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是东方文化的奠基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孔子思想源远流长,在长达二千五百年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生活的最高指导原则。他的自省思想对今天的德育教育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成为万世师表,是与他有强烈的自省意识分不开的。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认为人的修养不是依靠外在的强制,而是依靠自觉努力完成的。孔子以自省、内省作为经常性的修养活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学问即做人的道理,如何学呢?就是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自省。对于生活中难免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必须从批评自身入手,要勇于检讨、批评自己,不要光去指责别人。孔子又说: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躬自厚是多自我责备的意思,这里包含了自我检讨内容。以此为基础,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又进一步指出,通过自省,若一旦发现缺点或错误,就应当及时改正。孔子要求的自省范围很广,各方面行为都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自省。在《论语·季氏》中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通过随时自省,使一言一行都合乎规范,达到“慎独”的高标准。
一、不能看出孔子自省思想有这么两个特点:
1、自觉性。自省是一种内心的自我反思,不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当自己的行为合乎道德规范的时候,那就问心无愧,心安理得了。还有什么可忧惧的呢?自省是修养的重要方法,是“自省”者的自觉、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之遵循确定的目标。
2、持续性。孔子倡导之自省,是个人经常不间断的修养行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看见贤人多向他学习,看见不贤之人便应该对照作自我反思,看自己有没有相同的毛病,就是随时随地要思想,随时随地要能够自省,这体现了思维的持续性。
3、学与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要想获得真知,就应学思并举。
4、学与行结合。孔子特别强调学行统一,学能够指导行,行是学的目的,要学以致用。“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力行近乎仁”。可见,他的求学,不是为多闻,而是闻而能行。
5、思与行结合。思与行是辩证的关系。一方面,他提倡“好谋而成”,赞赏“三思而后行”。另一方面,又强调对行应进行“反思”即由行反之于思。他倡导的自省自克修养原则,要求人们“反求诸己”,注意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其中包含由行到思的反馈。
那么孔子自省思想对今天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哪些启示呢?
二、学思结合,注重学生德育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反思。
孔子注重学习与思考的结合。学是思的基础,只思不学不行。“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充实的自省活动总是以“学”为物质前提。孔子认为自己之所以具有知识,仅仅是由于爱好前人的典籍和以往的历史,通过勤奋学习得来的。确实如此,“博学于文”, “信而好古,学而不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由此可见,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教育首先应注重德育教育理论的学习。
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讲座和报告,以及利用德育教育杂志、网络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正面宣传、普及德育教育知识。对德育教育理论的学习,应时时伴之以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针对社会实践的种种问题,在对德育教育理论的反思中找到解决的合理途径。
重视学与行相结合,首先学能够指导行,即理论能够指导实践。
首先,理论让人们“识别”自己的实践。理论的学习可以为我们熟悉的事件提供不熟悉的解释,可以为我们提供另外的行为方式,因而它让人们用一种富有成效的方式激励着自己,突破封闭的实践圈子,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其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对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增进他们的德育教育水平不一定有效,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活或者说学生对社会的理想化认识与社会现实之间更是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与差距如果不能客观地认识,则可能会成为学生德育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科技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经验,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对挫折的德育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思行结合,加强学生德育实践的积累与反思
思与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行是思的前提和基础。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实践的困惑和迷茫。于是,反思作为自我认识和实践,只有以自我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为基础和前提,才是有力量的和有效果的。因此,引导学生开发德育实践资源,可以使学生享有广阔的反思空间。另一方面,思对行有指导作用,要注意对自己言行的反思。因此,学生德育教育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对实践的反思获得知识和提高认识。对实践的反思的要义在于强调,用探索的态度对待与自我有关的德育世界、行为及外部环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自我调节。其内容包括:对成功的德育教育案例或细节的总结,将成功的德育教育行为从经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德育教育行為的思考,分析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认识;还可以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困惑、问题,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中作进一步探求。唯其如此,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地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的一种有效的德育活动。
总之,孔子的自省思想对于增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的。我们要善于从古人的智慧之中寻找到有益于我们今天的实践的东西,促成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
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成为万世师表,是与他有强烈的自省意识分不开的。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认为人的修养不是依靠外在的强制,而是依靠自觉努力完成的。孔子以自省、内省作为经常性的修养活动。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是学问即做人的道理,如何学呢?就是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自省。对于生活中难免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必须从批评自身入手,要勇于检讨、批评自己,不要光去指责别人。孔子又说: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躬自厚是多自我责备的意思,这里包含了自我检讨内容。以此为基础,孔子在《论语·学而》中又进一步指出,通过自省,若一旦发现缺点或错误,就应当及时改正。孔子要求的自省范围很广,各方面行为都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自省。在《论语·季氏》中他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通过随时自省,使一言一行都合乎规范,达到“慎独”的高标准。
一、不能看出孔子自省思想有这么两个特点:
1、自觉性。自省是一种内心的自我反思,不是一种外在的行为。当自己的行为合乎道德规范的时候,那就问心无愧,心安理得了。还有什么可忧惧的呢?自省是修养的重要方法,是“自省”者的自觉、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使之遵循确定的目标。
2、持续性。孔子倡导之自省,是个人经常不间断的修养行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看见贤人多向他学习,看见不贤之人便应该对照作自我反思,看自己有没有相同的毛病,就是随时随地要思想,随时随地要能够自省,这体现了思维的持续性。
3、学与思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认为要想获得真知,就应学思并举。
4、学与行结合。孔子特别强调学行统一,学能够指导行,行是学的目的,要学以致用。“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力行近乎仁”。可见,他的求学,不是为多闻,而是闻而能行。
5、思与行结合。思与行是辩证的关系。一方面,他提倡“好谋而成”,赞赏“三思而后行”。另一方面,又强调对行应进行“反思”即由行反之于思。他倡导的自省自克修养原则,要求人们“反求诸己”,注意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思,其中包含由行到思的反馈。
那么孔子自省思想对今天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有哪些启示呢?
二、学思结合,注重学生德育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反思。
孔子注重学习与思考的结合。学是思的基础,只思不学不行。“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充实的自省活动总是以“学”为物质前提。孔子认为自己之所以具有知识,仅仅是由于爱好前人的典籍和以往的历史,通过勤奋学习得来的。确实如此,“博学于文”, “信而好古,学而不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由此可见,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教育首先应注重德育教育理论的学习。
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讲座和报告,以及利用德育教育杂志、网络等宣传媒体,多渠道、多形式地正面宣传、普及德育教育知识。对德育教育理论的学习,应时时伴之以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针对社会实践的种种问题,在对德育教育理论的反思中找到解决的合理途径。
重视学与行相结合,首先学能够指导行,即理论能够指导实践。
首先,理论让人们“识别”自己的实践。理论的学习可以为我们熟悉的事件提供不熟悉的解释,可以为我们提供另外的行为方式,因而它让人们用一种富有成效的方式激励着自己,突破封闭的实践圈子,寻求新的发展空间。
其次,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对学生来说,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对增进他们的德育教育水平不一定有效,因为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活或者说学生对社会的理想化认识与社会现实之间更是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分歧与差距如果不能客观地认识,则可能会成为学生德育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俭学、社会调查、科技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积累正确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经验,锻炼社会适应能力,增进对挫折的德育承受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思行结合,加强学生德育实践的积累与反思
思与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行是思的前提和基础。反思来自于自我意识觉醒,而自我意识的觉醒产生于在旧有理念导向下实践的困惑和迷茫。于是,反思作为自我认识和实践,只有以自我实践中所暴露的问题为基础和前提,才是有力量的和有效果的。因此,引导学生开发德育实践资源,可以使学生享有广阔的反思空间。另一方面,思对行有指导作用,要注意对自己言行的反思。因此,学生德育教育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对实践的反思获得知识和提高认识。对实践的反思的要义在于强调,用探索的态度对待与自我有关的德育世界、行为及外部环境,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自我调节。其内容包括:对成功的德育教育案例或细节的总结,将成功的德育教育行为从经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也可以是对失败的德育教育行為的思考,分析失败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认识;还可以从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困惑、问题,在以后的理论学习与实践中作进一步探求。唯其如此,德育教育,才能真正地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的一种有效的德育活动。
总之,孔子的自省思想对于增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的。我们要善于从古人的智慧之中寻找到有益于我们今天的实践的东西,促成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