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赵孟頫这位杰出的书法家,从元代书坛言,称雄一世,正如鲜于枢在《困学斋集》中云:其“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赵孟頫作出了卓越的书法审美创造,他可与王羲之、颜真卿等大家相提并论。
【关键词】传统中国艺术;审美特征;赵孟頫书法
一、书法的艺术性特征
书法是一门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独特性就在于它的传统性,传统是书法赖以发展与创新的基石。没有传统的书法,那就不能成为书法书法是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它来源于传统,归于传统。
传统书法其核心就是文字,它是以汉文为载体的线条艺术。书法借助于文字的笔划的多样性特点,笔划顺序的空间结构,来完成它的艺术过程。在世界各国也有文字的艺术,但是很少或者没有哪一个国家会把该国的文字艺术会与该国的其它各类艺术相提并论。
书法的美首先是文字的美,而非是那些抽象于文字之外的,文字的可读性与文字的线条美是合二为一的,并同时进入到人们的审美状态的。文字是书法艺术字赖以表现的对象,也是情感表达的对象。书法家在书法的创作中,得利于文字中的笔划轻重、粗细、刚柔、方圆、曲直、奇正、向背及笔划中的干、湿、浓、淡、焦作为创作的基本条件。在笔与力的作用下,使文字的线条呈现出变化无穷的结构空间、线条空间,产了富于节奏的、旋律的、有音乐般的美感。而这些美感的产生都是不能离开汉字作用。
二、中与和
赵孟頫学识广博,才能全面,注释过《尚书》,对佛、道有深入的研究,晓通音律,有《琴原》音乐著作传世。身为贵胃后裔,旧朝王孙,一方面骨子里自然会存留音根深蒂固的正统伦理观念,以儒家济世怀仁的道德为立身准则,以雍容为仪范。他以佛家大乘的人世心怀,为汉文化“道德”的传承殚精竭虑、处高忘我。
赵孟頫将冲和不争的性情带入了书法创作中。书法风格柔媚秀润、气家雍容、雅俗共赏、力倡平正蕴藉。赵孟頫以复兴古风为已任,提倡师法魂晋、以荡流弊,崇韵尚法,可谓书法史上轩冕之才、中兴重臣。应当确信,是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了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中国书法艺术,恰恰是在这段“沉滞”时间里,得到了休整的机会,“法”才没有蜕尽!赵孟頫书法作品中有“清韵”、“冲和”的境界,并无寒敛凋疏、寄人篱下之慨,一片“崇阿”气象,于平静中可见威严,其实这正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境地所在!怡恰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最能维护民族文化精神的“风骨”所在!
三、气与韵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特有概念,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的本体是“气”;“韵”,本是诗歌的审美范畴,指音韵、声韵。在美学史上最早使用“韵”的,并将“气韵”一同使用的,一般认为是南朝画家谢赫,他提出的“气韵生动”,也称为美学史上的重要概念。
宋人追求笔墨意态,强调字中有笔,妙用侧锋,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线条,更崇尚以全篇书法的生动气韵、强烈节奏、丰富变化来表现逸态奇出的个人审美趣味以及内心深处的情感。他们尚意,但也不是不要法,而是讲求在法度范围之内探索自己的创作道路与方法,写出具有个人意趣的作品。
赵孟頫书法的清真俊逸,当在于人的心灵清俊。如果说在书法的书者与作品最基本的创造关系中,“神采”偏于精神的人的个性显示的话,那么“韵趣”则是偏于精神的作品格調的展开。韵是指比较平和、比较内含、比较蕴藉的自然形态的一种格调。韵趣是一种作品的个性化。与人的神采的个性相协调,它以作品趣尚的个性为立足点。一般而言,作品的个性与作家的个性(神采)的趋向应该是统一的,反映在艺术形式中,则韵趣与神采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赵孟頫以简约流丽和平静温纯而独树一帜,在书法史上与颜、欧、柳处于同等作用的位置,且以二玉秀美流逸的风采,改变了“尚法”唐人的刻板和“尚意”宋人的放肆无忌。
四、意境
在书法中,人们所谓的神采、神气、精神等,都是讲书法的意境美。一件书法作品,如果总体上缺乏一种贯穿全幅的气质和精神,就难以形成一种美的意境;成功的书法艺术,应该是每个字的线条和结构是美的,同时全幅又组成为一个整体,集中体现出某一种美的意境。也就是由全幅各个字的用笔和结构所共同体现出来的某种美的理想或美的境界。
从赵孟頫作品上分析,不论从入元初期(至元二十三年),为外甥张景亮替陈养民所求书的行草《千宇文》卷和三年后(至元二十六年)跋钱选《八花图》两件作品,直至晚年的书札墨迹,同样看得出对晋唐人书法的把握深度,极近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有魏晋法去其谨,具唐宋意去其任,并没有丝毫宋人影响的痕迹,这种艺术风格,始终贯穿着着赵孟頫书法艺术的主线。整个书法的风格脉络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化、可以说是建立在整理唐代以前书法规律后的“公式化”。
赵孟頫的小楷审美创造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道德经卷》是其代表作之一,意境深稳清俊,闲雅多姿,无一点尘俗气,正如文征明所说,“小楷精绝,殆无遗恨。”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历经七百余年而至今不衰,在今天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上风头正健,正是因为他书法审美创造十分丰富,无体不工,以其过人的资质、深厚的蕴积,神奇变幻般进行书艺审美的卓越创造!
参考文献:
[1]高译.中国书法艺术的韵律美[J].中国书法,2016(12):42-45.
[2]王娜.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01):118-122.
[3]王芳.赵孟頫书法析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01):125-126.
[4]吴敏.书法的传统与文化特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1):100-103.
[5]张明. 赵孟頫书法研究发微[D].吉林大学,2007.
[6]张世刚.赵孟頫书法艺术风格成因浅探[J].中国书画,2004(05):50-53.
[7]胡长春.赵孟頫的书法艺术[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05):37-39.
作者简介:刘龙庆(1997-2),男,汉,山东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关键词】传统中国艺术;审美特征;赵孟頫书法
一、书法的艺术性特征
书法是一门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其独特性就在于它的传统性,传统是书法赖以发展与创新的基石。没有传统的书法,那就不能成为书法书法是一门传统的文化艺术,它来源于传统,归于传统。
传统书法其核心就是文字,它是以汉文为载体的线条艺术。书法借助于文字的笔划的多样性特点,笔划顺序的空间结构,来完成它的艺术过程。在世界各国也有文字的艺术,但是很少或者没有哪一个国家会把该国的文字艺术会与该国的其它各类艺术相提并论。
书法的美首先是文字的美,而非是那些抽象于文字之外的,文字的可读性与文字的线条美是合二为一的,并同时进入到人们的审美状态的。文字是书法艺术字赖以表现的对象,也是情感表达的对象。书法家在书法的创作中,得利于文字中的笔划轻重、粗细、刚柔、方圆、曲直、奇正、向背及笔划中的干、湿、浓、淡、焦作为创作的基本条件。在笔与力的作用下,使文字的线条呈现出变化无穷的结构空间、线条空间,产了富于节奏的、旋律的、有音乐般的美感。而这些美感的产生都是不能离开汉字作用。
二、中与和
赵孟頫学识广博,才能全面,注释过《尚书》,对佛、道有深入的研究,晓通音律,有《琴原》音乐著作传世。身为贵胃后裔,旧朝王孙,一方面骨子里自然会存留音根深蒂固的正统伦理观念,以儒家济世怀仁的道德为立身准则,以雍容为仪范。他以佛家大乘的人世心怀,为汉文化“道德”的传承殚精竭虑、处高忘我。
赵孟頫将冲和不争的性情带入了书法创作中。书法风格柔媚秀润、气家雍容、雅俗共赏、力倡平正蕴藉。赵孟頫以复兴古风为已任,提倡师法魂晋、以荡流弊,崇韵尚法,可谓书法史上轩冕之才、中兴重臣。应当确信,是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造就了这样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中国书法艺术,恰恰是在这段“沉滞”时间里,得到了休整的机会,“法”才没有蜕尽!赵孟頫书法作品中有“清韵”、“冲和”的境界,并无寒敛凋疏、寄人篱下之慨,一片“崇阿”气象,于平静中可见威严,其实这正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境地所在!怡恰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最能维护民族文化精神的“风骨”所在!
三、气与韵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特有概念,古人认为,天地万物的本体是“气”;“韵”,本是诗歌的审美范畴,指音韵、声韵。在美学史上最早使用“韵”的,并将“气韵”一同使用的,一般认为是南朝画家谢赫,他提出的“气韵生动”,也称为美学史上的重要概念。
宋人追求笔墨意态,强调字中有笔,妙用侧锋,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线条,更崇尚以全篇书法的生动气韵、强烈节奏、丰富变化来表现逸态奇出的个人审美趣味以及内心深处的情感。他们尚意,但也不是不要法,而是讲求在法度范围之内探索自己的创作道路与方法,写出具有个人意趣的作品。
赵孟頫书法的清真俊逸,当在于人的心灵清俊。如果说在书法的书者与作品最基本的创造关系中,“神采”偏于精神的人的个性显示的话,那么“韵趣”则是偏于精神的作品格調的展开。韵是指比较平和、比较内含、比较蕴藉的自然形态的一种格调。韵趣是一种作品的个性化。与人的神采的个性相协调,它以作品趣尚的个性为立足点。一般而言,作品的个性与作家的个性(神采)的趋向应该是统一的,反映在艺术形式中,则韵趣与神采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赵孟頫以简约流丽和平静温纯而独树一帜,在书法史上与颜、欧、柳处于同等作用的位置,且以二玉秀美流逸的风采,改变了“尚法”唐人的刻板和“尚意”宋人的放肆无忌。
四、意境
在书法中,人们所谓的神采、神气、精神等,都是讲书法的意境美。一件书法作品,如果总体上缺乏一种贯穿全幅的气质和精神,就难以形成一种美的意境;成功的书法艺术,应该是每个字的线条和结构是美的,同时全幅又组成为一个整体,集中体现出某一种美的意境。也就是由全幅各个字的用笔和结构所共同体现出来的某种美的理想或美的境界。
从赵孟頫作品上分析,不论从入元初期(至元二十三年),为外甥张景亮替陈养民所求书的行草《千宇文》卷和三年后(至元二十六年)跋钱选《八花图》两件作品,直至晚年的书札墨迹,同样看得出对晋唐人书法的把握深度,极近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有魏晋法去其谨,具唐宋意去其任,并没有丝毫宋人影响的痕迹,这种艺术风格,始终贯穿着着赵孟頫书法艺术的主线。整个书法的风格脉络没有大起大落的变化、可以说是建立在整理唐代以前书法规律后的“公式化”。
赵孟頫的小楷审美创造得到了人们的高度赞扬,《道德经卷》是其代表作之一,意境深稳清俊,闲雅多姿,无一点尘俗气,正如文征明所说,“小楷精绝,殆无遗恨。”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历经七百余年而至今不衰,在今天的艺术品收藏市场上风头正健,正是因为他书法审美创造十分丰富,无体不工,以其过人的资质、深厚的蕴积,神奇变幻般进行书艺审美的卓越创造!
参考文献:
[1]高译.中国书法艺术的韵律美[J].中国书法,2016(12):42-45.
[2]王娜.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2(01):118-122.
[3]王芳.赵孟頫书法析论[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01):125-126.
[4]吴敏.书法的传统与文化特征[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01):100-103.
[5]张明. 赵孟頫书法研究发微[D].吉林大学,2007.
[6]张世刚.赵孟頫书法艺术风格成因浅探[J].中国书画,2004(05):50-53.
[7]胡长春.赵孟頫的书法艺术[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05):37-39.
作者简介:刘龙庆(1997-2),男,汉,山东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