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太原市万柏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为目标,以培养教育家型校长、优秀教师队伍为美好愿景,始终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实施教育强区战略。特别是在区委、区政府将2019年确定为万柏林区教育改革年后,成立了由区长亲自挂帅的万柏林区推进教育强区战略领导组,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工作部署;强化领导、整合资源,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在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上推出硬招实招,为每位校长、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指明方向,树立导向,以“责权利一体”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营运教育,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促进学校内部管理、选人用人和绩效分配方式等实现深度变革。
万柏林区地处太原汾河以西,辖区国土面积304.8平方公里,现辖14个街道和1个乡,总人口约79万。这里是太原市第一人口大区,也是教育大区,目前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73所、幼儿园77所、在校(在园)学生(幼儿)76503人,学校数量和教育规模在全市居首。
万柏林区地下埋藏的资源极为丰富,曾是山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数百家煤矿、炼焦、水泥、化工企业分布其间。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几千个小煤窑的私挖乱采,使这片土地伤痕累累,黑灰漫天。从2009年太原市出台生态新政起,万柏林区在10年时间里,将一个重工业基地变为“网红”生态文化旅游带。“水上西山如画屏,郁郁苍苍三十里。”如今,万柏林区的生态环境已然恢复至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先生描述的那般模样。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享受着绿色的生态环境,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增强。2020年8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用4分多钟的时间特别播报了这一经验。
在大力治理、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万柏林区的教育生态环境也迈上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万柏林区1998年成立之时,全区只有1所初中、5所小学,周边都是企业和农村学校。1998年至2003年,全区是以农村教育为主的城区构成。2003至2008年,全国推行企业学校和企业剥离,学校移交政府,进行社会化办学。2009年,万柏林区水泥厂学校移交政府更名为开城街学校,标志着全区范围之内所有企业学校都移交政府管理,万柏林真正成为一个教育大区了。学校总数多了、层次丰富了,但各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教育质量薄弱,可以说没有优质学校。2008年,太原市启动了“百校兴学”工程,万柏林区政府紧抓机遇,各级政府共投资4.6亿元,完成了对全区学校的大改造。新改扩建学校30余所,所有经厂房改造、办公楼改造出来的老旧学校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全区学校校舍的标准化。学校扩大了,坚固了,变美了,老百姓不再舍近求远送孩子去别的学区上学了。随着山西省委、省政府“城中村改造”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万柏林区再次踏上了改革新征程,而新建小区必须配套高标准新学校举措的推行,也实现了全区农村学校发展的一个新飞跃。
2015年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验收后,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舍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柏林区以均衡普惠和优质特色为重点,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新建万柏林区凤凰双语小学、公园路万科紫郡小学、区第三实验小学,完成开城街学校重建及中心实验小学、泰华实验小学、恒大实验小学、长风实验小学等4所配套学校新建项目,并积极推进万柏林三中等项目规划手续的办理。全区教育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集团化办学,不断缩小校际间的差距
2016年,万柏林区确立名校龙头地位,推行集团化办学,以优质校带动普通校、薄弱校发展,促使全区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首先以学前教育规范化为目标,积极鼓励兴华学前教育集团采用“3+4+ 3”模式进行集团化发展,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得到省内外学前教育行业的高度认可;支持引导西苑幼儿园开办杜儿坪分园,在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小学教育方面,全区以公园路小学为龙头,将公园路校区、桥西校区、万科紫郡校区的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实现了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五个统一”。进一步实施万柏林区凤凰双语小学、区实验小学、区第二实验小学等区域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缩小校际差距,建立优质资源城乡共享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深化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改革,引导学校“建文化、创特色,树品牌”,促使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2017年—2020年,万柏林区中考成绩连续四年保持全市十县区第二名的好成绩。 “过去,太原市教育系统组织校长们开会的时候,我们万柏林区的校长们总是低着头,因为我们的教育落后人家嘛。近年来,通过不断的改革,大家劲儿往一处使,现在我们的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有多么不容易。现在,和同行交流的时候,我们越来越自信啦,因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嘛,大家收入也不断增加,校长、老师们幸福感和获得感爆棚。”建筑北巷小学的兰美艳校长说。
校内托管服务,让学生和家长受益
依照《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在公办非寄宿制小学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万柏林区教育局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公办非寄宿制小学实施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三包”服务(包一日营养餐和午休;包课后知识梳理、作业辅导,个别答疑解惑;包兴趣特长培养),切实解决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的问题。引导广大教师全员参与托管服务,使在编教师与政府购买服务的临聘教师在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待遇上实现“同工同酬、优绩优酬”。
公园路万科紫郡小学在政策的支持下,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发,探索并实践公办小学“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办学模式。该校以家校共建、“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为契机,通过党建引领,结合教育科研实践,促进课后托管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当初,我在选择寄宿制学校与送孩子去小饭桌之间徘徊,最后选择了这所学校。公办小学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我们家长的后顾之忧。孩子在校得到了老师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全托餐饮科学营养,现在孩子们对学校提供的餐饮已经成为一种期待。学校“双礼教育”培养了孩子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也变得知书达礼。衷心地感谢老师们!”一位学生的家长对学校的做法非常满意。公园路万科紫郡小学托管服务模式目前已在全区同类学校推广,这是万柏林区对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创新教育服务方式的又一新尝试。
“择一校终老”,这是长期以来校长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真实现状。受学校发展不均衡、校长和教师编制固定化、管理和教学手段陈旧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很多校长和教师过早地触碰到了教育生涯的天花板。各类学校常常因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多寡而导致出现“优质校事半功倍、薄弱校事倍功半”的现象。“强校愈强、弱校愈弱”一直也是困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为此,万柏林区委副书记、区长袁尔铭提出了教育强区的战略布局:“万柏林区教育改革必须树立区域教育发展的大格局,最终目的是确立教育家办学体制机制,而改革的核心是对教育人的改革,是对教育人教育观念的重塑。”
区管校聘,让教师争着干事创业
2017年9月,万柏林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区域内中小学教职工岗位和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教师区管校聘,打破了束缚人事管理的藩篱,消除了人才流动的壁垒,释放了教师职业成长的活力。针对中小学校教师普遍存在“铁饭碗、大锅饭”“补充难、退出难”现象,结合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中遇到的利益面广、不稳定因素多的现状,万柏林区教育局积极推动改革,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将权力归口到教育行政部门,形成了从行业外围重建教育管理秩序的新局面。编办和人社局对教师岗位进行重新核定,对中小学教职工岗位实行总量控制、上限管理,不再定岗到学校;各个学校根据学生人数、专业需要、请假退休等具体情况,按照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强化考核的管理辦法,将聘用人数上报区教育局;教育局在核定的编制人数和岗位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训练、轮岗交流和考核管理等工作,同时对全区教师进行校际间的调整,让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参与竞聘的教职工需要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岗位竞聘工作小组对竞聘人员根据教职工师德师风、业务能力、敬业表现、工作业绩以及演讲答辩等环节进行量化打分和综合评定,确定该教师是否能够继续从教。伴随着区管校聘改革的全面推进,现如今万柏林区各个学校均已落实了教职工岗位的合同聘用制度。教师的‘铁饭碗’被打破,他们需要直面竞争压力,在内心中重新生发出对教育的敬畏感,营造出积极奋进、不断向上的工作氛围。”万柏林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毛力平如是说。
2020年,万柏林区持续推进全区教师“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出台《万柏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区管校聘”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鼓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辅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鼓励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积极争当“四有”好老师,以此在全区教育系统营造争先创优、风清气正、崇德向善的良好教育教学环境。
对万柏林区中心实验小学的翟贵红来讲,改革推行两年多来,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工作的阻力变小了,过去很多教师都想做行政岗,不想在一线带课,有时甚至是校长已经做通了工作,教师勉强接受了安排,但是到安排工作细节时,还会向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困难。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个教师恰好休完产假回来,学校在保证其哺乳时间的前提下,按照工作量给她排好了上课时间,但是这名教师还是感到非常不公平,因为以往刚休完产假的教师是可以不排课的。学校的教导主任耐心地给她解释星级教师评定细则,不带课就不能参加星级评定,当然也可以写放弃承诺书,不参与评定工作。这位教师一听,脸色马上阴转晴,表示自己愿意带课,事后见了校领导还感谢学校为她考虑周到。如今,工作开展顺利了很多,学校形成了人人争着干事创业的新气象。”
在万柏林区二中,52岁的高级教师张彩虹之前多次提出想去教辅岗位,不想在一线带课了。2019年9月实施区管校聘、优绩优酬改革后,她主动选择坚守在一线带课,而且信心满满地说:“我要在一线带课,直到退休,我要争取做五星级教师。”实验室管理教师郭跃在实验室工作多年,改革后主动要求到一线带课,不想再做实验室管理教师了。中层干部马文晔、王桂莲也主动提出可以带满课时再兼中层岗位。
高虹老师在区管校聘改革中,从万柏林区大井峪小学来到了中心实验小学,对于这项改革,她有着切身的体会。她说:“区管校聘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让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收获更多的肯定与尊敬。我在农村学校执教了20年,是区管校聘让我有机会走出来做重新选择,和更高水平的团队合作,感觉业务能力提升了,眼界更开阔了。如果一直在原来的学校,我会很快触碰到成长的天花板。趁着还年轻,我觉得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快速成长起来。”
高老师的话道出了万柏林区众多教师的心声。是改革激发了教师的活力,是改革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校长职级制,让“教育家办学”有效落地
校长职级制改革旨在推动中小学校长由传统行政“委任制”向职业化、专业化“聘任制”转变。万柏林区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更具激励性的校(园)长职级制改革措施,于2019年10月出台《万柏林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行方案(试行)》,启动以“三级九等”职级序列、“年度目标任务和满意度评价”考核机制、“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职级工资、年度考核奖励”薪酬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职级制改革,以期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队伍。万柏林区的校长职级制改革破除教育人历史与现实的惯性思维,将岗位的历史积累与个人在岗期间的绩效相分离,划定教育人成长的起点,核定教育人的岗位贡献;厘清学校静态岗位需求与教育人动态成长之间的边界,让有能力的人到最能发挥其专长的岗位上去;双向划定学校类别和校长、教师星级,对高星级校长、教师向相对薄弱类学校流动给予政策、绩效等方面的倾斜。通过历史与现实、动态与静态、主观与客观三方面的边界设定,进一步筑高教育人成长的天花板,破除教育人成长的“高原现象”。万柏林区尊重校长岗位特点、遵循专家型校长成长特性,完善选任机制与管理办法,坚持党对中小学校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一律归区级教育部门管理。在校长职级制改革过程中,万柏林区从校长职级划定、学校种类界定、校长遴选、校长人才储备库四方面畅通“教育家办学”战略的有效落地渠道。
万柏林区教育局依据《万柏林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评定办法(试行)》《关于万柏林区直属中小学校、幼儿园分类情况的通知》《万柏林区和平南路小学等6所学校校长遴选方案的通知》《万柏林区教育局建立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人才储备库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等内容要求,评定校长职级63人(高级13人、中级27人、初级23人),划定全区直属中小学校、幼儿园分类65所(A類31所、B类22所、C类12所),对全区19名参加空缺校长岗位遴选人员进行了客观公正的遴选评审,面向全区直属中小学校、幼儿园公开选拔后备干部,打破了过去“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局面,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020年,万柏林区继续深化校(园)长职级制改革,出台《万柏林区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任期目标考核评价办法》《万柏林区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年度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文件,对校长、园长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和任期目标考核实行双轨制考核评价,以进一步激发校(园)长队伍活力和创造力,提高校(园)长队伍专业化水平;创新校(园)长发展平台,校(园)长职级的设置在薪酬待遇上结合所任职学校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创新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完善中小学校(园)长、副校(园)长人才储备机制,健全中小学校(园)长、副校(园)长人才选聘制度,在促进校(园)长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建立校(园)长人才梯队。同时,出台《中共太原市万柏林区教育局工作委员会关于气化街小学等6所学校党支部书记推选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全力打造万柏林区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公园路万科紫郡小学校长韩晔,作为一名具备九年教学副校长岗位工作经验的省模范教师、省学科带头人,通过竞聘从校长人才储备库中脱颖而出。2018年9月,她带领队伍力挑政企合作优质公办小学建设重担,走党建教育融合管理之路,實现科研兴校,探究“君子教育”特色办学下公办小学“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模式;创新小学思政综合实践活动载体,把“君子论坛”作为品牌教育活动面向全市、全省骨干教师进行展示推广。在其带领下,学校首次实现自建校以来在全区中小学年度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的目标,办学质量深受家长、社会认可。韩晔本人也从一名学科名师、优秀副校长,成长为一名创新型、科研型、专家型名校长。
付晓波也是一名通过竞聘从校长人才储备库脱颖而出的年轻校长,曾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在十年教学副校长岗位工作的磨练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2019年9月,他勇担重任,担任长风实验小学校长。工作中,付校长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学校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以“融美习德、融实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博长采熠、融入施教”为核心优势,以“人文科技、学科模块”为课程特色,以“修识养性、融会贯通”为育人目标,走向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正如万柏林区二中校长李爱莲所说:“校长职级制改革对我们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全员下岗,打破任命制,采用竞聘制,通过像高考那样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规范科学的笔试、面试和答辩等,促进了全区校长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引领作用。同时也让校长对自己的职位产生了危机感,工作中充满了挑战性倒逼我们不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成长,既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又感受到了使命的艰巨和光荣。”
对于万柏林区近年来实施的区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省教育厅相关处室一位负责同志如此评价:“万柏林区聚焦区域内教育现状,抓住主要矛盾,在借鉴省内外已有相关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连出巧招,尤其是创造性地实践了管办评分离改革,比如校长的职级要通过所在学校的等级和自己的任职资格相结合而认定,并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优秀校长、园长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鼓励优秀校长、园长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可以说有效解决了教育治理面临的‘不明白、不会干、不愿干’等问题。”
“三名工程”,让优秀人才领航教育发展
万柏林区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为核心,推进区政府提出的特殊教育津贴和绩效工资改革,采取满负荷工作制、星级制,全面落实“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万柏林区还积极组织启动了“三名(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工程,带动区域教育整体发展。2019年2月,万柏林区出台了《万柏林区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和奖励办法》,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国家及省内外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教学能手、省保教能手、省级名师等领航教育人才,面向全国知名师范院校招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来区任教。
万柏林区教育局打破职称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量参考标准》,设定绩效工资以教学任务和工作量为主要考量的工资决定机制,充分体现绩效工资发放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区政府实施特殊教育津贴和绩效工资改革举措,实现教师队伍满工作量运转,释放教学新动能。科学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有效地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在全区中小学校教师队伍中推动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改革实施以来,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3460名教师中满工作量教师达2916人,解聘政府购买服务教师266名,全区累计发放增量性绩效工资1712万元。正如万柏林区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刘晓萍所言:“一线教师长期以来‘不可能带满工作量’的现象已经被彻底瓦解,现在我们广大教师投身事业、奉献岗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提升。”
在万柏林区绩效工资改革的大背景下,万柏林区外国语小学校长申小平以教师工作量及工作业绩为绩效考核的核心,鼓励一线教师带满工作量,做优本职工作。“该校年过50岁的老教师们也主动扛起班主任加语文教学、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及器材管理的重担,课堂上投入教学,课后自觉帮助需要的孩子,为年轻人做出表率。班主任费的提高,20%加量绩效工资的发放,是对超负荷工作教师的鼓励,体现了上级领导的关心,使得工作量大的教师将更加安心地肩负更大责任,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同时,奖罚分明的政策和鲜明的工作导向,大大提高了校级执行力,也消除了广大教师的惰性思想,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办好优质教育的信心。”校长的话语充满了自信。 打造名师名校新品牌,发挥核心示范引领作用。一位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所优势学校、一批名教师,可以成就一个教育强区。万柏林区积极贯彻“教育家办学”理念,制定出台《万柏林区教育系统享受政府特殊教育津贴考核办法》《万柏林区2019年评选名校(园)长、名教师实施方案》,推动建立“名校(园)长、名师资源库”,努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魅力型”的教育专家。2019年,确定全区享受区政府特殊津贴170人,总计182.16万元。其中有省级荣誉者62人,享受津贴105万元(平均每人每年享受津贴1.69万元);有市级荣誉者42人,共享受津贴38.88万元(平均每人每年享受津贴0.92万元);区级荣誉者66人,共享受津贴38.28万元(平均每人每年享受津贴0.58万元)。一年来,全区12个名校(园)长工作室、217个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开展研修活动累计达1670余次,承担各级各类研究课题132项,已发表论文达69篇,各类公开课、讲座等示范引领和辐射影响力正在省内外逐步扩大。
引凤筑巢,多方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入区办学
万柏林区加大财力投入,每年教育资金投入达10亿余元,教育投入资金量连续多年领跑全市。加快城中村改造公办小学、幼儿园配套建设,推动建立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家长培训基地,持续开展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名校+新校”“名校+普校”等办学模式,推动强校带弱校、大校带小校,切实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20年,采用“名校+普校”全托管办学模式,成功引进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全托管万柏林区开城街学校,并将该校办成寄宿制学校,更名为万柏林区外国语学校(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开城校区),于2020年秋季开始招生;采用“名校+新校”全托管办学模式,成功引进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原太师一附小)全托管北寒村城改項目配套小学;采用国内名校“技术托管”办学模式,筹建丽华教育园区,提升万柏林区中小学教育品质。这些举措的实施让更多百姓子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为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
“教育是关系人民幸福的重要民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守育人初心,要践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精神,恪守己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万柏林区教育局局长李波表示,2020年万柏林区将继续坚定不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全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以改革推发展、促公平、调结构、提质量、强活力,全面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万柏林教育强区,全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潘丽萍
顶层设计、政策引领,构建多元办学新模式,着力解决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难点
万柏林区地处太原汾河以西,辖区国土面积304.8平方公里,现辖14个街道和1个乡,总人口约79万。这里是太原市第一人口大区,也是教育大区,目前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73所、幼儿园77所、在校(在园)学生(幼儿)76503人,学校数量和教育规模在全市居首。
万柏林区地下埋藏的资源极为丰富,曾是山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能源输出地之一,数百家煤矿、炼焦、水泥、化工企业分布其间。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起,几千个小煤窑的私挖乱采,使这片土地伤痕累累,黑灰漫天。从2009年太原市出台生态新政起,万柏林区在10年时间里,将一个重工业基地变为“网红”生态文化旅游带。“水上西山如画屏,郁郁苍苍三十里。”如今,万柏林区的生态环境已然恢复至金代著名文学家元好问先生描述的那般模样。生活在这里的百姓享受着绿色的生态环境,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大增强。2020年8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用4分多钟的时间特别播报了这一经验。
在大力治理、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万柏林区的教育生态环境也迈上了绿色发展的快车道。万柏林区1998年成立之时,全区只有1所初中、5所小学,周边都是企业和农村学校。1998年至2003年,全区是以农村教育为主的城区构成。2003至2008年,全国推行企业学校和企业剥离,学校移交政府,进行社会化办学。2009年,万柏林区水泥厂学校移交政府更名为开城街学校,标志着全区范围之内所有企业学校都移交政府管理,万柏林真正成为一个教育大区了。学校总数多了、层次丰富了,但各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整体教育质量薄弱,可以说没有优质学校。2008年,太原市启动了“百校兴学”工程,万柏林区政府紧抓机遇,各级政府共投资4.6亿元,完成了对全区学校的大改造。新改扩建学校30余所,所有经厂房改造、办公楼改造出来的老旧学校旧貌换新颜,实现了全区学校校舍的标准化。学校扩大了,坚固了,变美了,老百姓不再舍近求远送孩子去别的学区上学了。随着山西省委、省政府“城中村改造”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的实施,万柏林区再次踏上了改革新征程,而新建小区必须配套高标准新学校举措的推行,也实现了全区农村学校发展的一个新飞跃。
2015年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区)验收后,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校舍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万柏林区以均衡普惠和优质特色为重点,加大教育资金投入,新建万柏林区凤凰双语小学、公园路万科紫郡小学、区第三实验小学,完成开城街学校重建及中心实验小学、泰华实验小学、恒大实验小学、长风实验小学等4所配套学校新建项目,并积极推进万柏林三中等项目规划手续的办理。全区教育基础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集团化办学,不断缩小校际间的差距
2016年,万柏林区确立名校龙头地位,推行集团化办学,以优质校带动普通校、薄弱校发展,促使全区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首先以学前教育规范化为目标,积极鼓励兴华学前教育集团采用“3+4+ 3”模式进行集团化发展,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得到省内外学前教育行业的高度认可;支持引导西苑幼儿园开办杜儿坪分园,在学前教育集团化办园模式上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小学教育方面,全区以公园路小学为龙头,将公园路校区、桥西校区、万科紫郡校区的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实现了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信息技术、教育评价“五个统一”。进一步实施万柏林区凤凰双语小学、区实验小学、区第二实验小学等区域名校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缩小校际差距,建立优质资源城乡共享机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深化中小学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改革,引导学校“建文化、创特色,树品牌”,促使全区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2017年—2020年,万柏林区中考成绩连续四年保持全市十县区第二名的好成绩。 “过去,太原市教育系统组织校长们开会的时候,我们万柏林区的校长们总是低着头,因为我们的教育落后人家嘛。近年来,通过不断的改革,大家劲儿往一处使,现在我们的成绩一年比一年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有多么不容易。现在,和同行交流的时候,我们越来越自信啦,因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了嘛,大家收入也不断增加,校长、老师们幸福感和获得感爆棚。”建筑北巷小学的兰美艳校长说。
校内托管服务,让学生和家长受益
依照《山西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在公办非寄宿制小学开展校内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万柏林区教育局进一步探索和推广公办非寄宿制小学实施创新服务模式,开展“三包”服务(包一日营养餐和午休;包课后知识梳理、作业辅导,个别答疑解惑;包兴趣特长培养),切实解决小学生“放学早、接送难、无人管”的问题。引导广大教师全员参与托管服务,使在编教师与政府购买服务的临聘教师在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待遇上实现“同工同酬、优绩优酬”。
公园路万科紫郡小学在政策的支持下,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出发,探索并实践公办小学“校内课后托管服务”办学模式。该校以家校共建、“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为契机,通过党建引领,结合教育科研实践,促进课后托管服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当初,我在选择寄宿制学校与送孩子去小饭桌之间徘徊,最后选择了这所学校。公办小学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恰到好处地解决了我们家长的后顾之忧。孩子在校得到了老师们在生活和学习上无微不至的关怀,全托餐饮科学营养,现在孩子们对学校提供的餐饮已经成为一种期待。学校“双礼教育”培养了孩子的学习习惯,提升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也变得知书达礼。衷心地感谢老师们!”一位学生的家长对学校的做法非常满意。公园路万科紫郡小学托管服务模式目前已在全区同类学校推广,这是万柏林区对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创新教育服务方式的又一新尝试。
把“教育家办学”作为教育强区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和教师区管校聘改革,一体两面破解校长、教师“高原现象”之困局
“择一校终老”,这是长期以来校长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真实现状。受学校发展不均衡、校长和教师编制固定化、管理和教学手段陈旧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很多校长和教师过早地触碰到了教育生涯的天花板。各类学校常常因优质教育资源的占有多寡而导致出现“优质校事半功倍、薄弱校事倍功半”的现象。“强校愈强、弱校愈弱”一直也是困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难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为此,万柏林区委副书记、区长袁尔铭提出了教育强区的战略布局:“万柏林区教育改革必须树立区域教育发展的大格局,最终目的是确立教育家办学体制机制,而改革的核心是对教育人的改革,是对教育人教育观念的重塑。”
区管校聘,让教师争着干事创业
2017年9月,万柏林区在全市率先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区域内中小学教职工岗位和编制总量控制、动态调控机制,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教师区管校聘,打破了束缚人事管理的藩篱,消除了人才流动的壁垒,释放了教师职业成长的活力。针对中小学校教师普遍存在“铁饭碗、大锅饭”“补充难、退出难”现象,结合推进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中遇到的利益面广、不稳定因素多的现状,万柏林区教育局积极推动改革,编办、人社、财政等部门将权力归口到教育行政部门,形成了从行业外围重建教育管理秩序的新局面。编办和人社局对教师岗位进行重新核定,对中小学教职工岗位实行总量控制、上限管理,不再定岗到学校;各个学校根据学生人数、专业需要、请假退休等具体情况,按照按岗聘用、竞争择优、强化考核的管理辦法,将聘用人数上报区教育局;教育局在核定的编制人数和岗位总量不变的情况下,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训练、轮岗交流和考核管理等工作,同时对全区教师进行校际间的调整,让教师从“学校人”变为“系统人”。
“参与竞聘的教职工需要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岗位竞聘工作小组对竞聘人员根据教职工师德师风、业务能力、敬业表现、工作业绩以及演讲答辩等环节进行量化打分和综合评定,确定该教师是否能够继续从教。伴随着区管校聘改革的全面推进,现如今万柏林区各个学校均已落实了教职工岗位的合同聘用制度。教师的‘铁饭碗’被打破,他们需要直面竞争压力,在内心中重新生发出对教育的敬畏感,营造出积极奋进、不断向上的工作氛围。”万柏林区教育局人事科科长毛力平如是说。
2020年,万柏林区持续推进全区教师“县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出台《万柏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区管校聘”工作的实施意见》,充分鼓励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辅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鼓励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积极争当“四有”好老师,以此在全区教育系统营造争先创优、风清气正、崇德向善的良好教育教学环境。
对万柏林区中心实验小学的翟贵红来讲,改革推行两年多来,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工作的阻力变小了,过去很多教师都想做行政岗,不想在一线带课,有时甚至是校长已经做通了工作,教师勉强接受了安排,但是到安排工作细节时,还会向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困难。他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个教师恰好休完产假回来,学校在保证其哺乳时间的前提下,按照工作量给她排好了上课时间,但是这名教师还是感到非常不公平,因为以往刚休完产假的教师是可以不排课的。学校的教导主任耐心地给她解释星级教师评定细则,不带课就不能参加星级评定,当然也可以写放弃承诺书,不参与评定工作。这位教师一听,脸色马上阴转晴,表示自己愿意带课,事后见了校领导还感谢学校为她考虑周到。如今,工作开展顺利了很多,学校形成了人人争着干事创业的新气象。”
在万柏林区二中,52岁的高级教师张彩虹之前多次提出想去教辅岗位,不想在一线带课了。2019年9月实施区管校聘、优绩优酬改革后,她主动选择坚守在一线带课,而且信心满满地说:“我要在一线带课,直到退休,我要争取做五星级教师。”实验室管理教师郭跃在实验室工作多年,改革后主动要求到一线带课,不想再做实验室管理教师了。中层干部马文晔、王桂莲也主动提出可以带满课时再兼中层岗位。
高虹老师在区管校聘改革中,从万柏林区大井峪小学来到了中心实验小学,对于这项改革,她有着切身的体会。她说:“区管校聘能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让奋斗在一线的教师收获更多的肯定与尊敬。我在农村学校执教了20年,是区管校聘让我有机会走出来做重新选择,和更高水平的团队合作,感觉业务能力提升了,眼界更开阔了。如果一直在原来的学校,我会很快触碰到成长的天花板。趁着还年轻,我觉得应该抓住这次机会,快速成长起来。”
高老师的话道出了万柏林区众多教师的心声。是改革激发了教师的活力,是改革为教师的成长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校长职级制,让“教育家办学”有效落地
校长职级制改革旨在推动中小学校长由传统行政“委任制”向职业化、专业化“聘任制”转变。万柏林区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更具激励性的校(园)长职级制改革措施,于2019年10月出台《万柏林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职级制改革的实行方案(试行)》,启动以“三级九等”职级序列、“年度目标任务和满意度评价”考核机制、“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职级工资、年度考核奖励”薪酬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职级制改革,以期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校长队伍。万柏林区的校长职级制改革破除教育人历史与现实的惯性思维,将岗位的历史积累与个人在岗期间的绩效相分离,划定教育人成长的起点,核定教育人的岗位贡献;厘清学校静态岗位需求与教育人动态成长之间的边界,让有能力的人到最能发挥其专长的岗位上去;双向划定学校类别和校长、教师星级,对高星级校长、教师向相对薄弱类学校流动给予政策、绩效等方面的倾斜。通过历史与现实、动态与静态、主观与客观三方面的边界设定,进一步筑高教育人成长的天花板,破除教育人成长的“高原现象”。万柏林区尊重校长岗位特点、遵循专家型校长成长特性,完善选任机制与管理办法,坚持党对中小学校的绝对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取消中小学校长行政级别,一律归区级教育部门管理。在校长职级制改革过程中,万柏林区从校长职级划定、学校种类界定、校长遴选、校长人才储备库四方面畅通“教育家办学”战略的有效落地渠道。
万柏林区教育局依据《万柏林区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评定办法(试行)》《关于万柏林区直属中小学校、幼儿园分类情况的通知》《万柏林区和平南路小学等6所学校校长遴选方案的通知》《万柏林区教育局建立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人才储备库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等内容要求,评定校长职级63人(高级13人、中级27人、初级23人),划定全区直属中小学校、幼儿园分类65所(A類31所、B类22所、C类12所),对全区19名参加空缺校长岗位遴选人员进行了客观公正的遴选评审,面向全区直属中小学校、幼儿园公开选拔后备干部,打破了过去“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局面,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2020年,万柏林区继续深化校(园)长职级制改革,出台《万柏林区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任期目标考核评价办法》《万柏林区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年度工作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文件,对校长、园长年度工作综合考核和任期目标考核实行双轨制考核评价,以进一步激发校(园)长队伍活力和创造力,提高校(园)长队伍专业化水平;创新校(园)长发展平台,校(园)长职级的设置在薪酬待遇上结合所任职学校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创新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完善中小学校(园)长、副校(园)长人才储备机制,健全中小学校(园)长、副校(园)长人才选聘制度,在促进校(园)长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建立校(园)长人才梯队。同时,出台《中共太原市万柏林区教育局工作委员会关于气化街小学等6所学校党支部书记推选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为全力打造万柏林区现代化教育强区建设提供全面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公园路万科紫郡小学校长韩晔,作为一名具备九年教学副校长岗位工作经验的省模范教师、省学科带头人,通过竞聘从校长人才储备库中脱颖而出。2018年9月,她带领队伍力挑政企合作优质公办小学建设重担,走党建教育融合管理之路,實现科研兴校,探究“君子教育”特色办学下公办小学“校内课后托管服务”模式;创新小学思政综合实践活动载体,把“君子论坛”作为品牌教育活动面向全市、全省骨干教师进行展示推广。在其带领下,学校首次实现自建校以来在全区中小学年度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的目标,办学质量深受家长、社会认可。韩晔本人也从一名学科名师、优秀副校长,成长为一名创新型、科研型、专家型名校长。
付晓波也是一名通过竞聘从校长人才储备库脱颖而出的年轻校长,曾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在十年教学副校长岗位工作的磨练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2019年9月,他勇担重任,担任长风实验小学校长。工作中,付校长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学校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以“融美习德、融实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博长采熠、融入施教”为核心优势,以“人文科技、学科模块”为课程特色,以“修识养性、融会贯通”为育人目标,走向了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
正如万柏林区二中校长李爱莲所说:“校长职级制改革对我们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全员下岗,打破任命制,采用竞聘制,通过像高考那样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规范科学的笔试、面试和答辩等,促进了全区校长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引领作用。同时也让校长对自己的职位产生了危机感,工作中充满了挑战性倒逼我们不断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成长,既体验到了自身的价值,又感受到了使命的艰巨和光荣。”
对于万柏林区近年来实施的区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省教育厅相关处室一位负责同志如此评价:“万柏林区聚焦区域内教育现状,抓住主要矛盾,在借鉴省内外已有相关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尝试,连出巧招,尤其是创造性地实践了管办评分离改革,比如校长的职级要通过所在学校的等级和自己的任职资格相结合而认定,并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优秀校长、园长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鼓励优秀校长、园长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可以说有效解决了教育治理面临的‘不明白、不会干、不愿干’等问题。”
创新激励、打造品牌、开门办学,以激活教师队伍内生动力为契机,发挥名校名师集群效应,广纳优质教育资源入区“筑巢”,优化区内教育良性发展之生态
“三名工程”,让优秀人才领航教育发展
万柏林区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师待遇为核心,推进区政府提出的特殊教育津贴和绩效工资改革,采取满负荷工作制、星级制,全面落实“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万柏林区还积极组织启动了“三名(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工作室”工程,带动区域教育整体发展。2019年2月,万柏林区出台了《万柏林区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和奖励办法》,面向全社会公开选拔国家及省内外特级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教学能手、省保教能手、省级名师等领航教育人才,面向全国知名师范院校招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来区任教。
万柏林区教育局打破职称制,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工作量参考标准》,设定绩效工资以教学任务和工作量为主要考量的工资决定机制,充分体现绩效工资发放向基层一线教师倾斜。区政府实施特殊教育津贴和绩效工资改革举措,实现教师队伍满工作量运转,释放教学新动能。科学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有效地优化了教师资源配置,在全区中小学校教师队伍中推动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改革实施以来,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3460名教师中满工作量教师达2916人,解聘政府购买服务教师266名,全区累计发放增量性绩效工资1712万元。正如万柏林区教学评估中心主任刘晓萍所言:“一线教师长期以来‘不可能带满工作量’的现象已经被彻底瓦解,现在我们广大教师投身事业、奉献岗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提升。”
在万柏林区绩效工资改革的大背景下,万柏林区外国语小学校长申小平以教师工作量及工作业绩为绩效考核的核心,鼓励一线教师带满工作量,做优本职工作。“该校年过50岁的老教师们也主动扛起班主任加语文教学、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及器材管理的重担,课堂上投入教学,课后自觉帮助需要的孩子,为年轻人做出表率。班主任费的提高,20%加量绩效工资的发放,是对超负荷工作教师的鼓励,体现了上级领导的关心,使得工作量大的教师将更加安心地肩负更大责任,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同时,奖罚分明的政策和鲜明的工作导向,大大提高了校级执行力,也消除了广大教师的惰性思想,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办好优质教育的信心。”校长的话语充满了自信。 打造名师名校新品牌,发挥核心示范引领作用。一位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所优势学校、一批名教师,可以成就一个教育强区。万柏林区积极贯彻“教育家办学”理念,制定出台《万柏林区教育系统享受政府特殊教育津贴考核办法》《万柏林区2019年评选名校(园)长、名教师实施方案》,推动建立“名校(园)长、名师资源库”,努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魅力型”的教育专家。2019年,确定全区享受区政府特殊津贴170人,总计182.16万元。其中有省级荣誉者62人,享受津贴105万元(平均每人每年享受津贴1.69万元);有市级荣誉者42人,共享受津贴38.88万元(平均每人每年享受津贴0.92万元);区级荣誉者66人,共享受津贴38.28万元(平均每人每年享受津贴0.58万元)。一年来,全区12个名校(园)长工作室、217个各级各类名师工作室,开展研修活动累计达1670余次,承担各级各类研究课题132项,已发表论文达69篇,各类公开课、讲座等示范引领和辐射影响力正在省内外逐步扩大。
引凤筑巢,多方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入区办学
万柏林区加大财力投入,每年教育资金投入达10亿余元,教育投入资金量连续多年领跑全市。加快城中村改造公办小学、幼儿园配套建设,推动建立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家长培训基地,持续开展义务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积极探索“名校+新校”“名校+普校”等办学模式,推动强校带弱校、大校带小校,切实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2020年,采用“名校+普校”全托管办学模式,成功引进太原市外国语学校全托管万柏林区开城街学校,并将该校办成寄宿制学校,更名为万柏林区外国语学校(太原市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开城校区),于2020年秋季开始招生;采用“名校+新校”全托管办学模式,成功引进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原太师一附小)全托管北寒村城改項目配套小学;采用国内名校“技术托管”办学模式,筹建丽华教育园区,提升万柏林区中小学教育品质。这些举措的实施让更多百姓子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为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
“教育是关系人民幸福的重要民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守育人初心,要践行‘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精神,恪守己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万柏林区教育局局长李波表示,2020年万柏林区将继续坚定不移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破解制约全区教育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以改革推发展、促公平、调结构、提质量、强活力,全面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万柏林教育强区,全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教育。
责任编辑潘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