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建构学习共同体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m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54-02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踩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走在“导学”的道路上我才真真正正理解了为“师”的真正涵义,真真正正体味到探索的乐趣。从教十多年来我还没有像现在这样期盼每一堂语文课的到来。因为在有限的40分钟里,我可以和“导学”零距离接触,可以看到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智慧、勇气碰撞的火花,在碰撞中学生渐渐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提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学生不再害怕语文学习,他们和我一样期待着每一堂语文课。
  “导学”是教学上的一种理念,一种策略。顾名思义,它是由教师教学中的“导”和学生的“学”构成的。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出来。“导学案”是“导学”的一部分,一种体现形式。即“导学案”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教学内容而编写的纸质文案,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的具体推进过程,是以学习共同体即小组合作活动作为凭借,环节有:课前预习即“先学后教”的“先学”、课中研讨、课堂与反馈练习即“精练反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那么我们如何辩证地用好“导学案”、组织学习共同体进行学习呢?经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践,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导”的方向,讲究“导”的艺术,追求“导”的质量和效果
  1.把握好“导”的方向。每一位语文老师都人手一本“课标”,就要深入地研读,掌握国家对语文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和编写教材的依据,避免语文教学中出现“盲人摸象”的现象。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找准学生心理的切合点,通过“导学”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绝不再把学生当作是知识的容器,切忌穿着“导学”的鞋子走着“满堂灌”或“满堂问”的路子。
  2.讲究“导”的艺术。一听到“艺术”二字,我们总是联想到高深的研究。其实非然也。教师心中要时刻装着学生、装着课标,精心于每一堂课“导学案”的设计或“二备”。“导学案”编写或“二备”要根据学生实际深入研究教材后拟定目标,切忌以教参为“目标”;其次,重难点的把握要“准”,主要还是以生为本。课堂上把握好“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重点、难点;讲易错点、易混点;讲易漏点。当然,教师在讲这一点上要把握一个时间性问题,整堂课讲不超过20分钟,尽量多出时间让学生有自主探究的空间。学生的自主探究时间不少于15分钟,包括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训练。总之,课堂要精讲、多学多练、精练反馈。“三不讲”即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把握好“三不讲”并不容易,教师首先要消除教学是为了应试的心理。许多老师总觉得,如果少讲了,不面面俱到地讲,考试考到这一知识点怎么办?因此,总是逮着机会就讲。所以,在导学案的课堂上老师们要先练好“惜言如金”的功夫。其次,我们应该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语文基础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三不讲”,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把学生从繁琐沉闷的满堂灌中解放出来。
  3.注重“导”的质量和“导”的效果。只要我们能给足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时间,还怕没有质量和效果吗?学生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在“先学”“精练”“延伸”这三方面。
  “先学”即课前预习,这是学生个体独立学习的过程。没有预习的学习是低效的。以前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预习习惯,少部分学生能够预习但没有习得方法,这样学习起来,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想学什么,只是被动地等待和接受。因此指导学生预习之前我们要先备好课,了解教材、拟定目标和重难点,这样指导预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才会有目标。 学生预习操作主要是课文上的“圈”“点”“画”“批注”和“预习本”上的摘抄内容。预习本上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常规摘抄式如:“好词佳句演练场”、“问题串串烧”、“小资料大视角”等;另一种是灵活补充式——根据课文体例和具体内容而增设的项目。我们在检查学生预习的时候既要看他们课文上的动笔程度,又要批阅他们预习本上的用心与态度。根据预习情况我们要进一步在预习上进行个别辅导。根据预习情况我们还要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三讲”和“三不讲”,初步做到以学定教。也让学生的预习习惯得到了更好的培养。
  “精练”是学生的课堂合作学习,即学生在课堂上取长补短、教师获得反馈的过程。采用导学案的课堂同样需要营造课堂氛围,接着我们反馈预习情况,根据预习情况老师可以把我们这一堂课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让学生明确。再将目标和重难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课堂上的这些问题主要来自于学生课前的质疑和老师以学定教后的补充。问题设置要有梯度: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的课堂设置的问题一般不超过四个,因为四个问题主要是根据小组有四个成员而设,一般来说每道题我都有明确指定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反馈。这样做的好处不仅体现了问题设置的梯度性,还给学生特别是三号和四号同学一种学习指引和动力,也为小组学习指明了方向,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二、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的效率,培养“学”的能力
  小组学习是导学案课堂的灵魂,如果没有了小组学习,导学的课堂根本不存在。可见组织小组学习的重要性。首先我们得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科学分组,而且小组队伍宜“小”化,每组4—6人最佳。我班的小组成员是强弱搭配型的,每组4人。成员有“小组长”、“小老师”、“三号同学”和“四号同学”。 小组长、小老师学习能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强;三号、四号同学学力较弱,学习成绩暂时较差。成立了小组后,要进行成员分工,特别是三号四号同学,要让他们在小组内有一定的作为,千万不可对他们“刮目相看”。对小组长和小老师要定期进行培训,以便提高课堂小组学习的效率。
  小组学习决不可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依赖,在重视小组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人独立自学。学生独立自学除了体现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延伸这两个环节之外,还应该体现在每次小组集体交流反馈之前的独立阅读、独立思考、个性发言这一块。所以,引导小组长组织小组学习的时候,安排四号、三号先发言,小老师和小组长做相关的补充。
  只有引导学生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之后进行个体学习再延伸的学习方式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
  三、小组评价策略的制定和科学化
  如果没有了相应的小组评价策略,那么小组学习将会成为无本之末、无水之源。好的、科学的评价策略是小组学习得以开展和维持的原动力。那么小组学习怎样的评价策略是好的科学的呢?
  1.树立“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小组荣辱观;
  2.分配好小组角色,人尽其才发挥角色作用;
  3.小组成员角色的定期转变;
  4.注重评价的层次性。
  四、着眼于“大语文教育”,侧重于“学力”培养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就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作为“导学案”的实验教师的我们要有从事大语文教育的长远眼光;要有培养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胸怀。而不是深陷于哪道题会考哪道题不会考的应试沼泽中。如果学生的知识面广,学习能力强,就是想让他们考砸了都难。也只有这样“导学案”的施行才能坚持到底并收获甘甜的果实。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悄然发生了变化:课堂上老师讲得少了,学生讲得多了;学生的思维活了,问的问题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能力有所提高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0-01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深得幼儿的喜爱。角色游戏在众多游戏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出现实生活的活动;它是解决幼儿参与成人的社会活动而由于知识、经验能力的缺乏、不能真正参与这一心理矛盾的最好方法;它给了幼儿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
期刊
【摘要】针对远程开放教育中课程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利用基于Web 2.0技术进行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实现方法、特点和价值,为远程开放教育的资源建设探索出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Web2.0 资源建设 远程教育  【基金项目】2010年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课题,课题名称:“远程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负责人:高慧波。项目组成员有:张东,孙英娟,李海鹏。  
期刊
【摘要】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本文根据中学生兴趣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点,结合笔者本人的教育实践,总结并提出了激发和培养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 兴趣特点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体验式学习方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亲身体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和途径,这一方法非常适合现代高职教育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高职教育中对于体验式学习方法的应用主要分为两个环节:设计与实施。影响到一个体验式学习项目正常发挥效果的重要因素是教师、环境、时间和学生。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高职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
期刊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材已经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基于课标,源于学生,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地重组与创造性地开发,采取“用”“改”“补”“并”等方法,促使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知识,引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教材 运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39-01  
期刊
【摘要】在研究目前学生学习现状、学习特点以及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教学体会,分析了我院学生操作系统教学中存在的困难,提出了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措施。课程问卷及实践表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操作系统 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46-01  一、引言  《操作系统
期刊
【摘要】面对普通高等院校普遍开设会计专业的巨大竞争压力,高职院校如何把会计专业办出特色,准确定位所培养人才的专业技能,开展“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是关键,为此,结合我国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工作岗位及学生的就业去向,我院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应构建“以学生就业为主导,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基准,以会计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 课程设置 人才培养 创新思维  【基金项目】本文系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51-01  一、理论依据是基石  在最新版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首次出现了“口语交际”的概念: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时代快速发展,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新大纲,第一
期刊
【摘要】在《自动控制原理及其应用》课程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首先从分析课程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开始,再根据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校正过程规划学习领域课程,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任务,并根据各任务特点合理采用各类行动导向教学方法。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课程体系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47-01  自动控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59-01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就语文教学而言,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对大量的、枯燥的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使识字效果更有效,并提高自我识字的能力呢?在教学工作中,有一件事促使我对识字教学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有一次,学校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