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onwx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讲究语言的通顺
   第一、多朗读多背诵
   要使学生不断积累所学的语言素材,关键在于狠抓语言材料的输入。原文背诵作为有效的语言输入方法之一,是不容忽视的。任何一种语言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没有足够的输入和吸收是不可能有大量的输出的。课本里的文章,语言都是好的,应该多朗读和背诵。只有多读,才能把正确的语言学到手,写起文章来才能句子通顺,少出病句。
   第二、对症下药
   根据病句产生的原因,找到自然克服它们的办法,针对前面刚提到的四种病句,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解决:一是注意用词准确。根据词语含义与具体语境使用,不要用自己不懂的词。二是句子内容要符合真实情况,不要胡编乱造。三是学点语法知识,使句子内容完整无缺。四是写复杂句子,前后要搭配好,句与句之间配合恰当无语意冲突。
   第三、多讨论,勤修改
   多看周围同学的作文,四人小组互相修改作文,研究一下谁的文章有病句,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改等,经常这样做,运用语言的能力就可以提高,同时勤修改自己作文不通顺的句子并及时请教别人,日子久了,作文自然会少写病句。
   二、讲究语言的精炼
   第一、学习作家精心锤炼语言的精神
   除了广泛借鉴中外文学作品的一切规范的现代书面语言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家精心锤炼语言的精神,总结自己修改作文的经验,使自己的作文语言逐渐变得精炼简洁。被称为“诗囚”的孟郊贾岛以及后来的王安石等名家,都是对每个字、每句话反复进行锤炼,处心积虑地精心推敲修改。修改成功后,读者往往从中找不到任何修改痕迹。而且做到惜墨如金,不该多的字一个不能多,能够用一句话表达绝不啰嗦一句。可见语言唯精心锤炼方显文采,对中学生而言这一步不可忽视。仅从思想上认识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精心推敲字句,修改自己文稿的习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习惯”是在长时期内逐步形成的,因此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与强化。
   第二、仔细观察,才能写出精炼明白的文章
   鲁迅先生说:“若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什么是观察?观察绝不仅仅局限于“用眼看”,它是指要将人的五官全部调动起来;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聆听,用身体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脑去思索,这样的观察才会更加细腻,深刻,写出的文章才会精炼明白。
   三、讲究语言的优美
   第一、用词准确,叙述清楚具体,句子自然生动优美
   张志公先生说:“运用得好的语言,首先必须准确,必须对,不准、不对,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好。”
   例:我站在河边大榕树下,接上鱼竿,拴上鱼线,系紧鱼漂儿,钩上鱼食,左手握竿,右手鱼线轻轻甩向河里,然后坐下来,两眼紧盯着河面。不大工夫,鱼漂儿轻轻动了两下,这是鱼在试探,于是我沉住气,攥住鱼竿不动,眨眼的功夫,只见鱼漂儿向下一沉,我猛地一抬鱼竿,啊,一条三四寸长的鲫鱼被钓上来了。
   汤林斌同学模仿少年闰土捕鸟的片段,贴切而又生动写出了紧张而有趣的钓鱼过程,让人如临其境。
   在写作练习时要求学生在文中适当使用一些成语,既可节省很多话,又显得生动优美。
   第二、恰当地巧用各种修辞手法,增加语言的美感
   修辞运用不但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增添文采。有人说:“修辞是作文的魔水。”“魔水”恰当地洒在文章上,就可以点石成金。
   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姑娘,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有那么美的天空。(郑振铎《海燕》)
   柔情而贴切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恰当运用,形象而又流畅描绘一幅湛蓝澄碧,清朗秀丽的画面,从而增添动人情思的艺术魅力。有经验的同学善于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从而使文章文采斑斓,引人入胜。
   例如:书,一叠叠堆起来;书包,一天天重起来;眼镜,一圈圈厚起来。沉重,沉重。
   语言简练,排比与反复将课业负担过重的现象展现在我们眼前,言简意赅。
   扮靓作文的语言,以最精炼,最准确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使文章文质兼美,人们读着这样的文章,自然会兴趣盎然,美不胜收。
   多年的指导与实践,学生作文中各种语言问题确实避免了不少,语言表达技巧提高了许多,作文语言显得丰富多彩。学生整体作文水平高于同年段的其他班级,如此可见,作文语言教学的探索是必要的。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要注意学生个体的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趣·创乐
期刊
一、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教学,适应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人类进入21世纪后,知识门类激增,大量的边缘学科涌现,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一个更加注重开发人类自身的资源、潜力与价值的时代。21世纪对中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终身学习既是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
期刊
一、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将书本看作“死”的东西,并不注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学生接受教师教条式讲解,对中心思想做单一把握,对段落、层意的理解众人一辞,缺乏新意,导致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就是没能够让读者自己与作者本身建立起很好的交流渠道。新课标要求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对文学作品研读要求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
期刊
每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我们不该漠视,更无法拒绝。用心倾听吧!你一定能感受到花的明艳。  ——题记   生命中发出的声音有些是听不见的,但有些却可以在心头滋长,渐而变得坚强。花开的声音就是这样,温柔中又不失芬芳,静静地在每个细节里绽放。   十几年的班主任生涯,阅生无数,是这些千差万别的孩子,引导我走向成熟,立志做一位学生喜爱的老师。我平时留心于学生成长的点滴,关心其成长过程,多与学生谈心,耐心
期刊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进行探索性的学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从思维到思维到再思维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让学生
期刊
面对课堂上几十双清纯的眼睛,我经常扪心自问: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学生们!理想的语文课堂是什么样的?理想的语文课堂又应该给予学生什么?或许,一千个语文教师会有一千种观点;或许,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都会有不同的理解。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终极答案,但每位老师必须面对,必须思考,并且必须最终做出自己的应答。   其实,我们的教学实践,就是在有意或无意间做着属于自己的诠释。我想: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带给
期刊
一、依托文本阅读,加强改写、续写训练   改写实质上是以原作作为题材进行再创作,重在一个“改”字上。在内容上,既要体现原作精神,又可对原作酌情变动,但绝不是另外写一篇文章。在形式上,改写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改变体裁,如把诗歌改成记叙文,把剧本改写成故事等;可以改变表达方式,如把记叙改变为描写,把说明改为记叙等;可以改变语言,如文言改为白话;可以改变结构,如倒叙改为顺叙,插叙改为顺叙等;可以改变人称
期刊
现在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为此我在《再别康桥》的教学设计中,一个“美”字讲到底。简单的教学设计如下:   1.反复阅读。   诗歌的美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感悟的到。为此可先设计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自愿读,接下来听录音,指出学生读的不足,再让学生读,最后老师师范读。因为本诗抒情意味很浓,所以不适合齐读。   2.通过阅读,让学生简单概括对本诗的感受。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觉得本诗美。   3.分
期刊
一、营造书香班级   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如果学生不会阅读就意味着不会思考、不会联想、就没有学习的激情,阅读是教育的最重要的活动。为此,以全校打造“书香校园”为契机,营造班级的书香氛围。   在开学初对学生做的阅读调查中,我发现孩子们的阅读量、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参差不齐。为此利用每周的两节阅读课开展了丰富
期刊
作为教育者,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健康成长。素质教育强调人与人之 间的沟通、精神的相遇和生命的碰撞。而在平时的工作中,作为教师,应更多的跟学生接触,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指导他们的学习、生活,使他们全面发展。   一、跟学生多接触,了解其内心世界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育人首先要了解学生,而了解学生的前提是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师生之间的感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