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喷嚏引出的话题

来源 :脊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f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临公园而居,所以对公园里出现的人事与物事比较熟悉,凡事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但有一个小人物所打的一个喷嚏,却使我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周末的晚饭时分,天下着小雨,一个穿桔红色马甲的环卫工人戴着一个很大的桐油布斗笠,微微躬身打扫公园卫生,她的身后,是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他穿着校服,打着雨伞,拖着一个旧的行李拖车紧紧跟随。小男孩的拖车上骑着一个竹背篓,环卫工人把地上的垃圾归拢后,用灰斗装好倒入拖车上的竹背篓里。微弱的灯光下,她扫过了广场平台,准备扫大理石花坛旁的地面时,突然她停了下来,扔下扫把和灰斗,扶着就近的一棵小树,微微仰头,打出一个响亮的喷嚏。一些枯萎的树叶随着喷嚏声飘落下来,小男孩见此哈哈大笑,乐呵着戏言“狗打喷嚏大天晴哦”。
  后来,也就是2010年1月5日,《新闻1+1》白岩松专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时,龙永图先是谈到世界经济危机,说过去是美国打喷嚏全球感冒,现在中国也打了喷嚏……在谈完贸易保护主义及对中国的制裁后,龙永图奉劝不要太情绪化火气别太大……但接下来对中国工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时的评价却难免让人情绪化。龙永图说:过去对美《时代》周刊有看法,现在总算做了一件好事,是我们中国工人创造了30年的经济奇迹,中国工人对保八的增长,起到托底的作用,引领了全球的经济复苏,业已成为世界工人,其对中国工人的评价当之无愧,含金量高。
  为了适应时代潮流和促进工人文学的持续发展,使民众和写作者可以更大范围地关注工人阶级尤其是产业工人当前的生存状况及其命运,我们的写作者应该拿出键盘拿起笔来,认真敲敲写写我们的工人了,说不定,今后中国的文学奖中,就有工人文学的一席之地了。
  至于怎样写工人,怎样写工人题材,这是许多作者都比较困惑的问题。其实,生活中一些微小的事例,就可以做成好文章的。不是吗,如果你仔细观察,实地跟踪,上面我发现的那个环卫工人打的一个喷嚏,不就还有许多文章可做吗?只是我俗事繁多,没有更多的记叙和细节描写罢了。
  著名作家谭谈先生就帮我们解答了这个疑问。在谭谈笔下,喻雨初是一个和地球赛跑的采煤工人,是一个非常感人的优秀劳动者。为了写喻雨初的有关事迹文章,谭谈先生曾经在喻雨初工作的矿区生活过一个多月,并多次跟班采写,本色烘托笔下人物。仅喻雨初这个采煤英雄、全国劳模,谭谈就先后写过他50多篇文章,在省人民电台连播了半个多月。并在中央级报刊发表过《一个矿工的日历》等多个长篇通讯。《山道弯弯》获全国1981年-1982年优秀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风雨山中路》、《山野情》均获中国首届乌金奖。从谭谈先生的获奖作品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劳动者的身影以及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劳动者丰富了谭谈先生的文学,也是劳动者成就了谭谈先生文学上的辉煌成果。
  这充分说明:工人及工业题材方面蕴藏着很大的容量与巨大的创作空间。
  如龙永图先生所言,工人确实很重要,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的财富。简单到虎年春节前夕,农民工的一个喷嚏,就打出了东莞的“民工荒”,使许多东莞加工企业的产品产量上不去而交不出订单货。
  每个人都有故事,与每个人相关的事物都有丰富的内容。一个工人师傅的一个简单的工作场景,也可以构思出精美的文字的。
  记得青年诗人肖风曾写过一首诗歌,标题很简单,叫《锉削》,文字不多内涵却很丰富,其中的句子则使诗歌更形象感人:“一个老师傅用锉刀/ 锉销子,他靠着钢柱/ 双手来回拉动 /他似乎更习惯低着头,习惯/ 一把锉刀,不停地用双手 / 磨着铁坏死的部分 /坏死的铁,已经不再是铁 /在热火朝天的钢厂 /一只老鼠在角落里磨牙 /时间一粒一粒掉下 /失眠的夜里,他要把钢厂 /粗糙的部分磨掉 /黎明慢慢地被磨出了光亮 /他身上的夜色 /已经所剩无几了” 司空见惯的事情被诗歌这样一描述,便产生出迷人的光彩,由一个简单的工序,就把一个坚韧的工人师傅形象凸显在大家面前 。
  “人对于人事的感情不如对自然界的感情浓厚,因为后者是比较固定比较恒久的(许地山语)。”人对风花雪月的描写可以虚构,对人事的描写却来不得虚假,否则被人视为脱离生活。因此真实而艺术地反映生活、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作者必须用心关注当代工人的生存现状,实地体验工厂生活,大胆触摸不同职业中的人与事,就不难构成工业题材的创作素材,而文学创作又会深化生活经验,丰富生活内容,使作品能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和审美地表现人的情感世界。
  在中国工人创造了30年的经济奇迹,并引领了全球的经济复苏的大气候下,工人阶级正确的劳动观与价值观,应该时刻体现在大家面前。写作者的个人情感经验和对待时代命题的态度非常重要,因为你必须时刻关注出现在你的视野内工人形象,时刻主动去观摩捕捉和叙述描写。当然,写作技巧也非常重要,是关系到作品以及作品人物的社会性、市场性的问题。不要因为美国的一个喷嚏全球感冒,就值得去关注,现在中国工人也在打喷嚏了,看你贸易保护还有什么用。
  一个人物,一个喷嚏,一个简单场景,或许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字延伸或社会效应;而一个切实的行动,便可凸现写作者的民间立场与创作追求,并可以使作品恒久地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其他文献
在知了声声的夏日里,哥哥姐姐们坐在厢房里的桌前,手握着毛笔,全神贯注地临摹着爸爸特别挑选或亲手写下的字贴。那时候,阳光穿过屋外的柳枝,从格窗的白纸上透进来,照在哥哥姐姐们有着密密汗珠的脸上,照着在一边眯眼小寐的奶奶。我坐在小马凳上百无聊奈地翻着小人书,盼望着爸爸的脚步声出现。  爸爸工作的地方离家较远,放暑假了,他却回来得特别勤,他要抽空给哥哥姐姐们上书法课。那时候,隔三叉五就会听见爸爸那兴奋和疲
期刊
1    我来深圳进的第一家公司是台资企业,最初是在抛光车间上班,带我的师傅叫王天光,四十多岁,大家都叫他老王,作为学徒工,我叫他王师傅。   抛光车间最大的特点就是脏,那不是一般的脏。车间跟煤窑一样,到处弥漫着抛光产生的粉尘;抛光工跟挖煤工也没有什么两样,一天工作下来,通身上下都是黑的,怎么洗也洗不干净。我刚进抛光车间,一看是这个样子,心想,老子在家时好歹也是个代课老师,到深圳来就干这种又脏又累
期刊
如果说工业是推进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一根大动脉,那么,工人无疑就是这根大动脉里流动的血液。保持血液的畅通无阻,才能确保肌体的健康。而今,在工业发展高歌猛进的背景下,工人,这些常常被人们不断推崇与赞美的时代先锋,他们的外部形象和内心世界,如何通过作家的笔触生动地勾画和讲述,让工人的故事深入人心,让更多的人真实地了解当代工人的现实状态,无疑也是众多作家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今怎样写工人?一个不难
期刊
“呜——,呜——”几声雄浑的汽笛声响起,我们几个在房子里玩耍的小孩一边叫着“来火车了,看火车啦!”,一边雀跃着跑到地坪里,一齐眼巴巴朝着一里路外的铁路观望——  只见南方钢城方向升腾起一股浓浓的白烟,正向我们快快地移来。不到两分钟,烟柱拐了个弯,随即一个庞然大物出现在铁道上。庞然大物头上竖着个大烟囱,正“腾腾”地向天空吐着烟柱;下方是一排深红色的大车轮,在快速旋转着,带着车厢前进。虽然隔了这么远的
期刊
一条弯弯曲曲的黄土“茶马古道”;一棵棵千年的古树;一座座云缠雾绕的山峰;一丛丛花草灌木;一条条清泉峡谷;一处处悬崖峭壁……金秋十月的一天,我随着一群“驴友”们(爱好户外运动的朋友)第一次穿越了这座充满神奇的大熊山。  这一天我们聚集在大熊山脚下,大家吃过压缩饼干后,一群人随着领队向海拔1622米的山顶挺进,一棵千年的古银杏树在山腰张开它那三百平米的臂膀,昂首挺胸地迎接着我们。这一群“驴友”里还有娄
期刊
同事的女儿,小学没毕业,就对同事提出,要到省城的艺校去学跳拉丁舞。对于一个母亲,对于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母亲来说,从此放弃一条常人走的路,去探一条对于母亲来说完全陌生的路,这是一个痛苦的要求。同事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尊重了十岁女儿的选择。从此同事的内心写满了担忧。  学了几年后,同事的女儿—— 一个十六岁的青春少女,一门心思要往舞蹈的最高学府奔,在她的世界里只有一条通往理想殿堂的路,为了练好一个简
期刊
与往年相比,今年小城除夕之夜看不到任何喜庆的气氛,昨夜一场大火不仅毁掉了四方坪半条街,而且夺去了三位年轻消防战士宝贵的生命。“他妈的!什么倒霉的事都让我给赶上了!才来这地方半年,就被那些流氓记者们曝出了打架门、文件门、超编门事件,好不容易捱到年关了,又突然蹦出来一个烟花爆炸门事件。不知究竟死了多少人,如果伤亡太大,我这顶乌纱帽丢了事小,弄不好还要受追究刑事责任啊。唉,怎么办呢?”县委书记苏康一边想
期刊
湖南娄底市政协副主席李金才,在阅读了《脊梁》杂志、看到了“如今谁来写工人”的大讨论产生的影响、观看了娄底市总工会举办的“当代劳动者之歌”新歌曲征集演唱活动之后,春风满面地对我们说:“我喜欢充满力量的歌曲,力量让生活充满希望。”然后给我们说了一个小“秘方”:我现在做奶奶了,休息时间就喜欢陪伴着小孙子,奶奶们陪小孙子都是轻轻地哼《摇篮曲》,但我不这么哼,我就给他哼《咱们工人有力量》。我不想让小孙子陶醉
期刊
一天,位于市中心的丽华大酒店赫然拉出了条幅广告: 特邀中南海厨子、国宴大师刘国宣大师操勺。有好事者进去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前厅里挂着好多大厨本人和一些已故知名首长合影的老照片。   在人们眼里,中南海是个既神圣又高不可攀的地方,从那个地方出来的人哪个没有一身旷世的绝学和超人的本领?   带着这种好奇的心理,人们纷纷涌进这家酒店,就像当年出了个毛家饭店,人们争先恐后去品尝毛主席爱吃的红烧肉一样。
期刊
2009年12月17日晚我在观看新闻联播时,一则新闻立刻吸引了我的眼球,美国《时代》周刊宣布“中国工人”入选《时代》年度人物。《时代》周刊评价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作为一家在全球颇具影响的美国媒体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工人,并给予与了中国工人高度的评价和赞誉,实在令我感慨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