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作品研究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f012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作品是新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美术史不可或缺的部分。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经历了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全国土地会议等重大事件,发生了许多感人的事迹。这些都为中国油画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在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的创作中,内容的真实性以及内容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统一、内容和构图形式的统一,主观情感的巧妙运用,都是画家创作追求的目标。在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下,画家们会创作出更多的优秀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作品。
  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来源于党中央迁入北平,其间发生在西柏坡及和西柏坡相关的革命运动。画家所描绘的主要内容有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全国土地会议及英雄人物、农民大众的生活等。这个时期由于艺术水平及创作条件的限制,画作主要表现形式是木刻版画、宣传画、壁画等,建国后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才逐渐发展起来,这一时期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表现西柏坡革命历程题材的油画作品。
  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需要宣扬为新中国成立做出贡献的人物或事件。在这样的条件下,由于油画的写实性功能,油画首先被赋予了图绘革命历史的重大责任。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是中国绘画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具有区别于其他题材的艺术特征,对这些艺术特征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其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内容的真实性与典型性
  油画题材的选择也就是油画描绘内容的选择,是由作品的主题立意决定的,关系到作品的最终呈现效果和是否能和观众产生共鸣。作品的灵魂通过作品内容来表达,因而对素材的挑选也是油画创作的重要内容,积累和选择的绘画素材也是画家艺术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
  内容的真实性与典型性是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创作的前提,是油画创作的必备条件。从真实性和典型性这两个角度进行思考研究,人们可以看到红色西柏坡题材油画珍贵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思想。
  (一)内容的真实性
  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的内容具有真实性的特征,要想创作出好的红色西柏坡革命題材油画作品,重点是要对所要表现的真实历史背景有所了解,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化处理,力求在给观者呈现真实历史事件的同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是写实的,由于这些题材都是那个年代真实发生的事件,所以在绘画内容上,主要是以真实历史事件为素材,结合画家自己的绘画语言,重现历史场景,让观者更直接、清晰地了解历史。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作品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是真实历史的事件和人物的再现和升华,在画面内容上具有现实主义的特征。
  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的大量创作对写实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一方面,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友好期间,苏联画家在中国开展油画教学,同时中国画家也留学到苏联学习油画,成就了许多优秀的现实主义画家;另一方面,来自西方的油画大多是反映宗教题材,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以真实性原则描绘中国西柏坡的题材,有着东方本土的内容,推动了油画在中国的民族化进程。
  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的创作是建立在真实的历史事件基础上,本着尊重历史客观事实的原则,让观者通过油画作品可以对西柏坡时期的历史事件及西柏坡精神有一个新的认知。
  (二)红色题材油画内容典型性和普遍性的统一
  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绘画内容的选择上,在真实性基础上讲究内容典型性和普遍性的统一。典型性和普遍性即矛盾又统一,这一点也是创作构思的基础。
  普遍性是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基础。要做到普遍性,必须走进生活、走进人民,再提炼典型。这样才能创作出鲜活的油画作品。大量素材的积累有利于提升画家的艺术素养。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的油画创作是典型性和普遍性共存的。
  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可以了解到,画家们响应当时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到农民现实生活中去,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创作出了一批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作品,成为红色题材油画中的代表。
  红色西柏坡题材油画内容离不开典型性的把握,所表现的物象典型性特征是普遍存在的,即典型性的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具有普遍性的特点。辨证地说,典型性和普遍性即矛盾又统一。典型性和普遍性关乎油画创作是否表达了革命历史背景下的思想方针。
  二、红色题材油画的内容和构图形式的统一性
  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中许多优秀的作品,除了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外,其画面表述凸显主题、抒发家国情怀,也是其他题材绘画借鉴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红色西柏坡题材油画表达的内容和其构图形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好的构图形式增强画面主题的表现,而主题思想也制约着画面的构图形式。一幅优秀的油画作品,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构图形式事关整体,每个局部都要为整体服务。
  构图形式是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创作中的重要因素。红色西柏坡题材油画构图中心的处理,对作品的成败有决定作用。画家会根据需要采取多样的构图形式,对画面的焦点精心布置。在表现主要人物或场景时,画家在色彩关系、虚实关系等技法的运用上有所倾向,和突出的主题相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将观者的视觉中心集中在焦点事物上,从而达到强调中心思想的作用。一幅作品可以有多个视觉中心,但主要的视觉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焦点。焦点是全画最精彩的部分,起到突出主题内容的作用。陈承齐的油画《运筹帷幄》中五个视觉中心是五个人的面部,都笼罩在暖暖的灯光下。而焦点只有一个,就是中间、正面的毛泽东,这是画面的主题中心。
  三、画家主观情感的运用
  情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能,是人类对事物的心理感受,从哲学角度来说,是人类对事物主观和客观统一的表现。现实生活属于客观存在。这些事物决定了主观情感的内容,同时主观感情也是对现实事物艺术上情感的升华,只有感情升华的作品才是感人的,能在作品和观者之间建立起情感的桥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一幅作品如果只是表面再现客观事物的面貌,而不是用艺术升华的感情来表现事物,那么作品就会变得枯燥无味。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的油画作品在创作时深受革命思想的引导,用真实、真挚的主观情感来描绘,这些素材皆是来源于西柏坡艰苦光荣的革命斗争现实,是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高度统一。   (一)内容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在塑造具体红色题材油画中主要人物或主体物象的时候,要注重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关系。客观是指观者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客观形象的具体性,而主观指在客观表现的基础上传达给观者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意图。主观和客观是统一的,不可分离。只有主观而没有客观,观者就无法从作品中获得精神的滋养;只有客观没有主观,这样的作品就只是没有生命的躯壳。
  在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的众多油画作品中,最重要的表现要素是人物形象的塑造。首先,革命题材绘画人物是事件的主体,也是刻画的主体,人物形象的刻画在革命题材的油画中是第一要素,被视为突出画作精髓的载体;其次,众多人物中主要人物的刻画对作品的整体感染力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最后,除了要描绘真实具体的形象特征外,更重要的是刻画出人物在特定历史阶段、特定事件背景下流露出来的精神气质。这是艺术的内在气质,是区别不同人物精神面貌的个性特征。
  (二)主观性色彩与画家情感的统一
  色彩是真實存在于世界的客观物象。色彩是油画表现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油画也正是因为有了色彩,才能把世界描绘得更加丰富多姿、真实具体。色彩是油画语言的组成部分。色彩的冷暖使作品富有感染力,是画家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的完美统一。
  色彩是艺术中重要的艺术语言,画家运用色彩的冷暖来表现画面。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画面传神,与观众产生共鸣。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的油画创作也是如此,艺术家准确运用色彩语言表达内心情感,使与观者产生共鸣。色彩的运用是红色题材油画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主观性色彩基于画家们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认识,在作品中用色彩的形式表现出来。在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创作中,一部分色彩是写实的,更多的是创作者通过主观认识和内心加工后产生的主观性色彩表述。不同的画家具有不同的主观色彩,艺术风格也各有区别。主观性色彩主宰了画面的喜怒哀乐。优秀的主观性色彩会使画面气氛浓烈、人物个性鲜明,成为作品成功的关键。对主观性色彩的表述取决于画家对客观事物的创作情感表述和主观认识。客观物象在画家艺术加工后得以升华,在色彩的客观规律条件下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完美统一。
  画家在创作红色西柏坡革命历史题材油画时,保有了自己的主观色彩。在红色西柏坡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有许多色彩是根据当时革命历史环境设置的,也有的色彩是画家本身创作风格的体现。
  四、结语
  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作品在内容上追求真实性,在构图上力求突出英雄形象,在色彩上追求主观和客观的完美统一。红色西柏坡革命题材油画为我国当代油画艺术创作提供借鉴。画家只有通过运用准确的艺术语言和成熟的艺术手法,才能创作出感人的艺术作品。
  (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HB19YS02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侯宝森(1976-),男,河北张家口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创作与教育。
其他文献
隨着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文化与艺术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涂鸦艺术作为世界性的艺术,在近年来发展得尤其迅猛,从地下走向世界,开创了独具风格的全新艺术形式。当涂鸦艺术遇上服装设计,二者融合的速度之快在服装设计史上都属罕见。确切地说,近年来具有丰富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涂鸦文化艺术之所以发展迅猛,服装作为载体起到了推动作用,而涂鸦本身更是成就了众多的服装品牌及服装设计师。  一、涂鸦艺术综述 
期刊
赣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代表。随着流行文化诸如街头舞蹈、流行歌曲等的发展,赣剧一度受到冲击。为此,赣剧相关从业者应顺应时代发展,提出创新赣剧的方式。本文以赣剧《红珠记》为例,从唱腔设计、文本创新、灯光设计创新三个方面探讨赣剧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力求弘扬、发展赣剧文化。  一、赣剧的近现代发展概况  就近现代赣剧而言,它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长期动荡的1842-1945年,这个时
期刊
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是由我国著名词作家陈道斌作词、著名作曲家栾凯作曲、女高音歌唱家张妮为原唱的一首声乐艺术作品。歌词情深意浓、曲调优美,具有鲜明的风格,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被广为传唱。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作为一首优秀的现代艺术歌曲,蕴含着深厚而真挚的情感,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表现出创作者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本文简单分析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的创作特征和演唱特点。  栾
期刊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不言而喻,小说中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对立,讲述主人公在面临现实和理想的抉择时做出的令人匪夷所思、却又在意料之中的决定,小说主人公做出了很多人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  从苏格拉底时代到莎士比亚时代,再到国内的《红楼梦》,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伟大著作多诞生于悲剧之中,悲剧又从实际生活里诞生,《月亮与六便士》便是如此。主人公包括书中其他角
期刊
“吾丧我”是《庄子·齐物论》的关键思想,历代学者不断进行阐释。通过以《庄》解《庄》的阐释方法,分析“吾丧我”的含义以及如何实现“吾丧我”,这是一种更易贴近庄子思想、解读庄子的方法。“吾丧我”通过“心斋”“坐忘”与“以明”三种方式逐步抛弃形骸、成心与是非,达到内心虚静,最终达到物我统一、万物齐同的至高境界。  《庄子》一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历代研究者不断从各种角度解析庄子的思想。《庄子》分为
期刊
进入20世纪,因为文明的快速发展,人越发对自己以及这个世界迷茫,工业的钢铁巨兽摧毁了大多人所拥有的信仰,西方哲学中的二元对立论越发突出,导致了经常性社会危机。人们急需一种理论来说服自己,这时候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存在”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独特见解,他指出人就是一种存在,这个世界也是一种存在,人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他通过对哲学的梳理赋予了“存在”这个词语新的含义,在
期刊
女性悲剧命运在文艺作品中的体现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李纨与蘩漪分别是《红楼梦》和《雷雨》中的两个悲剧性人物。这两个人充分体现了作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从封建旧式女性向资产阶级女性过渡的趋势,也即传统女性向现代女性的过渡。从表面上看,李纨和蘩漪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一个是封建礼节的恪守者,一个则是伦理道德的违背者。这两部作品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的真实面貌。本文通过文本研读的方式,就李纨和
期刊
微电影创作在新世纪影视创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视觉表达符码的精彩运用、对影片叙事内核及主体表达意义的呈现,镜头、光影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使故事更显张力,具有极强的表意作用。  微电影创作凭借精悍的镜语传递深刻的电影主题。导演运用丰富多元的镜头丰富观众视觉审美感知,借助多种光影变化表情达意,而蒙太奇手法的巧妙运用更使剧情跌宕起伏、细腻生动。  一、丰富多元的镜头运用  电影作为一种活动影像,它的画面时刻
期刊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2003年韩国导演金基德的作品,这部电影是金基德电影风格的一次大转变。他早期的作品多带有一种暴力美学的意味,表达一种深深的民族之恨。从《春夏秋冬又一春》开始,他电影中的那种愤恨之情便开始减弱,多了一种幽静空灵之感,带有淡淡的东方式的禅意之美。本文浅析《春夏秋冬又一春》电影中的禅意之美,由禅意透视到人性的探索。  一、《春夏秋冬又一春》中禅的意象  电影的开篇是从极富宗教意味的寺
期刊
清代是中华传统养生发展的鼎盛时期,养生理论和方法日渐完善,也是古典小说的成熟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本文以清代部分小说中的养生内容为切入点,归纳清代小说中的养生类型,探讨清代小说养生观的特点。  从古至今,健康长寿是一直人们追求的美好愿望。“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指通过养生活动来预防疾病和减少疾病,从而达到长寿的目的。养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养生意识产生直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