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课作为中考科目,要想取的好成绩,就需要我们改变观念,精心统筹安排,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繁重的复习内容,以良好的心态迎接中考。
【关键词】改变;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合理安排
近几年,我一直从事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九年级历史教学,我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中考前的复习,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以往错误观念
我们新疆的中考,历史与政治采取合卷开卷方式。一提到开卷,绝大部分同学甚至家长都认为,平时看不看书无所谓,反正中考时可以带课本和复习资料,到时翻书本找答案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中考的历史、政治合卷,时长是2个小时。就历史而言,命题涉及的范围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和新疆地方史历史,共有五本书。试卷知识点多,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如果平时对基础知识没有系统的掌握和了解,想在短时间内靠查找书本和资料答好试卷,取得理想的成绩,难度很大。从以往考生考试的情况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时间不够。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在做试卷时,由于翻书所用时间太长,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都难以做完,更没有时间思考能力题目和全面检查试卷。所以,我在上课时,就特别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巩固。
二、认真研读考纲,掌握命题方向
历年历史中考命题都会依据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试题难度适中。因此,每年我都会结合中考说明要求,带领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要求层次。也就是说,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选择题和辨析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同学们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用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查材料题和问答题,当然也可以考查选择与辨析题,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同学们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懂得这些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懂得拓展,懂得结合实际。比如复习到日本明治维新时,纵的话,上可以复习到大化改新,下可以复习到甲午中日战争,横的话,可以复习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通过纵横联系,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要发展壮大,应积极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坚持改革开放。这样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还要会运用历史。
三、充分利用教材,夯实基础
依据《中考说明》的要求,中考考察的难度比例是8:1:1,从这可以看出,中考是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需要的是以本为本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就让学生知道,教材是命题最重要的依据。
在我们现用的历史教材的内容中,除正文要认真阅读外,还有小字和书下注释等也都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因为这些内容往往是一些重要问题的详细分析和补充。课文中还常出现一些黑体字、图片。黑体字通常是一些文件的摘要或名人名言,要注意他们的出处。图片通常分三类:人物、 地图和事件。我们要关注这些人物是谁,地图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这就不仅仅需要识记,还需理解了。归根到底,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按章节、单元过关,讲练结合,只有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双基”,才能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成绩。
四、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一般来说,历史中考前有近10-12周复习时间,我通常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板块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订出阶段复习和整体复习计划,做到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一个主攻目标。由于中国史是学生八年级所学,学完较早,遗忘的知识较多,因此时间安排为4-5周。世界古代、近代史是九年级上半期所学,部分知识点,学生有所遗忘,所以安排时间为2-3周,世界现代史却是刚刚结束的新课,所以安排时间为1周。最后留下的时间为查漏补缺,综合练习。这样,通过合理安排,就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大容量的复习任务。
总之,九年历史的教学,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认真领会命题思路,研读《中考说明》,并从学生实际出发,讲究复习策略,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从容应对中考。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01版)
【关键词】改变;夯实基础;以本为本;合理安排
近几年,我一直从事九年级历史教学工作,经过多年的九年级历史教学,我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中考前的复习,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改变以往错误观念
我们新疆的中考,历史与政治采取合卷开卷方式。一提到开卷,绝大部分同学甚至家长都认为,平时看不看书无所谓,反正中考时可以带课本和复习资料,到时翻书本找答案就行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中考的历史、政治合卷,时长是2个小时。就历史而言,命题涉及的范围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和新疆地方史历史,共有五本书。试卷知识点多,考查范围广,综合性强。如果平时对基础知识没有系统的掌握和了解,想在短时间内靠查找书本和资料答好试卷,取得理想的成绩,难度很大。从以往考生考试的情况来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时间不够。基础知识薄弱的同学在做试卷时,由于翻书所用时间太长,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都难以做完,更没有时间思考能力题目和全面检查试卷。所以,我在上课时,就特别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巩固。
二、认真研读考纲,掌握命题方向
历年历史中考命题都会依据教学大纲和《中考说明》,试题难度适中。因此,每年我都会结合中考说明要求,带领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因为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南针,考试说明所要求的知识层次,就是中考的要求层次。也就是说,考试说明里面属于识记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选择题和辨析题,那么这一部分的复习就只要求同学们掌握基础的知识点就可以,不用过于深入和延伸。考试说明里面属于理解和运用部分的知识点,正常情况下是考查材料题和问答题,当然也可以考查选择与辨析题,那么这部分的复习不仅要求同学们掌握基础知识点,还必须要求懂得这些知识点的纵横联系、懂得拓展,懂得结合实际。比如复习到日本明治维新时,纵的话,上可以复习到大化改新,下可以复习到甲午中日战争,横的话,可以复习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通过纵横联系,学生认识到一个民族要发展壮大,应积极学习先进文明成果,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坚持改革开放。这样让学生体会学习历史还要会运用历史。
三、充分利用教材,夯实基础
依据《中考说明》的要求,中考考察的难度比例是8:1:1,从这可以看出,中考是以考察基础知识为主,需要的是以本为本的基础。所以,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就让学生知道,教材是命题最重要的依据。
在我们现用的历史教材的内容中,除正文要认真阅读外,还有小字和书下注释等也都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因为这些内容往往是一些重要问题的详细分析和补充。课文中还常出现一些黑体字、图片。黑体字通常是一些文件的摘要或名人名言,要注意他们的出处。图片通常分三类:人物、 地图和事件。我们要关注这些人物是谁,地图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这就不仅仅需要识记,还需理解了。归根到底,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按章节、单元过关,讲练结合,只有学生具备了扎实的“双基”,才能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成绩。
四、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一般来说,历史中考前有近10-12周复习时间,我通常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板块进行复习。在复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和内容,订出阶段复习和整体复习计划,做到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一个主攻目标。由于中国史是学生八年级所学,学完较早,遗忘的知识较多,因此时间安排为4-5周。世界古代、近代史是九年级上半期所学,部分知识点,学生有所遗忘,所以安排时间为2-3周,世界现代史却是刚刚结束的新课,所以安排时间为1周。最后留下的时间为查漏补缺,综合练习。这样,通过合理安排,就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大容量的复习任务。
总之,九年历史的教学,教师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认真领会命题思路,研读《中考说明》,并从学生实际出发,讲究复习策略,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成绩,从容应对中考。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