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机原理与维修》教学方法探讨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mp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在《电话机原理与维修》教学中的三个阶段: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分别侧重的三种不同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电话机原理与维修;教学方法
  《电话机原理与维修》是电子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了电话机通信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电话机的电路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检修,是一门理论知识抽象且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笔者经过几年的《电话机原理与维修》课的教学摸索,分别对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教学和实习课教学采用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课教学,重点是如何“教”
  在《电话机原理与维修》理论课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例如在上这门课之前,笔者提出问题:电话机有什么作用?结果全班50个学生都踊跃发言。此时,笔者指出电话机很多的其他用途,让学生更清楚电话机的作用。
  在电话机理论教学中,电路分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分析通话电路送话信号和受话信号的流程时,笔者列举了水流的例子,电信号的流向与水的流动一样,从一端(送话器)出发,经过有关元器件(线路、放大器),最终达到目的地(受话器)。如果电信号所经过的路径(元器件)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电话故障。这种方法,在分析电话机故障原因时是非常有效的。
  二、实验课教学,重点是如何“学”
  实验是对所学的知识、内容、现象进行验证,是很多理工科专业课程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可以达到加深理解、巩固知识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作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笔者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验室提供的HA868P/TD电话机,编写出实验指导书,在本课程的拨号电路、通话电路和振铃电路均设置了常规测试、故障模拟等实验,实验前发给学生阅读,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作为“导演”,先做好演示实验,学生作为“演员”,按照老师预先设计好的“剧本”(实验步骤及内容)进行操作,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及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实验结束,学生要根据测量的结果分析有关数据,完成实验报告。
  由于实验的过程,大部分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在实验中可以学到课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例如在振铃电路的故障模拟实验中,将超低频振荡器外接电阻开路或电容短路,模拟实验的结果(故障)是出现单音,原因是超低频振荡器停振,不能交替输出双音频信号。又如将音频振荡器外接元件电阻开路或电容短路,模拟实验的结果(故障)是无声,原因是音频振荡器停振。如果将这些电阻或电容的参数改变,则会出现声音异常(音调变化或节奏变化)。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很容易掌握振铃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元件的作用,理解现代电话机悦耳动听的电子铃是如何产生的,真正“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类似这样的实验有很多,每一个实验都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三、实习课教学,重点是如何“做”
  在实习教学中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其方法是:学生围绕教师事先安排的各项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学习,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完成实习任务。通过这种方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电话机原理与维修》课的实习可以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检修实习。认识实习又分为识图(读整机图、从电路图中分析信号流程)、识物(说出电话机中的元器件名称及其作用);生产实习主要是插件与焊接、组装与调试;检修实习是人为地对电话机设置故障,让学生去分析检查及排除。在实习课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提问、检查、讨论、写心得(总结)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分为实习态度、遵规守纪、实习结果(论)等方面。
  电话机实习教学的第三种类型是故障检查与排除,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等进行。把一个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2~3人,每个小组设置一个故障(故障现象事先设置好且不告诉学生),每个故障现象不一定相同。在规定的时间内,让每一小组的学生检查,记录好故障现象,共同分析故障原因,查找故障点,然后对故障电话机进行检修。实习结束后,让每个小组长上台讲述现象、分析原因、检修方法,教师现场对每个小组的学生进行评价考核。
  (作者单位:惠州市惠城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陈振源 主编.电话机原理与维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赖俊辰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阐述如何通过创设问题的情境,鼓励猜想,质疑问难,注意发问技巧、保护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五个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创新意识    创新就是冲破旧思想、旧观念、旧模式,以超越原有知识的局限和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胆识,力求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跨入知识新领域,获取知识新成果的活动。实施创新教育是开发学生创造力最根本、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创造能力的核
统编本五年级上册安排了“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这一阅读策略。针对高年级课文篇幅加长的特点,教师可以在后续的教学中将“速读”作为一种基本的常用策略进行深入运用,否则学生的阅读之路必然荆棘满途,导致知难而退。现以统编本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古典名著单元”为例,笔者谈谈自己的教学策略。  一、紧扣教材特质,强化阅读策略的运用意识  同时将四大古典名著编入教材的同一单元,这在小学教材的编排史上尚属首次,其目
摘 要:本文以《电子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为例,探讨通过设计“项目教学评价表”和“项目教学备课表”,以“项目教学引导成功法”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以及组织好项目评价这四项措施来提高项目教学法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中职;项目教学法;项目评价    近年来,项目教学法作为中职学校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备受关注,本文以《电子电工基本技能与训练》课程为例,探讨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
“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 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梦”的阐述勾勒出未来中国发展的美好新蓝图。而职业教育关系到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质量,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社会保障,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社会产品附加价值的高低,关系到人的尊严的实现,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
教育部发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要促使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所谓亲切感就是要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并产生想要探索传统文化的欲望。在低年级教学中,我尝试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产生亲切感,促使学生主动继承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似曾相识”,潜移默化  要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亲切感,就要促使学
摘要:在新的形势下,高校作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新观念,加强协同创新理论研究,积极构建校校、校所、校企(行业)、校地(区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文以广东白云学院在协同创新理念指导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为例,对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关键词:人才培养;协同创新;应用型人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习者获得从事一门职业的能力,然而仅靠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操作训练尚不足以形成职业能力,而单纯的工作经验积累又会带来眼界狭窄等问题,因此,职业学习既包括知识技能的习得,又包括对工作经验的反思。知识技能学习与相关工作经验获取相结合,是当代各国职业教育制度发展的共同方向,我国称之为“工学结合”,即工作和学习相结合、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相结合,而在国际上则更多称之为“现代学徒制度”或“新型
【教材分析】  《桥》(统编本六年级上册)是一篇小小说,语言短小精悍却耐人寻味。主要内容为: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老汉面对滔滔洪水临危不惧,舍小家为大家,沉着冷静保全村民性命,而同时他又是一位父亲,面对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和儿子的安危,将生的希望留给群众,散发着党性和人性的光芒。本单元除《桥》外,还有精读课文《穷人》,略读课文《在柏林》。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旨在通过阅读以现实生活为
摘 要:在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中,始终强调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中职学校都非常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把实训基地作为“工学结合”的承载体。本文就中职学校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进行探讨,并提出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中职;财经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中,工科类和信息类专业实训基地(室)所占比重较大,而财经管理类专业实训基地(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中等职业教育经历了吸引力逐步提高的过程,探索出适合产业和学校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良好的人才效应,校企合作机制初步建立。本文指出,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实现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师资培训、评价模式的全面改革,并逐步完善政策设计,积极支持和引导校企深度合作,全面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是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