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上,已经越来越受师生的重视。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最关键的是学生能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实践体验。本文从现阶段的高中语文教学出发,探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教学
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方面,由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改革,这要求语文教学必然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研究性学习在当今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语文的教学往往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在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判定下,没有创新,没有独立思考,教师也往往会忽略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教学的僵化,枯燥无味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低沉,缺少互相讨论的活力。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近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转变,素质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也在逐渐打破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也开始慢慢走进课堂,逐渐开创了促进学生探究性活动的教学。但是传统的观念还是很难在教学中真正改变,研究性学习仍然处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边缘[1]。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师生互动,加强课堂的相互交流
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比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老师的一言堂,研究性学习应该在师生互动上加强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努力转变自身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也应该积极加入对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努力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探讨、学会质疑、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分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基本素质,也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协作。例如,在高中语文苏教版《雷雨》的课文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饰演,相互探讨角色在文本角色,再通过合作表演话剧来呈现出角色的意义。
2.2挖掘教材,结合生活中研究问题
高中语文教材经过了多年的研究与探讨,其摘选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典范性,文化内涵充实,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2]。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对课本知识的灌输,常只限于表面,作品的内在涵义,生活的现实意义通常需要课外的深入挖掘。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也就在此,它不仅可以将教材的内容进行放大,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可以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更是教育的本质。
例如,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中选录了《祖国山川颂》这一篇文章,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仅是要求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美丽,通过朗读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那么这篇文章的选择就达不到真正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的讨论为主。让学生在课外搜集祖国山川的资料,结合现实中学生所了解的山川,在课堂与进行探讨性研究,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然后通过课文的对比,来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得出自己的结论。老师在探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3立足课堂,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讨
在語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创设一个具有文本内容的情绪色彩,形象生动而又具体的场景。让学生通过一种代入的感觉去体验课文的情感,理解课文文本涵义以及现实意义。情境教学可以通过线索的提示,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一定的唤醒作用。例如,学生在学习《再别康桥》的课文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音乐和场景图片,营造出一种别离的情绪,让学生在离别的背景音乐中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离别的淡淡忧伤。情境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达到与作者共鸣,激发学生对问题探讨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3]。
2.4合理选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合适的选题,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研究性学习中,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在研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去思考现实中的意义。在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中,教师可以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合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教师可以选择诸如《鸿门宴》、《辛德勒名单(节选)》等翻拍成电影的作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学生面对这些电影,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电影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本上与电影上的相互交叉,探讨研究,并通过写读后感或者观后感来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
3.结语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的应用,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研究探讨的学习中,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研究性学习,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分组探讨,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学习课文的文本内容,结合生活中的现实,研究选文的内涵意义;利用情境教学法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利用合适的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十分重大,也是语文教学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罗小毅.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微[J].民风(科学教育),2013,2(3):10-11[2]陈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当中的两个基本方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5(10):23-24[3]郑炳欣.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下旬刊),2012,10(2):148-149
【关键词】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语文教学
引言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式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一方面,由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改革,这要求语文教学必然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另一方面,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实践和创新的精神,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研究性学习在当今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高中语文的教学往往只局限于课本的知识,在所谓的“标准答案”的判定下,没有创新,没有独立思考,教师也往往会忽略对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教学的僵化,枯燥无味使得整个课堂的气氛低沉,缺少互相讨论的活力。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课本知识,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近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断转变,素质教育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也在逐渐打破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也开始慢慢走进课堂,逐渐开创了促进学生探究性活动的教学。但是传统的观念还是很难在教学中真正改变,研究性学习仍然处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边缘[1]。
2.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师生互动,加强课堂的相互交流
教学是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比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老师的一言堂,研究性学习应该在师生互动上加强交流。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努力转变自身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也应该积极加入对问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努力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探讨、学会质疑、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分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基本素质,也能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协作。例如,在高中语文苏教版《雷雨》的课文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饰演,相互探讨角色在文本角色,再通过合作表演话剧来呈现出角色的意义。
2.2挖掘教材,结合生活中研究问题
高中语文教材经过了多年的研究与探讨,其摘选的作品具有高度的典范性,文化内涵充实,同时也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2]。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对课本知识的灌输,常只限于表面,作品的内在涵义,生活的现实意义通常需要课外的深入挖掘。而研究性学习的意义也就在此,它不仅可以将教材的内容进行放大,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可以深入挖掘作品背后的人文内涵,生活中的现实意义更是教育的本质。
例如,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中选录了《祖国山川颂》这一篇文章,如果在教学中,教师仅是要求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美丽,通过朗读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那么这篇文章的选择就达不到真正的学习效果。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与学生的讨论为主。让学生在课外搜集祖国山川的资料,结合现实中学生所了解的山川,在课堂与进行探讨性研究,去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然后通过课文的对比,来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得出自己的结论。老师在探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更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3立足课堂,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探讨
在語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地创设一个具有文本内容的情绪色彩,形象生动而又具体的场景。让学生通过一种代入的感觉去体验课文的情感,理解课文文本涵义以及现实意义。情境教学可以通过线索的提示,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一定的唤醒作用。例如,学生在学习《再别康桥》的课文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音乐和场景图片,营造出一种别离的情绪,让学生在离别的背景音乐中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离别的淡淡忧伤。情境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习,达到与作者共鸣,激发学生对问题探讨的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在语文研究性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3]。
2.4合理选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合适的选题,可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研究性学习中,高中语文教学可以在研究内容的深度与广度上,可以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挖掘,引导学生去思考现实中的意义。在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中,教师可以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合理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教师可以选择诸如《鸿门宴》、《辛德勒名单(节选)》等翻拍成电影的作品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讨。学生面对这些电影,可能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电影来调动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课本上与电影上的相互交叉,探讨研究,并通过写读后感或者观后感来总结自己所学的知识。
3.结语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教学的应用,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研究探讨的学习中,发散思维,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在研究性学习,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分组探讨,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学习;学习课文的文本内容,结合生活中的现实,研究选文的内涵意义;利用情境教学法启迪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利用合适的话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十分重大,也是语文教学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参考文献
[1]罗小毅.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探微[J].民风(科学教育),2013,2(3):10-11[2]陈华.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当中的两个基本方法[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5(10):23-24[3]郑炳欣.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下旬刊),2012,10(2):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