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首先对数据库的备份进行了阐述,然后分析了數据库的恢复,最后对备份技术优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数据库;备份恢复
1、前言
计算机应用领域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大,大家对计算机的依靠成都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出现是人类的一大革新,可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只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福音,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麻烦。其间,计算机数据库材料存储的安全麻烦即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安全麻烦之一。由于计算机自身要素或者人为要素等引起计算机体系的毛病,进而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正常运用,给大家的日子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2、数据库的备份
2.1、数据库备份的意义
计算机数据库备份是一种数据的保存过程,计算机所有者(管理员)将计算机数据库中内容的部分或全部拷贝到另一个磁盘或者载体上的过程即为数据库的备份。我们可以以后备副本命名这些拷贝的数据。如果计算机的数据库在遇到故障(遭到破坏或者受攻击时)时不能对其进行正常的操作处理,此时想要在对数据库操作就是后备副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进行数据库恢复时后备副本是必须的,但是这种恢复只能将计算机数据库恢复到当时备份时的状态。如果我们对数据库恢复的要求比较高,想要得到计算机在发生故障前的数据库状态,则需要将从数据库备份开始至数据库发生故障之前所有的更新数据重新运行一次次才能得到目的。
在正常运行计算机系统时,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所需要的数据丢失或者被损害,尤其是那些没有进行备份的数据(不管丢失或者被破坏的数据是数据库中的数据还是其他的一些编程代码等)。一旦我们遇到计算机数据库被损坏的情况,如果要进行数据库的恢复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2、数据库备份的分类
数据库备份可被分为静态备份和动态备份两类,各自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一般情况下,对数据库进行静态备份比较简单,但是这种备份局限性较大,只有在用户事务完成后才能进行备份,而且也只有在数据库备份完成后才能运行行的用户事务,因此,这种备份方式导致数据库的可使用性能降低。
数据库的动态备份则没有上述的缺点,数据库备份可以和用户事务并发执行。但是,这种备份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其完成备份动作后并不能确保后备副本上所有数据的正确有效性。
以一个实例加以说明:在某时刻我们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动态备份,数据库中的数据被拷贝到了其他磁盘上,但是在下一时刻我们又对被备份的数据进行了修改操作,因此在备份动作结束后,后备副本上所保存的数据已经不是我们修改过的数据了[2]。所以,我们在对数据库采用动态备份动作时,应把我们对数据库在备份期间的所有修改动作记录下来建立一个日志文件,此时,某一磁盘上的后备副本与建立的日志文件结合即能达到数据库恢复到某一时刻正确状态的目的。
2.3、备份时间的合理性
在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备份时,计算机所有者通过手工操作或者SQL Server Agent动作、在预先设定的任何一天的任何时刻均可以完成SQL Server的备份。根据数据库备份的时间可将备份分为周期性数据库的备份以及不定期的数据库备份两类。其中不定期的数据库备份动作一般是造数用户对数据库做某些修改之后进行的。
(一)周期性数据库备份
计算机数据库备份动作及耗费时间又耗费计算机资源,因此不适合进行频繁的备份动作。在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时,应在详细全面了解了数据库的使用情况之后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备份周期[3]。由于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动作将会降低数据库的使用性能,所以实际上的数据库备份周期应根据所需数据的特性而定,具体见表2.
目前大多数计算机所有者经常使用的数据库备份方案为在每日、每周、每月都对数据库进行一次备份动作。对数据库进行的每日备份文件可以适当保存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于每周一次的数据库备份,其备份文件应保存较长的一段时间(比如一年左右);而每月一次的数据库备份文件具有较高的价值,应永久保存。数据库备份的文件其保存处应具备安全性(比如防火措施好或者距离机房较远的保存处)。
(二)数据库不定期的备份
除了对数据库进行周期性备份以外,在对数据库中的某些数据进行修改动作以后也应进行不定期的数据库备份:(a)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创建、修改、删除等动作;(b)在数据库中创建了用户自定义对象的情况;(c)对数据库进行增加或删除服务器的系统存储动作等。在以上动作发生后应对数据库进行不定期备份动作。
3、数据库的恢复
3.1、数据库系统的损坏
数据库系统运行时,磁盘损坏、电源故障、软件错误和恶意的破坏等等。在发生故障时,丢失和破坏是直接导致数据库进行大面积瘫痪的最直接导火线。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则和恢复方法,即数据库重复存储。有这样几种方式:一转储和建立日志(周期性的对数据库进行复制)一旦发生数据库故障,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数据库已被破坏,例如,磁头脱落、磁盘损坏等,这时数据库已不能用了,就要装入最近一次复制的数据库备份到新的磁盘,然后利用日志库执行重做(redo)处理,将这两个数据库状态之间的所有更新重新处理一遍。这样既恢复了原有的数据库,又没有丢失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如果数据库未被破坏,但某些数据不可靠,受到怀疑。例如,程序在批处理修改数据库时异常中断。这时不必去复制存档的数据库,只要通过日志库执行撤销(undo)处理,撤销所有不可靠的修改,把数据库恢复到正确的状态就可以了。数据库的故障和恢复模式,通常和相对应的恢复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而言,我们将数据库故障称为事故故障。事务故障又可分为两种:一类是可以预期的事务故障。另一类是非预期的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引起系统停止运转随之要求重新启动的事件。介质故障。在发生介质故障和遭到病毒破坏时,磁盘的物理性数据库遭到毁灭性破坏。 3.2、数据库故障类型
計算机数据库产生的故障类型具体可以分为事故故障、系统故障以及介质故障等。其中数据库的又可分可以预期的事务故障以及非预期的事务故障;系统故障是指导致数据库停止正常运行的故障情况;介质故障是指由存储有数据的磁盘等载体引体的故障。
3.3、数据库恢复模式
数据库的恢复模式可以分为简单恢复、完全恢复以及批日志恢复三类。其中的简单数据库恢复是指在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恢复时对数据库事务日志没有涉及,而只是使用了数据库备份;完全数据库恢复是指在对数据库进行恢复时使用了数据库备份和事务日志备份的结合形式;批日志数据库恢复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数据库恢复时所需的存储空间[5]。
4、备份技术优化
4.1、防止故障
为了防备数据丢失,我们需要做好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同时还要定期进行灾难演练。每过一段时间,应进行一次灾难演习。可以利用淘汰的机器或多余的硬盘进行灾难模拟,以熟练灾难恢复的操作过程,并检验所生成的灾难恢复软盘和灾难恢复备份是否可靠。很多应用系统都有各自的备份方案,以一个应用系统为例:目前系统数据层主要包括2台SUN V880小型机(2个1.2G CPU, 4G 内存),一台HDS 9570磁盘阵列(容量为2T),2台SUN V880小型机通过FC-HBA卡直接连接到磁盘阵列上,2台SUN V880小型机使用Veritas集群软件进行双机热备,数据库为Oracle9i企业版。中间层服务器为IBM PC Server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目前有两台同时使用,如果一台出现问题,可以将其服务的客户交由另一台负责。磁盘阵列目前只有一台,并且没有备用硬盘。
4.2、系统备份技术优化
(一)系统性能提升
系统服务器端的磁盘阵列目前只有一台,并且没有备用硬盘,需增加至5块备份硬盘。考虑到磁盘阵列控制器或者Oracle数据库一旦出现故障,也会导致系统数据丢失或者无法正常运行,所以在还需配置一台SUN V890小型机,系统正常运行时将系统的数据库定时备份到这台机器,系统出现重大问题时则启用本机。另外,随着数据量的增加,系统的操作反应时间也在加大,特别是在业务繁忙时期系统的反应速度已经影响业务运行。因此,原来配置为2CPU 4G内存的两台SUN V880小型机需升级到4CPU 16G内存。
(二)服务器群系统备份及恢复
企业目前有很多应用系统,如门户、OA、域、代理服务器等,人为的操作错误、硬件故障、电脑病毒、骇客攻击、自然灾难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造成服务器系统平台的崩溃,数据的丢失,从而给整个系统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在企业内部构建统一、高可用的操作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方案,通过专业备份恢复软件将操作系统快速的恢复,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企业需采用集中备份方案,如图1在现有的网络设备基础上,新增备份服务器,不改变现有网络架构。各服务器数据统一集中备份至备份服务器磁盘阵列上。未来需要购买专业备份恢复软件及一台磁盘阵列,实现自动将全网多台服务器系统备份到磁盘阵列中。当任意一台服务器系统瘫痪、崩溃时,可简单、快速的恢复操作系统的备份,并快速的重新恢复应用系统运行,保障整个系统的高可用性。一个完整的数据备份及灾难恢复方案包括:备份硬件、备份软件、备份制度和灾难恢复计划四个部分。选了先进的备份硬件后,决不能忽略备份软件的选择,因为只有优秀的备份件才能充分发挥硬件的先进功能,保证快速、有效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还需要制定日常备份制度和灾难恢复措施,并由管理人员切实执行备份制度。
5、结语语
由于计算机技能的广泛运用,大家对计算机的依靠程度越来越高。其中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技能关于大家运用数据库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使得大家在定计算机运用的过程中,而不必忧虑数据的损坏和丢掉。
参考文献:
[1] 路川,胡新杰.Oracle 10g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龚媛媛.数据库安全威胁及数据备份恢复技术研究[j].技术研发,2011.
[3]段婷.数据库恢复技术的探讨[j],研究与探讨,2010.
[4]于泗波,张雪英.SQLServer2000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
【关键词】 计算机;数据库;备份恢复
1、前言
计算机应用领域由于当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扩大,大家对计算机的依靠成都不断提高。计算机的出现是人类的一大革新,可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只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福音,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麻烦。其间,计算机数据库材料存储的安全麻烦即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带来的安全麻烦之一。由于计算机自身要素或者人为要素等引起计算机体系的毛病,进而影响数据库中数据的正常运用,给大家的日子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2、数据库的备份
2.1、数据库备份的意义
计算机数据库备份是一种数据的保存过程,计算机所有者(管理员)将计算机数据库中内容的部分或全部拷贝到另一个磁盘或者载体上的过程即为数据库的备份。我们可以以后备副本命名这些拷贝的数据。如果计算机的数据库在遇到故障(遭到破坏或者受攻击时)时不能对其进行正常的操作处理,此时想要在对数据库操作就是后备副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我们进行数据库恢复时后备副本是必须的,但是这种恢复只能将计算机数据库恢复到当时备份时的状态。如果我们对数据库恢复的要求比较高,想要得到计算机在发生故障前的数据库状态,则需要将从数据库备份开始至数据库发生故障之前所有的更新数据重新运行一次次才能得到目的。
在正常运行计算机系统时,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所需要的数据丢失或者被损害,尤其是那些没有进行备份的数据(不管丢失或者被破坏的数据是数据库中的数据还是其他的一些编程代码等)。一旦我们遇到计算机数据库被损坏的情况,如果要进行数据库的恢复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2、数据库备份的分类
数据库备份可被分为静态备份和动态备份两类,各自的特点如下表所示。
一般情况下,对数据库进行静态备份比较简单,但是这种备份局限性较大,只有在用户事务完成后才能进行备份,而且也只有在数据库备份完成后才能运行行的用户事务,因此,这种备份方式导致数据库的可使用性能降低。
数据库的动态备份则没有上述的缺点,数据库备份可以和用户事务并发执行。但是,这种备份方式的局限性在于其完成备份动作后并不能确保后备副本上所有数据的正确有效性。
以一个实例加以说明:在某时刻我们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动态备份,数据库中的数据被拷贝到了其他磁盘上,但是在下一时刻我们又对被备份的数据进行了修改操作,因此在备份动作结束后,后备副本上所保存的数据已经不是我们修改过的数据了[2]。所以,我们在对数据库采用动态备份动作时,应把我们对数据库在备份期间的所有修改动作记录下来建立一个日志文件,此时,某一磁盘上的后备副本与建立的日志文件结合即能达到数据库恢复到某一时刻正确状态的目的。
2.3、备份时间的合理性
在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备份时,计算机所有者通过手工操作或者SQL Server Agent动作、在预先设定的任何一天的任何时刻均可以完成SQL Server的备份。根据数据库备份的时间可将备份分为周期性数据库的备份以及不定期的数据库备份两类。其中不定期的数据库备份动作一般是造数用户对数据库做某些修改之后进行的。
(一)周期性数据库备份
计算机数据库备份动作及耗费时间又耗费计算机资源,因此不适合进行频繁的备份动作。在对数据库进行数据备份时,应在详细全面了解了数据库的使用情况之后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备份周期[3]。由于对数据库进行备份动作将会降低数据库的使用性能,所以实际上的数据库备份周期应根据所需数据的特性而定,具体见表2.
目前大多数计算机所有者经常使用的数据库备份方案为在每日、每周、每月都对数据库进行一次备份动作。对数据库进行的每日备份文件可以适当保存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对于每周一次的数据库备份,其备份文件应保存较长的一段时间(比如一年左右);而每月一次的数据库备份文件具有较高的价值,应永久保存。数据库备份的文件其保存处应具备安全性(比如防火措施好或者距离机房较远的保存处)。
(二)数据库不定期的备份
除了对数据库进行周期性备份以外,在对数据库中的某些数据进行修改动作以后也应进行不定期的数据库备份:(a)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创建、修改、删除等动作;(b)在数据库中创建了用户自定义对象的情况;(c)对数据库进行增加或删除服务器的系统存储动作等。在以上动作发生后应对数据库进行不定期备份动作。
3、数据库的恢复
3.1、数据库系统的损坏
数据库系统运行时,磁盘损坏、电源故障、软件错误和恶意的破坏等等。在发生故障时,丢失和破坏是直接导致数据库进行大面积瘫痪的最直接导火线。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则和恢复方法,即数据库重复存储。有这样几种方式:一转储和建立日志(周期性的对数据库进行复制)一旦发生数据库故障,分两种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数据库已被破坏,例如,磁头脱落、磁盘损坏等,这时数据库已不能用了,就要装入最近一次复制的数据库备份到新的磁盘,然后利用日志库执行重做(redo)处理,将这两个数据库状态之间的所有更新重新处理一遍。这样既恢复了原有的数据库,又没有丢失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如果数据库未被破坏,但某些数据不可靠,受到怀疑。例如,程序在批处理修改数据库时异常中断。这时不必去复制存档的数据库,只要通过日志库执行撤销(undo)处理,撤销所有不可靠的修改,把数据库恢复到正确的状态就可以了。数据库的故障和恢复模式,通常和相对应的恢复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般而言,我们将数据库故障称为事故故障。事务故障又可分为两种:一类是可以预期的事务故障。另一类是非预期的事务故障。系统故障。引起系统停止运转随之要求重新启动的事件。介质故障。在发生介质故障和遭到病毒破坏时,磁盘的物理性数据库遭到毁灭性破坏。 3.2、数据库故障类型
計算机数据库产生的故障类型具体可以分为事故故障、系统故障以及介质故障等。其中数据库的又可分可以预期的事务故障以及非预期的事务故障;系统故障是指导致数据库停止正常运行的故障情况;介质故障是指由存储有数据的磁盘等载体引体的故障。
3.3、数据库恢复模式
数据库的恢复模式可以分为简单恢复、完全恢复以及批日志恢复三类。其中的简单数据库恢复是指在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恢复时对数据库事务日志没有涉及,而只是使用了数据库备份;完全数据库恢复是指在对数据库进行恢复时使用了数据库备份和事务日志备份的结合形式;批日志数据库恢复的优势在于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数据库恢复时所需的存储空间[5]。
4、备份技术优化
4.1、防止故障
为了防备数据丢失,我们需要做好详细的灾难恢复计划,同时还要定期进行灾难演练。每过一段时间,应进行一次灾难演习。可以利用淘汰的机器或多余的硬盘进行灾难模拟,以熟练灾难恢复的操作过程,并检验所生成的灾难恢复软盘和灾难恢复备份是否可靠。很多应用系统都有各自的备份方案,以一个应用系统为例:目前系统数据层主要包括2台SUN V880小型机(2个1.2G CPU, 4G 内存),一台HDS 9570磁盘阵列(容量为2T),2台SUN V880小型机通过FC-HBA卡直接连接到磁盘阵列上,2台SUN V880小型机使用Veritas集群软件进行双机热备,数据库为Oracle9i企业版。中间层服务器为IBM PC Server运行Windows操作系统,目前有两台同时使用,如果一台出现问题,可以将其服务的客户交由另一台负责。磁盘阵列目前只有一台,并且没有备用硬盘。
4.2、系统备份技术优化
(一)系统性能提升
系统服务器端的磁盘阵列目前只有一台,并且没有备用硬盘,需增加至5块备份硬盘。考虑到磁盘阵列控制器或者Oracle数据库一旦出现故障,也会导致系统数据丢失或者无法正常运行,所以在还需配置一台SUN V890小型机,系统正常运行时将系统的数据库定时备份到这台机器,系统出现重大问题时则启用本机。另外,随着数据量的增加,系统的操作反应时间也在加大,特别是在业务繁忙时期系统的反应速度已经影响业务运行。因此,原来配置为2CPU 4G内存的两台SUN V880小型机需升级到4CPU 16G内存。
(二)服务器群系统备份及恢复
企业目前有很多应用系统,如门户、OA、域、代理服务器等,人为的操作错误、硬件故障、电脑病毒、骇客攻击、自然灾难等诸多因素,均有可能造成服务器系统平台的崩溃,数据的丢失,从而给整个系统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在企业内部构建统一、高可用的操作系统备份与恢复管理方案,通过专业备份恢复软件将操作系统快速的恢复,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企业需采用集中备份方案,如图1在现有的网络设备基础上,新增备份服务器,不改变现有网络架构。各服务器数据统一集中备份至备份服务器磁盘阵列上。未来需要购买专业备份恢复软件及一台磁盘阵列,实现自动将全网多台服务器系统备份到磁盘阵列中。当任意一台服务器系统瘫痪、崩溃时,可简单、快速的恢复操作系统的备份,并快速的重新恢复应用系统运行,保障整个系统的高可用性。一个完整的数据备份及灾难恢复方案包括:备份硬件、备份软件、备份制度和灾难恢复计划四个部分。选了先进的备份硬件后,决不能忽略备份软件的选择,因为只有优秀的备份件才能充分发挥硬件的先进功能,保证快速、有效的数据备份和恢复,还需要制定日常备份制度和灾难恢复措施,并由管理人员切实执行备份制度。
5、结语语
由于计算机技能的广泛运用,大家对计算机的依靠程度越来越高。其中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技能关于大家运用数据库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含义,使得大家在定计算机运用的过程中,而不必忧虑数据的损坏和丢掉。
参考文献:
[1] 路川,胡新杰.Oracle 10g宝典[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龚媛媛.数据库安全威胁及数据备份恢复技术研究[j].技术研发,2011.
[3]段婷.数据库恢复技术的探讨[j],研究与探讨,2010.
[4]于泗波,张雪英.SQLServer2000数据库备份与恢复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