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于日语初学者来说日语中有汉字和假名,就汉字本身而言即有利又有弊。在方便认识汉字的同时,日语汉字的读记或多或少会带来学习和应用上的不方便。汉字在日语中有一部分可以表音表意,有一部分则只是利用汉字其发音完全用日语标注发音的现象,所以,初级学习者常常因“望文生义”而闹误会,产生歧义。造成误用原因很多,其中与本国文化的差异与母语的干涉是最重要的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所在。为此希望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入手分析,或许可以为一线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些参考或商榷。
关键词 望文生义;文化差异;古汉语语义;误用
引言
习惯上称汉语圈的国家为日韩中,但韩国早已不使用汉字了。而日语中与中文相似的汉字仍有大量在使用,同时也有许多日本人自己创造的汉字。比如在学习“同型异意”“同型异音”的日语汉字时认读和记忆都会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下功夫。即便是这样仍会有感觉很难掌握并无法自如运用的学习者存在。
外语学习过程中,误用是不可避免的。造成误用原因很多,其中与本国文化的差异与母语表达习惯的差异造成干涉是最重要的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所在。本研究大致可以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入手分析,或许可以为一线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些参考或商榷。
母语干涉现象已是日语教学的必须克服和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也是一线教师和中外日语教育专家都很重视的课题之一。
第1章 问题表现
1.1问题所在
1.1.1发音
对于初学日语者来说,在语音阶段主要遇到的发音问题一般会集中在:
长短音 :かさん→かあさん
促音非促音 :かこ→かっこ
清浊音 :かいこく→がいこく
拗音(包括拗长短音) :りょうこう→りょこう
等等方面上。
1.1.2语法
无论是在日语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和学生的交流当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比如: (1)象の鼻が高い。
(2)メガネをかけている子。
(3)おいしいの魚。
(4)昨日、帰るの時は…。
(5)昨日は寒いでした。
第一句是 误用,第二句是 的误用“ている”应为“た”;第三句说法在日语中叫做形容词做定语的误用。究其原因所在,这些表达完全是在汉语思维下的所致,因此,第一,第三句说法则造成了“の”的错用和乱用,而第四句说法则动词作定语时误用了“の”。第五句则是形容词过去时的错误,这在初学日语者中常见。可见,母语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很大且很顽固。
1.1.3字型
日本古代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日文——假名:平假名源于汉字的草书体,片假名取自汉字的一部分如偏旁、部首之类。据统计,在现代日语中,汉语词汇约占47.5%,几乎达到日语总词汇的一半。因此,作为以汉字为母语的初級学习者来说,常常会误用及产生望文生义的歧义。比如:“辻、覚悟、お湯、娘、手紙、愛人”等。
1.2分析
通过日常教学实践和授课过程中,可以发现和总结出中、日两国语言之间的共通之处,做出以下大致的归纳分析:
1.2.1有利条件
①日语中同形同义的汉字
在日本,用汉字书写的人名、地名占95%以上,由此可见汉字对日语的影响之大。在现代日语当中,有相当多汉字的形、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汉字一模一样,下列日语词汇如:“中国、日本、朝鲜、男、女、歌、四季、雨、雪、体育用品”等都同汉语中的汉字无异。
另外,日语当中也有许多汉字和假名组合在一起的单词,如“見る(看)、お母さん(妈妈)、憩い(小憩)、美味しい(香)、良い(好)、静か(安静)、”等词,即使不能准确地翻译出来,但汉语含义均和当中的日汉字的含义无异,学习这些词汇时应该不会产生歧义。
这些字形未发生变化的日汉字,对初学日语的人来说,在心理上会产生亲切感,误以为日语很简单,进而形成学习上的推动力。
②日语中异型同义的汉字
我国从1950年代建国初期曾经进行汉字简化的举措,使我们现在使用的许多汉字简化了被称之为简化字,但日语使用的汉字当中有许多字仍保持繁体字样,相当于我国以前使用的繁体字,如:“難問、機車、帰宅、故郷、時間、飲食、書物”等单词中的日语汉字,依旧采用汉语的繁体字写法,可是含义和汉语一样,字型上的繁简变化是不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依旧是初学日语的有利条件之一。
不过,日语中的汉字在使用和流传过程中还有一些同型简化字或字型稍做改变的字,如“桜”字,“読者”的“読”字,“企画”的“画”字,“営業”的“営”字,“地図”的“図”字,“郵便局”的“郵”“人気”的“気”,“口実”的“実” “雑誌”的“誌”字等等。虽然写法与汉语中的汉字有所不同,但中国人一看,含义便可望文生义了。只是要注意书写上的不同。
③传承古汉语的原意
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已经和它们最初的意思(即古汉语)发生了变化,有些在现代日语中仍然沿用。由于日本隋唐时就大量从中国吸收汉字,于是,这些字、词的汉字原意也原封不动地引进到日本。所以,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在许多日语单词中找到古汉语的影子。如“丈夫”(じょうぶ),古汉语中把健壮、结实的成年男子称为“丈夫”,而现代汉语中“丈夫”已经转义为女子的配偶;而在日语中“丈夫”一词仍然是指健壮、结实的意思;又如:古汉语中,将“女儿”和“未婚女子”称作“娘”,但现代汉语已演变为母亲的意思了,但在日语中, “娘”的含义依旧为“女儿”或“未婚女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湯”在古汉语中为"热洗澡水"的意思,日语含义依旧不变……等等。
此外,日语敬语中的尊他语和自谦语也是来源于古代汉语。 例如:把别人家叫“府上”,称自己家为“寒舍”。称呼别人父母叫“令尊、令堂”,叫自己父母为“家父、家母”一样。现代日语中的尊他和自谦这两种敬语同古汉语的用法原理一模一样,在日语中“お子さん”相当于"令郎"、“息子”相当于"犬子";再如日语词汇“愚見”、“拝見”等均为自谦语,含义同古汉语无异。 因此,在学习日语的同时,对于有古文基础的人(我国的文言文教学从初中阶段开始)来说,在比较中学习与记忆,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当学习和古汉语相通的日语词汇时,教师顺便提及一下古汉语的含义与用法,学生们通常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进而加深了记忆力。语言之间都是相通的,何况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日本文字呢。
④衍生意义
有一些日语同型词初看不知其意,如“床屋”(とこや),初看时,如何都想不到它与理发有什么关系。再如 “銭湯”(せんとう)是“澡堂”的意思,日语中这样的派生词有很多,,在学习这一类词汇时,一定要特别留意。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随机找出一些有趣的谚语、习惯说法或惯用句,先不解释其意思,让学生猜测其含义,如:“国破れ、山河あり”(国破山河在),学生们会根据字面猜出其意思来,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然后再举“猿が木から落ち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让学生们猜,这回从字面就无法参透其意思了,再把正确意思公布时,学生们也都觉得很合理,从而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谚语。比如大家生活中都见过“無印良品”这个商标,其实许多人都不知道真实含义的。其含义为“无需国家认证的可信赖商品”的意思;“卡拉OK”是日语“カラオケ” (无人伴奏乐队)的英文字头缩写等词,通过中日含义比较之后,用寓教于乐方式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日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3.2不利因素
但也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误用并非由 “汉字”差异所造成。由母语习惯中差异对日语学习不利的大致可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① 时态应用上的差异
我们的母语—汉语中没有根据动词的不同的形式来表示时态的用法,而日语语法最大的特点之一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表达时态,因此在学习初级日语的过程中,问题比较突出大概集中在过去时上了,比如“た形”的使用。
如:(6)行った人と行かなかった人は私に教えてください。
这句话中有两个动词均为“た形”,表示过去完成和过去否定,表示:“去过”和“没去过”的人告诉我一声。初学者往往首先想到“行く”“行かない”结果造成误用。
再如:(7)電車が来た。/电车来了。
这句话虽然是看见电车进站了,但还未到说话人身边时常用的说法。因为这里的“た”不表示过去,而表示状态持续。日语在表示状态性质的时候,习惯采用表示过去和完成的“た形”。
再看形容词在句中做谓语的例句:
(8)今天很热。今日は暑いです。
(9)昨天很热。昨日は暑かったです。
这两句话在汉语中的区别仅仅是时间状语“昨天’和“今天”这两个词汇的不同;而在日语表达中,作谓语的形容词的时态也是不同的,前句为“暑いです”,后句为“暑かったです”。而不是“暑いでした”,也是初学者易犯的错误。
因此,虽然日语的时态相对其他语种要少的多,但是说话人的陈述方式一般表现在谓语上,这种谓语的变化形式,很容易被学习者忽视,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②表达习惯的不同
在汉语中有许多固定的词组搭配,如在汉语中“吃饭”、“吃水果”、“吃药”都使用“吃”这个动词,因此在日汉互译时会习惯性地想到「食べる」这个动词。但是如果要用汉语的习惯说法将以上几个词组都用「食べる」来译成日语的话,“吃药”这个词组的翻译就会出现差错。正确译法应为:
(10)吃饭/ご飯を食べる
(11)吃水果/果物を食べる
(12)吃药/薬を飲む
再如在汉语中“穿鞋”、“穿裤子”、“穿上衣”都使用“穿”这个动词,而在日语中表示从上往下穿的这个动作用的动词是“着る”,表示从下往上穿的这个动作用的动词则为“はく”:
(13)穿鞋/靴をはく。
(14)穿裤子/ズボンをはく。
(15)穿上衣/上着を着る。
(16)穿得很朴实/質素な身なりをしている。
(16)句则完全没有用“穿”的动词来表达。说明表达习惯差异很大。
在汉语表达中“戴眼镜”、“戴帽子”的动词均为“戴”,在日语中则分别译为:
(16)戴眼镜/眼鏡をかける。
(17)戴帽子/帽子をかぶる。
在日语中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些固定的搭配容易给学习者造成困扰,成为日语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进而认为日语难学。因此,在日语学习中,不能过于夸大母语的有利因素,这毕竟是一门全新的外语,需要学习者的潜心记忆与研究。
③生搬硬套的“望文生义”
初学日语时,有时会遇到笑话。虽然比例不高,但这些笑话也应该引起日语学习者的重视。这些笑话多数是我们猜测日语汉字字意造成的。这最有趣的要算“手紙”和“切手”了。初识“手紙”时,会同现代汉语中的“手纸”极易混淆起来,但在日语中,手纸却偏偏是十分文雅的东西——书信。而“切手”从字面意义看,初学日语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其与邮票联系起来。“邪魔”的日语含义为“打扰、妨碍”。
因此,我们的母语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日语,但若应用的不好,则将有利因素转化为了不利因素!
第2章 对初学者的客观影响
对于学习外语的人来说,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有生以来一直使用的母语的影响,因而很难准确地说出地道的外语。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也难免受到中文和日语所带来的双重影响。相比较而言中文对日语有着更为广泛的影响,这对于我们学习日语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其有利面显而易见,故不再重复,以下就其不利面做大概的归纳分析:
2.1对日语学习的影响
2.1.1了解日语词汇表达的复杂性
在汉语中除了上述“吃”的例子外,还有 “吃亏”“吃苦头”等都使用“吃”这个动词,因此在初级日语学习过程中会习惯性地想到「食べる」这个动词。但是如果要用汉语的习惯说法讲义上几句话都用「食べる」来译成日语的话,有些句子就不符合日本人的说话习惯了。 又比如“打电话”和“打车”则不用「打つ」。 按日语习惯说法应为:
(19)吃亏/損をする。
(20)吃苦头/つらい目にあう。
这里只有吃饭的“吃”用了“食べる”,其他的都用了不同的动词。
(21)打电话/電話をかける。
(22)打车/タクシーを拾う。
(23)打分/採点をする。
(24)打鼓/太鼓を打つ。
(25)打雷/雷が鳴る。
(26)打伞/傘をさす。
“打”字也是一样的,只有“打鼓”用了“打つ”。
2.1.2.活用形的变化复杂
复杂的活用形变化是导致许多初学者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由于汉语动词是没有过去时变化的,这对于学习日语者来说是都会遇到的难关壁垒。例:
① 活用形:活用形的掌握是学习日语的必由之路;
〇行くー行かないー行かなかったー行った
〇良いー良くないー良くなかったー良かった
〇静かー静かではないー静かではなかったー静かだった
② 音変:这里包含复杂的音变规则-促音变、拨音变和い音变。
〇使うー使った 読むー読んだ 泳ぐー泳いだ
2.1.3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
以上都是初学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究其原因往往在于对日本地域、文化背景及所处环境了解有限,自然而然地以本国熟悉的知识来理解所致。在此仅举两个教学过程中所遇到实例来说明问题关键所在。比如:
在学习“谢谢”(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这个简单的说法时,初学者往往不是不会说,而是说“谢谢”的场合会遇到不合适宜时从而造成误会。日本人一般在头一天晚上一起吃过饭后,第二天或几天再见面时第一句话一定要说“昨日(この前)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这样的习惯说法在中国是没有的,所以中国学习者往往不会说“昨天(上次)谢谢”之类的话,好像见外似的。这样的误会就是不了解日本人生活习惯所致。
还有就是“早上好”(おはよう/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这两种说法前者是平辈或上对下时使用的,后者是下对上时必须使用的。可是初学者往往由于前者说习惯了或没有上下尊卑那么强烈的意识,见了老师往往脱口而出说“先生、おはよう!”。原因主要是对日本是个绝对的上下级关系非常明确的社会实情不太了解所致。
虽然上述两个例子很简单,但一线教师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所以,在一线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文化背景差异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解决好了,其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第3章 教学实践考察
本研究展开过程中,曾经对一线中日方教师做了调查,同时加上自己的多年教学研究实践加以归纳和总结考察如下:
3.1实时导入文化背景的知识很必要
目前,鉴于国内非外语大学日语专业课时都处于减少客观现实下,那么如何解决好必要知识教授和导入课外必要知识的矛盾是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如果能把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融入随堂教学中的话,是个比较节省时间和有效率的办法。
比如在讲到“鲤鱼旗(こいのぼり)”时,顺便要讲解与该词相关的知识背景,这样既记住了这个词又了解到相关的知识背景和风俗习惯。一举两得。
3.2课上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授课时间是个重要的课题,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为主导的教授会有如下不利情况出现:导致学生厌倦和降低学习效果。
那么,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采取大部分时间都让学生练习的作法有效果和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具体作法就是主要得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讲解之外,其余的时间(90分钟一堂课的3∕2)让学生做“听说读写译”的练习;但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割裂每一项练习,要彼此有机的融合才能效率高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3有计划系统的安排训练
国内一般日语专业学生一般大二就要考日语能力2级或1级。要想顺利通过2级考试,单词量要达到6000左右;而通过1级考试单词量则要求达到10000以上;仅就这一点来说,就是个不小的硬件要求,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艰巨学习任务。
而精读课一般在大二结束时,要讲授完4本教材,比如《新编日语》1-4册书,计80课内容,6000左右单词及300句型。
通过上述第(二)项的具体实施,来完成教师指导下的基础技能训练外,课外时间的科学系统利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必要的课外读物,老师一定要随时检查是可操作的办法。这个办法要持之以恒,最少要坚持大一第一个学年度。
3.4引入及时同步教材(课外知识)
目前,国内日语专业所采用的教材大都是《新编日语》上外编,当然也有使用所谓新版教材。可是教科书毕竟不具实时性。这样,以教材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情况下,实时信息是不能同步或缺乏的,这对于外语学习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往往学生毕业走向职场时,都会有在学校所学知识“无用”之感。
现在网络媒体比较发达,要有计划地引入及时教材(包括人文、法律、风俗、国际关系、地域风情、时事要闻等等)。比如:从“311日本大地震”中及时报道中,把最新的核辐射相关的知识说法介绍给学生;还有就是“岛争”的跟进报道;再有就是正在持续发酵的“棱镜”事件,等等。由于及时性强,不仅能学到最新的知识和词汇,还能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有所了解,同时,会引起学生们极大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意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5 阶段性评估及总结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王道。一个班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程度的学生来说,从一线教师的立场出发,把握好“因材施教”很重要也是必须的。特别是外语的学习者会因自己条件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语言能力来。某个学生听力方面强而其他方面相对弱些;而有的学生说好于其他方面;还有一些学生读优于其他方面等等:这里包括朗读或阅读两方面;一般阅读能力强的学习者,写的能力相对强;而朗读能力强的学习者,听力会相对强些。 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无法割裂开来,否则会很难突破“母语”瓶颈这道难关的。
因此,要求教师及时根据所授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所显露的问题,及时调整好授课内容、进度、难易度和做好阶段性总结。这一环非常重要和极具实践性,不可以掉以轻心。其实,也是一线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
结论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将中日两国间的语言差异联系在一起进行讲解的同时,对于同一假名的不同日语汉字写法,我们可以用汉语当中的同音字来解释;对于假名相同而音调不同从而含义不同的词汇,这一现象则类似于汉字中的多音字……。
源于汉语的日语,至今都和我们的母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做有心人,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随时给予介绍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在学好日语的同时,也知道了我们母语的博大精深!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带着自信来学习日语,把学习日语当成一件乐事,在快乐的基础上去学好日语用会日语,从而迎接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做一名出色的口笔译翻译!
参考文献
宮岡弥生 玉岡賀津雄 母育新:『中国語を母語とする日本語学習者の文法知識が敬語習得に及ぼす影響』 広島経済大学研究集 2004.9
太平未央子:『日本語の母語話者と非母語話者のインターアクションにおける相互理解の構築』日本語教育 2000.4
田中澄香:『名詞文のテンス』日本語教育 2000.7
斎藤真美:『教師のピボット式インターアクション管理方略』日本語教育 2000.10
小林英樹:『漢語動名詞の自他』日本語教育 2000.10
山下直子:『外国人留学生の講義理解』日本語教育 2000.10
佐々木由美:『文化スキーマ分析:同文化内·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おける日本語文化圏成員による割込みの相互作用管理の方略』 日本語教育 2002.10
林玉恵:『字形の誤用からみた日中同形語の干渉およびその対策』 日本語教育 2002.1
小熊利江:『日本語学者の長音の産出に関する習得研究』 日本語教育 2001.4
岡崎智己:『母語話者教師と非母語話者教師のBELIEFS比較』 日本語教育 2001.7
楊晶:『日本語の相づちに関する意識における中国人学習者と日本人との比較』 日本語教育 2002.7
马园园,蔡攀科: 《第二外语(日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林区教学 2012.3
颜泓: 《突破瓶颈 走出误区-浅谈二外日语学习策略》 群文天地 2011.12
史艳玲 王玉芝:《母语文化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影响因素的调查与思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1
李冰:《有关日语中汉字的误用分析》 2006.8
沈丽君:《对话中他称词使用敬语的汉日比较》 2008.5
柳悦:《学习日语名词音调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山东大学学报 2012.8
葛一鹏:《日语中的汉字与日语学习》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3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 天津300222)
关键词 望文生义;文化差异;古汉语语义;误用
引言
习惯上称汉语圈的国家为日韩中,但韩国早已不使用汉字了。而日语中与中文相似的汉字仍有大量在使用,同时也有许多日本人自己创造的汉字。比如在学习“同型异意”“同型异音”的日语汉字时认读和记忆都会花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下功夫。即便是这样仍会有感觉很难掌握并无法自如运用的学习者存在。
外语学习过程中,误用是不可避免的。造成误用原因很多,其中与本国文化的差异与母语表达习惯的差异造成干涉是最重要的导致问题发生的原因所在。本研究大致可以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层面入手分析,或许可以为一线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些参考或商榷。
母语干涉现象已是日语教学的必须克服和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也是一线教师和中外日语教育专家都很重视的课题之一。
第1章 问题表现
1.1问题所在
1.1.1发音
对于初学日语者来说,在语音阶段主要遇到的发音问题一般会集中在:
长短音 :かさん→かあさん
促音非促音 :かこ→かっこ
清浊音 :かいこく→がいこく
拗音(包括拗长短音) :りょうこう→りょこう
等等方面上。
1.1.2语法
无论是在日语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和学生的交流当中,经常会听到一些。比如: (1)象の鼻が高い。
(2)メガネをかけている子。
(3)おいしいの魚。
(4)昨日、帰るの時は…。
(5)昨日は寒いでした。
第一句是 误用,第二句是 的误用“ている”应为“た”;第三句说法在日语中叫做形容词做定语的误用。究其原因所在,这些表达完全是在汉语思维下的所致,因此,第一,第三句说法则造成了“の”的错用和乱用,而第四句说法则动词作定语时误用了“の”。第五句则是形容词过去时的错误,这在初学日语者中常见。可见,母语对日语学习的影响很大且很顽固。
1.1.3字型
日本古代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日本人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日文——假名:平假名源于汉字的草书体,片假名取自汉字的一部分如偏旁、部首之类。据统计,在现代日语中,汉语词汇约占47.5%,几乎达到日语总词汇的一半。因此,作为以汉字为母语的初級学习者来说,常常会误用及产生望文生义的歧义。比如:“辻、覚悟、お湯、娘、手紙、愛人”等。
1.2分析
通过日常教学实践和授课过程中,可以发现和总结出中、日两国语言之间的共通之处,做出以下大致的归纳分析:
1.2.1有利条件
①日语中同形同义的汉字
在日本,用汉字书写的人名、地名占95%以上,由此可见汉字对日语的影响之大。在现代日语当中,有相当多汉字的形、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汉字一模一样,下列日语词汇如:“中国、日本、朝鲜、男、女、歌、四季、雨、雪、体育用品”等都同汉语中的汉字无异。
另外,日语当中也有许多汉字和假名组合在一起的单词,如“見る(看)、お母さん(妈妈)、憩い(小憩)、美味しい(香)、良い(好)、静か(安静)、”等词,即使不能准确地翻译出来,但汉语含义均和当中的日汉字的含义无异,学习这些词汇时应该不会产生歧义。
这些字形未发生变化的日汉字,对初学日语的人来说,在心理上会产生亲切感,误以为日语很简单,进而形成学习上的推动力。
②日语中异型同义的汉字
我国从1950年代建国初期曾经进行汉字简化的举措,使我们现在使用的许多汉字简化了被称之为简化字,但日语使用的汉字当中有许多字仍保持繁体字样,相当于我国以前使用的繁体字,如:“難問、機車、帰宅、故郷、時間、飲食、書物”等单词中的日语汉字,依旧采用汉语的繁体字写法,可是含义和汉语一样,字型上的繁简变化是不会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依旧是初学日语的有利条件之一。
不过,日语中的汉字在使用和流传过程中还有一些同型简化字或字型稍做改变的字,如“桜”字,“読者”的“読”字,“企画”的“画”字,“営業”的“営”字,“地図”的“図”字,“郵便局”的“郵”“人気”的“気”,“口実”的“実” “雑誌”的“誌”字等等。虽然写法与汉语中的汉字有所不同,但中国人一看,含义便可望文生义了。只是要注意书写上的不同。
③传承古汉语的原意
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已经和它们最初的意思(即古汉语)发生了变化,有些在现代日语中仍然沿用。由于日本隋唐时就大量从中国吸收汉字,于是,这些字、词的汉字原意也原封不动地引进到日本。所以,今天我们仍然能够在许多日语单词中找到古汉语的影子。如“丈夫”(じょうぶ),古汉语中把健壮、结实的成年男子称为“丈夫”,而现代汉语中“丈夫”已经转义为女子的配偶;而在日语中“丈夫”一词仍然是指健壮、结实的意思;又如:古汉语中,将“女儿”和“未婚女子”称作“娘”,但现代汉语已演变为母亲的意思了,但在日语中, “娘”的含义依旧为“女儿”或“未婚女子”。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湯”在古汉语中为"热洗澡水"的意思,日语含义依旧不变……等等。
此外,日语敬语中的尊他语和自谦语也是来源于古代汉语。 例如:把别人家叫“府上”,称自己家为“寒舍”。称呼别人父母叫“令尊、令堂”,叫自己父母为“家父、家母”一样。现代日语中的尊他和自谦这两种敬语同古汉语的用法原理一模一样,在日语中“お子さん”相当于"令郎"、“息子”相当于"犬子";再如日语词汇“愚見”、“拝見”等均为自谦语,含义同古汉语无异。 因此,在学习日语的同时,对于有古文基础的人(我国的文言文教学从初中阶段开始)来说,在比较中学习与记忆,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当学习和古汉语相通的日语词汇时,教师顺便提及一下古汉语的含义与用法,学生们通常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进而加深了记忆力。语言之间都是相通的,何况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的日本文字呢。
④衍生意义
有一些日语同型词初看不知其意,如“床屋”(とこや),初看时,如何都想不到它与理发有什么关系。再如 “銭湯”(せんとう)是“澡堂”的意思,日语中这样的派生词有很多,,在学习这一类词汇时,一定要特别留意。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随机找出一些有趣的谚语、习惯说法或惯用句,先不解释其意思,让学生猜测其含义,如:“国破れ、山河あり”(国破山河在),学生们会根据字面猜出其意思来,大大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然后再举“猿が木から落ち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让学生们猜,这回从字面就无法参透其意思了,再把正确意思公布时,学生们也都觉得很合理,从而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谚语。比如大家生活中都见过“無印良品”这个商标,其实许多人都不知道真实含义的。其含义为“无需国家认证的可信赖商品”的意思;“卡拉OK”是日语“カラオケ” (无人伴奏乐队)的英文字头缩写等词,通过中日含义比较之后,用寓教于乐方式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日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3.2不利因素
但也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误用并非由 “汉字”差异所造成。由母语习惯中差异对日语学习不利的大致可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① 时态应用上的差异
我们的母语—汉语中没有根据动词的不同的形式来表示时态的用法,而日语语法最大的特点之一是通过动词的变化来表达时态,因此在学习初级日语的过程中,问题比较突出大概集中在过去时上了,比如“た形”的使用。
如:(6)行った人と行かなかった人は私に教えてください。
这句话中有两个动词均为“た形”,表示过去完成和过去否定,表示:“去过”和“没去过”的人告诉我一声。初学者往往首先想到“行く”“行かない”结果造成误用。
再如:(7)電車が来た。/电车来了。
这句话虽然是看见电车进站了,但还未到说话人身边时常用的说法。因为这里的“た”不表示过去,而表示状态持续。日语在表示状态性质的时候,习惯采用表示过去和完成的“た形”。
再看形容词在句中做谓语的例句:
(8)今天很热。今日は暑いです。
(9)昨天很热。昨日は暑かったです。
这两句话在汉语中的区别仅仅是时间状语“昨天’和“今天”这两个词汇的不同;而在日语表达中,作谓语的形容词的时态也是不同的,前句为“暑いです”,后句为“暑かったです”。而不是“暑いでした”,也是初学者易犯的错误。
因此,虽然日语的时态相对其他语种要少的多,但是说话人的陈述方式一般表现在谓语上,这种谓语的变化形式,很容易被学习者忽视,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②表达习惯的不同
在汉语中有许多固定的词组搭配,如在汉语中“吃饭”、“吃水果”、“吃药”都使用“吃”这个动词,因此在日汉互译时会习惯性地想到「食べる」这个动词。但是如果要用汉语的习惯说法将以上几个词组都用「食べる」来译成日语的话,“吃药”这个词组的翻译就会出现差错。正确译法应为:
(10)吃饭/ご飯を食べる
(11)吃水果/果物を食べる
(12)吃药/薬を飲む
再如在汉语中“穿鞋”、“穿裤子”、“穿上衣”都使用“穿”这个动词,而在日语中表示从上往下穿的这个动作用的动词是“着る”,表示从下往上穿的这个动作用的动词则为“はく”:
(13)穿鞋/靴をはく。
(14)穿裤子/ズボンをはく。
(15)穿上衣/上着を着る。
(16)穿得很朴实/質素な身なりをしている。
(16)句则完全没有用“穿”的动词来表达。说明表达习惯差异很大。
在汉语表达中“戴眼镜”、“戴帽子”的动词均为“戴”,在日语中则分别译为:
(16)戴眼镜/眼鏡をかける。
(17)戴帽子/帽子をかぶる。
在日语中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这些固定的搭配容易给学习者造成困扰,成为日语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进而认为日语难学。因此,在日语学习中,不能过于夸大母语的有利因素,这毕竟是一门全新的外语,需要学习者的潜心记忆与研究。
③生搬硬套的“望文生义”
初学日语时,有时会遇到笑话。虽然比例不高,但这些笑话也应该引起日语学习者的重视。这些笑话多数是我们猜测日语汉字字意造成的。这最有趣的要算“手紙”和“切手”了。初识“手紙”时,会同现代汉语中的“手纸”极易混淆起来,但在日语中,手纸却偏偏是十分文雅的东西——书信。而“切手”从字面意义看,初学日语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将其与邮票联系起来。“邪魔”的日语含义为“打扰、妨碍”。
因此,我们的母语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日语,但若应用的不好,则将有利因素转化为了不利因素!
第2章 对初学者的客观影响
对于学习外语的人来说,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有生以来一直使用的母语的影响,因而很难准确地说出地道的外语。作为日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日语的过程中也难免受到中文和日语所带来的双重影响。相比较而言中文对日语有着更为广泛的影响,这对于我们学习日语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其有利面显而易见,故不再重复,以下就其不利面做大概的归纳分析:
2.1对日语学习的影响
2.1.1了解日语词汇表达的复杂性
在汉语中除了上述“吃”的例子外,还有 “吃亏”“吃苦头”等都使用“吃”这个动词,因此在初级日语学习过程中会习惯性地想到「食べる」这个动词。但是如果要用汉语的习惯说法讲义上几句话都用「食べる」来译成日语的话,有些句子就不符合日本人的说话习惯了。 又比如“打电话”和“打车”则不用「打つ」。 按日语习惯说法应为:
(19)吃亏/損をする。
(20)吃苦头/つらい目にあう。
这里只有吃饭的“吃”用了“食べる”,其他的都用了不同的动词。
(21)打电话/電話をかける。
(22)打车/タクシーを拾う。
(23)打分/採点をする。
(24)打鼓/太鼓を打つ。
(25)打雷/雷が鳴る。
(26)打伞/傘をさす。
“打”字也是一样的,只有“打鼓”用了“打つ”。
2.1.2.活用形的变化复杂
复杂的活用形变化是导致许多初学者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由于汉语动词是没有过去时变化的,这对于学习日语者来说是都会遇到的难关壁垒。例:
① 活用形:活用形的掌握是学习日语的必由之路;
〇行くー行かないー行かなかったー行った
〇良いー良くないー良くなかったー良かった
〇静かー静かではないー静かではなかったー静かだった
② 音変:这里包含复杂的音变规则-促音变、拨音变和い音变。
〇使うー使った 読むー読んだ 泳ぐー泳いだ
2.1.3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
以上都是初学者在日语学习过程中易犯的错误,究其原因往往在于对日本地域、文化背景及所处环境了解有限,自然而然地以本国熟悉的知识来理解所致。在此仅举两个教学过程中所遇到实例来说明问题关键所在。比如:
在学习“谢谢”(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这个简单的说法时,初学者往往不是不会说,而是说“谢谢”的场合会遇到不合适宜时从而造成误会。日本人一般在头一天晚上一起吃过饭后,第二天或几天再见面时第一句话一定要说“昨日(この前)は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这样的习惯说法在中国是没有的,所以中国学习者往往不会说“昨天(上次)谢谢”之类的话,好像见外似的。这样的误会就是不了解日本人生活习惯所致。
还有就是“早上好”(おはよう/おはようございます)这两种说法前者是平辈或上对下时使用的,后者是下对上时必须使用的。可是初学者往往由于前者说习惯了或没有上下尊卑那么强烈的意识,见了老师往往脱口而出说“先生、おはよう!”。原因主要是对日本是个绝对的上下级关系非常明确的社会实情不太了解所致。
虽然上述两个例子很简单,但一线教师都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所以,在一线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文化背景差异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解决好了,其教学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第3章 教学实践考察
本研究展开过程中,曾经对一线中日方教师做了调查,同时加上自己的多年教学研究实践加以归纳和总结考察如下:
3.1实时导入文化背景的知识很必要
目前,鉴于国内非外语大学日语专业课时都处于减少客观现实下,那么如何解决好必要知识教授和导入课外必要知识的矛盾是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如果能把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融入随堂教学中的话,是个比较节省时间和有效率的办法。
比如在讲到“鲤鱼旗(こいのぼり)”时,顺便要讲解与该词相关的知识背景,这样既记住了这个词又了解到相关的知识背景和风俗习惯。一举两得。
3.2课上科学合理安排时间
科学合理的安排好授课时间是个重要的课题,如果在有限的时间里老师为主导的教授会有如下不利情况出现:导致学生厌倦和降低学习效果。
那么,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采取大部分时间都让学生练习的作法有效果和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具体作法就是主要得知识点进行必要的讲解之外,其余的时间(90分钟一堂课的3∕2)让学生做“听说读写译”的练习;但要注意的是:一定不能割裂每一项练习,要彼此有机的融合才能效率高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3有计划系统的安排训练
国内一般日语专业学生一般大二就要考日语能力2级或1级。要想顺利通过2级考试,单词量要达到6000左右;而通过1级考试单词量则要求达到10000以上;仅就这一点来说,就是个不小的硬件要求,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艰巨学习任务。
而精读课一般在大二结束时,要讲授完4本教材,比如《新编日语》1-4册书,计80课内容,6000左右单词及300句型。
通过上述第(二)项的具体实施,来完成教师指导下的基础技能训练外,课外时间的科学系统利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学生读必要的课外读物,老师一定要随时检查是可操作的办法。这个办法要持之以恒,最少要坚持大一第一个学年度。
3.4引入及时同步教材(课外知识)
目前,国内日语专业所采用的教材大都是《新编日语》上外编,当然也有使用所谓新版教材。可是教科书毕竟不具实时性。这样,以教材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情况下,实时信息是不能同步或缺乏的,这对于外语学习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往往学生毕业走向职场时,都会有在学校所学知识“无用”之感。
现在网络媒体比较发达,要有计划地引入及时教材(包括人文、法律、风俗、国际关系、地域风情、时事要闻等等)。比如:从“311日本大地震”中及时报道中,把最新的核辐射相关的知识说法介绍给学生;还有就是“岛争”的跟进报道;再有就是正在持续发酵的“棱镜”事件,等等。由于及时性强,不仅能学到最新的知识和词汇,还能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有所了解,同时,会引起学生们极大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意愿,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5 阶段性评估及总结
“因材施教”是教育的王道。一个班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于不同学习能力程度的学生来说,从一线教师的立场出发,把握好“因材施教”很重要也是必须的。特别是外语的学习者会因自己条件而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语言能力来。某个学生听力方面强而其他方面相对弱些;而有的学生说好于其他方面;还有一些学生读优于其他方面等等:这里包括朗读或阅读两方面;一般阅读能力强的学习者,写的能力相对强;而朗读能力强的学习者,听力会相对强些。 其实,我们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相辅相成、优势互补的。无法割裂开来,否则会很难突破“母语”瓶颈这道难关的。
因此,要求教师及时根据所授学习者学习过程中所显露的问题,及时调整好授课内容、进度、难易度和做好阶段性总结。这一环非常重要和极具实践性,不可以掉以轻心。其实,也是一线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
结论
总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将中日两国间的语言差异联系在一起进行讲解的同时,对于同一假名的不同日语汉字写法,我们可以用汉语当中的同音字来解释;对于假名相同而音调不同从而含义不同的词汇,这一现象则类似于汉字中的多音字……。
源于汉语的日语,至今都和我们的母语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应做有心人,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随时给予介绍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在学好日语的同时,也知道了我们母语的博大精深!因此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带着自信来学习日语,把学习日语当成一件乐事,在快乐的基础上去学好日语用会日语,从而迎接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做一名出色的口笔译翻译!
参考文献
宮岡弥生 玉岡賀津雄 母育新:『中国語を母語とする日本語学習者の文法知識が敬語習得に及ぼす影響』 広島経済大学研究集 2004.9
太平未央子:『日本語の母語話者と非母語話者のインターアクションにおける相互理解の構築』日本語教育 2000.4
田中澄香:『名詞文のテンス』日本語教育 2000.7
斎藤真美:『教師のピボット式インターアクション管理方略』日本語教育 2000.10
小林英樹:『漢語動名詞の自他』日本語教育 2000.10
山下直子:『外国人留学生の講義理解』日本語教育 2000.10
佐々木由美:『文化スキーマ分析:同文化内·異文化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における日本語文化圏成員による割込みの相互作用管理の方略』 日本語教育 2002.10
林玉恵:『字形の誤用からみた日中同形語の干渉およびその対策』 日本語教育 2002.1
小熊利江:『日本語学者の長音の産出に関する習得研究』 日本語教育 2001.4
岡崎智己:『母語話者教師と非母語話者教師のBELIEFS比較』 日本語教育 2001.7
楊晶:『日本語の相づちに関する意識における中国人学習者と日本人との比較』 日本語教育 2002.7
马园园,蔡攀科: 《第二外语(日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林区教学 2012.3
颜泓: 《突破瓶颈 走出误区-浅谈二外日语学习策略》 群文天地 2011.12
史艳玲 王玉芝:《母语文化对中国日语学习者影响因素的调查与思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9.1
李冰:《有关日语中汉字的误用分析》 2006.8
沈丽君:《对话中他称词使用敬语的汉日比较》 2008.5
柳悦:《学习日语名词音调时出现的各种问题》 山东大学学报 2012.8
葛一鹏:《日语中的汉字与日语学习》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3
(作者通讯地址:天津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外语系, 天津30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