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取之不尽的瑰宝。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音韵美、感情美。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言美 画面美 音韵美 感情美
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取之不尽的瑰宝。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音韵美、感情美。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 运用语言,领悟美的境界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对“朝辞白帝彩云间”中“彩云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便组织语言,利用儿童的联想、想象,启发学生领悟美的意境,把他们带入美的境界。我对同学们说:“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射出万道金光,照在山顶的云朵上,云变成了金色、红色、桔黄色、紫色……环绕山顶,环绕着山顶上的白帝城。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老师的语言描绘,以及带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的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2 诗与画都讲究意境美
诗与绘画都讲究意境美。意境是主观与客观相融的产物。清代书画家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宗白华说:“艺术是要刊落一切表皮,呈显物的晶莹真境。”他们都道出了意境的真谛。意境是情与景的统一,诗意与画境实际上在欣赏者的审美感知活动中最后才得以实现的。李可染画的《漓江雨》题词是:“雨中泛舟漓江,山水空蒙,如置身水晶宫中。”没有笔墨技巧,只有思想感情,只有心中对漓江的感受,才形成了这幅画的意境。王维的《雪溪图》描写江边雪景,江中有船夫撑船前行,江岸有茅屋数间,屋内有人在赏雪,屋外几人踏雪急行,是宁静的雪景中增加一摸生气,笔墨雄厚,充满了诗一样的意境。于是我们便能在诗与画中发现更深的景,更深的意境。
3 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中国诗歌的音韵之美,历经几千年一直在华夏大地上萦绕。中国诗歌的音韵之美得益于我们的汉语,汉语音律优美,韵律和谐,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诗话语言。单音节发音的汉语,节奏感比任何一种发音长度不一的拼音语言都强很多。中国古代诗人赋诗,似乎是在用汉字为音符作曲。无怪乎连外国人都为之感叹。日本学者石川忠久就曾说过:“汉诗是高级的语言艺术,无疑是世界上最灿烂、最富内涵的诗歌。”所以我们欣赏汉语诗歌,一定要充分欣赏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在诗歌的音韵美的欣赏中,得到艺术和心灵的享受。古体诗的用韵比较灵活,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双句用韵,一韵到底;句句用韵,一韵到底;转韵;通韵。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用韵非常普遍而又灵活、协调,用韵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句未用韵、句中用韵、一章中一韵到底、逐句押韵、隔句押韵。
格律是在诗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使用使得诗词不但歌唱时优美动听,还使得在朗读时一样拥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格律的格式就是音韵在诗体中的格式化运用。一字一句都有固定的格式,一板一眼都有严格的要求。律诗、绝句、词的格律要求都很严格,而古风,宫体诗、古绝就没有太严格的要求。
欣赏诗歌的音韵美,一定要很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要领略诗歌的节奏之感,体会诗歌的顿挫抑扬之味。五言诗一般是每句三顿,七言诗是每句四顿。超过七言或少于五言的句子,也要掌握其节奏变化,这个并不难,只要心中有节奏,口中出节奏,就能体会和欣赏其动感的音韵美了。中国的古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讲究押韵的缘故,像儿歌一样易读,又像散文一样深刻。所以说,音韵之美也是鉴赏的一个方面。
4 风格迥异的感情美
诗词往往以情取胜,以情夺人。欣赏诗词,品味古人优美的感情,旷达的人生,百折不挠的意志,能调节学生心态,保持良好的状态,旺盛的斗志,去善待自我,直面人生,迎接挑战。欣赏诗词中的感情,实际上也是在欣赏另一种人生,情感的体验是深入作者内心的最好途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悠然恬淡的闲居心情,新奇比喻中淋漓的关怀之情,满腹寂寞凄凉的欲言又止,缠绵的思念,豪迈自信的进取激情,胸襟宽广可纳百川的磅礴大气,视死如归的豪气,象细雨象长风象无语的新月,或温润或激荡着读者的心灵。读这样的诗,就是和各种各样的心情,和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在共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情荡漾固然是一种美,理性沉静的思考更是给人以启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人生坎坷的达观,对未来的坚信,对事物本源的思考,对历史的剖析,对爱情的坚定,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不能不让人深深思考,而思考将引导读者更深层次的感悟生命,进一步的启迪生命的智慧,从而指导着人生的方向态度。对这些美的感受,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阐述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接受,甚至是灌输成为学生的信条。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言美 画面美 音韵美 感情美
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取之不尽的瑰宝。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音韵美、感情美。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们应该抓住古诗这一教学内容,通过古诗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引导学生从古诗中获得美的熏陶,提高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1 运用语言,领悟美的境界
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学生对“朝辞白帝彩云间”中“彩云间”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我便组织语言,利用儿童的联想、想象,启发学生领悟美的意境,把他们带入美的境界。我对同学们说:“早晨,红红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射出万道金光,照在山顶的云朵上,云变成了金色、红色、桔黄色、紫色……环绕山顶,环绕着山顶上的白帝城。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老师的语言描绘,以及带着与作者产生共鸣的真切的情意,激起学生的情绪,巧妙的把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
2 诗与画都讲究意境美
诗与绘画都讲究意境美。意境是主观与客观相融的产物。清代书画家方士庶说:“山川草木,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宗白华说:“艺术是要刊落一切表皮,呈显物的晶莹真境。”他们都道出了意境的真谛。意境是情与景的统一,诗意与画境实际上在欣赏者的审美感知活动中最后才得以实现的。李可染画的《漓江雨》题词是:“雨中泛舟漓江,山水空蒙,如置身水晶宫中。”没有笔墨技巧,只有思想感情,只有心中对漓江的感受,才形成了这幅画的意境。王维的《雪溪图》描写江边雪景,江中有船夫撑船前行,江岸有茅屋数间,屋内有人在赏雪,屋外几人踏雪急行,是宁静的雪景中增加一摸生气,笔墨雄厚,充满了诗一样的意境。于是我们便能在诗与画中发现更深的景,更深的意境。
3 感受古诗的音韵美
中国诗歌的音韵之美,历经几千年一直在华夏大地上萦绕。中国诗歌的音韵之美得益于我们的汉语,汉语音律优美,韵律和谐,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诗话语言。单音节发音的汉语,节奏感比任何一种发音长度不一的拼音语言都强很多。中国古代诗人赋诗,似乎是在用汉字为音符作曲。无怪乎连外国人都为之感叹。日本学者石川忠久就曾说过:“汉诗是高级的语言艺术,无疑是世界上最灿烂、最富内涵的诗歌。”所以我们欣赏汉语诗歌,一定要充分欣赏和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在诗歌的音韵美的欣赏中,得到艺术和心灵的享受。古体诗的用韵比较灵活,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双句用韵,一韵到底;句句用韵,一韵到底;转韵;通韵。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用韵非常普遍而又灵活、协调,用韵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句未用韵、句中用韵、一章中一韵到底、逐句押韵、隔句押韵。
格律是在诗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使用使得诗词不但歌唱时优美动听,还使得在朗读时一样拥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格律的格式就是音韵在诗体中的格式化运用。一字一句都有固定的格式,一板一眼都有严格的要求。律诗、绝句、词的格律要求都很严格,而古风,宫体诗、古绝就没有太严格的要求。
欣赏诗歌的音韵美,一定要很好地掌握诗歌的节奏。要领略诗歌的节奏之感,体会诗歌的顿挫抑扬之味。五言诗一般是每句三顿,七言诗是每句四顿。超过七言或少于五言的句子,也要掌握其节奏变化,这个并不难,只要心中有节奏,口中出节奏,就能体会和欣赏其动感的音韵美了。中国的古诗读起来都朗朗上口,就是因为讲究押韵的缘故,像儿歌一样易读,又像散文一样深刻。所以说,音韵之美也是鉴赏的一个方面。
4 风格迥异的感情美
诗词往往以情取胜,以情夺人。欣赏诗词,品味古人优美的感情,旷达的人生,百折不挠的意志,能调节学生心态,保持良好的状态,旺盛的斗志,去善待自我,直面人生,迎接挑战。欣赏诗词中的感情,实际上也是在欣赏另一种人生,情感的体验是深入作者内心的最好途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悠然恬淡的闲居心情,新奇比喻中淋漓的关怀之情,满腹寂寞凄凉的欲言又止,缠绵的思念,豪迈自信的进取激情,胸襟宽广可纳百川的磅礴大气,视死如归的豪气,象细雨象长风象无语的新月,或温润或激荡着读者的心灵。读这样的诗,就是和各种各样的心情,和截然不同的人生遭遇在共鸣,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情荡漾固然是一种美,理性沉静的思考更是给人以启迪.”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对人生坎坷的达观,对未来的坚信,对事物本源的思考,对历史的剖析,对爱情的坚定,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不能不让人深深思考,而思考将引导读者更深层次的感悟生命,进一步的启迪生命的智慧,从而指导着人生的方向态度。对这些美的感受,需要教师结合生活实际阐述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接受,甚至是灌输成为学生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