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对话式”作文批改初探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f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而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作文批改,始终是令语文教师头痛的一件事。语文教学中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笔者翻阅了近百位学生的作文,了解到作文批改方式非常单调,一般为单向式批改,即教师在作文本上给学生作文写上等级性评价,如:“优”、“良”、“合格”,或干脆写上分数:“90”、“80” “60”等。还有一类是教师给学生下指定性评语,如:“中心不突出”,“文不对题”,“论据不足”,或干脆写上“重写”二字。如此干巴巴的分数和毫无情感的评语无疑敲碎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写作文就纯粹是为了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毫无乐趣可言。
  针对上述情况,因此笔者大胆创新,进行了“对话式”作文批改的一些尝试研究,学生的写作兴趣日渐浓厚,写作水平也明显提高。
  一、“对话式”作文批改的定义
  “对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的是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对话式”作文批改是指一改往日教师下结论式的单一批改,而通过评语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书面的“对话式”交流,激发学生与学生之间也用书面评语形式进行信息量上的交流、沟通。
  二、“对话式”作文批改的实施途径
  (一)摸底子,建档案。
  为了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得给他们定下合理的起点,以便实施分层辅导。按照他们的起点不同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他们建立作文档案。作文档案完全是公开化的,即给每个学生都设置一个作文袋,犹如信件袋。学生每完成一篇作文就置于袋中,教师批阅后仍放回袋中。
  (二)结合学生能力层次,制定具体实施计划。
  我结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
  (1)首次慢动。开始写作时,既不定范围,也不要求中心等,只要写就行,甚至一篇文章写两三句话都可以,目的是使每位学生的大脑在作文课中都转动起来。
  (2)逐渐加速。经过两三个星期的训练之后,提出文章中心要集中,写200字以上等要求。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写作习惯的困难期,教师应辩证地分析每个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制定相应的写作措施。
  (3)系统计划。引导学生把培养自己写作能力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相应计划应明确具体,既有每学期的训练总量,又有每月、每周的具体训练目标,都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定出明确的可行性目标。计划由学生充分讨论,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三)实施“对话式”批改,调动学生写作兴趣。
  实施“对话式”作文批改,旨在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与学生加强沟通,以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1、师生“对话”,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对话式”的评语,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让每位学生都乐于写作。第一次作文时,我从作文袋中收到的作文只有23本,大部分同学感觉无话可写,无从下手。我从班上C组刘晓斌同学的作文袋中收到的第一次作文仅写了这样11个字:“老师,我没什么可写的。”说真的,打开乍一看,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学生太不认真了。但我在他的作文本上写下了如下批语:你很坦诚,这一点让我欣赏。请你写几句你当时写作时的感受好吗?第二天,我从他的作文袋中再次拿出作文本时,他在作文本上写了下面一段话:
  我看着您从我的作文袋中拿出作文批改时,我心里七上八下,紧张极了。我猜想您肯定罚我重写。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您并没有这样做,这使我很感动。今后我不再抄作文了,我会认真去写的。
  2、扩展“对话”,加强沟通。
  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而做他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因此,我们要调动同学们对作文的兴趣,要他们积极主动地关注自己的作文袋。于是,在进行“对话”式作文批改的同时,我同样采用“对话”式加强与学生思想上的沟通,让学生感觉到作文袋不仅是作文的天地,更是心灵沟通的乐园。
  3、集体“对话”,取长补短。
  通过学生互批互改,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于是当学生的写作兴趣日趋浓厚时,我便鼓励学生开展作文互批互阅活动。但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看阅了别人的作文后,要在文章后面附上一句或几句评语,说说你阅后的感受或提出修改意见。
  而今,全班同学平均每周递交一篇作文。同学们一有空就去作文档案处翻阅自己或别人的作文,有时竟为文章中的一个词争得面红耳赤。作文档案就是大家的阅读角。现在我每周都安排一节作文对话课,把学生互批互阅过程中有争议的问题摆到课堂上来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疑答难,因为我感觉到:光凭书面对话已满足不了同学们的评论欲望了,他们需要一个更宽阔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写作的才能。
其他文献
顶着凛冽的寒风,马年向我们飞奔而来。在万马奔腾之余,我们谈天说地,说国事,谈家风。因为人皆有家,有家就有家风,家风往小里说,可营造父慈子孝,婆媳和睦,子孙出息的幸福家庭;往大里说,可影响社会,造福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以德治家,重视家风,严以律己,管好家人。于国于家于个人,都将大受裨意,如果这样了,何愁我中华民族不能屹立于世界之巅?  那么家风到底是什么?古人把家风总结为五常八德。五常指仁
期刊
当夜如黑色锦缎般铺展而来,四下里一片寂静,一切都已进入甜蜜的梦乡,而我却激动得辗转难眠。悄悄凭窗临风,在静静聆听的那一刻,我用左手握着右手。苍穹中星光点点,那点点的星儿如一只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穿过左手,将满腔的柔情倾洒在我的右手上,我的手心顿时萌发出幸福的感觉。而那思想的潮水也澎湃激荡,铿然震慑着我的心灵。  隔着深深的郁闷的空间,我的昔日在哭:“唉,现在的学生,人情淡薄,总把老师的好心当作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特殊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当中。而将信息技术与特校图书馆教育功能进行有效整合还是一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目前,特校图书馆要打破传统的书刊资料馆藏观念,积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书刊,建立资源信息库,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教育功能,有效促进教职工更新特殊教育知识.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促进学生超越残障,提高学习能力,平等参与社会。  一、让图书馆成为教职工的信息资源库  图书馆
期刊
阅读是人类接受前人文化的最基本手段。文化主要是靠文字来进行传递的。一个人在学习阶段,就主要是阅读各种教材和参考书籍,来接受前人所创造的文化遗产。张隆华主编的《语文教育学》认为:“阅读从认知文字呼号开始,经过大脑的分析,领会课文的含义,体会课文的感情,并凭着课文练习阅读的技能,发展阅读能力。”《语文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平“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这句话深刻的
期刊
新材料作文,其实就是传统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相结合的产物。它既区别于传统的材料作文,又吸收了话题作文的先进理念。这种有着鲜明特点的作文形式,因其高度的开放性给予了考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为考生张扬个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因此受到不少省市命题者的青睐。面对这种新作文题型,怎样准确地审题呢?要准确地审题,必须把握三条“原则”,掌握四个“妙招”。  下面首先简明地说说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原则”。  原则一:熟
期刊
阅读是我们从文章中获取信息、元素、知识的学习途径。在语文的学习中,现代文的阅读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自己的学习以及语文教学的实践,就现代文阅读方法谈一下自己粗浅的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体味阅读法  这是一种阅读文章的重要方法,这种阅读方法的最大特点在于透彻理解文章的精髓,体察作者的人生经验和对社会的见解,以及选材构思、表现手法、遣词、修辞等写作特点。对于
期刊
虽然导语短小,但它却是教学流程的起点,也影响着课堂流程的落点,决定着课堂的最终走向,更关乎着课堂最终的效益。好的导语设计,应该建立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认知差距上,建立在文本所承载的教学目标上。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认知兴趣点,洞悉求知激发点,明确情感增长点,这样的设计,才能目中有人,才能切合实际,才能不走进花俏语言的误区。  第一组:分类设计  示例一:《伟大的悲剧》的对话导语设计  1、很多人都喜欢旅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知识、发展创新思维的内驱力。因此,教师在教学古言文时应首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时效性。现在,结合我多年的教学探索,谈谈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是如何启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的。  首先,适当导入,创设情境。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到走进去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木兰诗》时,先把电影《花木兰》里面的精
期刊
如何跳出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开辟一个适应现代素质教育需要的新途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巧借电教媒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独具魅力,因为它不但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能在训练技能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能力技巧,其收效令传统教学模式望尘莫及。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巧借电教媒体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体会。  一、电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提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教师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达到理想的境界。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创设情境,以境育人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 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情境,渲染一种与教材情感基调相一致的氛围,悄悄地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学生就能很快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