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农村初中生对美术课产生兴趣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计划的制定要适应学生的实际,灵活多变。教学方法既要注重教师的“诱”和“导”,更要关注学生的“学”和“悟”。改变传统作业的呆板形式。通过互动性的作业评价和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以及学习美术对相邻学科的知识性的弥补和巩固作用,让更多的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改变他们在学习中只注重对“主科”的学习,而忽视学习美术等“副科”的错误观念。
  【关键词】初中美术;激发兴趣;计划灵活;作业互动;感悟成功
  美术教学——它只是墙角那毫不惹眼的、作为点缀风景的一棵小草、一朵野花。同时,由于美术课程的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作为赌注投入到所谓主科的学习上,造成了学生没有也不能把精力投入到对音、美的学习上来。这不仅与党的教育方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相违背,也背离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含义,还扼杀了学生对音、美学习的热情。
  作为音、美教师,我们不但要捍卫党赋予我们对学生进行音、美教育的权利,更不能放任这种恶性循环再继续蔓延下去。为挽救民族传统文化不至失传,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和责任感,促进学生感知觉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发展创造美的生活的愿望与能力作出一点应有的贡献。所以,我在美术课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作了一些探索、尝试,已初见成效。
  一、教学计划灵活多变
  万事万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美术教育有很强的人文性,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能力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所以在制定学科教学计划时,不能一笔杆子定死,应留有余地,只能大框架、大范围地制定出该学段应该达到什么目标、训练哪些项目、哪些作为重点、哪些作为难点、采取什么总的教学模式,不能太细枝末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变化随时调整,包括教材的选取、训练项目的增减、重难点的突破、教学模式的调整与创新等都要灵活变化。
  二、课堂形式突破传统
  传统的美术课教学模式脱离生活、脱离现实、脱离科学认知和表现事物的方法、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把他们禁锢在教室里“闭门造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画学生临摹,或者学生按教师既定的框架去套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忽视学生的创造性特点。这样培养出来的只是画师,而不是开拓者,虽继承了传统,却不能感悟艺术的真谛。新课标向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我们的美术课应是学生的欣赏课、探究课、创造课、个性表现课,加强教学中的双边关系,既注重教师的教,也注重学生的学。在美术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多欣赏,多写生,多积累,内容、形式和方法、技巧不能太“循规蹈矩”,主张“求异”,多参与创造,充分表现,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搜集资料自主学习,从美术课的学习中领悟到了乐趣,感受到了收获,体会到了美的真谛,就能激发和保持学习美术的兴趣。
  三、作业形式花样繁多
  作业形式一成不变,平面翻版,只能让学生越来越枯燥乏味,逐渐失去热情。如果把作业形式改为收集性作业,根据一定的主题思想去收集类似的画材,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学到一堂较为深刻的欣赏课。写生课、创作课是学生积累素材、运用素材、表现自己的个性和发挥绘画特长的主要手段。充分表现自己的生活、喜好,可以是超时空的,超自然规律的,还可以是由多人合作完成的,达到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四、作业评价讲求互动
  传统的美术作业批改方式只是给学生的习作打打分,打打等级,或者评价为像与不像,对与错,显示一下评判的“权威性”。学生也只是关心一下自己得了多少分,或者得了一个什么等级,根本不管自己的作品不足在哪里,好在什么地方,这样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如果将作业当堂面批,甚至帮其修改,可以使学生真正了解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多欣赏,多鼓励,不足之处多建议,不打击。
  五、学科联系相互弥补
  各学科的知识技能是相互联系的,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毫不例外。学科间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是对学生各方面进行宏观培养的重要手段。努力训练学生对画面立体效果的感知和空间想象及其表现能力,努力训练学生对色彩调配的视觉感知能力和技巧,加强学生对学习语文、数学、理化等其他学科未学懂的知识、未掌握的技能的弥补和巩固。这样一来,增强了学科的综合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达到了学生协调发展的目的。
  当然,美术课的各方面改革必须紧紧围绕课标,以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为设计而设计,重视了形式而忽略了本质。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升华,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全面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素质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论坛》
  [2]《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年出版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学细节是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话语、行为以及交互作用的各种细微环节是课程目标实现过程的基本反映,也是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从细节出发,是获得成功的有效途径。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以“细”为立足点,以“节”为关键点,营造自主学习氛围,激发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文本里获取深刻的体验,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灵性与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关注细节;灵性课堂  歌德曾经说:“经验丰富
期刊
【摘 要】多年来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我认为目前中小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重大缺憾是:知识灌得太多,师生相处不融洽。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和推行了一段时间,但遗憾的是许多地方有名无实,流于形式,流于口号。素质教育让位于应试教育,教师往往成了应试教育的机械指挥者,师生关系成了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师生和谐关系的构筑也成了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盲区。由于方式方法的问
期刊
【摘 要】古典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当代学生更要学习、汲取古代智慧,加强自身修养,达到“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内涵,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古诗词对于高中生语文有看深远的影响。对增强高中生的记忆力、语文文字表达能力、学生的知识面有很大的帮助;对提高高中学生毕习语文的兴趣和自信心有深远的影响;时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总之,古诗词时于高中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期刊
“VB”作为高中阶段“算法”教学的语言,最近几年其知识点的内容和难度都有所提高,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将会有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VB语言特点,提出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各方面的教学策略。  一、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上好“VB”的第一节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学科都非常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信息技术学科也不能例外。对于“VB”的内容,我们不能因为知识本身的抽象特点,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研究课堂中师生互动,是我们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本文研究分析了师生关系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并整理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几点看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课堂氛围  一、转变思
期刊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育活动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总的来说,写作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学生没有写作意愿,甚至厌恶写作,把写作当成沉重的包袱;二是写作内容的问题,作文素材的匮乏使学生在面对一个话题或题目时常常不知如何下笔,不知该写些什么;三是如何写,即写作方法的问题。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写作方法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写作意愿,写作内容从何而来。有写作的意愿和可供写作的素材、内容,
期刊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我国青壮年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许多孩子都交给老人或亲戚抚养,社会上便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58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留守儿童成了各地基础教育的盲点。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发展现状  (一)成长环境及教育现状  外出经商、务工、学习的家
期刊
【摘 要】初中英语阅读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新教育,新课改环境下做好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把握正确的阅读教学的方法不仅对于学生英文阅读能力培养很重要,而且在中考中也有很突出的体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途径  一、初中英语阅读理解教学的困境  尽管现在有很多地方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学习外语,但是由于学习外语就是为了考试,好多学生疲于应付,教师
期刊
【摘 要】时下,很多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阐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灵活;互动;创新  高中新课程标出台后,在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时候,我们更有必要对今天的语文教学进行审视与展望。纵观现今语文教学的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学生自杀,溺水等死亡事故的报道数不胜数,出现这些事故的原因很多,但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对自己的生命不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应从各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从小学到高中接受学校教育的12年时间,是学生人格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段时间学生大部分时间都与教师接触,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必不可少。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正确对待生命,尊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