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工个体防护工具现状分析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she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作为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矿难一直居高不下的现实,文中首先提出原因之一是就是我国矿工防护工具落后,缺乏专门的生产系统进行系统的研究。接下来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矿工个体防护工具的现状,以期待我们能自主创新地设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矿工个体防护产品。
  关键词:矿难;防护工具;人性化;创新
  
  近些年我国矿难事故频频发生,年年“荣登”我国十大灾难的榜首。而美国煤炭年产量接近我国的一半,每年死亡仅30-40人,其原因之一就是美国的个体防护工具先进,在配备、使用、管理等方面比较严格。结合我国的实际经济、政治、矿山开采地貌以及煤矿工人综合素质情况,建立一套有中国特色的个体防护工具体系研究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大事。
  我国矿工个人防护产品还没有作为重要的生产设备系统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市场上的矿工个人装备产品主要有:矿灯、安全帽、安全靴、呼吸器、防护服、防护面罩、自救器、瓦斯检测仪等基本劳保用品,这些都是保护人身安全、防止事故发生的必备物品。目前,我国矿工个体防护工具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尽管矿工能发放一些劳保、防护用品,但大都是市场通用的劳保用品和防护产品,很少有针对矿工作业时的专业产品来防护和保护矿工个体的安全。整体来看,国内矿工个体防护产品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或者是效能方面都远远落后与国外同类产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矿工个体防护工具缺乏整体的统一性
  随着政府对煤炭行业安全的重视,市场上矿工用具日渐繁多起来,头上戴的有安全帽、防尘口罩;身上穿的有防护服装(主要是防静电),腰间佩戴着自救器、气体检测仪;脚上穿着防护皮靴……,除此以外还有保障生产用到的各种手动工具等。市场上诸如以上功能的产品也日渐琳琅满目,造型、色彩、材料、功能都各具特色,但是却都普遍性的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这些产品的使用者——矿工,忽视了使用主体在特定情景下的使用环境以及使用功能。围绕在矿工身体上的诸多产品缺少在统一指导原则下使若干产品统一、协调的人性化设计因素,这样,造成尽管提供给矿工个体使用的个体防护用品数量日渐增多,但是最终的功能并没有得到提高,各种防护产品各自以自己的形态发挥着自身的功能,但是各个产品的使用环境要求又彼此不同,因此产品间存在产品功能相交、重复和产品功能交织甚至产生盲区等现象。此外,各品种的产品之间兼容性差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安全帽,就一直沿用传统的安全帽的形式和功能,从造型上看不美观,从功能上分析功能单一,这些落后因素都会影响矿工的工作情绪,导致工作热情低落,甚至会分神影响工作效率。
  (2)矿工个体防护工具缺少人性化设计关怀
  目前我国矿工佩戴的防护产品主要功能就是为了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即满足生产需求和工人的基本生命保障。在设计和使用的过程中忽视了矿工在阴暗、潮湿这样一种工作状态下的心理及生理因素。造成这一情况的出现并非是设计师或者企业某一方面的问题或者责任,这是一个社会综合问题。首先矿工这一群体是属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群,很少受到社会的关注。在笔者调查的阜新市三个中小型煤矿中,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矿工均占80%以上,高中以及高中以上文化的占20%左右,其中大专或者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矿工均不足4%,有的煤矿还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以点带面,可以看到在我们国家矿业从业人员素质低,工程技术人员缺口多,此外矿工本身对于个人的防护用品也不是很关心,即便是矿上给配备了相关产品,矿工自身也是为了应付检查才随身携带的,更有相当一部分矿工跟本没有接受过培训,自救器怎么使用都不知道,笔者在调查时曾问过一些矿工关于自救器的问题,他们憨厚的笑笑:“你问问周围的这些个人,他们都谁会用?反正矿上说自救器必须领,还押了我们300元钱,到时候你背着就行,会不会用没人管,但是你要是弄丢了或是弄坏了就要把这300块钱扣掉,我们嫌背着这个东西麻烦,不背又自找麻烦,多数到井下后就把自救器撂身边儿了,有安全员来检查再戴上就行了”。这也反映了我国煤炭管理和防护工具存在的问题——监管不到位、使用过程繁琐,因此才导致矿工不愿意使用。试想,在矿难发生后矿工的心理就已经受到干扰了,那时的状态很可能会是手忙脚乱,大脑里一片空白,在这种状态下去开启结构繁琐的自救器……,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人性的事情。我们国家的安全帽、自救器等设备在设计的时候往往只考虑技术指标,考虑在使用的时候最大功效的问题而很少考虑使用者在佩戴和使用的过程中的舒适度的问题。设计师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往往单纯的为了设计具备某种功能的产品而设计,忽略了产品最终的使用者——矿工,这是有悖于产品设计的基本原则的。
  (3)矿工个体防护产品标准老化、科技含量低、防护性能不高
  我国矿工个体防护产品体系不完备,产品多年一贯制,科技含量低,款式陈旧,功能单一,材质低劣,安全系数低,个体防护产品标准,亟待充实完善,如安全带还沿用20世纪80年代的标准,那时从业人员体轻身瘦,目前普遍体重身肥,加之材质低劣,安全性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在某矿难中生还矿工吴某在回忆矿难发生后情景时说,事故发生后,他打开随身携带的井下自救器,却不好使,感觉不通气。当时井下灰尘很大,严重缺氧,他呼吸艰难。获救前的十几个小时,他完全是靠趴在一个煤水洼里挺过来的。他说:“平时没事,自救器都是密封着的,外面贴着封条,出了事打开以后,才知道这玩意是坏的[2]”
   近两年来我国矿工个体防护工具产业有了新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国家安全生产大环境等的影响和诸多因素制约,发展速度并不快,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产品的科技含量太低。由于没有雄厚的资金、国际化的背景、先进的科技技术等因素的支持,在市场上失去了与国外知名品牌同类产品竞争的能力,以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我们的企业也只能是简单的模仿国外的产品,但在模仿和测绘的过程中却没有融入中国设计市场的实际,就像我们国内的山寨版手机,从外型看和大品牌的手机十分相似,可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质量问题,根本问题就在于缺乏技术含量。
   国产产品在与国外产品竞争的拼杀中,或是因为品质原因,或是因为设计原因,或是因为材料工艺原因逐渐败下阵来。国外产品在进入我国煤矿市场后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如果我们的企业只是模仿国外产品,不进行自主研发设计矿工个人相关产品,并让这样的状况长期发展下去的话,未来的矿工用品市场必将完全由国外的企业占据,我们的企业我们的设计将失去这块阵地,失去话语权,更谈不上自主创新地拥有自己的矿工个人防护系统了。因此如何正确对待着眼于从科学技术方面提升我国个体防护救助工具的水平,这是我国个体防护产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4)矿工个体防护工具缺少民族表现元素,少有创新
   我国的矿工个体防护工具产品少有创新,这是不争的事实,大多直接模仿或者抄袭国外先进企业的产品,在防护用品发展的初期阶段这也是一条发展的必经之路,可是发展到了现在,作为一个产煤第一大国,拥有世界上矿工数量最多的一个国家,我们的防护用品却仍没能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来,这是让人汗颜的,当然这里的因素比较复杂,比如在国内开设工业设计的各大高校,没有一家开设矿工个体防护工具设计这样的课程的,这就导致没有相应的设计人才向社会输送,学生毕业进入企业以后完全是陌生的领域,一切都要从头学习,这是人才的浪费!即便是有些劳动防护科研机构也很少从事矿工个体防护工具新产品的研发,企业基本上不具备研发能力,新产品问世很少,这些都是导致我国个体防护新产品研发工作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的客观因素。此外,多数报刊很少刊登矿用个体防护新产品的信息,一些安全科技交流会、研讨会上也极少看到矿用个体防护装备方面的交流论文,更别说获得高级别的科技鼓励,具有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那就更少之甚少了。笔者在图书馆翻阅《中国个体防护装备》刊物时,里面涉及到矿用防护产品的内容显得极为可怜和寒酸。
   记得诺基亚曾经生产过一款“倾慕”手机,手机造型简洁大方,功能和科技含量与其他款手机无异,华丽的仿皮质材料、雅致的蚀刻金属和透明侧条交相辉映,其最突出的地方是表面欧式图案的应用,极具民族特色,颜色也选用了与图案文化背景相符合的储石和金黄,彰显欧洲民族风味,这款手机把欧洲民族文化的元素很好的结合到了现代通讯产品设计当中,这是其他手机所没有的特点,因此一上市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欢迎。再如2010上海世博会的中国馆——东方之冠,在其设计理念“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指导下对传统元素进行了开创性的现代转译,选择了容易被世界理解的中国元素 “故宫红”作为建筑物的主色调,应该说中国馆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再回过头来看我国的矿用防护工具产品,缺少设计内涵,完全没有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特色,这在一个产煤和用煤大国是不应该的。
   如果我们的企业长期不进行自主研发设计矿工个人相关产品,只是简单的模仿、测绘国外产品,未来的矿业用品市场必将完全由国外的企业占据,我们的企业、我们的设计应该充分的提炼民族设计符号并应用在矿工防护产品设计上,这样才能自主创新地设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矿工个体防护产品,实现让我们引领市场而不是市场引领我们。
  
  [参考文献]
  [1]张艳平,矿工个体防护与危难救助工具协同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
  [2]胡社荣,刘海荣.煤矿超大死亡事故及其原因雏析[J].中国矿业,2009(5)
  
  (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 阜新 123000)
其他文献
摘 要:《跨国公司经营》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充分掌握和理解跨国公司的基本理论,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教学法;案例分析  《跨国公司经营》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课之一。把国际贸易、国际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相关知识加以整合,并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为主线阐述跨国公司国际经营所涉及的各项经营活动以及管理的
期刊
摘 要:广告是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体,公开而广泛地向公众传递信息的宣传手段,同时是极富语用策略的语言现象。本文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生动的广告实例,通过分析实例在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质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广告语通过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深一层的会话含意,以此来分析商家的语用策略,并进而揭示广告背后的语用心理。    关键词:合作原则;广告语篇;违反;会话含意  
期刊
摘 要:广告在商品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广告的最终目的是推销商品。为实现此目的,广告中大量使用修辞格来增强表达效果。英语广告修辞的着眼点和目标是实现其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 英语广告修辞的翻译应以汉语受众的接受心理为基础, 向目的语受众传递相同的美感效果和劝说之力。本文以实例说明了广告语中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如双关拟人、 比喻、 压韵、 对比、 重复等,并从主要修辞手法及其功能角度提出了英语
期刊
摘 要:电脑的普及书写工具的革新,毛笔行业面临着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从而对湖州农村传统制笔手艺造成了很大的击,引发了技艺传承中的一系列复杂的问题。本调查运用调研资料分析了湖州善琏制笔工匠的现状,总结了农村笔匠手艺传承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手艺文化
期刊
摘 要: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看出,在推进主体功能区的建设中需要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因为它是最终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前提和重要条件,但同时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要以主体功能区为背景,二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主体功
期刊
摘 要:城管和小贩仿佛是天生的一对冤家,一边是靠劳动谋生的小摊贩,一边是照章办事的城管队,他们都无可厚非地存在着,但却是势若水火的对立面。小摊小贩的存在影响了市容市貌,城管驱赶小摊贩们的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冲突事件,昭示了城管与小摊小贩之间不容乐观的难以调和的微妙关系。小摊贩们就在这“你来我躲、你追我跑、你走我回”的夹缝中艰难生存。生存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如何保障小摊小贩的生存权,是我们面临的亟待
期刊
摘 要:当前,高校英语专业《英语国家概况》教学中,普遍存在较为棘手的问题,本文从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必要性等因素入手,对《英语国家概况》课程试题库建设进行了论证,对于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英语国家概况》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英语国家概况》;试题库;教学改革   考试具有评价、诊断、反馈、激励等功能和作用,考试工作历来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影响教学质量的因子最终都能
期刊
摘 要:长期以来,国内外语言学者关于英语习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习语的结构、语义、功能与文化内涵等基于语言本身的方面。实际上,语言研究的最佳切入点应是作为语言创造、理解和加工主体的语言使用者。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英语习语意义产生的三种认知机制:概念隐喻、概念转喻和百科知识。以助于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习语的理解与习得。    关键词:传统习语观;认知习语观;认知机制  一、引言  英语习语(i
期刊
摘 要:在传统的翻译理论研究中,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往往被忽视,扮演着仆人的角色,长期不受关注、处于默默无闻的状态。自20世纪70年代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以后,人们逐渐发现翻译不仅是从原语到译语的简单的转换,更是艺术的再创造。译者不再一味地遵从原文作者或原文,其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之,译者主体性的问题赫然成为翻译界争论的焦点。众所周知,汉语散文句式结构较为松散,而英语行文则紧凑严谨,因此译者
期刊
摘 要:针对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大学生能力方面的矛盾,提出了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应该具备的必要能力。要求大学生要自觉适应时代的要求,加强自身修养,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时期;大学生;就业需求;研究    进入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困难,很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严峻问题[1]。究其原因,虽然有一段时期以来大学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