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将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是: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己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此看来,数学实践活动是一剂良方,它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一、动手操作——让实践活动“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鄢么实践活动应该首当其冲的先“动”起来。
例如一年级上册,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个物体之后,教材安排了《有趣的拼搭》这一实践活动,包括“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和“数一数”这五个内容。有些老师认为这一课要准备的东西又多,上起来又很难掌握课堂节奏和纪律,所以把它简化成教师一个人在上面演示,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就结束了整堂课。这样上起来,是简单很多,但是学生的自主呢?体验呢?收获呢?我想肯定不会多。其实这堂课包含了很多的知识,通过让学生动手“滚”“堆”“摸”“搭”的活动,从而透过这些现象发现面的特征的不同,而造成结果的不同。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认识平面与曲面的不同特征。而“数一数”中,更包含了正方体拼搭的内容,为以后的学习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绝不可以“简化”,学生都有学具,里面有这四个物体的小模型,可以让他们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操作,再结合说、想和教师引导,增加学生的直接体验,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二、游戏活动——让实践活动“玩”起来
渡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就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游戏真是自己去发现的最好方式,它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所以,对于实践活动,我们更容易使其“游戏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新知。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后,安排了《小小商店》这一实践活动,我把它设计成一个课内游戏,先让学生准备一些商品,在父母的帮助下标上价签,然后带到课堂上,把教室当成“小小商店”,再请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售货和购物的活动,体验购物的步骤。学生在活动中兴趣十足,积极性十分高涨。并且,在活动中,还出现了讨价还价的情况,这十分符合社会现状,我对这个现象给予了肯定。在游戏里的学生,人人都很有经济头脑,人人都能准确地解央“付钱”“找钱”这样的实际问题,这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另外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还可以在游戏中设计为地震灾区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既让学生玩到了,又让他们学到了简单的人民币加减,何乐不为呢?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游戏活动时,教师自始至终要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份子,千万不要做局外人、旁观者。因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虽然人民币的知识点是整册教学中的难点,但实践证明,通过这样快乐的游戏所掌握到的知识,是不容易遗忘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学知识的同时,同龄伙伴间无拘无束的交流,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爱上数学活动,喜欢学数学。“快乐地学,学得快乐。”
三、生活体验——让实践活动“活”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数学来源于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甚至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从而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例如:二年级下册教学《认识方向》之后,安排了实践活动《测定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实地去看一看,观察一下。因为前面所学的是对平面图上的方向的认识,而学生往往把现实生活中的方向和平面图上的方向搞混,很难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个实践活动很好的把两者联系起来,让学生置身在立体空间的方向中,通过观察、活动,把它转换到平面上来,为学生克服难点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教师要很好地抓住这一点,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去看一看,记一记,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自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再有,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之后,安排了《了解千米》这一实践活动,其中有一个活动:“从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这个更应该让学生走出校门,去亲身走一走。原因很简单,即使问我们成人校门口到哪是1千米,一下子也很难回答,究其原因是对1千米到底有多长认识不够,所以必须让学生走一走,认一认,体验一下,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更到位的认识,建立起一个长度表象。这些实践活动是万万不可省略的。
将学生放在生活的大环境中,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过程与认识生活现象的思维过程沟通起来,让他们从数学实践中体味到的生活味与数学味沟通起来,使学生体味到数学与世界万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数学。这样的教学课堂才会有生命力与时代感,才会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眼、脑、口、手、身都动起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玩数学。课堂、校园、社会,处处有着数学那神秘而清晰的“身影”,只要我们愿意放开那“呵护备至”的双手,给学生多一点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数学的殿堂中自由探索,我们的数学课堂就能变得丰富而美丽,学生的数学素养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教司.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丁保荣.数学综合实践活动[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陈怡萍,小学高级教师、金昌市名教师、金昌市学科带头人)
一、动手操作——让实践活动“动”起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操作实践活动就是把学生手的动作和脑的思维结合起来,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应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鄢么实践活动应该首当其冲的先“动”起来。
例如一年级上册,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四个物体之后,教材安排了《有趣的拼搭》这一实践活动,包括“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和“数一数”这五个内容。有些老师认为这一课要准备的东西又多,上起来又很难掌握课堂节奏和纪律,所以把它简化成教师一个人在上面演示,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就结束了整堂课。这样上起来,是简单很多,但是学生的自主呢?体验呢?收获呢?我想肯定不会多。其实这堂课包含了很多的知识,通过让学生动手“滚”“堆”“摸”“搭”的活动,从而透过这些现象发现面的特征的不同,而造成结果的不同。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认识平面与曲面的不同特征。而“数一数”中,更包含了正方体拼搭的内容,为以后的学习知识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绝不可以“简化”,学生都有学具,里面有这四个物体的小模型,可以让他们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充分的动手操作活动,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操作,再结合说、想和教师引导,增加学生的直接体验,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
二、游戏活动——让实践活动“玩”起来
渡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就低年级小学生而言,游戏真是自己去发现的最好方式,它启发心智与兴趣,达到身心愉悦的最佳效果。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陈鹤琴老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不是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进步了吗?”所以,对于实践活动,我们更容易使其“游戏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新知。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后,安排了《小小商店》这一实践活动,我把它设计成一个课内游戏,先让学生准备一些商品,在父母的帮助下标上价签,然后带到课堂上,把教室当成“小小商店”,再请学生分别扮演顾客和售货员,进行售货和购物的活动,体验购物的步骤。学生在活动中兴趣十足,积极性十分高涨。并且,在活动中,还出现了讨价还价的情况,这十分符合社会现状,我对这个现象给予了肯定。在游戏里的学生,人人都很有经济头脑,人人都能准确地解央“付钱”“找钱”这样的实际问题,这比简单的人民币计算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另外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们还可以在游戏中设计为地震灾区献爱心捐款活动,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样,既让学生玩到了,又让他们学到了简单的人民币加减,何乐不为呢?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游戏活动时,教师自始至终要与学生一起投入游戏,平等地成为游戏中的一份子,千万不要做局外人、旁观者。因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虽然人民币的知识点是整册教学中的难点,但实践证明,通过这样快乐的游戏所掌握到的知识,是不容易遗忘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在学知识的同时,同龄伙伴间无拘无束的交流,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爱上数学活动,喜欢学数学。“快乐地学,学得快乐。”
三、生活体验——让实践活动“活”起来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景中学习和理解数学。”实践活动倡导“让学生去经历”,强调学生活动对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数学来源于实践。现实生活、生产中处处蕴涵着数学问题,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甚至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从而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例如:二年级下册教学《认识方向》之后,安排了实践活动《测定方向》,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实地去看一看,观察一下。因为前面所学的是对平面图上的方向的认识,而学生往往把现实生活中的方向和平面图上的方向搞混,很难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个实践活动很好的把两者联系起来,让学生置身在立体空间的方向中,通过观察、活动,把它转换到平面上来,为学生克服难点提供了一个平台。我们教师要很好地抓住这一点,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去看一看,记一记,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自己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知识。
再有,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之后,安排了《了解千米》这一实践活动,其中有一个活动:“从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这个更应该让学生走出校门,去亲身走一走。原因很简单,即使问我们成人校门口到哪是1千米,一下子也很难回答,究其原因是对1千米到底有多长认识不够,所以必须让学生走一走,认一认,体验一下,才能让学生有一个更到位的认识,建立起一个长度表象。这些实践活动是万万不可省略的。
将学生放在生活的大环境中,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过程与认识生活现象的思维过程沟通起来,让他们从数学实践中体味到的生活味与数学味沟通起来,使学生体味到数学与世界万物之间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数学。这样的教学课堂才会有生命力与时代感,才会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从而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的眼、脑、口、手、身都动起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学习数学、体验数学、玩数学。课堂、校园、社会,处处有着数学那神秘而清晰的“身影”,只要我们愿意放开那“呵护备至”的双手,给学生多一点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数学的殿堂中自由探索,我们的数学课堂就能变得丰富而美丽,学生的数学素养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教司.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丁保荣.数学综合实践活动[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陈怡萍,小学高级教师、金昌市名教师、金昌市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