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我们樊城区大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开学初我们认真聆听了李炳亭先生的理论讲座,看着试点学校如火如荼的进行改革,顿时感到自己的课堂改革迫在眉睫,更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我想这正是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让学生大胆自我展示”的好机会,我该放手了。当然,我在充分的信任和大胆的放手之前弄清了两个前提:首先,构建学习小组,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管理体系和奖惩措施;其次,备好导学案,用好导学案。
1 构建学习小组
1.1 小组的组建。李炳亭先生倡导的“高效课堂”一般4~6个学生一组。老师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按学习能力的高低划分层次,还考虑性别比例、兴趣指向、交往意愿、组织能力等因素,6个人为一组,并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以保证在小组之间的竞争和组内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
1.2 小组的建设。
1.2.1 组名的确定。在进行小组建设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决定小组的组名,设计小组的组徽,说说“组名”和“组徽”的意思。大家在小组里讨论开了,很快,一个个“组名”新鲜出炉,如“七彩组”、“争先组”、“腾飞组”、“快乐组”、“战无不胜组”……
1.2.2 组内小展示。我把黑板划分成9个区域,请各小组把设计好“组名”和“组徽”呈现在黑板上。接下来的时间,在小组长带领下,大家分工合作,分别介绍自己组的“组名”“组徽”以及它们的意思。只见“七彩”小组的组长胡柯分配好任务,其中由学生杨一介绍“组名”的意思,组长一句一句地把“组名”的意思说给他听。等他会说了,该小组离开座位,在教室的空地方开始排练“小组展示”的过程。
1.2.3 班内大展示。在这一环节中,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等一个小组展示完毕,请其他小组评价并打分。一个小组展示完毕以后,老师“随机”地请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评价。刚一开始,大家感觉很茫然,不知该评价什么?老师及时跟进,告诉大家可以评价展示的同学说话的声音、表情、站位等等,也可以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评价,说说自己的意见或进行一些补充。听了老师的话,“希望组”的章晨宇站起来就说:“这小一组太死板了,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没等他讲完,老师接过了话,“这样的评价大家能接受吗?”大家摇摇头。“那该怎么评价呢?怎样的评价别人才能接受呢?”老师反问大家。接着,老师告诉大家,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大家应该先去发现一些别人的优点,然后婉转地提一些建议,这样别人肯定愿意接受。然后示老师范评价,让大家明白该怎样评价别人,让大家懂得评价也是有学问的。
“腾飞组”展示以后,由“上进组”来评价,并打出了3.8分(5分制)。老师问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评价。“争先”小组的李承泽站起来说:“彭正阳同学在语文课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今天他能登上这个舞台,还说了一句话,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我要给他们打3.9分。”老师在评分栏上写下了“3.9”,并补充说:“彭正阳同学的表现为这一组加了“0.1”,我们要把掌声送给彭正阳同学。”教室里顿时掌声响起。大家的评价给了这位同学莫大的鼓励,同时也激发了那些同样缺乏自信的学生的展示热情。
经过这样一次简单的“小组建设”培训,每一个小组不仅确定了自己的“组名”,还经历了一次“高效课堂”学习的过程。记得李炳亭先生说过,教育即信仰,一个个励志的“组名”像红旗,像号角,将激励每一个学生奋勇前进。小樊小学的“小组建设”培训,为“高效课堂”顺利开展做了些许准备。
当然,“小组建设”只是“高效课堂”的冰山一角,要发挥小组的积极作用必须有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管理体系和奖惩措施,我结合我校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和我班的实际与学生们一起初步拟定了一套评价管理方案,方案细化到全天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具体包括:戴红领巾、早操、背书、语文数学作业的收交情况;室内外卫生打扫情况、集会纪律、站队放学纪律、吃零食情况、疯赶打闹情况、卫生保洁情况、好人好事情况等。这些都有同学们选出的监督员进行评价,加分减分。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自律性加强了,更给了许多孩子在监管、评价、汇报等方面的发展机会。在实行激励措施上我班采用的是星级评价方式,根据我班的评价管理方案各小组长统计组员得分,小组互相监督实施,做到了组内每天一公布、每周一小结,班内每月一评比,每期一表彰。
2 备好导学案,用好导学案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习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常出现众多问题,我也是如此。于是我查阅了众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实施导学案的策略:
2.1 设计主观的导学学案。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习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2 传递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在“学案导学”教学方式中,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无形内容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
2.3 学案导学要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虽然学生的预习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由于思维受到学案导学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所以,学生预习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都可以预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心里有谱”。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①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习,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②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小组建设和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两条腿,抓好这两个关键点,我们的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那么我们离“做一个工作幸福的教师”路程就不远了!
1 构建学习小组
1.1 小组的组建。李炳亭先生倡导的“高效课堂”一般4~6个学生一组。老师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按学习能力的高低划分层次,还考虑性别比例、兴趣指向、交往意愿、组织能力等因素,6个人为一组,并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组,以保证在小组之间的竞争和组内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
1.2 小组的建设。
1.2.1 组名的确定。在进行小组建设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决定小组的组名,设计小组的组徽,说说“组名”和“组徽”的意思。大家在小组里讨论开了,很快,一个个“组名”新鲜出炉,如“七彩组”、“争先组”、“腾飞组”、“快乐组”、“战无不胜组”……
1.2.2 组内小展示。我把黑板划分成9个区域,请各小组把设计好“组名”和“组徽”呈现在黑板上。接下来的时间,在小组长带领下,大家分工合作,分别介绍自己组的“组名”“组徽”以及它们的意思。只见“七彩”小组的组长胡柯分配好任务,其中由学生杨一介绍“组名”的意思,组长一句一句地把“组名”的意思说给他听。等他会说了,该小组离开座位,在教室的空地方开始排练“小组展示”的过程。
1.2.3 班内大展示。在这一环节中,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其他小组认真倾听,等一个小组展示完毕,请其他小组评价并打分。一个小组展示完毕以后,老师“随机”地请其他小组的成员进行评价。刚一开始,大家感觉很茫然,不知该评价什么?老师及时跟进,告诉大家可以评价展示的同学说话的声音、表情、站位等等,也可以对展示的内容进行评价,说说自己的意见或进行一些补充。听了老师的话,“希望组”的章晨宇站起来就说:“这小一组太死板了,脸上一点笑容都没有……”没等他讲完,老师接过了话,“这样的评价大家能接受吗?”大家摇摇头。“那该怎么评价呢?怎样的评价别人才能接受呢?”老师反问大家。接着,老师告诉大家,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大家应该先去发现一些别人的优点,然后婉转地提一些建议,这样别人肯定愿意接受。然后示老师范评价,让大家明白该怎样评价别人,让大家懂得评价也是有学问的。
“腾飞组”展示以后,由“上进组”来评价,并打出了3.8分(5分制)。老师问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评价。“争先”小组的李承泽站起来说:“彭正阳同学在语文课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说,今天他能登上这个舞台,还说了一句话,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我要给他们打3.9分。”老师在评分栏上写下了“3.9”,并补充说:“彭正阳同学的表现为这一组加了“0.1”,我们要把掌声送给彭正阳同学。”教室里顿时掌声响起。大家的评价给了这位同学莫大的鼓励,同时也激发了那些同样缺乏自信的学生的展示热情。
经过这样一次简单的“小组建设”培训,每一个小组不仅确定了自己的“组名”,还经历了一次“高效课堂”学习的过程。记得李炳亭先生说过,教育即信仰,一个个励志的“组名”像红旗,像号角,将激励每一个学生奋勇前进。小樊小学的“小组建设”培训,为“高效课堂”顺利开展做了些许准备。
当然,“小组建设”只是“高效课堂”的冰山一角,要发挥小组的积极作用必须有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管理体系和奖惩措施,我结合我校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和我班的实际与学生们一起初步拟定了一套评价管理方案,方案细化到全天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具体包括:戴红领巾、早操、背书、语文数学作业的收交情况;室内外卫生打扫情况、集会纪律、站队放学纪律、吃零食情况、疯赶打闹情况、卫生保洁情况、好人好事情况等。这些都有同学们选出的监督员进行评价,加分减分。这样一来,不仅学生的自律性加强了,更给了许多孩子在监管、评价、汇报等方面的发展机会。在实行激励措施上我班采用的是星级评价方式,根据我班的评价管理方案各小组长统计组员得分,小组互相监督实施,做到了组内每天一公布、每周一小结,班内每月一评比,每期一表彰。
2 备好导学案,用好导学案
在创设“高效课堂”的口号下,教师们都采取课前布置预习学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使用“导学案”的课堂常出现众多问题,我也是如此。于是我查阅了众多资料,总结了一些实施导学案的策略:
2.1 设计主观的导学学案。课标是教学的依据,预习应该按课标要求去掌握概念、理解例题、会模仿例题完成课本练习题。应使应试式的学案回归生态化的学案,使试题式的学案回归问题式的学案。更多的时候,主观一点的问题,更容易让人发挥大脑的思考,尤其在小学生“减负”永远完成不了的情况下,问题式的学案可以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身心得到放松。
2.2 传递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在“学案导学”教学方式中,学案设计的最高境界就是不但通过学案直接传递有形的知识,而且还要把尽可能多的无形内容调整在有形知识之上,传递给学生。学案除了为学生疏导知识、辅导探究外,还应该具有指导学法的作用,这也是学案导学的预期优势。体现在指导学生在关键和重点处有所突破,在学案中往往以“建议”、“注意”、“提示”等加以提醒。
2.3 学案导学要与课堂教学完美结合。虽然学生的预习是一个自主化的过程,但由于思维受到学案导学以及书本的禁锢,会使他们产生共同的视角和基本知识的把握。所以,学生预习中产生的新奇的想法或问题,都可以预料。因此,教师们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时间了解学生学案完成的“成果”,做到“心里有谱”。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超前”生成,最好利用学生的发言,“相机行事”,智慧引申,使教学过程成为多向交流互动、充满活力的过程。①教学流程与学案导学相顺应。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学流程与学案相顺应,不仅能极大地推动学生的预习,而且能点燃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反之,学生通过学案获得的成就感将消减。②教学流程因学案导学而调整。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预习后差异更大,因此,教师要“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起点、内容、要求和节奏。对于预习之后就能掌握的,可以少讲甚至忽略,而对于一点就通的可以以点拨为主的指导,把最多的时间用在有一定难度的知识面上。
小组建设和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两条腿,抓好这两个关键点,我们的课堂效率自然会提高,那么我们离“做一个工作幸福的教师”路程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