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物理规律的教学目标有:帮助学生掌握建立物理规律的事实依据,懂得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正确理解物理规律的物理意义,明确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能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可见,规律课教学在整个中学物理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与其他课型相比较,更具有探究性、合作性、自主性,也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同时这种课对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知识、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反而变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型,现就这类课(结合力的合成: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的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一、中学规律课教学的现状
1.仍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
规律课教学对教师要求很高,许多教师遇到规律课教学,不敢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怕乱了自己教学计划、拉慢了进度,一个人、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将富有探究性的规律强加于学生,学生只好静心“听”,其思维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机会,课堂沉闷而僵化。
2.不能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
对于初学物理规律的同学,多喜欢从感性材料入手,先让学生对所学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许多教师只强调“知识与技能”,急于将规律呈现给学生,忽略了规律的得出过程,从而失去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重要目标,不符合新课标理念。
3.实验目的单调,只是为了验证规律(求现象)
一些教师将验证规律的实验目的,仅仅定位为实验结果是否与课本上的结论吻合,实验单调重复,缺乏新意,若有偏差或不能解释均以有误差搪塞。这种既无情景设置,又无学生参与的实验,学生很难把握规律。
4.缺少必要的课外活动和社会调查
现在,部分教师还处于应试教育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遇到规律就喜欢用大量的试题来强化规律的应用,不注意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而新课标的物理教学目标是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二、改进物理规律课教学的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教师的任务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教学才富有实效。因此,物理规律课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能从设置情景开始,运用物理实验研究法,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探究规律,从而学习规律的研究方法,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最后将规律运用于社会生活中。
1.规律课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规律课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物理学科思维,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教师应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获得成功感。让学生能从物理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如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中,对力的方向描绘是一个难点,它关系到实验的结果判定。事实上,只要给学生时间,并在一定的气氛条件下,学生就能想出许多方法,如:直接用笔沿细线画;在细线下方记下两点,再连接起来;借助于直尺描绘等等。
2.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规律
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教师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为主要学习方式。例如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中,可先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合力、分力进行简单的认识,建立等效替代的思想,然后让学生猜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接着用弹簧、橡皮筋对猜想进行探究。结果学生会兴趣高涨,结果,既培养了他们探究的能力,又让他们感知了力的合成法则的得出过程。
3.强调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规律课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力的保障。然而,现在仍然有一些教师用陈旧的教育理念,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日常教学工作,忽视了系统学习、淡化物理课标和各种版本的物理教材的研究,将富有探究的规律课等同于一般的物理课,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规律的探究和理解。因此,教师除了加强对物理的系统学习外,还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学习,积极参加学科培训,在自我学习中更新教育思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在规律课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以人为本的观念,创造性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责任编辑 易志毅)
可见,规律课教学在整个中学物理教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与其他课型相比较,更具有探究性、合作性、自主性,也更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同时这种课对教师的业务素质、理论知识、驾驭课堂的能力要求较高。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反而变成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型,现就这类课(结合力的合成: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教学)的现状进行如下分析。
一、中学规律课教学的现状
1.仍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
规律课教学对教师要求很高,许多教师遇到规律课教学,不敢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怕乱了自己教学计划、拉慢了进度,一个人、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将富有探究性的规律强加于学生,学生只好静心“听”,其思维处于被动应付状态,缺乏积极参与的意识和机会,课堂沉闷而僵化。
2.不能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认识
对于初学物理规律的同学,多喜欢从感性材料入手,先让学生对所学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许多教师只强调“知识与技能”,急于将规律呈现给学生,忽略了规律的得出过程,从而失去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重要目标,不符合新课标理念。
3.实验目的单调,只是为了验证规律(求现象)
一些教师将验证规律的实验目的,仅仅定位为实验结果是否与课本上的结论吻合,实验单调重复,缺乏新意,若有偏差或不能解释均以有误差搪塞。这种既无情景设置,又无学生参与的实验,学生很难把握规律。
4.缺少必要的课外活动和社会调查
现在,部分教师还处于应试教育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中,遇到规律就喜欢用大量的试题来强化规律的应用,不注意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而新课标的物理教学目标是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社会的联系,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二、改进物理规律课教学的措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不能越俎代庖,教师的任务是想方设法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教学才富有实效。因此,物理规律课教学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能从设置情景开始,运用物理实验研究法,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去探究规律,从而学习规律的研究方法,理解规律的物理意义,最后将规律运用于社会生活中。
1.规律课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本
物理规律课教学要面向每一个学生,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物理学科思维,完善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教师应平等地与学生交流、讨论,让学生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获得成功感。让学生能从物理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如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中,对力的方向描绘是一个难点,它关系到实验的结果判定。事实上,只要给学生时间,并在一定的气氛条件下,学生就能想出许多方法,如:直接用笔沿细线画;在细线下方记下两点,再连接起来;借助于直尺描绘等等。
2.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规律
探究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等。教师应该加强探究式教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愿意探究的问题材料作为新课题,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以图片、文本文件为载体,以教师引导、学生讲解、自主讨论和辩论等为主要学习方式。例如在“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中,可先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合力、分力进行简单的认识,建立等效替代的思想,然后让学生猜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接着用弹簧、橡皮筋对猜想进行探究。结果学生会兴趣高涨,结果,既培养了他们探究的能力,又让他们感知了力的合成法则的得出过程。
3.强调教师自身素质,提高规律课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实施者和推动者,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力的保障。然而,现在仍然有一些教师用陈旧的教育理念,整天忙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日常教学工作,忽视了系统学习、淡化物理课标和各种版本的物理教材的研究,将富有探究的规律课等同于一般的物理课,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规律的探究和理解。因此,教师除了加强对物理的系统学习外,还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学习,积极参加学科培训,在自我学习中更新教育思想,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总之,在规律课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以人为本的观念,创造性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