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后复用医疗器械中被人的血液、黏液、脓液等污染,如果清洗不彻底,会给灭菌造成困难甚至灭菌失败。因此彻底清洗污染器械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⑴,器械清洗不彻底导致有机物残留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原因⑵。WHO对器械清洗消毒推荐原则中指出,对污染器械进行初步清洁是消毒的必要步骤⑶。清洗是指去除医疗器械、器皿和物品表面附着的血液、组织、蛋白质等污染及部分微生物的过程。去除医疗器械附着在上面的血液、黏液、脓液等有机物是使用后复用医疗器械处理的重要任务。现将复用器械清洗质量及评价方法情况报告如下。
1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的重要性
1.1 清洗不彻底残留的有机物在器械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妨碍消毒与灭菌效果,因此高质量的清洗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医疗器械不被有机有机物腐蚀以及后续处理的安全性【4】。
1.2 保证复用医疗器械灭菌效果达到无菌、无热源的危害。
1.3保持复用器械使用后经过有效的清洗过程,使器械上的微生物减少,有效地预防操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
1.4残留在器械表面污物经过热力灭菌后形成陈旧污渍,更难以清洗。
2 影响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主要因素
2.1器械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90%以上的器械均有关节、齿槽、缝隙【5】;部分有管腔,如如吸引器、腔镜等;组合器械、精密的细小器械等。均存在着阻挡遮盖物。因而彻底清除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的难度较大。这些器械上的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物和种类繁多,增加了清洗难度,不能彻底清洗,有人研究5mm穿刺器因管家腔小,其是管腔三叉连接处是清洗的难点和死角,清洗不合格率为30%【6】。
2.2 器械本身结构与设计。清洗装载量、方式。污染器械先用流动水冲洗,水下面刷洗加快了清洗流程,提高了污垢被溶解、乳化和分散的效率,流動液体对污垢产生了压力、冲击力、摩擦力等,有清除污垢的作用【7】。
2.3 器械清洗前不当的预处理 清洗前的预处理包括对器械进行保湿处理、清洁度检查、器械分类、特殊污染器械消毒处理等。有器械的使用者认为有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清洗,常常把沾有血液、脓液器械送给消毒供应中心。而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在进清洗机前没有仔细检查,就把带有干沽血液、脓液器械直接放入载物筐内进行清洗机清洗。手术科室使用后的器械如不及时做处理,存放一段时间后其器械表面附着血液、脓液、体液等在器械关节、齿槽、缝隙、管腔内等有机物干结在器械上,增加清洗难度。对有特殊污染器械应采用含有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8】,以初步杀灭器械表面的致病微生物。有文献报道,使用后立即清洗的器械,检出隐血阳性率5%,而使用后2h后清洗的器械,检出隐血阳性率40%【9】
2.4 清洗用具不配套。采用钢丝球刷洗,损伤器械,划痕多而深,产生污垢,复用器械难清洗干净,易生锈。
2.5 清洗程序选择不当 清洗程序手工清洗、全自动机清洗、超声机清洗。若清洗程序选择不当会造成清洗不洁净。如污染严重、结构复杂或管腔类器械直接机洗难以洗净;橡胶和软塑类材质器械不适合超声清洗。
2.6 清洗剂的选择不当 根据污染器械的有机物成分选择适宜的清洗剂,若使用多酶或者碱性酶清洗剂,没有完全清除有机物的目的,从而影响清洗质量,因此,无论哪种清洗方法都应选用一种与器械污染物相匹配的清洗剂,有针对性地去除污染物,清洗剂选择不当影响清洗的质量。
2.7配备清洗设备不全 有研究表明,人工清洗不能完全去除污迹,而某些器械的缝隙和官腔类角落常无法洗到,需借助超声、高压水气枪等其他方法,才能保证清洗效果【10】。
2.8 器械清洗时用水的质量 清洗过程中根据清洗方法和程序的不同选择不同用水【11】 如果清洗用水含有大量钙盐和镁盐(重碳酸盐),在温度较高时,这些盐在水中不能溶解,会在容器或器械表面析出,也会影响清洗的设备或所使用的消毒剂性能。久而久之,钙盐在器械表面形成水垢或在器械上产生斑点,降低清洗效果,且可能导致清洗后器械的再次污染。
2.9 人员因素 供应室清洗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责任心和态度,对医院感染管理、消毒技术、相关法律法规、清洗工作流程、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知识掌握不够。
2.10 监督管理不到位 由于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管理者同时又是清洗者,未能按要求进行日常和定期的检测。
3 清洗质量管理对策
3.1正确使用本科清洗剂 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并根据器械污染物的成分选择适宜的清洗剂,多酶清洗剂可迅速有效地分解人体各种分泌物,如蛋白质、粘多糖、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促进污染器械表面上的有机物分解的作用明显。无机物污染的器械选择酸性清洗剂,酶清洗剂应现配现用,在手工清洗流程中,直接采用酶洗液浸泡后再清洗具有清洗效果好。
3.2 打开器械关节和拆卸 清洗前将所有的器械关节打开,使咬合面充分张开,能拆卸的尽量拆卸开,使清洗剂、水充分地冲洗器械上的稳中有降个部位,进行彻底地清洗。对管腔器械的镜头应使用湿毛巾擦拭,管腔类器械使用超声机清洗【12 】。
3.3加强与临床各科室使用后复用器械立即立即进行初步清洗,去除附着在器械各部位有机物,防止干结;消毒供应中心及时收回器械、尽快清洗,防止污染物干结;不能及时处理的器械应浸泡在酶液或清水中保湿存放。
3.4选择合适的清洗用具 规范手工清洗,杜绝钢丝球等锋利刷洗工具出现在清洗间。
3.5根据器械种类选择合适清洗方法和工具;普通器械多选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污染器械的预清洗,有锈迹、污染严重的器械,经过机械处理后仍有污渍需要重新清洗的器械,某些不能使用机械方法清洗、结构复杂的器械、精密器械选择手工清洗和超声波清洗。
3.6合理使用清洗剂;清洗剂的选用应根据器械的材质、污染物成分有针对地去除污染物。 3.7配备必要的清洗设备 应配备相应的清洗设备: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干燥柜、高压水枪、气枪等,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程序,可将器械表面的污染物彻底清洗干净。
3.8合理选择清洗用水 应根据清洗方法和程序的不同选择用水。自来水使用于于初步的去污冲洗,软化水适用于进一步漂洗和清洗,去离子水或蒸馏水适用于终末漂洗。机械清洗应使用软水,终末漂洗和消毒使用纯水;热力煮沸消毒使用纯水或蒸馏水;手工清洗可使用自来水,最后的漂洗应使用纯水或蒸馏水。
3.9 重视人员因素,培养专业清洗人员:影响复用器械清洗质量关键在人,应针对各级各类人员制定相应培训计划和内容,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能力,规范操作流程。才能有效地保证清洗质量。
3.10加强清洗质量的日常监测,设立小组长,质检员和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小组长对本组清洗器械的质量全面负责,质检员岗位的工作人员通过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对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把关。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各小组以及包装员的工作质量【13】
4 清洗质量效果评价
4.1目测与放大镜检测法 器械逐个检查。一般器械采用肉眼目测和放大镜检测来判断复用器械清洗质量。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纹轴节处光亮无锈迹、无污垢残留物为清洗合格。对吸引头、吸引管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棉签插入清洗后的吸引管、吸引头的腔内进行检查,以棉签上不沾有任何异物为合格。 但人为的判断差异过大,物品内部很多管道无法观察,结构复杂,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很难观察清楚,少量隐血,污染物、粘液等很难观察清楚,目测只能观察到﹥50um的污染物【14】但有研究对目测、5倍放大镜下观察和隐血试验3种方法分别检验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比较【15】
4.2潜血试验 利用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有分解试剂中的过氧化物的作用,使试剂中的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新生态氧,氧化色原物质而呈色,呈色的深浅反映血红蛋白量的多少亦即血液的多少。目前根据其原理制成试纸或快速诊断试剂和便于临床使用,试纸敏感性较强,可检测出5mg/L以上的血清含量,该方法明显由于目测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16】。此法虽对血源性污染具有检测意义,但不适用于非血污染物的监测。因此,有人用细菌内毒素试验与潜血试验结合的方法【17】,可用于复用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的监测,可较全面考核清洗后器械的清洁程度,尤其可指示病原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残留的情况。
4.3蓝光试验:是利用血液中的过氧化物酶,使用过氧化氢的隐色化合物氧化而发生颜色改变,通过颜色变蓝显示出残留血液或者液体。
4.4硫酸铜——蛋白测定法:原理是利用铜离子与碱性溶液中蛋白的肽结合从形成呈紫色的蛋白——铜链,此法在10min内可检测出低水平蛋白量。李大忻有等【18】研究认为,清洗后器械蛋白质残留量的测定比细菌菌落数统计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4.5细菌培养计数法 细菌培养计数法能较准确地反映清洗后物品微生物的污染程度,不能代表反映各种有机物的污染程度。此方法需48h才能得出结果,因此较少用于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检测。
4.6 ATP生物荧光法:三磷酸腺酐(ATP)是细胞的能量,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体中。该检测技术原理是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参与下与ATP反应发生成荧光素氧化产物而发出荧光,而荧光强度与ATP的量成正比,间接反映微生物或有机物的含量来评价物体内外表面的污染程度。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ATP生物发光具有简便、快速、检测多种有机物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食品质量的分级检验和货架时间的确认【19】。邢书霞等对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研究认为【20.6】,ATP生物荧光测定RLU值代替细菌计数检测方法相比,ATP生物荧光法具有简便、快速、检测多种有机物等优点,ATP生物荧光法可比潜血试验和蓝光试验更灵敏地定量测定血液残留量【21】。
综合上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方法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全自动化清洗设备的不断完善,使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心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方法更具科学性、智能性,而且清洗效率和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根据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自身的临床经验,认为清洗质量受器械质量、结构、污染物的情况、清洗方法、清洗剂选择等多因素影响,故应针对不同器械的结构、材质及污染物的情况,采用综合的清洗方法,取长补短。加强清洗环节中清洗剂、清洗时间及水质、设备性能等质量控制,加强清洗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并根据我国国情及目前我国消毒供应室的发展现状,采用目测和放大镜下观察法比较实用、经济、操作简单、不受场地和条件限制,利于推广。隐血试验、残留蛋白、ATP生物荧光法及细菌学培养等检测方法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作为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监测、督查清洗质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洪梅,张秋英,柳国芳,等,轴节类医疗器械清洗方法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91-3292.
[2] 王富良,俞庆儿,马德高.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097-109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
[4] 李梅,酶在医疗器械清洗中效果评价[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31.
[5] 王华生,孙雪莹,梁树森。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53.
[6] 常后婵,邹丽娟,戴红霞,等。应用ATP生物荧光法动态监测腔镜器械清洗环节[J].中华护理管理,2010,10(6):52.
[7] 田桂登,田雍,侯秋华,等.常规医疗器械不同清洗方法对比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學杂志,2009,19(17):2300-2301.
[8] 王素珍,王欣,陈文,等.医疗器械清洗洁净度监测与清洗质量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316.
[9] 郑化芝,凌红芬等,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方法及质量影响[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6):796-797.
[10]张怀健,王燕婷。供应室器械清洗的护理缺陷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1,7(7):133-134.
[11]任伍爱.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86-93[12]吴少清,手术器械清洗的质量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2):246.
[13]念金霞,钱小芳,叶培英,等.不同科室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6):589-591,594.
[14]黄靖雄.清洁[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3,13(6):558.
[15] 华九月,王桂娣,郑润香,等.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检测方法[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71.
[16] 葛朝珍,倪晓平,蒋辉权,等.杭州市医院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50-351.
[17] 张红玲.超声清洗机洗涤效果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47-848.
[18] 李大忻.医疗器械表面蛋白质残留量测试结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B):77
[19]麦莉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器械清洗效果质控管理研究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1):1340.
[20] 邢书霞,马玲,王志. 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质量[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245.
[21] 邢书霞,马玲,王志,等.蓝光试验、潜血试验和ATP生物荧光法测定血液残留灵敏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8):708
1 复用医疗器械清洗的重要性
1.1 清洗不彻底残留的有机物在器械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妨碍消毒与灭菌效果,因此高质量的清洗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医疗器械不被有机有机物腐蚀以及后续处理的安全性【4】。
1.2 保证复用医疗器械灭菌效果达到无菌、无热源的危害。
1.3保持复用器械使用后经过有效的清洗过程,使器械上的微生物减少,有效地预防操作人员发生医院感染。
1.4残留在器械表面污物经过热力灭菌后形成陈旧污渍,更难以清洗。
2 影响复用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主要因素
2.1器械结构的复杂性、多样性,90%以上的器械均有关节、齿槽、缝隙【5】;部分有管腔,如如吸引器、腔镜等;组合器械、精密的细小器械等。均存在着阻挡遮盖物。因而彻底清除有机物、无机物、微生物的难度较大。这些器械上的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物和种类繁多,增加了清洗难度,不能彻底清洗,有人研究5mm穿刺器因管家腔小,其是管腔三叉连接处是清洗的难点和死角,清洗不合格率为30%【6】。
2.2 器械本身结构与设计。清洗装载量、方式。污染器械先用流动水冲洗,水下面刷洗加快了清洗流程,提高了污垢被溶解、乳化和分散的效率,流動液体对污垢产生了压力、冲击力、摩擦力等,有清除污垢的作用【7】。
2.3 器械清洗前不当的预处理 清洗前的预处理包括对器械进行保湿处理、清洁度检查、器械分类、特殊污染器械消毒处理等。有器械的使用者认为有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清洗,常常把沾有血液、脓液器械送给消毒供应中心。而消毒供应中心的人员在进清洗机前没有仔细检查,就把带有干沽血液、脓液器械直接放入载物筐内进行清洗机清洗。手术科室使用后的器械如不及时做处理,存放一段时间后其器械表面附着血液、脓液、体液等在器械关节、齿槽、缝隙、管腔内等有机物干结在器械上,增加清洗难度。对有特殊污染器械应采用含有2000mg/L有效氯消毒剂浸泡【8】,以初步杀灭器械表面的致病微生物。有文献报道,使用后立即清洗的器械,检出隐血阳性率5%,而使用后2h后清洗的器械,检出隐血阳性率40%【9】
2.4 清洗用具不配套。采用钢丝球刷洗,损伤器械,划痕多而深,产生污垢,复用器械难清洗干净,易生锈。
2.5 清洗程序选择不当 清洗程序手工清洗、全自动机清洗、超声机清洗。若清洗程序选择不当会造成清洗不洁净。如污染严重、结构复杂或管腔类器械直接机洗难以洗净;橡胶和软塑类材质器械不适合超声清洗。
2.6 清洗剂的选择不当 根据污染器械的有机物成分选择适宜的清洗剂,若使用多酶或者碱性酶清洗剂,没有完全清除有机物的目的,从而影响清洗质量,因此,无论哪种清洗方法都应选用一种与器械污染物相匹配的清洗剂,有针对性地去除污染物,清洗剂选择不当影响清洗的质量。
2.7配备清洗设备不全 有研究表明,人工清洗不能完全去除污迹,而某些器械的缝隙和官腔类角落常无法洗到,需借助超声、高压水气枪等其他方法,才能保证清洗效果【10】。
2.8 器械清洗时用水的质量 清洗过程中根据清洗方法和程序的不同选择不同用水【11】 如果清洗用水含有大量钙盐和镁盐(重碳酸盐),在温度较高时,这些盐在水中不能溶解,会在容器或器械表面析出,也会影响清洗的设备或所使用的消毒剂性能。久而久之,钙盐在器械表面形成水垢或在器械上产生斑点,降低清洗效果,且可能导致清洗后器械的再次污染。
2.9 人员因素 供应室清洗工作人员的素质、工作责任心和态度,对医院感染管理、消毒技术、相关法律法规、清洗工作流程、方法、质量控制标准等知识掌握不够。
2.10 监督管理不到位 由于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管理者同时又是清洗者,未能按要求进行日常和定期的检测。
3 清洗质量管理对策
3.1正确使用本科清洗剂 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并根据器械污染物的成分选择适宜的清洗剂,多酶清洗剂可迅速有效地分解人体各种分泌物,如蛋白质、粘多糖、脂肪、碳水化合物等, 促进污染器械表面上的有机物分解的作用明显。无机物污染的器械选择酸性清洗剂,酶清洗剂应现配现用,在手工清洗流程中,直接采用酶洗液浸泡后再清洗具有清洗效果好。
3.2 打开器械关节和拆卸 清洗前将所有的器械关节打开,使咬合面充分张开,能拆卸的尽量拆卸开,使清洗剂、水充分地冲洗器械上的稳中有降个部位,进行彻底地清洗。对管腔器械的镜头应使用湿毛巾擦拭,管腔类器械使用超声机清洗【12 】。
3.3加强与临床各科室使用后复用器械立即立即进行初步清洗,去除附着在器械各部位有机物,防止干结;消毒供应中心及时收回器械、尽快清洗,防止污染物干结;不能及时处理的器械应浸泡在酶液或清水中保湿存放。
3.4选择合适的清洗用具 规范手工清洗,杜绝钢丝球等锋利刷洗工具出现在清洗间。
3.5根据器械种类选择合适清洗方法和工具;普通器械多选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污染器械的预清洗,有锈迹、污染严重的器械,经过机械处理后仍有污渍需要重新清洗的器械,某些不能使用机械方法清洗、结构复杂的器械、精密器械选择手工清洗和超声波清洗。
3.6合理使用清洗剂;清洗剂的选用应根据器械的材质、污染物成分有针对地去除污染物。 3.7配备必要的清洗设备 应配备相应的清洗设备:超声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机、干燥柜、高压水枪、气枪等,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有效的清洗消毒程序,可将器械表面的污染物彻底清洗干净。
3.8合理选择清洗用水 应根据清洗方法和程序的不同选择用水。自来水使用于于初步的去污冲洗,软化水适用于进一步漂洗和清洗,去离子水或蒸馏水适用于终末漂洗。机械清洗应使用软水,终末漂洗和消毒使用纯水;热力煮沸消毒使用纯水或蒸馏水;手工清洗可使用自来水,最后的漂洗应使用纯水或蒸馏水。
3.9 重视人员因素,培养专业清洗人员:影响复用器械清洗质量关键在人,应针对各级各类人员制定相应培训计划和内容,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水平能力,规范操作流程。才能有效地保证清洗质量。
3.10加强清洗质量的日常监测,设立小组长,质检员和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小组长对本组清洗器械的质量全面负责,质检员岗位的工作人员通过目测和带光源放大镜对器械的清洗质量进行把关。护士长不定期抽查各小组以及包装员的工作质量【13】
4 清洗质量效果评价
4.1目测与放大镜检测法 器械逐个检查。一般器械采用肉眼目测和放大镜检测来判断复用器械清洗质量。以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纹轴节处光亮无锈迹、无污垢残留物为清洗合格。对吸引头、吸引管用浸有灭菌生理盐水棉签插入清洗后的吸引管、吸引头的腔内进行检查,以棉签上不沾有任何异物为合格。 但人为的判断差异过大,物品内部很多管道无法观察,结构复杂,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很难观察清楚,少量隐血,污染物、粘液等很难观察清楚,目测只能观察到﹥50um的污染物【14】但有研究对目测、5倍放大镜下观察和隐血试验3种方法分别检验器械清洗质量进行比较【15】
4.2潜血试验 利用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有分解试剂中的过氧化物的作用,使试剂中的过氧化氢分解,释放新生态氧,氧化色原物质而呈色,呈色的深浅反映血红蛋白量的多少亦即血液的多少。目前根据其原理制成试纸或快速诊断试剂和便于临床使用,试纸敏感性较强,可检测出5mg/L以上的血清含量,该方法明显由于目测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16】。此法虽对血源性污染具有检测意义,但不适用于非血污染物的监测。因此,有人用细菌内毒素试验与潜血试验结合的方法【17】,可用于复用医疗器械清洗的质量的监测,可较全面考核清洗后器械的清洁程度,尤其可指示病原微生物和细菌内毒素残留的情况。
4.3蓝光试验:是利用血液中的过氧化物酶,使用过氧化氢的隐色化合物氧化而发生颜色改变,通过颜色变蓝显示出残留血液或者液体。
4.4硫酸铜——蛋白测定法:原理是利用铜离子与碱性溶液中蛋白的肽结合从形成呈紫色的蛋白——铜链,此法在10min内可检测出低水平蛋白量。李大忻有等【18】研究认为,清洗后器械蛋白质残留量的测定比细菌菌落数统计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4.5细菌培养计数法 细菌培养计数法能较准确地反映清洗后物品微生物的污染程度,不能代表反映各种有机物的污染程度。此方法需48h才能得出结果,因此较少用于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效果的检测。
4.6 ATP生物荧光法:三磷酸腺酐(ATP)是细胞的能量,广泛存在于各类生物体中。该检测技术原理是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参与下与ATP反应发生成荧光素氧化产物而发出荧光,而荧光强度与ATP的量成正比,间接反映微生物或有机物的含量来评价物体内外表面的污染程度。与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ATP生物发光具有简便、快速、检测多种有机物等优点,已广泛用于食品质量的分级检验和货架时间的确认【19】。邢书霞等对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研究认为【20.6】,ATP生物荧光测定RLU值代替细菌计数检测方法相比,ATP生物荧光法具有简便、快速、检测多种有机物等优点,ATP生物荧光法可比潜血试验和蓝光试验更灵敏地定量测定血液残留量【21】。
综合上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方法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全自动化清洗设备的不断完善,使医院消毒供应室中心复用医疗器械清洗方法更具科学性、智能性,而且清洗效率和效果得到明显提高。根据结合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和自身的临床经验,认为清洗质量受器械质量、结构、污染物的情况、清洗方法、清洗剂选择等多因素影响,故应针对不同器械的结构、材质及污染物的情况,采用综合的清洗方法,取长补短。加强清洗环节中清洗剂、清洗时间及水质、设备性能等质量控制,加强清洗操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并根据我国国情及目前我国消毒供应室的发展现状,采用目测和放大镜下观察法比较实用、经济、操作简单、不受场地和条件限制,利于推广。隐血试验、残留蛋白、ATP生物荧光法及细菌学培养等检测方法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作为管理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监测、督查清洗质量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洪梅,张秋英,柳国芳,等,轴节类医疗器械清洗方法的探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5):3291-3292.
[2] 王富良,俞庆儿,马德高. 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9):1097-109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4.
[4] 李梅,酶在医疗器械清洗中效果评价[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4):431.
[5] 王华生,孙雪莹,梁树森。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5):553.
[6] 常后婵,邹丽娟,戴红霞,等。应用ATP生物荧光法动态监测腔镜器械清洗环节[J].中华护理管理,2010,10(6):52.
[7] 田桂登,田雍,侯秋华,等.常规医疗器械不同清洗方法对比研究[J]. 中华医院感染學杂志,2009,19(17):2300-2301.
[8] 王素珍,王欣,陈文,等.医疗器械清洗洁净度监测与清洗质量管理[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316.
[9] 郑化芝,凌红芬等,供应室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方法及质量影响[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6):796-797.
[10]张怀健,王燕婷。供应室器械清洗的护理缺陷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1,7(7):133-134.
[11]任伍爱.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指南[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86-93[12]吴少清,手术器械清洗的质量控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2):246.
[13]念金霞,钱小芳,叶培英,等.不同科室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效果比较[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6):589-591,594.
[14]黄靖雄.清洁[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3,13(6):558.
[15] 华九月,王桂娣,郑润香,等.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检测方法[J]. 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671.
[16] 葛朝珍,倪晓平,蒋辉权,等.杭州市医院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50-351.
[17] 张红玲.超声清洗机洗涤效果及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9):847-848.
[18] 李大忻.医疗器械表面蛋白质残留量测试结果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B):77
[19]麦莉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器械清洗效果质控管理研究进展[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3(11):1340.
[20] 邢书霞,马玲,王志. ATP生物荧光法评价医疗器械清洗质量[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3):245.
[21] 邢书霞,马玲,王志,等.蓝光试验、潜血试验和ATP生物荧光法测定血液残留灵敏度的比较研究[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8):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