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临公园而居,所以对公园里出现的人事与物事比较熟悉,凡事不觉得有什么稀奇,但有一个小人物所打的一个喷嚏,却使我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周末的晚饭时分,天下着小雨,一个穿桔红色马甲的环卫工人戴着一个很大的桐油布斗笠,微微躬身打扫公园卫生,她的身后,是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他穿着校服,打着雨伞,拖着一个旧的行李拖车紧紧跟随。小男孩的拖车上骑着一个竹背篓,环卫工人把地上的垃圾归拢后,用灰斗装好倒入拖车上的竹背篓里。微弱的灯光下,她扫过了广场平台,准备扫大理石花坛旁的地面时,突然她停了下来,扔下扫把和灰斗,扶着就近的一棵小树,微微仰头,打出一个响亮的喷嚏。一些枯萎的树叶随着喷嚏声飘落下来,小男孩见此哈哈大笑,乐呵着戏言“狗打喷嚏大天晴哦”。
后来,也就是2010年1月5日,《新闻1+1》白岩松专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时,龙永图先是谈到世界经济危机,说过去是美国打喷嚏全球感冒,现在中国也打了喷嚏……在谈完贸易保护主义及对中国的制裁后,龙永图奉劝不要太情绪化火气别太大……但接下来对中国工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时的评价却难免让人情绪化。龙永图说:过去对美《时代》周刊有看法,现在总算做了一件好事,是我们中国工人创造了30年的经济奇迹,中国工人对保八的增长,起到托底的作用,引领了全球的经济复苏,业已成为世界工人,其对中国工人的评价当之无愧,含金量高。
为了适应时代潮流和促进工人文学的持续发展,使民众和写作者可以更大范围地关注工人阶级尤其是产业工人当前的生存状况及其命运,我们的写作者应该拿出键盘拿起笔来,认真敲敲写写我们的工人了,说不定,今后中国的文学奖中,就有工人文学的一席之地了。
至于怎样写工人,怎样写工人题材,这是许多作者都比较困惑的问题。其实,生活中一些微小的事例,就可以做成好文章的。不是吗,如果你仔细观察,实地跟踪,上面我发现的那个环卫工人打的一个喷嚏,不就还有许多文章可做吗?只是我俗事繁多,没有更多的记叙和细节描写罢了。
著名作家谭谈先生就帮我们解答了这个疑问。在谭谈笔下,喻雨初是一个和地球赛跑的采煤工人,是一个非常感人的优秀劳动者。为了写喻雨初的有关事迹文章,谭谈先生曾经在喻雨初工作的矿区生活过一个多月,并多次跟班采写,本色烘托笔下人物。仅喻雨初这个采煤英雄、全国劳模,谭谈就先后写过他50多篇文章,在省人民电台连播了半个多月。并在中央级报刊发表过《一个矿工的日历》等多个长篇通讯。《山道弯弯》获全国1981年-1982年优秀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风雨山中路》、《山野情》均获中国首届乌金奖。从谭谈先生的获奖作品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劳动者的身影以及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劳动者丰富了谭谈先生的文学,也是劳动者成就了谭谈先生文学上的辉煌成果。
这充分说明:工人及工业题材方面蕴藏着很大的容量与巨大的创作空间。
如龙永图先生所言,工人确实很重要,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的财富。简单到虎年春节前夕,农民工的一个喷嚏,就打出了东莞的“民工荒”,使许多东莞加工企业的产品产量上不去而交不出订单货。
每个人都有故事,与每个人相关的事物都有丰富的内容。一个工人师傅的一个简单的工作场景,也可以构思出精美的文字的。
记得青年诗人肖风曾写过一首诗歌,标题很简单,叫《锉削》,文字不多内涵却很丰富,其中的句子则使诗歌更形象感人:“一个老师傅用锉刀/ 锉销子,他靠着钢柱/ 双手来回拉动 /他似乎更习惯低着头,习惯/ 一把锉刀,不停地用双手 / 磨着铁坏死的部分 /坏死的铁,已经不再是铁 /在热火朝天的钢厂 /一只老鼠在角落里磨牙 /时间一粒一粒掉下 /失眠的夜里,他要把钢厂 /粗糙的部分磨掉 /黎明慢慢地被磨出了光亮 /他身上的夜色 /已经所剩无几了” 司空见惯的事情被诗歌这样一描述,便产生出迷人的光彩,由一个简单的工序,就把一个坚韧的工人师傅形象凸显在大家面前 。
“人对于人事的感情不如对自然界的感情浓厚,因为后者是比较固定比较恒久的(许地山语)。”人对风花雪月的描写可以虚构,对人事的描写却来不得虚假,否则被人视为脱离生活。因此真实而艺术地反映生活、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作者必须用心关注当代工人的生存现状,实地体验工厂生活,大胆触摸不同职业中的人与事,就不难构成工业题材的创作素材,而文学创作又会深化生活经验,丰富生活内容,使作品能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和审美地表现人的情感世界。
在中国工人创造了30年的经济奇迹,并引领了全球的经济复苏的大气候下,工人阶级正确的劳动观与价值观,应该时刻体现在大家面前。写作者的个人情感经验和对待时代命题的态度非常重要,因为你必须时刻关注出现在你的视野内工人形象,时刻主动去观摩捕捉和叙述描写。当然,写作技巧也非常重要,是关系到作品以及作品人物的社会性、市场性的问题。不要因为美国的一个喷嚏全球感冒,就值得去关注,现在中国工人也在打喷嚏了,看你贸易保护还有什么用。
一个人物,一个喷嚏,一个简单场景,或许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字延伸或社会效应;而一个切实的行动,便可凸现写作者的民间立场与创作追求,并可以使作品恒久地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后来,也就是2010年1月5日,《新闻1+1》白岩松专访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时,龙永图先是谈到世界经济危机,说过去是美国打喷嚏全球感冒,现在中国也打了喷嚏……在谈完贸易保护主义及对中国的制裁后,龙永图奉劝不要太情绪化火气别太大……但接下来对中国工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时的评价却难免让人情绪化。龙永图说:过去对美《时代》周刊有看法,现在总算做了一件好事,是我们中国工人创造了30年的经济奇迹,中国工人对保八的增长,起到托底的作用,引领了全球的经济复苏,业已成为世界工人,其对中国工人的评价当之无愧,含金量高。
为了适应时代潮流和促进工人文学的持续发展,使民众和写作者可以更大范围地关注工人阶级尤其是产业工人当前的生存状况及其命运,我们的写作者应该拿出键盘拿起笔来,认真敲敲写写我们的工人了,说不定,今后中国的文学奖中,就有工人文学的一席之地了。
至于怎样写工人,怎样写工人题材,这是许多作者都比较困惑的问题。其实,生活中一些微小的事例,就可以做成好文章的。不是吗,如果你仔细观察,实地跟踪,上面我发现的那个环卫工人打的一个喷嚏,不就还有许多文章可做吗?只是我俗事繁多,没有更多的记叙和细节描写罢了。
著名作家谭谈先生就帮我们解答了这个疑问。在谭谈笔下,喻雨初是一个和地球赛跑的采煤工人,是一个非常感人的优秀劳动者。为了写喻雨初的有关事迹文章,谭谈先生曾经在喻雨初工作的矿区生活过一个多月,并多次跟班采写,本色烘托笔下人物。仅喻雨初这个采煤英雄、全国劳模,谭谈就先后写过他50多篇文章,在省人民电台连播了半个多月。并在中央级报刊发表过《一个矿工的日历》等多个长篇通讯。《山道弯弯》获全国1981年-1982年优秀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风雨山中路》、《山野情》均获中国首届乌金奖。从谭谈先生的获奖作品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劳动者的身影以及他们乐于奉献的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劳动者丰富了谭谈先生的文学,也是劳动者成就了谭谈先生文学上的辉煌成果。
这充分说明:工人及工业题材方面蕴藏着很大的容量与巨大的创作空间。
如龙永图先生所言,工人确实很重要,是中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的财富。简单到虎年春节前夕,农民工的一个喷嚏,就打出了东莞的“民工荒”,使许多东莞加工企业的产品产量上不去而交不出订单货。
每个人都有故事,与每个人相关的事物都有丰富的内容。一个工人师傅的一个简单的工作场景,也可以构思出精美的文字的。
记得青年诗人肖风曾写过一首诗歌,标题很简单,叫《锉削》,文字不多内涵却很丰富,其中的句子则使诗歌更形象感人:“一个老师傅用锉刀/ 锉销子,他靠着钢柱/ 双手来回拉动 /他似乎更习惯低着头,习惯/ 一把锉刀,不停地用双手 / 磨着铁坏死的部分 /坏死的铁,已经不再是铁 /在热火朝天的钢厂 /一只老鼠在角落里磨牙 /时间一粒一粒掉下 /失眠的夜里,他要把钢厂 /粗糙的部分磨掉 /黎明慢慢地被磨出了光亮 /他身上的夜色 /已经所剩无几了” 司空见惯的事情被诗歌这样一描述,便产生出迷人的光彩,由一个简单的工序,就把一个坚韧的工人师傅形象凸显在大家面前 。
“人对于人事的感情不如对自然界的感情浓厚,因为后者是比较固定比较恒久的(许地山语)。”人对风花雪月的描写可以虚构,对人事的描写却来不得虚假,否则被人视为脱离生活。因此真实而艺术地反映生活、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作品,才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作者必须用心关注当代工人的生存现状,实地体验工厂生活,大胆触摸不同职业中的人与事,就不难构成工业题材的创作素材,而文学创作又会深化生活经验,丰富生活内容,使作品能艺术地反映社会生活和审美地表现人的情感世界。
在中国工人创造了30年的经济奇迹,并引领了全球的经济复苏的大气候下,工人阶级正确的劳动观与价值观,应该时刻体现在大家面前。写作者的个人情感经验和对待时代命题的态度非常重要,因为你必须时刻关注出现在你的视野内工人形象,时刻主动去观摩捕捉和叙述描写。当然,写作技巧也非常重要,是关系到作品以及作品人物的社会性、市场性的问题。不要因为美国的一个喷嚏全球感冒,就值得去关注,现在中国工人也在打喷嚏了,看你贸易保护还有什么用。
一个人物,一个喷嚏,一个简单场景,或许会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字延伸或社会效应;而一个切实的行动,便可凸现写作者的民间立场与创作追求,并可以使作品恒久地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