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应注意让学生会根据不同的场合使用恰当、得体的,真实、地道的英语。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列为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这一话题也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被关注的对象往往还是以大学生为主,对中小学生此方面培养的研究还十分少,尤其是小学生。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考试,教师大多还是注重英语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意识的渗透。我也是在无意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学生在学习关于“服饰”的课文时,其中一组对话是“Your dress is beautiful!”“Thank you!”。学生在自由阅读时,我无意间听到学生说“这个Amy也真是的,人家夸她,她也不知道谦虚谦虚,还说Thank you呢。”顿时,我觉得很对不起学生,学了这么长时间英语了,孩子连基本的西方文化都不了解。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我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由于传统教法的影响,英语教学比较注重知识及意义的讲解,而较少涉及文化。虽然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不错,但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际时难以启齿、语不达意,所学语言不能得体运用,从而造成难堪,甚至误解。就像刚才我所说的一样,当外国朋友称赞我们“You look beautiful today!”的时候,我们会连连摇头摆手说:“No,no,no,I am not beautiful.”而英美人会说“Thank you”。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还有,在我们PEP教材中,Free talk的主要功能就是复习、巩固旧的知识。由于其易于操作,且教学效果好,教师都乐意使用。以下是一段几乎耳熟能详的对话,一起来看看:
—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
— Where are you from?
— I’m from …
— How old are you?
— I’m …
— What’s your job?
— I’m …
我们都能看出,这样短短的一个对话,复习了四个句型。用来巩固旧的知识,效果很好。学生只要能说出这段对话,说明他的这四个句型都掌握了。殊不知这样一个短短的对话就包含了四个语用错误。
错误一:对于陌生人,英语国家人不会直接询问对方姓名,他们觉得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特别是保守的英国人,更不会做这样的事。如果十分想知道别人的姓名,也只能用“May I know your name?” 这类较婉转的句型。用“What’s your name? ”询问别人姓名,得到的很可能是 “ I don’t know.”的回答。
错误二:来自哪里也被英语国家人视为隐私,也是不能随便问的。
错误三:询问别人的年龄是种很不礼貌的行为,特别是询问女性和老人。女性的年龄在英语国家被视为秘密,和说女性肥胖一样,是女性的忌讳。而询问老人的年龄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国度里,“老”就意味着“腐朽”。因此,老人的年龄也不能轻易地询问。
错误四:在美国,人们往往以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来评判他的社会地位,因此,职业在美国也成为了大家的隐私。询问别人的工作也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如果我们如此训练我们的学生,当他们和英语国家人进行交际时,也许他连自己错在哪里都不知道,就已给对方留下了极差的印象。而类似这种现象还很多,可见,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还是非常必要的。
二、文化意识渗透的必要性
托马斯曾说过这样的话:“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同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也正因为此,《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交际能力除了听、说、读、写以外,还应该包括社会文化能力(运用语言的得体性和适合性)。也就是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语言使用者应遵循该语言环境中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能够与他人和谐、友好地相处。
不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各种文化差异和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就会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如用“How much do you earn a month?(请问您一个月赚多少钱?)”来表示对西方人的关心,会被视为侵犯别人的隐私,而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在称赞你时,你用“You flatter me.(过奖,过奖)”或者“Where?Where?(哪里,哪里)”来回答,会令人怀疑自己的判断力或感觉莫名其妙。因为在强调个人主义而非集体主义的西方文化中,认为不相信自己才能的人是奇怪和不可思议的。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不了解文化差异就无法确切地理解和正确地表达思想。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出现了只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而忽视了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社会文化,特别是语言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受到束缚,从而影响学生英语的进一步发展。美国社会学家D.R Tucher和W.E Lambet对教语言而不教文化的现象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令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其想了解其它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方法
(一)日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文化背景知识,把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特别是注重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融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西方人的坦诚自信与中国人的客套谦虚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与夸奖总是推辞。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都表示出自信的谢意,过分地谦虚在西方人眼中可能是缺乏能力与自信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中西方与此相关的对话模式进行对比学习,找出差异,从而产生深刻印象。
中国式对话(一)
—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还要多多学习。
西方式对话(一)
—You speak so good English.(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您的夸奖。)
中国式对话(二)
—您做的菜真好吃!
—您客气了,做得不好,又没有什么菜,不成敬意。
西方式对话(二)
—The dishes are so wonderful!(您做的菜真好吃!)
—I’m very glad you like them and help yourself to some...(您能喜欢我真高兴,多吃点……吧!)
中国式对话(三)
—这是给您的礼物。
—太破费了。(您太客气了)[等客人走了才会打开礼物]
西方式对话(三)
—Here is a present for you.(这是给您的礼物。)
—What a beautiful present!Thank you very much.[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并称赞和感谢](好漂亮的礼物啊!非常感谢。)
2.、中国人的内敛与西方人的礼貌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下面是我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小对话:
Tom: Can I have an apple?
Mum: An apple what?
Tom: Can I have an APPLE?
Mum: An apple WHAT?
Tom: Can I have an apple,PLEASE?
如果我们不了了解英语文化中礼貌语言的重要性,以及诸如“please”“thanks”这一类的词的使用频率比中文中的对应词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我们就很难理解这段对话的意义,更谈不上准确而恰当的翻译了。
可以看出,英语学习当中经常会有一些特别礼貌的用语,如:“Could you...?”, “May I...?”, “If you don’t mind...”, “Please”, “Thank you”等。这或许是关注个人主义的西方人更看重个人的感受,也或许是英国人特别的绅士风度。他们会尽可能地采用别人容易接受的语言,显得委婉礼貌。在打电话时,西方人也会非常主动礼貌地自报家门,而不直截了当地像中国人一样问我要找谁,甚至问“Who are you?”(这种问法在西方人眼中有侵犯隐私之嫌)。但这种过分的礼貌可能让我们中国人无法接受,因为中国人觉得过分礼貌显得生分见外,特别是在家人之间使用这些礼貌用语更显得别扭。但在西方人眼中这是很自然的事。
3、知识中渗透文化
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中,渗透外国文化。如:在教授PEP小学英语四下第四单元中的衣物单词时,利用课件,形象地总结比较了英美加拿大,日本及非洲的衣物(leather coat, leather shoes, boots, worn by Canadian in cold weather, kimono worn by Japanese women, leaves skirts by Africans )的名称,并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日常衣着(shirt, skirt, dress, sweater 等)进行比较。 又如: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中,在教授uncle, aunt & cousin时, 引导学生理解:一个英语单词uncle就包括了汉语的叔伯,舅舅,姑(姨)父等,一个cousin就囊括了汉语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总结出英语在称呼习惯上的简洁明了。
(二)利用重要节日、特殊情景渗透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的渗透也不应拘泥于单纯的课本和课堂教学,而应联系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讲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外国趣事。如今世界开放,国门大开,除了琳琅满目的国外商品,国外的节日同样热门。人们除了欢度自己本国的节日,对外国的节日,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也热情欢迎。特别是在圣诞节前一个月各大小商店都开始布置环境,渲染气氛,小学生也开始互送卡片。在圣诞节那天,教师可告诉学生圣诞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如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故事,教唱一些活泼动听的圣诞歌曲,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的春节相比较,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也兴致勃勃地学习一些单词、词组:Jingle bells;Merry Christmas;Christmas Eve等。在愚人节,给学生介绍愚人节的玩法,告诉他们开玩笑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增进感情,而不是恶作剧。在感恩节,引导学生对父母心存一份感恩的心,激励自己不断前进。教师利用这样特殊的情境氛围,介绍外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印象深刻,学以致用。
(三)助直观教学手段,体验异国文化氛围。
使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克服文字符号过于抽象、单调的缺点,向学生传递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视野,丰富感性认识,有效地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西方学生生活、家庭、教育、职业、亲戚朋友、快乐、饮食、文娱活动、金钱、仪表、度假、交通、死亡等都是很好的题材。
综上所述,如今,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适应“地球村”的需要。英语教师不但要做一个语言的教学者,还要做一个文化的传播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运用正确的英语、地道的英语、得体的英语。
参考文献:
[1]陈琳、王啬、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胡金玲.探究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
[3]学英语报社《浅谈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4]
http://www.grzdxx.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 《探究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文化差异;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意识列为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这一话题也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是,被关注的对象往往还是以大学生为主,对中小学生此方面培养的研究还十分少,尤其是小学生。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考试,教师大多还是注重英语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意识的渗透。我也是在无意间,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学生在学习关于“服饰”的课文时,其中一组对话是“Your dress is beautiful!”“Thank you!”。学生在自由阅读时,我无意间听到学生说“这个Amy也真是的,人家夸她,她也不知道谦虚谦虚,还说Thank you呢。”顿时,我觉得很对不起学生,学了这么长时间英语了,孩子连基本的西方文化都不了解。因此,针对这一现状,我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缺陷
由于传统教法的影响,英语教学比较注重知识及意义的讲解,而较少涉及文化。虽然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得不错,但在具体语境中进行交际时难以启齿、语不达意,所学语言不能得体运用,从而造成难堪,甚至误解。就像刚才我所说的一样,当外国朋友称赞我们“You look beautiful today!”的时候,我们会连连摇头摆手说:“No,no,no,I am not beautiful.”而英美人会说“Thank you”。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还有,在我们PEP教材中,Free talk的主要功能就是复习、巩固旧的知识。由于其易于操作,且教学效果好,教师都乐意使用。以下是一段几乎耳熟能详的对话,一起来看看:
— What’s your name?
— My name is …
— Where are you from?
— I’m from …
— How old are you?
— I’m …
— What’s your job?
— I’m …
我们都能看出,这样短短的一个对话,复习了四个句型。用来巩固旧的知识,效果很好。学生只要能说出这段对话,说明他的这四个句型都掌握了。殊不知这样一个短短的对话就包含了四个语用错误。
错误一:对于陌生人,英语国家人不会直接询问对方姓名,他们觉得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特别是保守的英国人,更不会做这样的事。如果十分想知道别人的姓名,也只能用“May I know your name?” 这类较婉转的句型。用“What’s your name? ”询问别人姓名,得到的很可能是 “ I don’t know.”的回答。
错误二:来自哪里也被英语国家人视为隐私,也是不能随便问的。
错误三:询问别人的年龄是种很不礼貌的行为,特别是询问女性和老人。女性的年龄在英语国家被视为秘密,和说女性肥胖一样,是女性的忌讳。而询问老人的年龄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因为在美国这样一个老人普遍得不到尊重的国度里,“老”就意味着“腐朽”。因此,老人的年龄也不能轻易地询问。
错误四:在美国,人们往往以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否来评判他的社会地位,因此,职业在美国也成为了大家的隐私。询问别人的工作也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如果我们如此训练我们的学生,当他们和英语国家人进行交际时,也许他连自己错在哪里都不知道,就已给对方留下了极差的印象。而类似这种现象还很多,可见,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还是非常必要的。
二、文化意识渗透的必要性
托马斯曾说过这样的话:“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同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也正因为此,《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所以,交际能力除了听、说、读、写以外,还应该包括社会文化能力(运用语言的得体性和适合性)。也就是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语言使用者应遵循该语言环境中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能够与他人和谐、友好地相处。
不了解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各种文化差异和语言的文化背景,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就会屡屡出现歧义、误解频繁、语用失误。如用“How much do you earn a month?(请问您一个月赚多少钱?)”来表示对西方人的关心,会被视为侵犯别人的隐私,而激起对方的反感。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如当外国人在称赞你时,你用“You flatter me.(过奖,过奖)”或者“Where?Where?(哪里,哪里)”来回答,会令人怀疑自己的判断力或感觉莫名其妙。因为在强调个人主义而非集体主义的西方文化中,认为不相信自己才能的人是奇怪和不可思议的。因此,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显得尤为重要。不了解文化差异就无法确切地理解和正确地表达思想。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出现了只进行听、说、读、写训练,而忽视了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社会文化,特别是语言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受到束缚,从而影响学生英语的进一步发展。美国社会学家D.R Tucher和W.E Lambet对教语言而不教文化的现象有这样的看法:“我们相信,任何这类企图都会令学生失去兴趣,使他们不仅不想学习语言,也不想了解使用这一符号的民族,相反帮助学生在学习语言时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就可以利用其想了解其它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方法
(一)日常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一下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地向学生介绍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文化背景知识,把语言与文化同步传授给学生。特别是注重找出影响语言有效传递的文化融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西方人的坦诚自信与中国人的客套谦虚
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谦虚谨慎,对别人的恭维与夸奖总是推辞。西方人从来不过分谦虚,对恭维一般都表示出自信的谢意,过分地谦虚在西方人眼中可能是缺乏能力与自信的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把中西方与此相关的对话模式进行对比学习,找出差异,从而产生深刻印象。
中国式对话(一)
—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哪里,哪里,还要多多学习。
西方式对话(一)
—You speak so good English.(您的英语讲得真好。)
—Thank 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您的夸奖。)
中国式对话(二)
—您做的菜真好吃!
—您客气了,做得不好,又没有什么菜,不成敬意。
西方式对话(二)
—The dishes are so wonderful!(您做的菜真好吃!)
—I’m very glad you like them and help yourself to some...(您能喜欢我真高兴,多吃点……吧!)
中国式对话(三)
—这是给您的礼物。
—太破费了。(您太客气了)[等客人走了才会打开礼物]
西方式对话(三)
—Here is a present for you.(这是给您的礼物。)
—What a beautiful present!Thank you very much.[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物并称赞和感谢](好漂亮的礼物啊!非常感谢。)
2.、中国人的内敛与西方人的礼貌
举一个小小的例子,下面是我曾经看到过的一个小对话:
Tom: Can I have an apple?
Mum: An apple what?
Tom: Can I have an APPLE?
Mum: An apple WHAT?
Tom: Can I have an apple,PLEASE?
如果我们不了了解英语文化中礼貌语言的重要性,以及诸如“please”“thanks”这一类的词的使用频率比中文中的对应词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我们就很难理解这段对话的意义,更谈不上准确而恰当的翻译了。
可以看出,英语学习当中经常会有一些特别礼貌的用语,如:“Could you...?”, “May I...?”, “If you don’t mind...”, “Please”, “Thank you”等。这或许是关注个人主义的西方人更看重个人的感受,也或许是英国人特别的绅士风度。他们会尽可能地采用别人容易接受的语言,显得委婉礼貌。在打电话时,西方人也会非常主动礼貌地自报家门,而不直截了当地像中国人一样问我要找谁,甚至问“Who are you?”(这种问法在西方人眼中有侵犯隐私之嫌)。但这种过分的礼貌可能让我们中国人无法接受,因为中国人觉得过分礼貌显得生分见外,特别是在家人之间使用这些礼貌用语更显得别扭。但在西方人眼中这是很自然的事。
3、知识中渗透文化
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中,渗透外国文化。如:在教授PEP小学英语四下第四单元中的衣物单词时,利用课件,形象地总结比较了英美加拿大,日本及非洲的衣物(leather coat, leather shoes, boots, worn by Canadian in cold weather, kimono worn by Japanese women, leaves skirts by Africans )的名称,并引导学生对照自己的日常衣着(shirt, skirt, dress, sweater 等)进行比较。 又如: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6中,在教授uncle, aunt & cousin时, 引导学生理解:一个英语单词uncle就包括了汉语的叔伯,舅舅,姑(姨)父等,一个cousin就囊括了汉语的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等,总结出英语在称呼习惯上的简洁明了。
(二)利用重要节日、特殊情景渗透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的渗透也不应拘泥于单纯的课本和课堂教学,而应联系实际,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讲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外国趣事。如今世界开放,国门大开,除了琳琅满目的国外商品,国外的节日同样热门。人们除了欢度自己本国的节日,对外国的节日,如愚人节、感恩节、圣诞节等也热情欢迎。特别是在圣诞节前一个月各大小商店都开始布置环境,渲染气氛,小学生也开始互送卡片。在圣诞节那天,教师可告诉学生圣诞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如圣诞节的由来,圣诞老人的故事,教唱一些活泼动听的圣诞歌曲,引导学生将之与中国的春节相比较,在热烈的气氛中,学生也兴致勃勃地学习一些单词、词组:Jingle bells;Merry Christmas;Christmas Eve等。在愚人节,给学生介绍愚人节的玩法,告诉他们开玩笑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增进感情,而不是恶作剧。在感恩节,引导学生对父母心存一份感恩的心,激励自己不断前进。教师利用这样特殊的情境氛围,介绍外国文化,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印象深刻,学以致用。
(三)助直观教学手段,体验异国文化氛围。
使用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手段,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克服文字符号过于抽象、单调的缺点,向学生传递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视野,丰富感性认识,有效地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西方学生生活、家庭、教育、职业、亲戚朋友、快乐、饮食、文娱活动、金钱、仪表、度假、交通、死亡等都是很好的题材。
综上所述,如今,跨文化交际越来越频繁,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适应“地球村”的需要。英语教师不但要做一个语言的教学者,还要做一个文化的传播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运用正确的英语、地道的英语、得体的英语。
参考文献:
[1]陈琳、王啬、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胡金玲.探究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
[3]学英语报社《浅谈在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4]
http://www.grzdxx.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4 《探究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