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应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为创新培养激情,排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为创新导航,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为创新操练,开放作文训练。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135-01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作文的心理积极因素,尤其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信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培养,潜能得到开发,并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训练学生的创新才能。
一、培养创新激情,排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
培养创新激情,排除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适当降低作文要求。作文要求应符合各年级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如小学三年级初写作文,它是以一、二年级看图说话(或写话)为基础的。现在要离开图画,依照生活实际留在脑海中的各种图景去写,若用“表达生动、中心明确突出”去要求,恐怕不会奏效,要求能把那些图景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即可。能基本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清楚”就应当视为好作文。这样就不会使他们产生“作文难写”的消极心理。而初一年级的记叙文,都以感性为基础,所叙内容、人物太多停留表面化,能做到“中心明确突出,语言通顺流畅,结构完整清楚”即可。如以“立意高远、构思巧妙、用词精当”等去要求,则可能会造成拔苗助长,不利于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2.指导学生积极积累。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指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中样的事,如果能指导学生把这些事都记一记,学生记忆就不至于空空如也,下笔时也不会“无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二是指导学生积极阅读。叶圣陶早就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科书、报纸、杂志、电视等都可作为阅读对象。学生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就可以自觉地学到许多知识,积累到不少写作素材。总之,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写作的恐惧心理。
3.先说后写。审完题目,不要马上给学生去写,而是让学生分成小组以讨论的形式各自说出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所见所闻所感,并比一比谁说得通顺、连贯、生动,或者在班上自由发言,大概说说自己的内容:或者为了作文,专门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等。在学生亲身经历的基础上,教师以谈话的形式诱导学生说说活动的内容、场面、过程等。这种先说后写的方法对排除学生尤其差生的作文畏惧症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很有帮助。
4.批语尽量多褒少贬。过多的批评,会使学生的作文心理受到挫折和打击,容易形成作文抑郁症,一到写作文就心烦、畏惧、自卑。学生作文中有优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哪怕很少,缺点则要细心指出并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的“光明前景”,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激情都很有帮助。
二、为创新导航,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思路和质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需要重视两点:
1.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敢于做“作家梦”,敢于说“我能行”。其次,强化教师的导向与激励功能,能从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中发现创新的苗头与价值。创新是需要灵感的。它往往由一闪的念头(即思想的火花)的形式出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肯定和激励,使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得到肯定与光大。
2.要正确处理“同”与“异”的关系,在“异”中察“同”和“同”中见“异”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要非常注意培养学生“异”中察“同”的能力,在那些表面上看来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之间发现它们相同之处,进而产生学习上的迁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三、为创新操练,开放作文训练
根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在作文教学中,可设计一些创造性思维训练题,内容应不拘一格,形式也宜力求多样。
1、用互不相关的词语造句或写片段
让学生通过想象,把几个看来不相干的词语揉合在一句或一个片段中,这样训练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其写作内容往往有我们通常说的“虚构”成分。“虚构”不是虚假,也不是吹牛,而是在生活基础上进一步的创造,只要想象合理就行。如: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个优美的句子,要用上“阳光”、“鲜花”、“微笑”三个词语,本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和联想,既训练语言运用能力,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2、对残缺的故事内容进行增补
一个故事缺少了某个部分,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某个情节让学生增补,这样训练对学生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增补故事开头,学生就首先要掌握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然后展开合理想象,创造性地设想出一个诱人的开头。可以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可以先从事件的结果说起;还可以从故事的最紧张部分入手;或者设置悬念开头……只要合情合理,符合题意即可。
3、根据一个符号,一个图形展开联想
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启发学生从符号、图形的外形特点联想起相似的形象,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想象出它的含义,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这样的形式将抽象的事物与丰富具体的生活联系起来,锻炼了学生在选材与立意上的独特体验,从而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
4、根据“话题”作文,训练作文创新能力
近几年来兴起的“话题作文”受到语文教育界人士的青睐。它指在命题时,提供一个内容,要求学生围绕这个“话题”来写作,这种形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立意、选材、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与技巧。而且,“话题作文”鼓励创新,提倡创新。即写好“话题作文”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根据话题作文鼓励创新的特点,教师要求学生在作文时,尽量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用自己亲身体验的,独一无二的材料,调动自己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写出具有个性风采、独具一格的文章。如:请以“生命”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一位女生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女孩扫完教室后,正要关好窗离开,忽然发现教室内有一只受伤的白蝴蝶,女孩驱赶它,想让它重归广阔的大自然。这时正下着大雨,白蝴蝶怎么也不愿离开,还站在窗台上扑闪着翅膀。女孩拿出一张白纸,放在窗台上,让蝴蝶在上面休息,没关最后一扇窗就离开了教室。第二天,教师发现那扇窗的玻璃碎了,便责问女孩,女孩说了昨晚的事,老师再也不说什么,自己掏出钱交给财务室。原来,这是老师在教学《白蝴蝶之恋》时讲的一个小故事。女孩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加工润色,完成了一个“生命”的佳作。可见,灵活的创新对话题作文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刘永康,曜启明.中学语文教学论[M].天地出版社,2001
[3]张吉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M].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0
关键词:作文教学 学生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1-135-01
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作文难的问题,必须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作文的心理积极因素,尤其应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坚信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在教学中得到培养,潜能得到开发,并促进作文水平的提高。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抓住有利时机,及时训练学生的创新才能。
一、培养创新激情,排除学生作文心理障碍
培养创新激情,排除学生作文的心理障碍,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适当降低作文要求。作文要求应符合各年级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如小学三年级初写作文,它是以一、二年级看图说话(或写话)为基础的。现在要离开图画,依照生活实际留在脑海中的各种图景去写,若用“表达生动、中心明确突出”去要求,恐怕不会奏效,要求能把那些图景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即可。能基本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清楚”就应当视为好作文。这样就不会使他们产生“作文难写”的消极心理。而初一年级的记叙文,都以感性为基础,所叙内容、人物太多停留表面化,能做到“中心明确突出,语言通顺流畅,结构完整清楚”即可。如以“立意高远、构思巧妙、用词精当”等去要求,则可能会造成拔苗助长,不利于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2.指导学生积极积累。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指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各种中样的事,如果能指导学生把这些事都记一记,学生记忆就不至于空空如也,下笔时也不会“无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二是指导学生积极阅读。叶圣陶早就指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教科书、报纸、杂志、电视等都可作为阅读对象。学生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同时就可以自觉地学到许多知识,积累到不少写作素材。总之,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写作的恐惧心理。
3.先说后写。审完题目,不要马上给学生去写,而是让学生分成小组以讨论的形式各自说出与文章内容有关的所见所闻所感,并比一比谁说得通顺、连贯、生动,或者在班上自由发言,大概说说自己的内容:或者为了作文,专门进行实地考察、实验等。在学生亲身经历的基础上,教师以谈话的形式诱导学生说说活动的内容、场面、过程等。这种先说后写的方法对排除学生尤其差生的作文畏惧症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很有帮助。
4.批语尽量多褒少贬。过多的批评,会使学生的作文心理受到挫折和打击,容易形成作文抑郁症,一到写作文就心烦、畏惧、自卑。学生作文中有优点要给予充分肯定,哪怕很少,缺点则要细心指出并提出改进建议。让学生看到自己写作的“光明前景”,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激情都很有帮助。
二、为创新导航,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思路和质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需要重视两点:
1.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敢于做“作家梦”,敢于说“我能行”。其次,强化教师的导向与激励功能,能从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中发现创新的苗头与价值。创新是需要灵感的。它往往由一闪的念头(即思想的火花)的形式出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注意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肯定和激励,使转瞬即逝的思想火花得到肯定与光大。
2.要正确处理“同”与“异”的关系,在“异”中察“同”和“同”中见“异”的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要非常注意培养学生“异”中察“同”的能力,在那些表面上看来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之间发现它们相同之处,进而产生学习上的迁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三、为创新操练,开放作文训练
根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在作文教学中,可设计一些创造性思维训练题,内容应不拘一格,形式也宜力求多样。
1、用互不相关的词语造句或写片段
让学生通过想象,把几个看来不相干的词语揉合在一句或一个片段中,这样训练对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其写作内容往往有我们通常说的“虚构”成分。“虚构”不是虚假,也不是吹牛,而是在生活基础上进一步的创造,只要想象合理就行。如:发挥想象和联想写一个优美的句子,要用上“阳光”、“鲜花”、“微笑”三个词语,本题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和联想,既训练语言运用能力,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开发和发展。
2、对残缺的故事内容进行增补
一个故事缺少了某个部分,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某个情节让学生增补,这样训练对学生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比如增补故事开头,学生就首先要掌握事件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然后展开合理想象,创造性地设想出一个诱人的开头。可以交代时间、地点、环境;可以先从事件的结果说起;还可以从故事的最紧张部分入手;或者设置悬念开头……只要合情合理,符合题意即可。
3、根据一个符号,一个图形展开联想
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启发学生从符号、图形的外形特点联想起相似的形象,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想象出它的含义,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这样的形式将抽象的事物与丰富具体的生活联系起来,锻炼了学生在选材与立意上的独特体验,从而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文章。
4、根据“话题”作文,训练作文创新能力
近几年来兴起的“话题作文”受到语文教育界人士的青睐。它指在命题时,提供一个内容,要求学生围绕这个“话题”来写作,这种形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立意、选材、语言表达方面的能力与技巧。而且,“话题作文”鼓励创新,提倡创新。即写好“话题作文”本身就是一个创新。
根据话题作文鼓励创新的特点,教师要求学生在作文时,尽量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用自己亲身体验的,独一无二的材料,调动自己多方面的知识积累,写出具有个性风采、独具一格的文章。如:请以“生命”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一位女生写了这样一个故事:女孩扫完教室后,正要关好窗离开,忽然发现教室内有一只受伤的白蝴蝶,女孩驱赶它,想让它重归广阔的大自然。这时正下着大雨,白蝴蝶怎么也不愿离开,还站在窗台上扑闪着翅膀。女孩拿出一张白纸,放在窗台上,让蝴蝶在上面休息,没关最后一扇窗就离开了教室。第二天,教师发现那扇窗的玻璃碎了,便责问女孩,女孩说了昨晚的事,老师再也不说什么,自己掏出钱交给财务室。原来,这是老师在教学《白蝴蝶之恋》时讲的一个小故事。女孩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加工润色,完成了一个“生命”的佳作。可见,灵活的创新对话题作文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韦志成.语文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刘永康,曜启明.中学语文教学论[M].天地出版社,2001
[3]张吉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M].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