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很难独立于政治,曼哈顿计划打破了科学独立于政治的神话,这使得科学与政治越加紧密,20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对政治、社会生活有着空前的改善,同样科学家的个人权利和社会地位也得到了空前的放大,科学逐渐成为政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政治和科学也可能会产生矛盾,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变得微妙起來。通过对奥本海默案件的回顾,从中可以获得启示--科学与政治的关系,科学在某种意义上服从于政治,政治又需要科学力量,科学和政治的良性循环才是人们愿意看见的,才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只有科学与政治有机的结合和统一,这样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促进人类文明长远和谐发展。
关键词:奥本海默;科学;政治;发展;曼哈顿计划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改变了政治活动形式。科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变得密不可分,但无论从科学角度还是政治的角度考虑,它们都有着相同的目的,都以人类的利益作为出发点,使人类生活更好。
科学和政治是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如果科学与政治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当,则会抑制科学的发展,国防的衰退,从而削弱国家政治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科学需要政治的支持,政治需要科学的力量。政治能够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同时也能左右科学成果的应用,使科学的真理性、崇高性受到污染[1],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科学是为政治服务,这会导致一个结果,当政治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的价值取向不一致,两者择其一时,便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引发一系列悲剧。历史上,奥本海默事件就是科学与政治关系处理不当的典型悲剧之一。
二、 奥本海默的浮沉
(一) 奥本海默早年经历
根据资料介绍[2-4],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1967),美国著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1904年出生于德裔犹太人家庭,1922年,18岁的奥本海默考进哈佛大学学习化学,后受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的印象,开始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哈佛大学毕业后,1929年,他回到美国伯克利大学任教,继续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并创立了“伯克利理论物理学中心”。再加上当时很多科学家受到欧洲政治的迫害而来到美国,这为后来美国研制原子弹奠定了基础。
奥本海默早年曾为共产党的事业提供经济上的援助,而且他还和著名的共产党成员有过亲密接触,比如,1940年,他跟生物学家凯塞琳·哈利生结婚,凯塞琳是左翼份子。奥本海默的妻子、前女友、弟弟等人和共产党有深浅不一的关系。尽管奥本海默从来没有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但他已经被认为是一位左翼的知识分子。
(二)曼哈顿计划
1939年4月,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证实通过链式反应可以产生一种空前绝后的能量,暗示了可以制作原子武器的可能性,也受到了法西斯德国的重视,德国召开了高级秘密会议,决定制作超级炸弹—— 原子弹。这个情报信息被证实后,美国的科学家担心德国制造出超级炸弹危害世界。1941年想尽快结束战争的科学家把带有爱因斯坦的签名的信上交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研制原子弹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希望政府能够注意这件事态的严重性,终于美国政府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研制原子武器。而奥本海默机缘巧合的进入了曼哈顿计划的候选人,他斩断所有与共产党的联系,使美国政府充分信任他,让他能够参与此次计划。
1942年是奥本海默的人生转折点,他在这一年突然从左翼的知识分子,转变成了出色的成功管理者并逐渐走向政治巅峰,从此之后,奥本海默走向了一条成功与负罪交织的道路,成为了一个既成就了美国政治又被政治所束缚的悲剧性人物[1]。1942年,奥本海默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1943年奥本海默被任命为该实验室主任,成为原子弹研制的总负责人。由于多方面的政治因素,奥本海默被委以重任,也由于奥本海默在曼哈顿计划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使他赢得了“原子弹之父”的赞誉[5]。
当原子弹的试爆成功时,正如奥本海默回忆说:"有几个人笑了,有几个人却哭了,大多数人惊呆了,一声不响,……,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2][8],这一严重性直到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扔下第一枚原子弹后,他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成为了死神。
(三)战后活动
然而,面对着成功和荣誉,奥本海默的心情是苦涩而复杂的[9]。一方面他获得荣誉,另一方面他的良知受到深深的谴责。在政治家看来,科学是为政治服务的,科学家应该是为国家服务。虽然原子弹是邪恶恐怖的,但是它的政治力量是无比的,带给国家的利益是巨大的。特别是当时仅仅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拥有原子弹。由于奥本海默的观点与站在政治立场的杜鲁门关心的问题是不同的,以至于说出,“总统先生,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激怒了当时总统杜鲁门,使他错失了一个改变当时局势的机会。
原子弹的研制成功给奥本海默带来了巨大的荣誉。1947年,奥本海默任命为原子能顾问委员会主席,这个委员会利用自己职务的影响力,和爱因斯坦一起,反对试制氢弹,认为会引起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①。1949年,苏联成功地引爆了原子弹,这意味着美国的核垄断即将结束。1950年底,美国决定全力研制氢弹,这标志着奥本海默在政府中的失势,新的政治力量压迫着奥本海默最基本的价值良知,但他从未放弃争取。
由于奥本海默与共产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1953年,极端反动的美国战后右翼势力麦卡锡参议员掀起了一场反共高潮,就连“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也不能幸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有人竟诬告他是间谍卖国贼等,虽然是无稽之谈,但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这使他长时期受到审查。1953年,美国总统下令切断奥本海默与核武器的联系。并在1954年4月,安全听证会裁决剥夺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证,昔日的"原子弹之父"最终沦落成了"街头的弃儿"。 尽管后来美国政府为奥本海默平反了,但奥本海默的悲剧无疑是科学家从政的悲剧,是美国政治史上的污点。
三、奥本海默中的科学和政治
(一)科学与政治的冲突
科学和政治都是社会中发生的社会现象,虽然其根本的目的都是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但是二者在性质上有着根本不同。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面对的是人,是整个社会,研究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7],相对与科学研究的内容要复杂的多。科学它面对的是整个客观世界,它研究的内容是自然界中实在的东西、各种物质等等。科学相对于政治,要简单很多,有着明确的是非对错之分。
科学是把双刃剑,科学研究具有潜在的风险。比如科学家最初研制的目标以及研制产生的后果是高度的不统一,这使得奥本海默长期处于自责中。奥本海默案件是最典型的科学和政治冲突案例下的悲剧,细想一下,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超级炸弹,并且有这么多科学家自愿参加?一切都可以用爱国行为、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来解释,他们害怕德国制造出原子弹而危害全人类,因此此时的他们支持研制原子弹。同样以奥本海默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战争结束后,以世界和平为己任,反对制造氢弹,这都能很好的解释科学与政治之间存在着矛盾与统一的关系。
在那个全世界都在被战争席卷的年代,科学家必须为自己的国家而战斗,关于他们制造来的武器用或不用,科学家无权抉择,但随着战后种种后果的不断出现,科学家开始反思战争,科学家有着自己独特的灵魂和属于自己的科学社会责任感,其中奥本海默就是其中之一,他开始尽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政治决策甚至天真的想去改变政治决策。当苏美开启两国争霸世界的局面,美国政府内部越来越多的官员主张研制新的核武器。政治家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祖国安全,竟凌驾在道德之上,把科技作为政治的工具。利用科技作为彰显自己的势力,利用科技代表世界霸主的话语权,科技沦为政治的工具,政治和科技的地位处于极其不平等的状态,那么科学家的政治地位就显得无足轻重,政治家对科学家的态度变得不是那么友好,甚至可以到达不能为我所用就可以加以迫害的地步。
(二)科学对政治的影响
科学是社会的重要力量,它在政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二战中,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的巨额花费,以及研制成功后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国迅速成为世界霸主等。科技促进了政治、军事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它给予国家政治巨大影响力。
科学可以通过人们认识自然规律,进行发明创造、探索真理。科学可以带来技术革命,从而推动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爆发后,必能加剧社会矛盾,促使社会全面改革,甚至爆发政治革命,直接影响政治的社会形态以及社会意识,孕育着新的社会革命。比如近代科学的发展历程,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政治影响力迅速扩大,给予了欧洲政治和资产阶级社会革命巨大的推动力,最终导致社会变革。科学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政治社会形态和社会意识起到变革,从而孕育新的社会革命,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治文化有影响着科技技术的发展。从奥本海默事件中,可以看到科学技术是政治力量的象征,科学促进政治,影响着社会,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蕴藏无法预测的危机,这种危机甚至可能毁灭人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带来了人类社会一系列新的问题。核武器的威胁仅仅是一个开端,现在出现的环境恶化、能源紧张,克隆伴随的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对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迫使政治改革,同时也潜藏着政治危机。
(三)政治对科学的影响
要清楚,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科学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一切科学活动都是在现有的政治环境下发展的,这必定会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虽然政治不能直接决定科学,但可以左右科技成果的利用。科学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么使用和利用科学成果最终取决于政治,取决于人类自己。
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出于霸权主义的目的而大力发展核武器,打压反对者的声音,奥本海默首当其冲,被诬告以及被迫害。美国政府只单方面的从自己国家安全利益出发,利用科学最先进的成果来大力研制开发能毁灭世界的武器,只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伤害。这正是政治对科学的扭曲,政治对科学的统治。
政治对科学有大致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当科学发展的目的能够服从政治的目的时,政治会大力支持科学,政治上的急需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科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曼哈顿计划。推动了物理科学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当科学的发展与政治目的出现矛盾时,甚至当科学阻碍了政治目的时,各种政治力量就会遏制科学,甚至迫害科学,对科学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比如日心说的发现,虽然揭示了自然规律,发现了真理,但对于当时政治的目的是不一致的,导致很多科学家受到迫害。政治阻碍了科学和社会的进步,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现代的科学技术极大的超出人类的想象,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它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过去的出现的任何技术,所以一旦科学被政治阻碍时或者被政治滥用时,其后果不敢想象。所以作为科学家应该学会主动承担责任,能确保科学技术成果会造福于人类。
四、结语及建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与政治密不可分,科技作为国家政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需要科学的力量,科学需要政治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政治使科学得以发展,科技又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当政治与科学地位基本一致时,政治与科学的目的高度统一时,科学得以大力发展,科学家的政治地位有着明显提升。反之,政治往往领导着科学,可能会阻碍科学的进步,成为人类的灾难。
科技与政治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以人类的利益出发,又由于科学与政治密不可分,科学与政治相互影响。个人建议,科学的研究方向应由科学家控制,政府简政放权,政府对科学进行微观的监督,政府不应该过度控制科学这样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只要在政府的监督和审查范围内,科学家有权对自己的研究做出决策,保证科学家有自己的话语权,当然科学家也要为自己的科学研究承担责任,敢于面对事实,在不畏惧强权的压迫,敢于说出真理,把真理公布于众,有反对权威的精神,提出自己的科学质疑观。让公众广泛的参与,监督科学,使政治与科学的地位尽量统一。争取实现科技价值取向与政治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科技与政治有效的融合,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人类社会才能迅速、持续、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连冬花.科学家的社会责任[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15:148-155.
[2]赵增越.奥本海默[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
[3]张洪野,袁继贤.原子弹之父 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故事[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张洪野,袁继贤.原子弹之父 罗伯特·奥本海默[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胡新和.奥本海默与原子弹[J].社会科学战线, 2000(6):206-211.
[6]罗骞政.任建国,走向交融 科技与政治互动关系[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0:20-27.
[7]吴义生. 论自然科学与政治的关系[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1989(3):8-12.
[8]叶继红.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奥本海默悲剧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 2002(5).
[9]罗骞政.科技和政治的分裂与交融——从李森科事件和奥本海默案件看科技与政治的关系[J]. 忻州师范学院學报, 2009, 25(3):98-102.
关键词:奥本海默;科学;政治;发展;曼哈顿计划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改变了政治活动形式。科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变得密不可分,但无论从科学角度还是政治的角度考虑,它们都有着相同的目的,都以人类的利益作为出发点,使人类生活更好。
科学和政治是相互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如果科学与政治之间的矛盾处理不当,则会抑制科学的发展,国防的衰退,从而削弱国家政治的影响力与号召力。科学需要政治的支持,政治需要科学的力量。政治能够满足科学研究的需求,同时也能左右科学成果的应用,使科学的真理性、崇高性受到污染[1],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科学是为政治服务,这会导致一个结果,当政治的价值取向和科学的价值取向不一致,两者择其一时,便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引发一系列悲剧。历史上,奥本海默事件就是科学与政治关系处理不当的典型悲剧之一。
二、 奥本海默的浮沉
(一) 奥本海默早年经历
根据资料介绍[2-4],罗伯特·奥本海默(1904—1967),美国著名的犹太裔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被誉为“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1904年出生于德裔犹太人家庭,1922年,18岁的奥本海默考进哈佛大学学习化学,后受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的印象,开始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哈佛大学毕业后,1929年,他回到美国伯克利大学任教,继续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并创立了“伯克利理论物理学中心”。再加上当时很多科学家受到欧洲政治的迫害而来到美国,这为后来美国研制原子弹奠定了基础。
奥本海默早年曾为共产党的事业提供经济上的援助,而且他还和著名的共产党成员有过亲密接触,比如,1940年,他跟生物学家凯塞琳·哈利生结婚,凯塞琳是左翼份子。奥本海默的妻子、前女友、弟弟等人和共产党有深浅不一的关系。尽管奥本海默从来没有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但他已经被认为是一位左翼的知识分子。
(二)曼哈顿计划
1939年4月,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证实通过链式反应可以产生一种空前绝后的能量,暗示了可以制作原子武器的可能性,也受到了法西斯德国的重视,德国召开了高级秘密会议,决定制作超级炸弹—— 原子弹。这个情报信息被证实后,美国的科学家担心德国制造出超级炸弹危害世界。1941年想尽快结束战争的科学家把带有爱因斯坦的签名的信上交给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研制原子弹的紧迫性和现实性,希望政府能够注意这件事态的严重性,终于美国政府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研制原子武器。而奥本海默机缘巧合的进入了曼哈顿计划的候选人,他斩断所有与共产党的联系,使美国政府充分信任他,让他能够参与此次计划。
1942年是奥本海默的人生转折点,他在这一年突然从左翼的知识分子,转变成了出色的成功管理者并逐渐走向政治巅峰,从此之后,奥本海默走向了一条成功与负罪交织的道路,成为了一个既成就了美国政治又被政治所束缚的悲剧性人物[1]。1942年,奥本海默被任命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1943年奥本海默被任命为该实验室主任,成为原子弹研制的总负责人。由于多方面的政治因素,奥本海默被委以重任,也由于奥本海默在曼哈顿计划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使他赢得了“原子弹之父”的赞誉[5]。
当原子弹的试爆成功时,正如奥本海默回忆说:"有几个人笑了,有几个人却哭了,大多数人惊呆了,一声不响,……,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2][8],这一严重性直到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扔下第一枚原子弹后,他才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成为了死神。
(三)战后活动
然而,面对着成功和荣誉,奥本海默的心情是苦涩而复杂的[9]。一方面他获得荣誉,另一方面他的良知受到深深的谴责。在政治家看来,科学是为政治服务的,科学家应该是为国家服务。虽然原子弹是邪恶恐怖的,但是它的政治力量是无比的,带给国家的利益是巨大的。特别是当时仅仅只有美国一个国家拥有原子弹。由于奥本海默的观点与站在政治立场的杜鲁门关心的问题是不同的,以至于说出,“总统先生,我的双手沾满了鲜血”。激怒了当时总统杜鲁门,使他错失了一个改变当时局势的机会。
原子弹的研制成功给奥本海默带来了巨大的荣誉。1947年,奥本海默任命为原子能顾问委员会主席,这个委员会利用自己职务的影响力,和爱因斯坦一起,反对试制氢弹,认为会引起军备竞赛,威胁世界和平①。1949年,苏联成功地引爆了原子弹,这意味着美国的核垄断即将结束。1950年底,美国决定全力研制氢弹,这标志着奥本海默在政府中的失势,新的政治力量压迫着奥本海默最基本的价值良知,但他从未放弃争取。
由于奥本海默与共产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1953年,极端反动的美国战后右翼势力麦卡锡参议员掀起了一场反共高潮,就连“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也不能幸免。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有人竟诬告他是间谍卖国贼等,虽然是无稽之谈,但由于很多方面的原因,这使他长时期受到审查。1953年,美国总统下令切断奥本海默与核武器的联系。并在1954年4月,安全听证会裁决剥夺奥本海默的安全许可证,昔日的"原子弹之父"最终沦落成了"街头的弃儿"。 尽管后来美国政府为奥本海默平反了,但奥本海默的悲剧无疑是科学家从政的悲剧,是美国政治史上的污点。
三、奥本海默中的科学和政治
(一)科学与政治的冲突
科学和政治都是社会中发生的社会现象,虽然其根本的目的都是以人类的利益为出发点,但是二者在性质上有着根本不同。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国家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政治面对的是人,是整个社会,研究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7],相对与科学研究的内容要复杂的多。科学它面对的是整个客观世界,它研究的内容是自然界中实在的东西、各种物质等等。科学相对于政治,要简单很多,有着明确的是非对错之分。
科学是把双刃剑,科学研究具有潜在的风险。比如科学家最初研制的目标以及研制产生的后果是高度的不统一,这使得奥本海默长期处于自责中。奥本海默案件是最典型的科学和政治冲突案例下的悲剧,细想一下,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超级炸弹,并且有这么多科学家自愿参加?一切都可以用爱国行为、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来解释,他们害怕德国制造出原子弹而危害全人类,因此此时的他们支持研制原子弹。同样以奥本海默为代表的科学家,在战争结束后,以世界和平为己任,反对制造氢弹,这都能很好的解释科学与政治之间存在着矛盾与统一的关系。
在那个全世界都在被战争席卷的年代,科学家必须为自己的国家而战斗,关于他们制造来的武器用或不用,科学家无权抉择,但随着战后种种后果的不断出现,科学家开始反思战争,科学家有着自己独特的灵魂和属于自己的科学社会责任感,其中奥本海默就是其中之一,他开始尽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政治决策甚至天真的想去改变政治决策。当苏美开启两国争霸世界的局面,美国政府内部越来越多的官员主张研制新的核武器。政治家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同时也为自己的祖国安全,竟凌驾在道德之上,把科技作为政治的工具。利用科技作为彰显自己的势力,利用科技代表世界霸主的话语权,科技沦为政治的工具,政治和科技的地位处于极其不平等的状态,那么科学家的政治地位就显得无足轻重,政治家对科学家的态度变得不是那么友好,甚至可以到达不能为我所用就可以加以迫害的地步。
(二)科学对政治的影响
科学是社会的重要力量,它在政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二战中,美国的曼哈顿计划的巨额花费,以及研制成功后对日本使用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美国迅速成为世界霸主等。科技促进了政治、军事的各个方面的发展,它给予国家政治巨大影响力。
科学可以通过人们认识自然规律,进行发明创造、探索真理。科学可以带来技术革命,从而推动工业革命,在工业革命爆发后,必能加剧社会矛盾,促使社会全面改革,甚至爆发政治革命,直接影响政治的社会形态以及社会意识,孕育着新的社会革命。比如近代科学的发展历程,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政治影响力迅速扩大,给予了欧洲政治和资产阶级社会革命巨大的推动力,最终导致社会变革。科学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政治社会形态和社会意识起到变革,从而孕育新的社会革命,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政治文化有影响着科技技术的发展。从奥本海默事件中,可以看到科学技术是政治力量的象征,科学促进政治,影响着社会,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蕴藏无法预测的危机,这种危机甚至可能毁灭人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带来了人类社会一系列新的问题。核武器的威胁仅仅是一个开端,现在出现的环境恶化、能源紧张,克隆伴随的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都对政治产生了一定影响,迫使政治改革,同时也潜藏着政治危机。
(三)政治对科学的影响
要清楚,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科学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一切科学活动都是在现有的政治环境下发展的,这必定会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虽然政治不能直接决定科学,但可以左右科技成果的利用。科学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么使用和利用科学成果最终取决于政治,取决于人类自己。
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出于霸权主义的目的而大力发展核武器,打压反对者的声音,奥本海默首当其冲,被诬告以及被迫害。美国政府只单方面的从自己国家安全利益出发,利用科学最先进的成果来大力研制开发能毁灭世界的武器,只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伤害。这正是政治对科学的扭曲,政治对科学的统治。
政治对科学有大致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当科学发展的目的能够服从政治的目的时,政治会大力支持科学,政治上的急需会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科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比如曼哈顿计划。推动了物理科学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当科学的发展与政治目的出现矛盾时,甚至当科学阻碍了政治目的时,各种政治力量就会遏制科学,甚至迫害科学,对科学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比如日心说的发现,虽然揭示了自然规律,发现了真理,但对于当时政治的目的是不一致的,导致很多科学家受到迫害。政治阻碍了科学和社会的进步,造成难以磨灭的伤害。现代的科学技术极大的超出人类的想象,甚至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思想观念,它的影响力远远大于过去的出现的任何技术,所以一旦科学被政治阻碍时或者被政治滥用时,其后果不敢想象。所以作为科学家应该学会主动承担责任,能确保科学技术成果会造福于人类。
四、结语及建议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与政治密不可分,科技作为国家政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需要科学的力量,科学需要政治的支持,两者相辅相成。政治使科学得以发展,科技又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当政治与科学地位基本一致时,政治与科学的目的高度统一时,科学得以大力发展,科学家的政治地位有着明显提升。反之,政治往往领导着科学,可能会阻碍科学的进步,成为人类的灾难。
科技与政治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以人类的利益出发,又由于科学与政治密不可分,科学与政治相互影响。个人建议,科学的研究方向应由科学家控制,政府简政放权,政府对科学进行微观的监督,政府不应该过度控制科学这样会阻碍科学的进步,只要在政府的监督和审查范围内,科学家有权对自己的研究做出决策,保证科学家有自己的话语权,当然科学家也要为自己的科学研究承担责任,敢于面对事实,在不畏惧强权的压迫,敢于说出真理,把真理公布于众,有反对权威的精神,提出自己的科学质疑观。让公众广泛的参与,监督科学,使政治与科学的地位尽量统一。争取实现科技价值取向与政治价值取向的有机结合,科技与政治有效的融合,才能相互促进,相互发展,人类社会才能迅速、持续、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连冬花.科学家的社会责任[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15:148-155.
[2]赵增越.奥本海默[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
[3]张洪野,袁继贤.原子弹之父 罗伯特·奥本海默的故事[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4]张洪野,袁继贤.原子弹之父 罗伯特·奥本海默[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5]胡新和.奥本海默与原子弹[J].社会科学战线, 2000(6):206-211.
[6]罗骞政.任建国,走向交融 科技与政治互动关系[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0:20-27.
[7]吴义生. 论自然科学与政治的关系[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1989(3):8-12.
[8]叶继红.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奥本海默悲剧的启示[J].道德与文明, 2002(5).
[9]罗骞政.科技和政治的分裂与交融——从李森科事件和奥本海默案件看科技与政治的关系[J]. 忻州师范学院學报, 2009, 25(3):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