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左右手陈诚与何应钦的恩怨大结局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mu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诚、何应钦均为国民党军政重要人物、蒋介石的主要军事助手,因两人属不同派系,早在北伐战争期间就相互产生成见,后又成为仕途上的竞争对手。陈诚由于对蒋介石忠贞不二,先是取代何应钦任军政部长,最终成为台岛第二号人物;而何应钦失去军政实权,终老台湾……
  陈诚作战有功反遭何应钦严厉责备
  1925年,第一次东征讨伐陈炯明,黄埔军校两个教导团编入东征联军序列,何应钦任第一团团长,陈诚在一团任上尉炮兵连长。
  东征结束后,何、陈都因战功得到升迁。不久,何应钦代蒋介石继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以东路军总指挥名义率部北伐,陈诚任第一军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团长。
  “四·一二”后,原二十一师师长辞职,何应钦奉蒋介石命宣布陈诚为代师长。1927年8月,北伐军在徐州战败,军阀孙传芳挟胜仗余威,趁南京政府内部纷争之际,集中兵力南下,一举攻占栖霞山、龙潭一线。南京危急,何应钦急命陈诚率六十一、六十二两个团驰援。时陈诚正患胃疾,抱病上前线督战,收复龙潭、栖霞山,取得龙潭大捷。
  然而,陈诚因撤换作战不力的六十一团团长李树森,引起黄埔同学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到何应钦处倒陈。何应钦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在黔军任职时为“士官系”首领,与军中“保定系”形同水火;何应钦在黄埔军校时任总教官,与任教育长的“保定系”邓演达教育观点相左,而陈诚是邓演达的亲信,因此何心理上对陈诚有距离感。他听了二十一师副师长孙常钧等人的汇报后,未作调查,就以陈诚作战不力为由免去其师长职务。陈诚作战有功,未受嘉奖,反遭何应钦的严厉责备,遂愤而辞职。从此,两人产生芥蒂。
  剪不断理还乱——两人嫌隙越来越深
  “四·一二”后,蒋介石曾密令何应钦相机将白崇禧部缴械,何应钦没有执行,蒋介石据此怀疑何应钦受到桂系的拉拢。
  徐州之役战败后,蒋介石提出辞职下野,李宗仁在会上提出“让总司令自决出处”,何应钦呆坐会场一言不发。会后,蒋介石问何应钦对李宗仁的发言有什么意见,何说:“在当前形势之下,我也只能同意他们的建议。”蒋介石深感失望。
  8月13日,蒋介石在上海复任北伐军总司令,何应钦竟迟迟不发拥戴电,愤怒的蒋介石要何应钦休息一下,何应钦只好请辞第一路军总指挥职务。蒋介石任命何应钦为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何应钦从此失去了实际指挥军队的兵权。
  北伐结束后,蒋介石提出裁军计划,设立“军事编遣委员会”,指定何应钦负责裁兵编遣。在整编过程中,以陈诚的两个警卫团和第十七军的四个步兵团组成第十一师。蒋介石问何应钦:“辞修(即陈诚)担任第十一师师长是否合适?”何以陈资历尚浅,难以与刘峙、顾祝同平起平坐为由不同意陈诚当正师长,蒋介石同意让陈诚做副师长。陈诚认为是何故意整他,坚拒副职。后允以副师长职暂时过渡,授以处理人事实权,陈诚才赴浦口就职。不久,师长曹万顺调新编第一师,陈诚升任师长。
  1930年5月,中原大战。时陈诚所部十一师属刘峙第二军团序列,陈率十一师辗转在陇海、津浦线,击败晋军,升十八军军长兼十一师师长,陈诚“土木系”(土为十一、木为十八)军事体系开始形成。在中原大战陈庄争夺战中,陈诚令旅长李默庵督六十一、六十二团反攻,激战终日,伤亡很大,未能攻下陈庄,李默庵认为“陈庄失守,应由刘团长负责”。团长刘天泽系刘峙之侄,陈诚决定处置刘天泽,何为刘说情,陈不理,报请蒋介石同意,立即执行枪决,令何应钦深感没有面子。
  1933年蒋介石发动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陈诚任中路军总指挥进攻苏区,惨遭失败。江西省主席熊式辉电告蒋介石:“辞修骄横,目中无人,不听劝阻,惨遭失败,其责非浅。望委座撤销他全职,改编十八军。”何应钦也在一旁帮腔,大骂陈诚是饭桶。蒋介石便给了陈诚降一级、记大过一次的处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内战,于1946年5月任陈诚为参谋长。陈诚狂妄宣称“三个月击败共军”。1947年,陈诚奉派兼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主持东北战局,结果很快一败涂地。1948年4月,“行宪大会”召开,国大代表纷纷抨击陈诚,发出“杀陈诚以谢国人”的呼声。何应钦称:“责任在我,与辞修无关。”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喑喑高兴。
  蒋介石免去陈诚参谋长职务,让他到台湾养病,实际上是将陈诚作为一枚棋子布在台湾。
  陈诚最终成为蒋介石手下的“副总统”。而何应钦到台湾后,只能做有名无实的顾问,终其一生。
其他文献
据史料记载,李敏是毛泽东与贺子珍唯一幸存的孩子,其他孩子或夭折或下落不明。其实,贺子珍的长女尚在人间,她还两次欲认回这个孩子。但直至其离世那一刻,都没能达成这个心愿。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孩子刚出生便拱手让人  1930年初春的闽西山区,两匹快马穿行在龙岩山城的薄薄雾霭中,将一位红军少妇送进虎岭山麓的爱华医院。在这儿,年方二十的贺子珍生下了长女,取名“毛金花”。孩子尚未满月,贺子珍便经闽西特
期刊
抗美援朝老兵曾做裸模十多年。这位老兵名叫李继胜,1949年当的兵,不只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我都参加了”。那么,这位老兵为何在复员之后不愿回家与儿女共享天伦之乐,反而会选择一种让大家都难以理解的职业呢?  与兼职裸模结缘  抗美援朝老兵李继胜,曾在广州美术学院当了十几年裸体模特。由于年事已高,美院不再聘用他做教学模特,失去经济来源的老人生活十分艰难,只能在大学城附近拾荒维生。  李继胜住在广州番禺
期刊
1982年夏天,北京向台湾发出了一个友好的信号,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个信号并非一份文件或者一番讲话,而是一封信。一封廖承志写给蒋经国的信。对此,台湾方面是如何回应的?  蒋经国思乡得到中共回应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逐渐调整了对台方针政策,大力倡导和加强两岸人民往来。1982年7月,蒋经国在悼念他父亲蒋介石的文章中写到:“切望父灵能回到家园与先人同在”,还表示自己“
期刊
1954年8月,高岗已被管教半年。他的心情越来越焦躁不安,终日心事重重,少言寡语,行为乖戾。为了避免发生意外,中央还在楼上设一值班室,与其卧室仅相距四五米,这样,可以随时注意到高岗的每一个微小变化,及时向中央报告……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早就有自杀的企图  1954年8月,高岗已被管教半年。他写给中央的《我的反省》已交上去100多天了,一直没有回音。从7月初开始,电台陆续广播各地人大代表的名单,他
期刊
1936年10月,廖初江出生在湖南隆回县大水田乡碾子铺,因生在江边,又是头胎,所以取名初江。由于家庭穷,廖初江高小毕业就辍学了。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农村成为一名基层骨干。  1956年3月,廖初江应征入伍。1959年12月,他被沈阳军区授予“学习毛主席著作尖兵”称号。1960年10月,军委发出“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把毛泽东思想真正学到手”的号召。这时,廖初江成了全国闻名的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  我和
期刊
江青有奇特的生活习惯,她晚上不睡觉,熬夜、熬人、玩乐,打发时光。一年四季,每天早、中、晚,工作人员都要向她请安。江青无论走到哪里,护士总得背着一个大挎包,里面装的全是衣服和毛巾。供她使用的毛巾足有四五百条……  江青一天的生活  江青有奇特的生活习惯,她晚上不睡觉,熬夜、熬人、玩乐,打发时光。她每天下午一时左右起床(这叫早晨起床)。起床前,先打铃通知护士。护士听到铃声,把事先准备好的漱口水、麦片粥
期刊
1970年12月,谭甫仁正在昆明军区大院内的办公楼上办公,机要秘书走进来,神色紧张地给他呈递上一封电报:“谭主任,有密电。”谭甫仁接过电报,只见电报命令他,此月某日,将有架从缅甸飞来的民航机,该机经过昆明时,务必击毁之。  看完电报,谭甫仁脸色变得刷白,这可不是件开玩笑的事。谁知道这飞机里坐的是什么人,搞不好是要犯死罪的。但密令又不能不执行。林彪可说是他的老上级,老首长了,自己这次从工程兵政治委员
期刊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委员长李鹏在他的《李鹏回忆录》一书中,曾记录下了他与毛泽东、周恩来和陈云等几位开国元勋初次见面的情景,这几次见面极其平常,却又意义深远……  第一次见到周恩来  1940年秋季,我(本文作者李鹏)正在育才学校读书,突然接到通知,要我赶赴重庆八路军办事处,准备去延安。我从学校步行到草街子码头,坐船到北碚,正好我的母亲也从对岸的黄果树来接我,我们会合后一起坐公共汽
期刊
1999年12月20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跨境,威风凛凛地站在受殖民统治百年的澳门土地上时,10多万居民自发地夹道欢迎。但许多人不知道,早在澳门即将回归的动议之前,葡萄牙政府在与中国政府的谈判中提出,多年来葡方在澳门没有驻军,中方也不能驻军。当时中方一位谈判人员认同葡方这一意见。我(澳门中华总商会永远会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马万祺)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向相关部门负责人表达强烈意见,请即向中央反映
期刊
因看杜修贤(晚年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与顾保孜合作的《红镜头》等一批畅销书,其中一则关于林彪的史料流传甚广,说1971年6月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访华,林彪在参与毛泽东会见并谈话的过程中,竟不顾外交礼仪,独自离席去外间大厅,独坐一角,直至谈话结束,客人辞别,终未现身。那么,林彪果真有《红镜头》所描绘的不顾外交礼仪的反常举止吗?  在笔者的记忆中,当年齐氏访华虽未有专门的纪录片上映,但中央新闻记录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