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强、好胜、好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自我修养等方面都处在幼芽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让儿童形成优良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能力和自我修养,看起来比较简单,人人都在做,人人都可以做。学校如何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他们终身受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学生行为;良好教育;日常行为
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强、好胜、好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自我修养等方面都处在幼芽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让儿童形成优良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能力和自我修养,看起来比较简单,人人都在做,人人都可以做。但要儿童长期养成,这个任务确实是艰巨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但能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将来的成长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一名有用的人。学校如何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他们终身受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而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阐明国家制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目的和意义。学校领导或班主任要组织学生逐条学习,并弄清意思,以增强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其次,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把认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在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实践《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一条“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感情和尊重学生的态度,只有真心实意地爱护、关怀学生才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取得学生的信赖,做到以情动人,那种动不动就粗暴训斥,或者挖苦讽刺漫骂,甚至体罚学生的做法,必然会损伤学生自尊心,从而伤害学生前进的动力,造成师生对立而失去教育的基础。其次要求学生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并进行监督检查,绝不能降低标准。当然,在严格要求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尊重学生的态度。
三、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首先,学校领导、团、队组织、班主任、各科教师以及学校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做到对学生要求一致,长期坚持。其次,学校应该争取校外力量的配合。学校必须主动争取校外教育基地、家庭和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协助,使学生在校外受到同样的监督。
为了完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除了贯彻以上原则外,还必须采用各种方法。
1.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方法是使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身体力行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要想把学生的认识转化为行为习惯,做到知行统一,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得到经常的实际锻炼。如学校可根据学生日常行为的实际情况,每周选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其中一条内容,要求学生认真落实。各班设立“落实日常行为规范”记录本,由班长负责将当天落实情况记录下来,作为评比考核的依据。运用实际锻炼的方法,首先必须使学生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每一条内容的具体要求与练习的意义,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这样才能使实际锻炼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单纯布置而不明确锻炼内容的目的性,则往往会在实践中消极被动。其次,应该看到实际锻炼本身就包括对一定行为的多次重复,只有不断强化才能形成习惯。所以应该注意使学生事事时时严格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长期坚持不懈,并且要督促检查,不能忽紧忽松。
2.榜样。榜样的方法是用别人的良好思想行为教育学生的方法。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正是学习做人的时期,迫切希望从具体人的身上找到学习的目标,并做为模仿的对象。模仿是榜样的心理基础。因此,应该根据少年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用正面的形象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榜样的鼓舞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应该以革命领袖为榜样教育学生。其次是用学生中的榜样教育学生。最后,要注意教师本身所起的榜样作用。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把教师看成完美无缺的人物,一切都要向教师学习。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的方法。奖励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肯定评价,它能鼓励学生继续发扬优点。惩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它能督促学生改正错误。奖励可以使学生产生精神的满足体验,惩罚可以使学生产生精神的羞愧体验。二者都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奖励还可以在集体中起到示范作用,惩罚可以使集体成员引以为戒,更加严格要求自已。因此,奖励与惩罚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办法。为了使奖励和惩罚的方法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首先,必须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做到论功行赏,罚当其过。其次,奖励与惩罚要及时进行。如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过程中要做到周周有总结。在星期一的总结会上,班长对在上一周具有良好行为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有不良行为的同学给予批评。重大的奖惩一般要在公开场合进行,以教育本人和集体。一般的奖惩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电可以单独进行。最后,要注意做好奖励与惩罚后的教育工作。对受奖的学生要教育他防止骄傲自满,及时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新的要求使之不断进步。对受罚的学生要注意其消极情绪,及时加以鼓舞,使之真正感到学校领导和教师希望他改正的热情与期待,从而增强上进的信心与决心。
上述三种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常用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应该互相配合使用,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关键词: 学生行为;良好教育;日常行为
小学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强、好胜、好奇,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意志,学习能力,自我修养等方面都处在幼芽时期。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氛围是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如何让儿童形成优良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能力和自我修养,看起来比较简单,人人都在做,人人都可以做。但要儿童长期养成,这个任务确实是艰巨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但能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他们在将来的成长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成为一名有用的人。学校如何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使他们终身受益,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而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首先应该向学生介绍《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阐明国家制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目的和意义。学校领导或班主任要组织学生逐条学习,并弄清意思,以增强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其次,学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把认识转化为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在每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实践《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第一条“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二、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感情和尊重学生的态度,只有真心实意地爱护、关怀学生才能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取得学生的信赖,做到以情动人,那种动不动就粗暴训斥,或者挖苦讽刺漫骂,甚至体罚学生的做法,必然会损伤学生自尊心,从而伤害学生前进的动力,造成师生对立而失去教育的基础。其次要求学生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时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并进行监督检查,绝不能降低标准。当然,在严格要求学生的过程中必须具有尊重学生的态度。
三、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首先,学校领导、团、队组织、班主任、各科教师以及学校的工作人员都应该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做到对学生要求一致,长期坚持。其次,学校应该争取校外力量的配合。学校必须主动争取校外教育基地、家庭和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协助,使学生在校外受到同样的监督。
为了完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任务,除了贯彻以上原则外,还必须采用各种方法。
1.实际锻炼。实际锻炼的方法是使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身体力行而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要想把学生的认识转化为行为习惯,做到知行统一,必须创造条件使学生得到经常的实际锻炼。如学校可根据学生日常行为的实际情况,每周选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其中一条内容,要求学生认真落实。各班设立“落实日常行为规范”记录本,由班长负责将当天落实情况记录下来,作为评比考核的依据。运用实际锻炼的方法,首先必须使学生了解《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每一条内容的具体要求与练习的意义,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这样才能使实际锻炼建立在自觉的基础之上。单纯布置而不明确锻炼内容的目的性,则往往会在实践中消极被动。其次,应该看到实际锻炼本身就包括对一定行为的多次重复,只有不断强化才能形成习惯。所以应该注意使学生事事时时严格执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长期坚持不懈,并且要督促检查,不能忽紧忽松。
2.榜样。榜样的方法是用别人的良好思想行为教育学生的方法。少年儿童在成长过程中,正是学习做人的时期,迫切希望从具体人的身上找到学习的目标,并做为模仿的对象。模仿是榜样的心理基础。因此,应该根据少年儿童善于模仿的特点,用正面的形象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榜样的鼓舞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应该以革命领袖为榜样教育学生。其次是用学生中的榜样教育学生。最后,要注意教师本身所起的榜样作用。教师是学生最经常最直接的模仿对象,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往往把教师看成完美无缺的人物,一切都要向教师学习。因此教师应该自觉地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3.奖励与惩罚。奖励与惩罚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的方法。奖励是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肯定评价,它能鼓励学生继续发扬优点。惩罚是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否定评价,它能督促学生改正错误。奖励可以使学生产生精神的满足体验,惩罚可以使学生产生精神的羞愧体验。二者都能教育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奖励还可以在集体中起到示范作用,惩罚可以使集体成员引以为戒,更加严格要求自已。因此,奖励与惩罚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办法。为了使奖励和惩罚的方法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首先,必须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做到论功行赏,罚当其过。其次,奖励与惩罚要及时进行。如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过程中要做到周周有总结。在星期一的总结会上,班长对在上一周具有良好行为的同学给予表扬,对有不良行为的同学给予批评。重大的奖惩一般要在公开场合进行,以教育本人和集体。一般的奖惩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电可以单独进行。最后,要注意做好奖励与惩罚后的教育工作。对受奖的学生要教育他防止骄傲自满,及时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新的要求使之不断进步。对受罚的学生要注意其消极情绪,及时加以鼓舞,使之真正感到学校领导和教师希望他改正的热情与期待,从而增强上进的信心与决心。
上述三种方法,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常用方法,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应该互相配合使用,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