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对越南高校体育保健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将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方法与教学资源等四个方面与东盟国家需求和原精品课程进行衔接,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教学团队、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教学资源面向东盟进行转变升级,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中国—东盟国际教育合作 体育保健专业 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61-0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使得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之一,与东盟合作具有地域优势和人文优势。《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南宁宣言》开始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传统医药的立法、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2009年中越两国签署的《中越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使得中越两国高等教育合作有了良好的国际环境。随着东盟各国健康产业的发展,为解决体育保健人才日益缺乏的问题,中国和越南开始了合作教育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尝试。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与越南河内体育师范大学签订了关于为越方培训体育保健专业教师、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互派教师进修等的合作协议。在合作实践中发现,要推动体育保健专业教育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建设适应东盟合作作为导向的体育保健专业精品课程,是合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越南体育保健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们专门对越南高校的体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越南高校并没有设置体育保健专业,只有与之相近的体育医学专业,以培养体育医务工作者为培养目标。另外,虽然越南高校大多数体育教育专业都设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但是课程比例只占到总课程的17.4%。其课程主要设置卫生学、解剖学、体育生理学、体育医学、體育机能、体育免疫等课程。可见,目前越南高校体育系设置的体育保健类课程以理论基础课程为主,鲜有涉及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治疗运动损伤治疗课程。而我国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在运动损伤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发放的200份面向越南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有近90%的被调查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中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在治疗损伤方面的作用,对我国传统体育保健技能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非常感兴趣,并表示想要学习中国传统体育保健技能。可是,因为越南没有相应师资,无法开设此类课程。由此可见,越南国内高校缺乏体育保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人力资源环境。
二、面向东盟体育保健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策略
在中国—东盟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践行新的教育理念,在充分认识到东盟国家文化背景、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重新建构教学内容、整合课程资源,采用“衔接—转变升级”的建设策略,才能满足面向东盟国家进行体育保健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衔接——面向东盟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衔接”指的是将面向东盟建设的精品课程与原精品课程进行衔接,既能继承已有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又能避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它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
第一,原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一流的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的,原精品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也同样可以用于面向东盟的体育保健精品课程建设。
第二,原精品课程建设团队是在“一流的教师队伍”要求下组建的,这支队伍有着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是面向东盟精品课程建设的主力军。
第三,原精品课程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已经开始从“灌输型”向“启发型”转变,“启发式”、“讨论式”、“案例研究”、“问题解决”和“现场参观”等教学方法仍然适用于面向东盟学生的教学。
第四,原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案例库、专业图片库、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网络课件、音像媒体、仿真式的投影、教学视频、三维动画等资源可以作为面向东盟的精品课程资源的基础。
(二)转变升级——面向东盟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面向东盟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必须重视东盟国家文化和学习习惯,考虑其学习需求。为此,必须对原精品课程中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资源、课程传播与开发技术等进行全面转变升级,才能达到精品课程建设要求。
第一,调整精品资源课程教学目标。因为课程的教学对象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中国学生转为东盟国家学生,因此课程设计要以东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要求为基础进行。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的改变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要满足东盟各国的要求,原教学内容显然是有欠缺的。必须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将东盟各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特殊技能技法引入教学内容,将东盟国家学生迫切希望学习的中国传统体育保健技能如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实践课程比例,着重培养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内容还要将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相结合,适合放在网络平台公开使用,才能满足东盟国家的需求。
第三,重新构建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材。原来的适用于国内学生的精品课程教材显然不适合东盟国家学生的需要,必须在现有的教材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重新构建,以东盟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础,才能使编写的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例如,针对东盟学生中文水平低,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掌握不牢的特点,我们将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两门理论性强,但又有一定联系的课程进行知识重构,打破了原学科的系统性。把教材里后续课程或实践操作技能需要的用到的理论知识专门分离出来,重新梳理,并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解析。《推拿与按摩》教材也在突出课程针对性、实用性、实践型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进行提炼与整合,删除传统课程基础理论性过强的内容,突出实践技能培养部分。同时,教材还专门插入大量插图,用图片解析教学内容晦涩难懂的部分,清楚直观,更易于东盟学生理解和记忆。重新构建的课程内容改变了基础核心课程理论过多,刻板、枯燥的印象,突出了实用性、实践性。两本教材已经试用于第一届越南留学生,受到了留学生的欢迎。 第四,提升教学团队。在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过程中,师资无疑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参与国际教育合作的教学团队除了要求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掌握相关国家语言。要培养出课上能流利进行双语教学,课下能用双语与学生无障碍沟通的专业教师。因为教师是双语课堂教学的直接执行者,也是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持者,教师的双语水平是直接影响双语教学胜败的关键。其次,教师还要了解东盟越南国情,学习民风民俗,才能在教学和交流过程中不发生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可调和的误会。最后,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到相关东盟国家进修、考察、交流的机会或举行定期、不定期的学术交流,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语言和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好我国体育保健专业的形象代表,才能以精湛的技术、高超的理论水平流畅的沟通吸引更多来自越南或其他东盟国家的合作。
第五,必须对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升级。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整合,灵活采用小组讨论、个人演讲、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踝关节损伤治疗课程教学,我们把课堂搬到真实的治疗室,让学生从接触病人到检查、诊断、处理过程皆在真实的场景发生。通过老师的带教,学生在真实的运动损伤处理过程中培养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该患者是内翻还是外翻损伤、是否合并有骨折、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治疗”等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老师既要注重从理论知识上引导学生,又要在过程中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结束后,教师与学生综合讨论,通过剖析问题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真正的理解和运用。总之,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取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习,而且还能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消除了地域上的障碍,国际间知识与技术传播瞬间即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手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采用多媒体授课。用图片、图表展示晦涩难懂的基础理论知识;用有声的视频和三维动画再现规范化的技能操作,使学生对知识抽象的理解转换为多维的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2)建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将课程教学资源上传至平台,可以使学生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减少了时间和金钱的浪费。这对于大部分东盟成员国的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第六,升级完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基本课程资源和拓展课程资源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课程资源部分:专门制作适合东盟学生学习的教学大纲,在大纲的指导下重新梳理电子教案、案例库、专业图片库、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网络课件、音像媒体、教学视频、三维动画等资源,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更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二是拓展课程资源部分:其一,将以上基本教学资源“双语化”,这是建设面向东盟体育保健精品课程的一个必备条件。“双语化”一方面可以使越南学生在母语的帮助下,顺利过渡到专业课的学习环境,减少了因直接进入汉语言环境导致的语言障碍而带来的学习困难,还可以缩短学习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我们培养的体育保健人才要能与越南友人顺畅地交流,必须掌握一定程度的专业越南语。唯有如此,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满足東盟人才市场需求。其二,要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多媒体授课课件,实时更新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用高科技手段展示我们优秀的教学资源。
综上,本文用“衔接—转变升级”的策略指导高水平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建设,希望以高水平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打开中国与东盟各国体育保健教育合作的窗口,吸引更多的国际教育合作,使中国成为东盟国家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蒋寅,黄昀,冉荣.在东盟合作背景下的广西体育保健专业精品课程建设[J].梧州学院学报,2010(3)
[2]胡英清,吴铁勇,蒋心萍.越南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J].广西教育,2011(12)
[3]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
[4]刘清海,薛纪秀,多模式教学方法的整合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麻醉在线,2007(9)
[5]李宁林,杨建娣.广西与东盟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人才培养模式、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专业与课程设置的探讨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6(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GJA173)
【作者简介】唐文江(1981-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康复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保健;胡英清(1962- ),男,广西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保健。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中国—东盟国际教育合作 体育保健专业 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61-0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使得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之一,与东盟合作具有地域优势和人文优势。《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南宁宣言》开始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传统医药的立法、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2009年中越两国签署的《中越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使得中越两国高等教育合作有了良好的国际环境。随着东盟各国健康产业的发展,为解决体育保健人才日益缺乏的问题,中国和越南开始了合作教育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尝试。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与越南河内体育师范大学签订了关于为越方培训体育保健专业教师、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互派教师进修等的合作协议。在合作实践中发现,要推动体育保健专业教育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建设适应东盟合作作为导向的体育保健专业精品课程,是合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越南体育保健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们专门对越南高校的体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越南高校并没有设置体育保健专业,只有与之相近的体育医学专业,以培养体育医务工作者为培养目标。另外,虽然越南高校大多数体育教育专业都设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但是课程比例只占到总课程的17.4%。其课程主要设置卫生学、解剖学、体育生理学、体育医学、體育机能、体育免疫等课程。可见,目前越南高校体育系设置的体育保健类课程以理论基础课程为主,鲜有涉及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治疗运动损伤治疗课程。而我国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在运动损伤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发放的200份面向越南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有近90%的被调查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中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在治疗损伤方面的作用,对我国传统体育保健技能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非常感兴趣,并表示想要学习中国传统体育保健技能。可是,因为越南没有相应师资,无法开设此类课程。由此可见,越南国内高校缺乏体育保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人力资源环境。
二、面向东盟体育保健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策略
在中国—东盟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践行新的教育理念,在充分认识到东盟国家文化背景、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重新建构教学内容、整合课程资源,采用“衔接—转变升级”的建设策略,才能满足面向东盟国家进行体育保健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衔接——面向东盟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衔接”指的是将面向东盟建设的精品课程与原精品课程进行衔接,既能继承已有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又能避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它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
第一,原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一流的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的,原精品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也同样可以用于面向东盟的体育保健精品课程建设。
第二,原精品课程建设团队是在“一流的教师队伍”要求下组建的,这支队伍有着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是面向东盟精品课程建设的主力军。
第三,原精品课程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已经开始从“灌输型”向“启发型”转变,“启发式”、“讨论式”、“案例研究”、“问题解决”和“现场参观”等教学方法仍然适用于面向东盟学生的教学。
第四,原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案例库、专业图片库、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网络课件、音像媒体、仿真式的投影、教学视频、三维动画等资源可以作为面向东盟的精品课程资源的基础。
(二)转变升级——面向东盟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面向东盟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必须重视东盟国家文化和学习习惯,考虑其学习需求。为此,必须对原精品课程中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资源、课程传播与开发技术等进行全面转变升级,才能达到精品课程建设要求。
第一,调整精品资源课程教学目标。因为课程的教学对象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中国学生转为东盟国家学生,因此课程设计要以东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要求为基础进行。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的改变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要满足东盟各国的要求,原教学内容显然是有欠缺的。必须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将东盟各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特殊技能技法引入教学内容,将东盟国家学生迫切希望学习的中国传统体育保健技能如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实践课程比例,着重培养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内容还要将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相结合,适合放在网络平台公开使用,才能满足东盟国家的需求。
第三,重新构建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材。原来的适用于国内学生的精品课程教材显然不适合东盟国家学生的需要,必须在现有的教材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重新构建,以东盟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础,才能使编写的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例如,针对东盟学生中文水平低,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掌握不牢的特点,我们将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两门理论性强,但又有一定联系的课程进行知识重构,打破了原学科的系统性。把教材里后续课程或实践操作技能需要的用到的理论知识专门分离出来,重新梳理,并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解析。《推拿与按摩》教材也在突出课程针对性、实用性、实践型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进行提炼与整合,删除传统课程基础理论性过强的内容,突出实践技能培养部分。同时,教材还专门插入大量插图,用图片解析教学内容晦涩难懂的部分,清楚直观,更易于东盟学生理解和记忆。重新构建的课程内容改变了基础核心课程理论过多,刻板、枯燥的印象,突出了实用性、实践性。两本教材已经试用于第一届越南留学生,受到了留学生的欢迎。 第四,提升教学团队。在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过程中,师资无疑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参与国际教育合作的教学团队除了要求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掌握相关国家语言。要培养出课上能流利进行双语教学,课下能用双语与学生无障碍沟通的专业教师。因为教师是双语课堂教学的直接执行者,也是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持者,教师的双语水平是直接影响双语教学胜败的关键。其次,教师还要了解东盟越南国情,学习民风民俗,才能在教学和交流过程中不发生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可调和的误会。最后,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到相关东盟国家进修、考察、交流的机会或举行定期、不定期的学术交流,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语言和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好我国体育保健专业的形象代表,才能以精湛的技术、高超的理论水平流畅的沟通吸引更多来自越南或其他东盟国家的合作。
第五,必须对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升级。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整合,灵活采用小组讨论、个人演讲、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踝关节损伤治疗课程教学,我们把课堂搬到真实的治疗室,让学生从接触病人到检查、诊断、处理过程皆在真实的场景发生。通过老师的带教,学生在真实的运动损伤处理过程中培养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该患者是内翻还是外翻损伤、是否合并有骨折、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治疗”等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老师既要注重从理论知识上引导学生,又要在过程中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结束后,教师与学生综合讨论,通过剖析问题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真正的理解和运用。总之,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取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习,而且还能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消除了地域上的障碍,国际间知识与技术传播瞬间即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手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采用多媒体授课。用图片、图表展示晦涩难懂的基础理论知识;用有声的视频和三维动画再现规范化的技能操作,使学生对知识抽象的理解转换为多维的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2)建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将课程教学资源上传至平台,可以使学生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减少了时间和金钱的浪费。这对于大部分东盟成员国的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第六,升级完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基本课程资源和拓展课程资源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课程资源部分:专门制作适合东盟学生学习的教学大纲,在大纲的指导下重新梳理电子教案、案例库、专业图片库、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网络课件、音像媒体、教学视频、三维动画等资源,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更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二是拓展课程资源部分:其一,将以上基本教学资源“双语化”,这是建设面向东盟体育保健精品课程的一个必备条件。“双语化”一方面可以使越南学生在母语的帮助下,顺利过渡到专业课的学习环境,减少了因直接进入汉语言环境导致的语言障碍而带来的学习困难,还可以缩短学习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我们培养的体育保健人才要能与越南友人顺畅地交流,必须掌握一定程度的专业越南语。唯有如此,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满足東盟人才市场需求。其二,要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多媒体授课课件,实时更新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用高科技手段展示我们优秀的教学资源。
综上,本文用“衔接—转变升级”的策略指导高水平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建设,希望以高水平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打开中国与东盟各国体育保健教育合作的窗口,吸引更多的国际教育合作,使中国成为东盟国家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蒋寅,黄昀,冉荣.在东盟合作背景下的广西体育保健专业精品课程建设[J].梧州学院学报,2010(3)
[2]胡英清,吴铁勇,蒋心萍.越南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J].广西教育,2011(12)
[3]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
[4]刘清海,薛纪秀,多模式教学方法的整合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麻醉在线,2007(9)
[5]李宁林,杨建娣.广西与东盟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人才培养模式、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专业与课程设置的探讨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6(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GJA173)
【作者简介】唐文江(1981-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康复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体育保健;胡英清(1962- ),男,广西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保健。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