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围绕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目标,指导学生口才训练方法,利用多种训练,提高小学生说话能力;紧扣学生说话训练五步曲进行训练,让农村的孩子们也能积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
【关键词】 探究 说话能力 得以提高
近年来,笔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感觉到现在大多数农村小学的孩子不会说,说话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现象;不敢说,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紧张的心理不善于表达自己,不愿意与人说话;说不好,学生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抓不住重点,离题万里,漫无边际,不善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要说的内容,话语连贯性差,缺乏条理性。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大胆的课题实验尝试。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目标
通过训练,小学阶段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以下要求:声音响亮;神态自然;用语得体;用语准确(无土语、脏话、口病语);内容具体;表述流畅,使用普通话。
二、指导学生口才训练方法
(一)首先要练习大声说话,教给学生锻炼的方法
速读法、背诵法、复述法、模仿法、描述法、角色扮演法
(二)进行口才锻炼
(1) 每天至少10分钟深呼吸训练。
(2) 抓住一切机会讲话,锻炼口才。
(3) 注意讲话时的一些技巧。
三、利用多种训练 提高说话能力
进行简单句子的训练,解说能力的训练,叙述能力的训练,论辨能力训练,以读促说的训练。
四、紧扣学生说话训练五步曲进行训练
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得出:使用“敢说、能说、学说、练说、会说”这五步曲,孩子的说话能力才会大大提高。
第一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敢”说。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因此对小学生的表扬鼓励应多于批评指责,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机。
在學生说话过程中,教师应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及时予学生鼓励,让他们有成就感,有说话的乐趣。同时应带头示范,鼓励学生多使用成语、古诗句、歇后语、格言等,以培养积累、运用词汇的能力,增强说话的生动性。
第二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能”说。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提问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挥。课堂提问切忌太深或太浅。太深的提问让学生感到压力大,学生绞尽脑汁,不得其解,心中无数如何能大胆发言、并说得好?而太浅的提问让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面对“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式的满堂问,学生想都不用想,习惯性的答案脱口而出,难有展现能力的空间。所以,课堂提问应精心设计,才能发挥作用。
第三步:通过“听、读”训练,让他们“学”说。
1. 听中学说。一般人在低幼阶段,口头表达能力都远远高于书面表达能力,这就是“听中学说”的成果。进入小学以后,教师应努力使孩子们的这种习惯保持下来。课堂上,教师可随时提问:“谁能重复一下老师刚才说过的话?”“前面那个同学说得非常好,谁能学说一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他们养成听仔细、听明白、听完整的良好习惯。在课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诸如“留心生活中大人们的对话”“倾听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谈”“收听新闻广播、少儿节目”等听话训练。
2. 读中学说。语文教材是经过严格选择和组织的书面语言材料,是人们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典范。要使学生的口头语言上一个较高的档次,还要组织他们在读中学说。可以经常举行“讲故事”“朗诵”等活动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表情朗读,使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练习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的“口头”充分表达出来。抓重点词句,抓语气,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等都是这种练习的很好形式。
第四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说。
“练说”可以按照读后、观后、文后三步进行。
1. 读后练说。它的代表形式是复述课文,这是“练说”的初级形式。它以课文内容、主要情节的理解和记忆为基础,以文章的脉胳为线索,以文章的语言为借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起来,就像有了根硬实的“拐棍”。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创造性复述、续编和评述也相继成了“读后练说”的重要形式。
2. 观后练说。它的最初形式是“看图说话”。它既没有现成的语言供借鉴,也没有明确的思想和清晰的条理可依托。教师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有条理地观察,还要激发联想和想象,引发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图说话”就容易多了。这种练习应逐渐扩展到观看影视节目、观察生活后口头述说一段话。
3. 文后练说。它是以上两种方法的升华,能把看到的、读到的、想到的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五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会”说
1. 图文对照,启发想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时,不仅要让其指出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还要启发学生想象“它像什么?”“此前、此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情况?”然后,再组织学生品读作者介绍这幅图的文句。这对于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联想和想象非常有益。
2. 寻因索果,理清脉络,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多问个为什么,事情的始末缘由、来龙去脉,文章的结构顺序、选词用句等。这就要组织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比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之得到相应的发展。
总之,“说话”训练是集语言、思维、观察、表达,听、说、读、写和课内、课外于一体的综合训练,加强“说话”训练是社会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从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说话教学中,让农村的孩子们也能积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
参考文献
[1] 蒋文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12):111-112.
[2] 张立秀.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4):73-73.
[3] 林爱子.浅析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
【关键词】 探究 说话能力 得以提高
近年来,笔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感觉到现在大多数农村小学的孩子不会说,说话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现象;不敢说,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紧张的心理不善于表达自己,不愿意与人说话;说不好,学生与人进行口语交际抓不住重点,离题万里,漫无边际,不善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要说的内容,话语连贯性差,缺乏条理性。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大胆的课题实验尝试。
一、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目标
通过训练,小学阶段使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达到以下要求:声音响亮;神态自然;用语得体;用语准确(无土语、脏话、口病语);内容具体;表述流畅,使用普通话。
二、指导学生口才训练方法
(一)首先要练习大声说话,教给学生锻炼的方法
速读法、背诵法、复述法、模仿法、描述法、角色扮演法
(二)进行口才锻炼
(1) 每天至少10分钟深呼吸训练。
(2) 抓住一切机会讲话,锻炼口才。
(3) 注意讲话时的一些技巧。
三、利用多种训练 提高说话能力
进行简单句子的训练,解说能力的训练,叙述能力的训练,论辨能力训练,以读促说的训练。
四、紧扣学生说话训练五步曲进行训练
我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尝试,得出:使用“敢说、能说、学说、练说、会说”这五步曲,孩子的说话能力才会大大提高。
第一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使学生“敢”说。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因此对小学生的表扬鼓励应多于批评指责,就可以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机。
在學生说话过程中,教师应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及时予学生鼓励,让他们有成就感,有说话的乐趣。同时应带头示范,鼓励学生多使用成语、古诗句、歇后语、格言等,以培养积累、运用词汇的能力,增强说话的生动性。
第二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能”说。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成功的提问有助于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挥。课堂提问切忌太深或太浅。太深的提问让学生感到压力大,学生绞尽脑汁,不得其解,心中无数如何能大胆发言、并说得好?而太浅的提问让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面对“是不是”“有没有”“对不对”式的满堂问,学生想都不用想,习惯性的答案脱口而出,难有展现能力的空间。所以,课堂提问应精心设计,才能发挥作用。
第三步:通过“听、读”训练,让他们“学”说。
1. 听中学说。一般人在低幼阶段,口头表达能力都远远高于书面表达能力,这就是“听中学说”的成果。进入小学以后,教师应努力使孩子们的这种习惯保持下来。课堂上,教师可随时提问:“谁能重复一下老师刚才说过的话?”“前面那个同学说得非常好,谁能学说一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听”的注意力,又有助于他们养成听仔细、听明白、听完整的良好习惯。在课外,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诸如“留心生活中大人们的对话”“倾听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谈”“收听新闻广播、少儿节目”等听话训练。
2. 读中学说。语文教材是经过严格选择和组织的书面语言材料,是人们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典范。要使学生的口头语言上一个较高的档次,还要组织他们在读中学说。可以经常举行“讲故事”“朗诵”等活动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示范和指导让学生表情朗读,使其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练习将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的“口头”充分表达出来。抓重点词句,抓语气,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等都是这种练习的很好形式。
第四步: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说。
“练说”可以按照读后、观后、文后三步进行。
1. 读后练说。它的代表形式是复述课文,这是“练说”的初级形式。它以课文内容、主要情节的理解和记忆为基础,以文章的脉胳为线索,以文章的语言为借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起来,就像有了根硬实的“拐棍”。随着学生能力的增强,创造性复述、续编和评述也相继成了“读后练说”的重要形式。
2. 观后练说。它的最初形式是“看图说话”。它既没有现成的语言供借鉴,也没有明确的思想和清晰的条理可依托。教师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有条理地观察,还要激发联想和想象,引发情感共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图说话”就容易多了。这种练习应逐渐扩展到观看影视节目、观察生活后口头述说一段话。
3. 文后练说。它是以上两种方法的升华,能把看到的、读到的、想到的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五步: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会”说
1. 图文对照,启发想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时,不仅要让其指出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样的,还要启发学生想象“它像什么?”“此前、此后还会发生怎样的情况?”然后,再组织学生品读作者介绍这幅图的文句。这对于丰富学生的表象,发展联想和想象非常有益。
2. 寻因索果,理清脉络,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多问个为什么,事情的始末缘由、来龙去脉,文章的结构顺序、选词用句等。这就要组织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比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之得到相应的发展。
总之,“说话”训练是集语言、思维、观察、表达,听、说、读、写和课内、课外于一体的综合训练,加强“说话”训练是社会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从加强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说话教学中,让农村的孩子们也能积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
参考文献
[1] 蒋文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说话能力[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1(12):111-112.
[2] 张立秀.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4):73-73.
[3] 林爱子.浅析小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