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母如灯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nilov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母亲离开我们的时候,手握得很紧,我把我的手放在她慢慢凉下去的手上,看到冬日的屋檐下,挂满了冰凌。夜慢慢落下来,像黑色的丝绸将我紧紧裹住。母亲身边灯台上的蜡烛发出橘黄色的光,在我眼前晃动,好像母亲不肯走远的魂魄,让我又疼又暖。我也坚信,它就是信差,把思念写进烛光里,就能带给母亲。
  从母亲去世的那一刻起,橘黄色的灯光就住进了我的心里,和那久远的关于灯的记忆一起酿成一杯老酒,时不时地滋润我干渴的喉咙,让我品味这其中的美好,成为我和母亲沟通的唯一通道。
  橘黄色的灯光能串起母亲留给我们的点点滴滴。这种光芒能够烫平我褶皱的心,填满我无休止的欲望,让我坦然面对世间的一切,不论顺境还是逆境。
  母亲在天堂,离我们很远,也并不很远,有时候仅仅隔着一个梦。
  日头偏西,窗外已显寂寥。太阳光从树空里钻出来,斜插进我的房间。想起母亲的傍晚,我点燃一只蜡烛,依然是橘黄色的光,依然是那根跳动不止的灯芯。我小心翼翼地剪掉蜡花,溢出的蜡带着温度顺着蜡壁流下来,像滚烫的泪侵袭着我的心。
  黑夜再一次来临。我怕黑,黑夜那么长,挂在西边天上的一弯月亮,发出微弱的光,并没有驱散掉我心头的恐惧。想起小时候每到这个时刻,母亲总会点上油灯,那种橘黄色的光,是暖的,和月亮不同,这是属于人间的光,有温度的光。那光迅即溢满了屋内的每一个角落,消释了我对暗夜的恐慌。空气中飘荡着淡淡的煤油的气味,我喜欢这种气味,村里的玩伴也喜欢。
  油灯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姐姐失恋了,把自己关在小屋子里,窗帘拉得严严实实,一整天不吃不喝。晚上,母亲煎了两个鸡蛋,我去喊姐姐吃饭,没有应答。
  夜已经很深了,院子里漆黑一片,没有一丝风,月亮早就躲得无影无踪了。夜,静得让人窒息。母亲从屋里出来,端着油灯,来到姐姐窗户前,轻轻敲几下,喊着姐姐的小名。叹了一口气,低声说:“有啥过不去的,谁还不经历点儿坎儿,我从你姥姥家嫁过来,咱们家有多穷,你最清楚,现在不也挺过来了嘛!”屋里传出姐姐的啜泣。母亲把油灯高高举起,大声说:“你看这灯,亮着,就有希望,再黑的夜也会过去。以后的路长着呢,难不成你把自己关在这屋子里,这辈子就不出来了?”
  那一夜,母亲就举着那盏灯不知站了多久,直到门打开,姐姐从里边出来,号啕大哭。母亲紧紧地把姐姐拥在怀里,安慰说:“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咱不能憋着。”
  母亲的话就像那盏灯发出的光,渐渐把姐姐心里的缺口补得满满的。
  日子再苦,母亲的脸上也总是闪着愉快的光,和油灯发出的橘黄色的光相互映衬。她给予我们的总是这一面。那些落在母亲身上的苦难把母亲咬得千疮百孔,但母亲就像对待衣服上的洞一样,用一个个坚强的笑脸努力去缝补它们。
  姥姥的家住在另一个村子,晚上,忙碌了一天的母亲要给病重的姥姥熬药。夜晚,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路边成排的树木和低矮的房屋被刷上了一层黑漆,好似一只只卧着的猛兽,随着我和母亲急促的脚步向后隐去。我扯紧了母亲的袖管,呼吸也变得急促了。
  歇脚的时候,我看到母亲对着夜空轻轻叹了一口气,眼角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姥姥的病一直没有好转,母亲既要照顾我们又要照顾姥姥,太多的事让她难以承受,母亲强忍着不让泪水流下来。我想和母亲说点什么,可是张开的嘴被刮过来的风灌满,什么也没说出来。
  天上的云越积越厚,就像一座大山压过来,让人窒息。母亲一直沉默着。躲在积云后边的月亮扒开一条缝探头探脑,月光一绺一绺的像瀑布一样泻下来。母亲终于露出一丝微笑,回头对我说:“终于有‘月亮地’了,趁着这亮光咱赶紧走。”
  “这么远的路也走过来了,‘眼睛是懒汉,腿才是好汉’啊。”母亲忽有所悟,并催促我,“快走,过了前面的山崗,就能看到你姥姥点的灯了。”
  望远处,仅有的一点光亮,随着微风在跳动,那是姥姥为我们点起的油灯,用玻璃罩着的油灯就挂在姥姥家院门边的拴马桩上。这种指引让我身上增添了力量,我们向着有灯光的地方快步走去。
  人生有太多的纠结和烦恼,有太多的苦和累,拼接到一起的这些艰难之事,每每相遇,我都不选择躲闪,因为我心中总是亮着一盏灯。我记得母亲提着灯迎接我们时的神情和对我们说过的话,我也相信这盏灯永远不会熄灭。
  (编辑
其他文献
词序颠倒,往往能意境全出,妙趣横生。  1994年,由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创办的《焦点访谈》栏目,由于不忽略弱者的声音,很快在群众中产生极大反响,以至老百姓有了冤屈就找“焦点访谈”,出现了在中央电视台一窗口前排起长队的事。1998年11月9日,《文汇报》对此进行了报道,标题是《“焦点访谈”说客盈门》。就在同日,《新民晚报》对该文进行了转载,标题却改为:《“焦点访谈成了“访谈焦点”》。这一“词序颠倒
春风像曲曲折折又线条流畅的柏油公路,蜿蜒行进在群山间。我和爱人驾车入山,被春风引至一个山坳里的村子。依山而建的房屋在公路一侧,公路另一侧是一片田园。我们把车停在公路边,沿小路走进田园。春风裹挟着泥土和粪肥的气息自由弥散。正是午后,村民大概多在家中小憩,时空静谧,视野里,几只喜鹊上下翩翩飞舞。  这片山间田园,地势高低起伏。走上一个高坡,看见一小块矮灌木枝圈起的长方形园子。一对老夫妻,在园子一角忙碌
饮茶之道,有会与不会。  会者,精通其中的门路。工艺、年份还有品种,望闻之间,信手拈来。从茶叶的辨别,到烹煮技巧,无不了然于心。最后,茶香入口,自是不俗。  会的初衷,自然是求好心切。把茶当成一门学问,摸索其间的门道,为的无非是去劣存优,能品到一杯好茶。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天分,还有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但一门心思致力于“会喝茶”的人,最后往往会发现,自己在喝茶这条路上,越走越窄。“会”
那天,我的母亲让我去莫林农场帮一些忙。因为莫林先生不在家,而他的太太珍妮女士需要把温室里那些无法孵出小鸡的蛋挑出来,否则它们会腐烂并滋生病菌。  我并不乐意这样做,因为我刚从学校回来。“母亲,我不会识别哪些是不能孵出小鸡的鸡蛋。”我说。  “珍妮太太会教你的。”母亲一边割草一边对我说。  “可是……太阳如此猛烈,我实在做不到在这样的太阳下走那么远的路,我或许会被晒晕在路上。”莫林农场其实只是在一英
瞧,在镇江三中的操场上,三三两两手持对讲机、文件夹的队员们正在进行对讲机训练。训练室里“嘀嗒”声不绝于耳,头戴耳机的队员们神情凝重。“短波机上抓抄”比的就是“耳灵手快”,反应稍微慢半拍,几个字母就漏抄了……草地上,几位队员正在协作搭帐篷,还有的同学正在架设天线,这是“应急通讯”小组正在实施作业……  镇江三中的同学们在无线电的乐园里,掌握了无线电科普知识,拓宽了视野和思路,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收
一1963年5月12日下午,周恩来视察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时,守候在高压舱观察窗前, 通过电话询问舱内即将参与水下摸查“跃进”号的潜水员加压减压感觉情况  言为心声,面带心情。让我们回到1963年,看看周恩来总理在处理重大海难事件——调查“跃进”号沉没原因过程中的各种表情。这些表情,折射出了周总理是怎样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工作,如何呕心沥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  需要说明的是,人的心情瞬息有
1  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自幼聪慧,被誉为“神童”,十四岁时即受朝廷赏识。此后,逐步升迁,最终在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官拜集贤殿大学士、枢密使加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成为宰相。  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极人臣。在普通人眼中,生活应该天天山珍海味、顿顿猴头燕窝了,其实不然。  晏殊虽贵为宰相,却极其节俭。一日三餐,餐桌上雷打不动只摆着几样东西:半张油煎麦饼,一碗清汤,
我喜欢静静的午后时光。  独自一人,斜倚在靠窗的一个角落里。午后,阳光爬过窗格子,洒在脸上和身上。有一种痒痒的感觉在皮肤上游走,阳光仿佛能穿透皮肤,爬到人的内心深处,把心里的每一个角落都照亮了。  在秋天,窗前有几棵梧桐树,手掌般的叶子婆婆娑娑地遮出好些陰凉。秋风过,树叶纷纷跳起舞来,发出沙沙的欢笑声。此时,阳光恰巧从它们的舞蹈的身影里爬过来,一不小心被它们摇碎了,零零散散地洒了一地小光斑。  我
在衢九铁路梅山一号隧道“头顶”130余米高的山上,活跃着一支身穿橙黄色工作服的搜山扫石小分队。每次作业时,他们要在陡峭的石壁间攀爬、横移,甚至跳跃过万步。这么危险的工作本该由男人来完成的,可其中却有一个举足轻重的女孩,她就是“00后”的朱丽珍。  2020年9月,朱丽珍大学毕业后来到了衢九铁路鹰潭工作段。从入职那天起,她就刻苦学习业务知识,和男同事抢着干苦活累活脏活,休息日还主动跟班实习……入职不
会展搭建项目部因为工作需要,招聘了一位名字叫小雅的女孩进来。小雅说话语速快,做事风风火火,部门同事都喜欢小雅身上的朝气和活力。  一次例会,部门经理张祥对大家说:“目前,我们手头上有两个展会搭建项目,一个是搭建一百个简装标摊,一个是搭建五个特装展馆。小雅对简装标摊的搭建比较熟,那就负责搭建一百个简装标摊,老员工侯马就负责五个特装展馆吧,你们有七天的准备时间。”张祥的话音刚落,小雅抢着说:“张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