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文学作品中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实现语文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角度,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结合教育部印发的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应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与常识,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和构字知识,同时能够背诵优秀诗文,多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还要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良好认知,充分结合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中
要想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老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和氛围。即,为学生提供形象和轻松的场面,学习传统文化,进而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笔者主要创造了空间情境,校园情境,音乐情境,图像情境等文化情境。例如在教授“树喜鹊”一课的时候,教学场景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到喜鹊的鸣叫,学生在课堂上听到某种鸟的鸣叫。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生动轻松的气氛,巧妙地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语文教学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如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例如,教学《纪昌学箭》时,采用传统的国语授课方式,通过学生平面化的学习,讲述了难以认识和理解的“纪昌学箭”的故事。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纪昌学箭”动画短片,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纪昌学箭的各个环节,从中了解到纪昌学箭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背景音乐等教学辅助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并 在 语 文 课 教 学 中 进 行 较 好 的 融 合。“纪昌学箭”的故事表达两种学习启发: 第一,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进步和发展过程; 第二,学习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教师可以进一步发掘这两种学习启迪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育元素。首先,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向上发展过程,从这一启迪学习中发掘出传统文化教育要素———孟子提倡“盈科而后进”。《学记》有云: “不陵节而施。”充分反映这些古人云: “学习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其次,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掘传统文化教育要素———荀子在《劝学》篇中说: “一心一意,可以金石为据。”如老子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让深入学习的学生掌握《纪昌学箭》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2以实践弘扬文化,在多样化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有句古话是这样说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就是纸上谈兵永远不如实际操练更容易记住,所以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同样离不开实践活动。每一名语文老师让学生举行自主演讲活动。传统节日也可以成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可 以 利 用 传 统 教 育 的 融 入,比 如 新 春 佳节———春节活动,学生讨论寻找古代人们对春节的庆祝形式和现代的春节的形态不同,更能引导学生寻找了春节的风俗故事的活动,例如春节放炮有什么含义? 吃饺子的含义是什么,守岁一夜不睡觉,难道就只是为了熬夜吗? 他们的由来是什么? 是什么让他们可以流传至今? 通过活动将评选出最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同样重阳节也是一个道理,可以通过书籍和网络收集重阳节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回家给爷爷奶奶捶背、揉搓肩膀。或者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社区或敬老院进行“公益演出”,听老人讲故事,用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尊敬长辈,逐渐地成为一个有担当富有孝心的人。
3鼓励学生课后探索,发展学生主体特性
课后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点,这一教学活动对学生文化素养以及学习习惯的发展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后以课外阅读的方式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并在校内以组织分享活动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口语交际·演讲》教學之后,教师便可以将演讲作为一项长期的语文活动,并将“传统文化”作为演讲的核心,让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某个要素联系起来。比如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提出的融合在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这一要点既是传统文化,又是当今时代人们应当具备的素养。在确定这一教学计划之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提供演讲的范例,以此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后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演讲题目选择,以及要进行这样的演讲所需的准备工作。以“传统文化建筑”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关注《故宫博物院》这一文章,然后再引入我国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文化,向学生提供网址、图书等可以了解到传统建筑文化的途径。如此,教师便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示范,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后的自主探索深入了解我国与建筑相关的传统文化,进而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培养。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任务。教师需要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将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融入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训练、课内外活动、课外自主学习活动中。并且,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达到激发学生主体性的目的。如此,教师便可以提升各类教学活动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庄海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孝道文化教育刍议——以《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18(34):12-13.
[3]刘启亮.浅谈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17(31):162.
[4]王庆凤,房苏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分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7(11):36.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结合教育部印发的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学习阶段,应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与常识,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汉字和构字知识,同时能够背诵优秀诗文,多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还要培养学生爱国情操,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亲切感。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良好认知,充分结合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让学生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下,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同。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1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在多媒体教学方式中
要想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老师应积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和氛围。即,为学生提供形象和轻松的场面,学习传统文化,进而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笔者主要创造了空间情境,校园情境,音乐情境,图像情境等文化情境。例如在教授“树喜鹊”一课的时候,教学场景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听到喜鹊的鸣叫,学生在课堂上听到某种鸟的鸣叫。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给学生带来生动轻松的气氛,巧妙地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语文教学方式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如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快乐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例如,教学《纪昌学箭》时,采用传统的国语授课方式,通过学生平面化的学习,讲述了难以认识和理解的“纪昌学箭”的故事。通过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播放“纪昌学箭”动画短片,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纪昌学箭的各个环节,从中了解到纪昌学箭是一个长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背景音乐等教学辅助形式,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并 在 语 文 课 教 学 中 进 行 较 好 的 融 合。“纪昌学箭”的故事表达两种学习启发: 第一,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进步和发展过程; 第二,学习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过程。教师可以进一步发掘这两种学习启迪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教育元素。首先,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向上发展过程,从这一启迪学习中发掘出传统文化教育要素———孟子提倡“盈科而后进”。《学记》有云: “不陵节而施。”充分反映这些古人云: “学习是一种渐进的过程”。其次,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掘传统文化教育要素———荀子在《劝学》篇中说: “一心一意,可以金石为据。”如老子所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能让深入学习的学生掌握《纪昌学箭》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2以实践弘扬文化,在多样化实践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有句古话是这样说道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就是纸上谈兵永远不如实际操练更容易记住,所以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渗透同样离不开实践活动。每一名语文老师让学生举行自主演讲活动。传统节日也可以成为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可 以 利 用 传 统 教 育 的 融 入,比 如 新 春 佳节———春节活动,学生讨论寻找古代人们对春节的庆祝形式和现代的春节的形态不同,更能引导学生寻找了春节的风俗故事的活动,例如春节放炮有什么含义? 吃饺子的含义是什么,守岁一夜不睡觉,难道就只是为了熬夜吗? 他们的由来是什么? 是什么让他们可以流传至今? 通过活动将评选出最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同样重阳节也是一个道理,可以通过书籍和网络收集重阳节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回家给爷爷奶奶捶背、揉搓肩膀。或者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社区或敬老院进行“公益演出”,听老人讲故事,用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尊敬长辈,逐渐地成为一个有担当富有孝心的人。
3鼓励学生课后探索,发展学生主体特性
课后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点,这一教学活动对学生文化素养以及学习习惯的发展都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后以课外阅读的方式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自主探索,并在校内以组织分享活动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口语交际·演讲》教學之后,教师便可以将演讲作为一项长期的语文活动,并将“传统文化”作为演讲的核心,让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某个要素联系起来。比如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提出的融合在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这一要点既是传统文化,又是当今时代人们应当具备的素养。在确定这一教学计划之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提供演讲的范例,以此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后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演讲题目选择,以及要进行这样的演讲所需的准备工作。以“传统文化建筑”为例,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关注《故宫博物院》这一文章,然后再引入我国不同地域的传统建筑文化,向学生提供网址、图书等可以了解到传统建筑文化的途径。如此,教师便能够给予学生良好的示范,使学生能够通过课后的自主探索深入了解我国与建筑相关的传统文化,进而使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得到培养。
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建设文化强国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任务。教师需要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优势,将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融入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写作训练、课内外活动、课外自主学习活动中。并且,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即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达到激发学生主体性的目的。如此,教师便可以提升各类教学活动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平.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庄海艳.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孝道文化教育刍议——以《第一次抱母亲》一文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18(34):12-13.
[3]刘启亮.浅谈传统文化视角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J].课外语文,2017(31):162.
[4]王庆凤,房苏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策略分析[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7(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