以在操场上画上一条小溪,布上水草、荷花、小鱼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二、科学组织体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使其成为一个动态统一的过程,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如何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实现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授课的特点,科学地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教学的先决条件。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小学体育课教学组织不正规、不规范的现实比较突出,尤其需要体育教师严格、认真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要突出抓好集合报数、精神面貌、文明礼貌、课堂秩序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三、突出儿童身心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
儿童的身心特点表现为:好奇心强、喜欢运动、模仿意识强、竞争意识强等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最佳,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最强,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最好。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竞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组织方法。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实”的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束部分要注重发挥音乐等背景的作用,使学生在课终时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
同时,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入快乐体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情绪,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小学体育课的目标是,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另一方面要强身健体,增强学生体质。因此,要牢牢把握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要体现体脑结合,既要领会技术动作,又要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来掌握技术动作和增强体质,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小学体育教师要以激发学生自觉参与体育学习与训练的热情、增强学生终身接受体育教育的自觉性为目标,科学认真地组织实施好每一节课,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实效,打牢学生成长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李大春.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M].
[2] 王卫华.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成效的几点探究[J].
[3] 陈巧萍.体育学习动机对于体育课的影响[J].
【关键词】小学 体育 教学 组织与实施 对策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牢身体素质基础,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关键时期,抓好小学体育教育,对促进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理念、提高身体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育教学具有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主要在室外或操场上进行,学生需要通过参加各种身体练习活动来实现体育课的教学目标。由于体育课大都处于室外,外界环境干扰比较大,学生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大,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身体始终处于运动状态,而且受场地、器材的影响,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活动时必须根据学习情况来不断调整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近几年,新课标的推广实施,为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小学体育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导,进一步加大小学体育教学组织与实施创新力度,不断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水平,为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搞好体育教学准备,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充分的准备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小学体育教师在授课前要认真进行备课,认真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不同情况,结合体育项目的特点,对体育课进行综合设计,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体育活动。小学体育教师要自觉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新的体育课程标准为小学体育教学指明了教学目标,为教师组织体育教学提供了指南和前进方向。小学体育教师要自觉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真正做到吃透精神实质,贴近本地小学生实际,科学规划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为高效小学体育课堂的构建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小学体育课的组织形式,区分室内课与室外课认真进行准备。室外实践课要以新体育课程的总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为基础。室内课是丰富学生体育理论知识,打牢体育基础的重要途径。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研究各种类型小学体育课的特点,合理运用教学设备,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小学体育教师要科学进行场地器材的准备。体育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精心搞好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力求场地安排图形化,器材布置卡通化,突出儿童特色,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比如:在“小青蛙找家”游戏时,可以在操场上画上一条小溪,布上水草、荷花、小鱼等,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
二、科学组织体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教师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使其成为一个动态统一的过程,从而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如何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是小学体育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实现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授课的特点,科学地组织教学。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教学的先决条件。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小学体育课教学组织不正规、不规范的现实比较突出,尤其需要体育教师严格、认真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要突出抓好集合报数、精神面貌、文明礼貌、课堂秩序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素养。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三、突出儿童身心特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
儿童的身心特点表现为:好奇心强、喜欢运动、模仿意识强、竞争意识强等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最佳,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最强,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最好。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竞争性、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针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灵活运用组织方法。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出“新、奇、活、实”的原则,采用形式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结束部分要注重发挥音乐等背景的作用,使学生在课终时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
同时,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入快乐体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情绪,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小学体育课的目标是,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动作,另一方面要强身健体,增强学生体质。因此,要牢牢把握小学体育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上要体现体脑结合,既要领会技术动作,又要通过不断的身体练习来掌握技术动作和增强体质,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小学体育教师要以激发学生自觉参与体育学习与训练的热情、增强学生终身接受体育教育的自觉性为目标,科学认真地组织实施好每一节课,进一步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实效,打牢学生成长的根基。
参考文献
[1] 李大春.中小学体育课程理念与实施[M].
[2] 王卫华.对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成效的几点探究[J].
[3] 陈巧萍.体育学习动机对于体育课的影响[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