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课堂 灵动的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f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机智是指教师在课堂中,能够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而且能够灵活果断地采用恰当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执行教案”逐渐走向师生“互动生成”。在构建“互动生成”中如何运用教师机智是一个值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思考的问题。
  让教师机智引导课堂走向动态生成的天地。课堂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矛盾统一体。传统的语文课过于强调预设,使得一节课就像计算机设定的程序一样,狭窄、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鲜活的生命力。在课改新课堂上,面对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非预期性,我们要突破课堂教学的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让教师机智地引导课堂走向动态生成。这种背景下的语文课会孕育许多“生成”因素,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故”。可以说,正是这些“生成”因素体现了创造性的教育价值,使教学过程感性化,充满生命活力,使僵硬的、传统的教学体系转变成动态的、生成型的生态系统。比如当学生出现一些简单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创造条件,巧妙诱导,使之感悟并纠正自己的失误。我有一次在上课时,指导学生用“青”字组词,一学生举手回答:“青,蜻蜓的蜻。”其他同学笑了。我急忙制止说:“别笑,他还没把话说完,是“蜻蜓”的“蜻”去掉虫字旁,对吗?” 我想,这样巧妙、不露声色地帮助学生迂回前进,挽回了学生的尊严,无疑是教师机智运用的最高境界,而这个学生再也不会把“蜻蜓”的“蜻”写错了。
  让教师机智架起“平等对话”的舞台。长期以来,我们习惯让学生倾听老师、关注老师的一言一行,可以说,课堂几乎是教师唱独角戏和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没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然教师也很少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教学也就顾及不到学生独特的生命感悟。为何会造成这种课堂局面?我想大概就是“预设”的东西太多教师机智发挥得太少,师生之间很难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的“平等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认为既然是“平等对话”,那一定是彼此心灵沟通、人格对等的精神交流,它可以提升语文课的质量,迸发学生灵动的智慧。“平等对话”不仅讲究形式,更注重实效,因此“平等对话”必须有教师机智的支撑,因为只有这样,“对话”教学才不会流于形式,囿于文本,失去灵魂。
  让教师机智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这里的“活”,就是指教师充分发挥个人的教学机智,利用动态生成的教学情境、资源和时机去灵活地组织教学。现在,我们有些教师舍不得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怕延误“上课仅有的40分钟”,怕考试的“重点”讲不到,更怕学生“捣乱”,打破自己预设的“轨道”。如此一来,不仅有可能丧失掉有意义的教育契机——点燃思考的火花、拓展思维的空间、深化探究的兴趣,还可能扼杀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生活的积极性,使学生愈来愈麻木、消极、被动和惰性十足。《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真实的“对话”、真实的情感就是一种珍贵的课程资源,是课堂“生命质量”的价值体现。我们教师就应打破“教案”常规,并针对这种鲜活的“现场”施教,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做热情、得体、富有辨证性的引导,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如我有一次在课堂上教“鬼”字,学生在下面叽叽喳喳地讨论,看得出他们对这个字很感兴趣。于是,我问学生:“大家说说看,这个世界上有没有鬼?”大家异口同声“没有”。我又问:“既然没有鬼,为什么我们还要用这个字呢?用在哪里?”“小八路就叫红小鬼。”“红小鬼是首长对小八路的爱称。” “日本鬼子。”“为什么叫日本鬼子?”“因为他们是坏蛋,干尽了坏事。”这样,内容和思想都升华了。
  让教师机智把握教态控制学态。课改新课堂的开放性、整合性、过程性、实践性、实效性,呼唤有个性化的迎合学生心理需求的课堂教学创新。高明的教学机智,可以使一堂“事故课”获得“故事课”的意外效果,可使“调皮鬼”的“恶作剧”得以出神入化地处理。我教《守株待兔》一课,在讨论寓意时,一个学生提出:“真有这么笨的人吗?”这是我事先没预料到的问题。我笑了笑说:“同学们有自己的见解,很好。至于寓言,由于是古代流传下来的,现在很难论证真假,但可以肯定的是作者之所以写这则寓言,就是想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是什么道理啊?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这种应急处理方法,体现了“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学习需要的满足为归宿”的本质特征。
  让教师机智奏响师生互动的乐章。真正意义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师生互动过程,所追求的应是“师生双方不断调整关系、角色磨合、文化撞击、自主创新的过程”。师生互动,应让教师焕发生命的活力,激活教育智慧;应让学生“动”出新东西,挑战智慧创新,变成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资源。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为学生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和发展自我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要给新问题、新发现、新疑惑一个空间,让它们在合适的条件中不断“激活”,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
  课改新课堂是一个变幻多端的小世界,我们要通过自己高尚的情操、幽默生动的语言、丰富准确的表情、耐心细致的教育来消除障碍和矛盾,引导学生进入健康、积极的情绪状态,逐步走向师生“互动生成”。
其他文献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想象,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它是建立在已有的事实经验基础上,运用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一种假定,是一种合理推理。数学方法理论认为,在数学领域中,猜想是合理的,是值得尊重的,是负责任的态度。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数学发现都是经过合理猜想这一非逻辑手段而得到的,例如,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等。因此,
当前,每一位置身于课改实践前沿的数学老师都能轻易地发现:我们的学生能说会道了,我们的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了,我们的学生敢与老师争论了……这种种新变化,令我们每位老师倍感欣喜。然而,掀起这些华丽的面纱,我们却要问:我们的学生是否真正牢固地掌握了数学知识?我们的学生是否能根据知识间的联系灵活地解答问题?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一个个不同的个体,他们由于家庭遗传、社会环境、自
皮亚杰曾经说过:“学习是一个不断犯错误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不断通过反复思考招致错误的缘由并逐渐消除错误的过程。”由此可见,小学生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错误。对于这些错题,教师不能只是一味地指责、埋怨或简单地纠错,而应该认真分析,追根溯源,巧妙利用学生出现的错题资源进行引导,让学生从错题中获取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一、巧用“错误”,生成课堂教学资源  课堂,是学生可以出错的地方,学生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染,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苏教版第七册《九寨沟》这篇课文文质兼美,正是使学生迸发情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的良好载体。    一、营造氛围中引领入境——激情    (一)师语含情,以情激情  《九寨沟》是一篇童话般的写景文,宜
新课程改革已进入第8个年头,教研组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前行,活动形式由原先的单一、传统,到如今的“百花齐放”——课例评析型、问题诊断型、学习反思式等等。  然而,这样的教研组活动形式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某种缺憾——形式丰富创新,但研究深度不够,如何让老师们在日常的教研组活动中真正得到专业提升?如何让教研组活动达到形式和效率双赢,实现教学、教研、科研一体化?  经过近三年的摸索探究,我们的体会是:以课题研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共有7课,是以凤仙花生长发育的顺序为脉络组织教学内容的。  教材选用凤仙花作为观察对象,是因为它是一种常见的生命力很强的植物,在全国具有普适性,容易栽培管理,生长周期相对而言比较短,从理论上讲:3~4月播种,6~7月种子成熟,生长周期刚好在一个学期内,似乎没什么问题。然而,据我们不完全调查,09年光笔者所在地附近就有30多所学校师生种的凤仙花到6月初
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做得不好,会让你焦头烂额;但同时它又是一门艺术,管理科学会产生一劳永逸的效果,让你充满成就感。那么,怎样才能把千头万绪的班级管理工作做好呢?多年的经历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爱”。正如卢梭所说:“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够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爱是最成功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方法,只有爱,才能成就一切。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考试命题应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淡化传统试题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监控、导向、激励、促发展的功能,以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改革服务。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孕育人性——让命题体现人文关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科的考试应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体现生本思想和人文关怀。  【典型试题举例】  一是以设计卷首、卷尾语等形式提
在儿童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起始阶段,小学英语教师无疑是引领学生步入英语世界的第一位“导游”。教师准确、精练、优美、幽默的口语表达,是让每一位学生成功迷上英语的第一把“金钥匙”。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让他们学会倾 听,理解口语的含义,学会表达与交流,进行流利的英语口头表达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取得的一点经验,就教于方家。  一、扣本起步,激发口语兴趣  口语交际是比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动态化的评价过程,也就是说,评价学生应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所以在评价时,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给予学生多次评价的机会,促使学生的转变和发展,让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数学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经常化。  一、搭建施展平台,实施展示性评价  1.进行数学能力检测,评定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技能  结合各个年级数学教学的不同内容和要求,制定展示性评价的内容及标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