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的课堂提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814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提问,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有目的地设疑,以引起学生积极、定向的思考。它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反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手段。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导,又是促使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那么,教师怎么样在课堂提问,才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呢?笔者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体会,谈一些看法。
  
  一、重新理解课堂提问的内涵
  
  1.提问具有预设性。
  课堂提问可以是教师课前预设的。课堂提问设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教学的进程和质量。
  2.提问具有生成性。
  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提问也必须体现生成性。教师要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资源,并充分利用,合理挖掘即时问题,提高提问的针对性。
  3.学生参与提问。
  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同样是提问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质疑问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4.提问是交流的载体。
  新课程提倡师生交流、互动,而提问正是一个有效的载体。教师的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而学生的提问正是学生思维的展示与暴露。
  
  二、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
  
  目前,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缺乏思考价值。
  如“这样做对不对”、“大家说是不是”等。
  2.含糊不清。
  如一位教师在讲“百分数应用题”时,出示例题后,为了引出线段图,问:“借助什么,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当场就把学生卡住了。如改成“线段图怎么画?”最后比较得出:“借助于线段图,我们看得更清楚了。”效果会更好。
  3.钻牛角尖。
  如“1加2等于几,为什么?”这个穷其究竟的“为什么”,小学生是无法回答的。教师这么问,只会把学生引向“死胡同”。改问:“怎么想的?”学生则更好回答。
  4.厚此薄彼。
  一些教师为减少“麻烦”,提问只问“尖子生”,板演只叫优等生。
  
  三、改进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
  
  1.创造优良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适宜的环境。
  学生天性好奇,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在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顺应这一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展示灵性,发展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对学生要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而合理地评价,这样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而且有利于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星期天,你妈妈让你去买2箱牛奶,你会思考哪些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纷纷发言:每箱牛奶多少钱,至少该带多少钱?每瓶牛奶多少钱,每箱牛奶有几瓶,至少带多少钱?这样,学生提出了许多切题的有价值的问题。笔者及时提问:“你准备怎样解决以上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得出两个方法:看标价说明,问售货员。笔者提出两种情境:①通过调查知,每箱牛奶48元,买2箱。②通过调查知,每箱牛奶24瓶,每瓶2元,买2箱。并提问:“你能根据以上两条信息,解决哪些数学问题?”学生马上回答:“根据调查①可解决买两箱牛奶共需多少钱,根据调查②可解决一共买了多少瓶牛奶、买1箱需多少钱、买2箱需多少钱。”接着笔者组织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解决了以上问题。
  2.有良好的启发性设计。
  教师应在掌握知识结构、知识点的系统性与逻辑关系的基础上,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正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设问。教师可采用先设问,后反问,再追问,最后概括出分析解决间题的思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把握正确的思维方向,提高概括能力。如在讲解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剪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梯形,找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与平行四边形边长之间的关系,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自己就能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这一连串的问题,教师把知识的结构组成一个个指向明确、能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可促使学生有序思考。
  3.抓住时机。
  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的“小世界”,因此在课堂上就要灵活把握问的时机。针对问题的难易,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切忌“蜻蜓点水”、“我呼你应”、即问即答,要使学生在充分思考后产生顿悟,提出的问题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有一定的深度。高质量的提问只有在关键时刻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有效地突出重点、难点。在准确地把握提问时机的同时,教师还需要注意提问后的适当停顿。有专家指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注意停顿时间,例如教师在提出问题后,要等待足够的时间,不能马上重复问题或指学生回答;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也要等待足够的时间,才能评价学生的答案或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的优点是,问题提出后,留给学生回忆、联想、组织语言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增加问题的内容,增加学生的发言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这样就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取得好的提问效果,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例如一题多解、多向求解等创新性题目,能启迪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创新,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圆的认识”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发现圆心到圆上的距离相等时,教师要抓住机会提问圆的各部分名称,如:什么叫半径?学生就会理解半径的概念,并且能激起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提高教学水平,针对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地引导,及时调控课堂节奏,真正使学生在教师灵活自如的点拨下“活”起来。
  总之,教师要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并把经验运用到实践中去,寻找提问的切入点,精心设计出具有开放性、探索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自主产生问题,学会自我提问,学会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彬.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成功,2009.1.
  [2]卓双燕.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质量.新课程研究,2009.6.
  [3]李英梅.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性.青海教育,2001.6.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关节腔注射联合小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关节腔注射治
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数学教学不应是枯燥的课堂教学和理论说教,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讲,通过多种情景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把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身心发展阶段实际等充分结合起来,将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小学数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
摘要: 本文作者就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仍然以传统的满堂灌为主,学生的学习方式仍然是被动接受为主。对此问题作者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数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数学素养是每一个公民文化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数学的思想方法、基础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工具和基础,而
在高中数学新教材中,旧材料的知识体系被打破,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自然地延伸到了社会、生产、生活和科技等现实领域。新颖丰富的学习内容引人入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的现代教育理念展现其间,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了条件。新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和研究性课题为我们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那么,数学研究性学习应该如何开展,才能更好地
目的:探讨常规方法宫内节育器取出失败的临床病例.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外院宫内节育器取出失败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入组对象,所有患者进行宫腔镜下宫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的许多概念、原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教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一、利用生活实例    在讲授新课内容之前,教师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
初中一元二次方程是一类庞大的问题,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如何搞好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是一个值得教师研究的问题。笔者就教学中的一元二次方程问题列举几个综合性问题,并对它们进行解析、评注和总结,以期对初中数学教师搞好中考辅导和初中生参与各类数学竞赛的辅导有所帮助。
黄体酮是目前临床黄体支持的首选药物,临床适应症主要有先兆流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胚胎移植后的辅助生殖、黄体功能不全等,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内注射和阴道给药,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